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封燕然山铭,匈奴,班固,窦宪,匈奴人,刘彻
20世纪以前,西方历史学家著作世界史,必以欧洲为中心。于此,梁启超大不以为然。梁启超认为,在许多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口,其实是中国影响了世界,甚至决定世界的走向。在《中国史叙论》一书中,梁启超举了这么一个例子:“汉攘匈奴,与西罗马之灭亡,及欧洲现代诸国家之建设有关。”汉攘匈奴,从狭义上说,是汉王朝驱逐匈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王莽,班固,董贤,东汉,诗人,汉朝,大司马,孝成皇帝
"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是白居易《放言》五首诗之一的最后两句,我们都知道其中之意,这是对王莽否定在前,肯定在后。尽管王莽的新王朝与秦王朝统治的时间一样长——都是十五年,但班固写的《汉书》只是将《王莽传》附在其末。不过班固还能将其事迹如实记录:不管是好的坏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班固,书家,清朝,何绍基,文章会,雕塑家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又有蝯叟等号,为清后期重要书家、诗人、学者。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邦,曹咎,班固,声乐,司马迁,司马光
【楚汉成皋、汜水之战:曹咎因不堪受辱而出击,应该是司马迁听闻或编造的段子】幻宇按:刘邦夺回成皋、曹咎身死汜水这一战,可能是整个楚汉历史上最迷雾重重的一段,造成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司马迁从一开始就彻底搞错了,他又加入了自己的见闻或者脑补,后世的班固、司马光虽然加以矫正,但终究没能完全跳出司马迁的框架
历史解密编辑:林熙的熙标签:刘邦,吕雉,班固,刘肥,刘如意,刘恒
始皇后吕雉的历史形象一向不佳,经过人彘戚夫人事件,在很多人印象里,她十分的狠毒,残忍。甚至有人偏激的说,吕雉这一只野鸡差不多杀光了刘邦的所有儿子。事实是这样么?班固在汉书《叙传第七十下》中精辟的交代了刘邦几个儿子的真实状况,正是高祖八子,二帝六王。三赵不辜,淮厉自亡,燕灵绝嗣,齐悼特昌通过这句话,我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班固,诸子百家,小说家,司马迁,纵横家,儒家
关于“诸子百家”——第一,并非仅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学说”“学派”。而是对先秦至汉初各种“文化流派”的统称。第二,最早记录这个说法的是司马迁。《史记·贾谊传》:“廷尉乃言贾生年少,普通诸子百家之书。”在此之前,尚未见有此称谓载于史籍。第三,“百家”只是古人形容数量之多的约略用语,并非实数。“百花齐放,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刘彻,班固,匈奴,高祖,武帝
如果说汉武帝是“千古一帝”,基本没有人反对。作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人们提起汉武帝首先想起的就是他的“武功”:反击匈奴,夺取河西走廊,设立敦煌等四郡;开通西域;沟通西南夷;设郡于朝鲜半岛等。汉武帝塑像汉武帝时期不断开疆拓土,对中国版图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今天的人提到汉武帝尊称一声“汉武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皇帝,班固,孝成皇帝,王凤,汉书,外戚,历史学家,科学家,汉朝,东汉
海瑞因一封痛斥朱厚熜的《治安疏》而名垂千古,而在西汉有一位大臣,骂皇帝比海瑞狠一万倍,却一直默默无闻,甚至历史对他的评价还很不公平。他就是汉成帝时期的大臣谷永。谷永是烈士后代,他父亲谷吉出使匈奴的时候,被郅支单于杀害。年轻的时候,作为朝廷低阶官员,谷永就以敢言直谏而著称,因为他学识渊博,通晓经术,汉
历史解密编辑:骑着蜗牛追飞机标签:班彪,班昭,班超,班固,汉书,东征赋
概述班昭(约49年—约120年),一名姬 ,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又号“曹大家”。班昭博学高才,十四岁嫁给曹世叔为妻。她爱好历史,完成班固未竟的《汉书》。汉和帝即位后,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为老师,号“大家”。邓
历史解密编辑:泽钟谈科技标签:班固,司马迁,五行志,史记,汉书
对于灾异的认识,班固和司马迁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与司马迁充满自然主义的理解不同,班固《汉书》对灾异的阐释体现出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这集中体现在《五行志》中。翻检《汉书·五行志》,自然灾异预示国家治乱诸如此类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对于史籍中记载的“史记秦二世元年,天无云而雷”,班固赞同刘向的说法,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