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定于2022年10月22日发行《张仲景》特种邮票1套2枚,小型张1枚。详情如下:
志 号:2022-24
图序 图 名 面 值
(2-1)T 坐堂行医 1.20元
(2-2)T 撰书立著 1.20元
小型张 张仲景像 6元
邮票规格:50×30毫米
齿孔度数:13度
整张枚数:版式一12枚 版式二6枚(3套)
整张规格:版式一174×152毫米
版式二140×160毫米
小型张邮票规格:49×72毫米
小型张外形规格:86×125毫米
小型张齿孔度数:13度
版 别:胶印(香味油墨)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设 计 者:刘金贵
版式边饰设计者:夏竞秋
责任编辑:何金梅
印 制 厂:河南省邮电科技有限公司
计划发行量:套票750万套
版式二90万版
小型张598万枚
另:特别制作《张仲景》小型张四连张1版,材质为绢质,面值24元,整张规格202×283毫米。计划发行量:15万版。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汉灵帝时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溶理、法、方、药为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为中医药发展奠定了基础,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被后世尊称为“医圣”。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2-1) 坐堂行医
荧光灯下(2-1)
邮票第1枚“坐堂行医”,画面表现了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开放公堂为百姓治病的场景。
(2-2) 撰书立著
荧光灯下(2-2)
邮票第2枚“撰书立著”,画面表现了张仲景编撰《伤寒杂病论》、著书研医的生动场景,背景运用《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序》,突出主题。
小型张“张仲景像”
荧光灯下小型张
小型张“张仲景像”,人物线条挺劲流畅、形象刻画生动,塑造了张仲景施仁术、济苍生的大医气度。画面背景衬以《小柴胡汤方》原文,凸显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版式
一(2-1)
版式
一(2-2)
该套邮票由河南省邮电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多色胶印工艺印制。版式一边纸上部正中印有票名《张仲景》;邮票呈3×4=12枚排列;“河南省邮电印刷厂”厂铭排列在第1、3、10、12枚邮票左右两侧;整张左下角第10枚邮票下方,印有二维码及版号,右下角第12枚邮票下方,印有10个葫芦形色标,色标中含有“仲景”二字,颜色自左至右分别为:无色透明、浅咖啡、深咖啡、深棕、黑灰、浅灰、黄、玫瑰红、蓝、黑。其中:浅咖啡、深咖啡色在荧光灯下有明显的荧光反映。
色标
色标放大
荧光下色标
版式二邮票呈2×3=6枚(3套)排列,整张上方有一葫芦形“仲景”二字的印章,下为票名《张仲景》,背景为《<伤寒杂病论>序》,2个“河南省邮电印刷厂”厂铭排列在第5、6枚邮票左右两侧,第6枚邮票下印有版号和二维码。
版式二
荧光下版式二
全套邮票色调柔和,古朴典雅,中药味香味油墨的使用,使得欣赏邮票时,淡淡的中草药味沁人心脾,让邮票主题更加鲜活,体现邮票方寸形式与内容的高度融合。
邮票版式一、版式二、小型张均印制二维码,且在销售时,对二维码进行扫描。这在邮票印制史上是第一次。
《张仲景》邮票、小型张均使用了缩微文字“Z J”,应为“仲景”二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
2-1“Z”位置
2-1“Z”放大图
2-1“J”位置
2-1“J”放大图
2-2“Z”位置
2-2“Z”放大图
2-2“J”位置
2-2“J”放大图
小型张“Z”位置
小型张“Z”放大图
小型张“J”位置
小型张“J”放大图
供稿人: 济南-刘洪毅
来源:邮票暗记整理
注:以上为中国邮政集邮网厅入口
本号仅提供资讯及直达入
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