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提出推恩令的寒门主父偃,在权力与富贵旋涡中沉沦身死!

提出推恩令的寒门主父偃,在权力与富贵旋涡中沉沦身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畅想游戏之美 访问量:1998 更新时间:2024/2/29 18:28:42

一、春秋战国变法者非死则逃

在古代社会中,变法者皆没有好下场:公元前498年,孔子为鲁丞相,提出了“隳(hui)三都”的措施,即将鲁国除了君主以外的境内三个诸侯王统治的国中国拆除,强化鲁国的中央政权,后三恒极力反对,齐国也趁着鲁国内乱而派兵,鲁国国君鲁定公为了抵抗外敌,于是废除了孔子所提之策。

孔子为了自保,离开了鲁国。公元前386年-381年吴起变法,用五年的时间整肃楚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后楚悼王死,吴起被楚国旧贵族射杀。公元前356年、前350年商鞅变法,奠定了秦国统一华夏的基础,但是商鞅被贵族而杀,五马分尸。

二、秦汉相交变法者,仁义生,严苛执法亡

由于秦国实施郡守制度,并未实施本质上的变法,导致了秦二世二亡。项羽实施分封制,导致了诸侯互相攻伐。汉王刘邦在齐王韩信等诸侯的支持下,统一了天下。西汉初期,刘邦(前206年-前195年)分封八位诸侯王,除了赵王张耳、长沙王吴芮以外,都被刘邦铲除。而后,分封自己儿子为诸侯王。诛吕事件完成以后,文帝继位,西汉恢复到前所未有的安宁时期。

汉文帝时期(前203年~前157年),贾谊主张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诸侯而少其力”,具体的措施结果是让非嫡系子孙也会拥有继承权利,将诸侯王的国家因为分封而变小。同时,将楚、齐、赵分为若干个小国,以此来加强中央集权。文帝刘恒由于经历了诛吕之乱,又是北地代国而被周勃、陈平等拥立的国君,处理各类问题成熟,认为贾谊的主张符合当时的具体问题,于是采取了其建议。

汉景帝时期前188年-前141年,刘采取了晁错的主张,相比贾谊则更为激进。如果说贾谊是儒家以仁义、恩惠来处理刘氏宗族以及中央与诸侯的关系。而晁错就是典型的法家严苛执法的思想,看到问题立即解决。但是,由于晁错并没有在诸侯国历练的履历,也不像贾谊周游列国,建议则是没有实施的基础。时,北有匈奴,南有百越;汉朝天下,诸侯实力与汉庭实力几无差异,景帝迫切的想要加强中央集权,从而转换无为而治,成为有为之君!南征北伐,实现国家的强盛。二者,一拍即合,直接导致了吴王刘濞等诸侯王的谋反。吴王喊出“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于是景帝斩杀晁错,后三月内由大将军周亚夫平定诸侯王。景帝从有为思想,转化为无为而治,继续实施无为和学术开放的国策。

三、主父偃与推恩令,一年内连升四级成为了部长!

根据《汉书》记载,主父偃为齐国临淄人,生年不详,亡于公元前126年,学纵横之术,稍晚学习《易》、《春秋》、百家之言。在齐国之时,与儒家学生歧视,无法在齐国当官。主父偃家贫,在齐国求官,互相打理的钱又是借款的。

汉书原文:家贫,假贷无所得。则说明自己的钱花光了,还有一屁股的债没有还。于是,向北前往燕国、赵国、中山国,都没有得到想要的,自己也是更加穷困潦倒。但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主父偃的转机随之而来。

汉武帝元光元年,即公元前134年,主父偃向西入长安,见到了卫将军,卫将军认为其人才难得,于是举荐给汉武帝刘彻,但是汉武帝并没有任用。主父偃的钱就快花光了,诸侯的各个门客都非常讨厌主父偃,都不愿意与主父偃一同共事。于是,主父偃言九个建议和条陈,上书给汉武帝,重点阐述了匈奴以及八件律法类事件,其中最为著名的则为推恩令!

主父偃认为汉朝天下是以仁孝治国的,所以皇帝可以下令诸侯将自己的土地分给自己的所有孩子,就能够实现以德服人,更好的实现了中央集权,弱化了诸侯国的影响力。汉武帝时期,是以儒家思想的仁义为主导思想,内核还是法家的思想。主父偃利用自己的纵横之术,投了汉武帝的喜好,是贾谊的改良版,最终取得了汉武帝的支持,于是推恩令下发,解决了西汉初中期的诸侯尾大不掉的问题。于是,汉武帝封主父偃为郎中(皇帝的随从),后在一年内升任为中大夫(部长级别)。

四、如果不是寒门秉性+权利膨胀的主父偃可以不死!

《史记》记载,主父偃尊立卫子夫,同时揭发了燕国诸侯王的把柄,于是逐渐有功。此时的主父偃权力中天,后靠皇帝以及卫家势力,于是大臣纷纷巴结主父偃。有人曾经劝说主父偃过于蛮横,主父偃说:我游学四十余年,自己的身体自己说了不算,游学在外已经不是父母的孩子了,自己的亲人也不收留自己,宾客也都嫌弃我,弃我而去。即使,我有一天被人用五口鼎煮了,我也无所谓。我距离死亡的期限,已经不远了。

此时,霍去病已经拿下河西走廊,主父偃则建议在朔方设郡建城。但是,左内史(长安郡守)公孙弘不支持。不过主父偃的说话深得刘彻的喜欢。主父偃说:朔方土地肥沃,蒙恬就是以此城驱逐匈奴的,如果能够建城,则可以增加中国的土地,灭掉匈奴的根本。这对于汉武帝有为之君,开疆拓土的皇帝而言,非常喜欢,经过廷议以后,建立了朔方郡!但是,主父偃与公孙弘的政见之争也愈发明显,最后竟然酿成了自己的惨剧。

元朔二年,即公元前129年,主父偃又准备对齐国下手,上书说齐王的淫秽行为有失国本,于是,汉武帝拜主父偃为齐国丞相。此时的主父偃,实际上就是汉武帝的利刃,如同汉景帝的苍鹰至都一般存在,在对诸侯大国的处理中,逐渐形成了刀刃,刀柄控制在汉武帝的手中!主父偃到了齐国,将那些曾经对自己不好的人召集起来,准备了五百金分给他们,并与这些人绝交。于是,派人去说齐王奸淫之事,齐王认为自己躲不掉,于是效仿燕王,自杀了。

赵王为了自保,于是上书为汉武帝,说了主父偃收受诸侯的礼金,诸侯子弟都给予了好处。自己惧怕主父偃,一直不敢告发!齐王自杀的消息,传到汉武帝的耳中,刘彻大怒!认为是主父偃责令齐王自杀,于是抓捕主父偃。后调查清楚,主父偃仅仅是贪污受贿,没有假传圣旨让齐王自杀。根据汉律,假传圣旨就会被杀头。于是,汉武帝念及旧情与人才难的,并不想杀掉主父偃。但是,公孙弘已经是御史大夫,这时的御史大夫监督官僚已做表率,上书言:齐王自杀以后,国家已经降为了郡,纳入到汉的统治下面。主父偃是首恶,陛下如果不杀主父偃,则怎么向天下人交代?言外之意,是汉武帝想要齐国的天下,如果让主父偃除掉齐王。汉武帝虽然是暴君,但是依然是以仁义的新儒学为主,于是诛了主父偃的家族,应该是三族。但是,历史并无准确记载!

综上,主父偃的死主要是自己的经历贫寒,对于贵族阶级天生的厌恶。在获得到权力以后,自己在社会上遭受的毒打也就变本加厉的偿还。于是,贪污受贿,骄横无边。由于其是齐国人,受到了齐国国君、士大夫的侮辱,对于齐国更是非常的仇恨。于是,召集故友,绝交以后,竟然派人前往责令齐王,最后齐王不堪受辱,也是惧怕主父偃而自杀。如果说主父偃是汉武帝的刀子,其行为更是过于坚硬,没有纵横家的摇摆,也没有道家的身退,最终在权力膨胀的旋涡中,自己走上了不归路!

标签: 主父偃刘彻齐国公孙弘贾谊秦国

更多文章

  • 汉武帝宠臣主父偃,为何落得被灭三族的下场?早年读错了书

    历史解密编辑:小杰聊综娱标签:主父偃,刘彻,齐国,张仪,王太后,董仲舒

    主父偃被杀的时候,估计满朝官员多少有点吃惊。这位俸禄只有比千石的太中大夫,虽然职位不高,但实际权势盖过三公,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朝中大事,汉武帝不去找丞相商议,而是找主父偃。当初,主父偃一封奏疏达到汉武帝案前,早上到,晚上他就得到汉武帝召见。一番详谈后,汉武帝感慨相见太晚,立刻任命他为谒者,一年四迁

  • 主父偃贪财手段太特殊太阴损,官场人人自危,汉武帝不得不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青家東山标签:刘彻,齐国,齐王,赵王,主父偃,公孙弘,汉武帝,历史故事

    主父偃六十岁了才当上官,给汉武帝献上削藩之计,被汉武帝采纳。汉武帝颁发了《推恩令》,解决了诸侯王坐大的问题。主父偃因此而得到汉武帝格外重用,对他宠信有加。仗着汉武帝的信任,主父偃用自己的生花妙笔,告大臣,告诸侯王。而他告发的都是大臣诸侯王见不得光的隐秘私事,搞得整个官场人人自危,恨不得生啖其肉。主父

  • 主父偃帮汉武帝开创盛世,堪称首功之臣,为何最终会被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主父偃,刘彻,齐国,王娡,公孙弘,刘彭祖

    主父偃确实有才华,但说他是首功之臣过于夸张了。事实上,主父偃对汉武帝的帮助,正是将自己推向灭亡的原因。主父偃被杀,起因源自于个人的贪欲。汉武帝的母亲王娡,想给自己的外孙女找一门好亲事,她相中了齐王刘次昌。王娡本人又拉不下脸去求亲,身边一名叫徐甲的太监看穿了她的心思,他一拍胸脯:我是齐国人,这件事包在

  • 穷兵汉武(十一)主父偃提出推恩令立下奇功,为何被刘彻下令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刘彻,主父偃,公孙弘,丞相,王太后

    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被很多网友称为天下第一阳谋,认为这是西汉解决诸侯王尾大不掉隐患的终极法宝。而提出推恩令的官员主父偃也受到很多网友的推崇,在很多历史爱好者眼里是顶级谋士的存在。然而让这些粉丝们失望的是,主父偃除了推恩令外,在汉武帝时期立下的功劳并不大。反而因为受贿诸侯王黄金的罪名受到追究,最终被刘彻

  • 最后的纵横家主父偃,父母不相认,尝尽人间寒凉,以极端方式自毁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主父偃,刘彻,齐国,齐王,张仪,苏秦,纵横家主

    主父偃被杀的时候,估计满朝官员多少有点吃惊。这位俸禄只有比千石的太中大夫,虽然职位不高,但实际权势盖过三公,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朝中大事,汉武帝不去找丞相商议,而是找主父偃。当初,主父偃一封奏疏达到汉武帝案前,早上到,晚上他就得到汉武帝召见。一番详谈后,汉武帝感慨相见太晚,立刻任命他为谒者,一年四迁

  • 主父偃:汉武帝的重臣,到底得罪了什么人,才会死无葬身之地?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刘彻,齐王,晁错,卫青,主父偃,公孙弘,汉武帝,汉高祖刘邦

    主父偃,汉武帝时期名臣,他提出的“推恩令”,被誉为千古第一阳谋。曾几何时,汉武帝对他言听计从,成为横行一时的权臣,但是豪横不羁的做派,让主父偃最终走上了末路,当齐王自杀的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主父偃的末日到了。他的结局告诉我们:做人不要太嚣张,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诸侯们群情激奋,要求必须严惩主父偃这个

  • 主父偃被满门抄斩:当你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望你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主父偃,刘彻,齐国,刘启,匈奴,齐王

    很多人想必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大多数人都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其实这句话并不是说说而已,在人性以及现实的驱使下,确实存在这种现象,有的人在最开始会十分看不惯别人的一些行为,可是后来自己却变成了最开始自己讨厌的那一类人。汉武帝时期的首功之臣主父偃,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他明明帮助汉武帝开创盛世,做

  • 因个人性格短板而被灭族的西汉名臣主父偃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主父偃,刘彻,齐国,公孙弘,匈奴,齐王,卫青,赵王,西汉名臣,父偃

    汉武帝那个年代,不论文武,优秀人物实在是数不胜数,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并珍惜人才。但是也并非所有的人才都有受到任用的机会和机缘,因此,不少人就想法设法为自己创造机会,主父偃就是一个典型。主父偃影视剧图片01主父偃仕途主父偃(?-前126年),齐国临菑人(今山东临淄),年少好学

  • “悲夫”主父偃·倒行逆施|穷人思维,是深烙骨髓的暴虐基因

    历史解密编辑:风尚论说标签:齐王,刘彻,宦官,卫青,晁错,张仪,主父偃,公孙弘,倒行逆施

    咏史上·主父偃南宋·陈普当年齐赵倚黄昏,曾叹蒙恬灭子孙。一日上天沾五鼎,依角蜚粟度龙门。该诗是南宋著名理学家陈普所著《咏史》系列中,有关主父偃的一首诗。翻阅相关诗词文献,历代诗词作家以主父偃为题材的作品非常少见。作为西汉时期,如此重要的历史人物,单凭他“继晁错、贾谊之过往,开自家之后来”提出的“推恩

  • 帮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成就霸业的主父偃,为何落得灭族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古今中外历史说标签:主父偃,刘彻,诸侯国,齐国,刘启,刘邦

    公元前126年,主父偃去世。主父偃是被汉武帝下令处死的,而且是灭族的下场,这和后来的诛杀九族是一样的。我们都知道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的重要谋臣,他提出的推恩令更是帮助汉武帝加强了中央集权,为汉武帝后期成就霸业奠定了基础。不过就是这样一个成就西汉的功臣,为何会落得灭族的下场?我们今天来看一下大致状况。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