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医圣张仲景发明五石散,救活很多人,为何药王孙思邈坚决要抵制?

医圣张仲景发明五石散,救活很多人,为何药王孙思邈坚决要抵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烨青衣 访问量:735 更新时间:2024/2/8 23:18:37

在汉代有个人写了一本书,名叫《伤寒杂病论》,这本著作的出现让一种疾病在中国近乎销声匿迹。写出这本《伤寒杂病论》的张仲景被世人尊称为——医圣,他让伤寒病在中国不再令人恐惧。

就是这样一个医圣级别的人物,在他去世后几百年中,却迎来了第一位“挑战者”——药孙思邈。唐朝的孙思邈在医学上的造诣也是极高,虽然不知道和医圣相比谁更高些,但其著作《千金方》乃是中医界的经典。

很多人总是将《伤寒杂病论》与《千金方》对比,有人说,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的理论指导作用强于《千金方》。《千金方》不过是孙思邈将众多药方集合起来的作品,不能跟张仲景专门写就的《伤寒杂病论》相比。

但不得不说的是,两者其无高下之分。无论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还是孙思邈的《千金方》都已经是当代中医界的重要教材和依据,对中医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而就是这样一个医学界大腕,却在张仲景百年之后,坚决抵制张仲景的一味药——五石散。那么,药王孙思邈究竟为什么会抵制五石散呢?要知道,在汉代,张仲景的五石散不知道救活了多少人。

事情还要从五石散说起。在张仲景发现五石散能让患上伤寒的病患身体明显变好,且经过确认没有发现明显副作用后,五石散成了治疗伤寒的一大“辅助”。在张仲景迅速将五石散用在治疗伤寒之后,治疗的成效日益突出。

五石散并非神药,副作用吓人

五石散作为一个可以对患上伤寒的病患增益的药物而言,对治疗伤寒不知有多么巨大的影响。

但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而张仲景对五石散的适当使用,仅让众人见证了五石散的好处是多么明显。但在张仲景之后,世人却发现了五石散不一样的一面……

从正面效果而言,这个由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等五种石药成份配制而成的中药散剂对伤寒患者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人们在服下五石散之后,往往会感觉身体燥热、情绪亢奋。这对患上伤寒的人而言,无疑是有了更多的生机,能更好地去接受治疗。

毕竟在当时,一旦患上伤寒,那就意味着死亡。但是对于死去的很多人而言,伤寒往往不是直接死因,反而是因为伤寒而引发的多种传染病。比如痢疾,在当时因为伤寒而患上其他传染病而死的人,不计其数。

而,就是这样一副本意为了治病救人的中药散剂,在后世却造成了偌大的影响。

在张仲景之后,道教化开始流行,而五石散被打上了仙丹的名号!仙丹,一个极具蛊惑的名称,而恰好服用五石散之后的效果与他们所奉行的长生久视不谋而合。

随着伤寒病不再成为世人的威胁,但作为辅药的五石散,却被世人发现其中蕴含的“秘密”——神经迷惑。

于是,后来,五石散的功效为更多的人得知。哄抢、服用、高身份·的象征……小小的五石散被世人添上了神秘的色彩,甚至只有身份高贵的人才能享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石散成为时尚的象征,所有人争相服用着这本来是为了治疗伤寒的中药散剂。从汉代到唐代,这几百年中,五石散的流行从未被打断过。

而到了唐朝时,孙思邈却认为,五石散绝非眼前如此简单。一份中药散剂,又怎能让众人飞升?秉持着是药三分毒的观点,孙思邈开始研究这流行百年的“神药“——五石散。

在当时,医生绝不仅仅是开个药方如此简单,他们更像是一群科学家。孙思邈在研究五石散的时候,就充分发挥实践出真知的精神,当时就买了大量的五石散进行实验。

孙思邈倾力调查,终于水落石出

在亲自实验的过程中,孙思邈发现自己在服用五石散之后,竟然无法控制自己!大剂量的服用五石散之后,除了感觉所谓的精神愉悦之外,孙思邈竟然冒出了攻击别人的意图。

而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孙思邈发现不同量的五石散对人的作用效果也不尽相同。从直观上来看,孙思邈证实了五石散能让人疾病状况变好的效果,但这种精神上的快感却会让人上瘾!

从现在来看,五石散有点像是罂粟。一方面来说,它确实能给予人们很大的帮助,但隐藏在后面的却是一个更为恐怖的魔鬼。君不见,如今的瘾君子是多么的丧心病狂。

当时的孙思邈可能不知道有罂粟的存在,但他知道,长时间的服用五石散对人们的精神将会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于是,他决定抵制五石散!

抵制一个流传百年的“神药”不是口头说说就能做到的,尽管这个人是当时的药王,孙思邈也不能确保自己能让五石散彻底消失。

而为了抵制五石散,孙思邈先从自己做起,先是严令身边的人不得服用五石散。同时,在为病人开药时,他也终会在病方中要求,不得再服用五石散。

此外,孙思邈还通过自己的地位让更多的人毁掉五石散的配方。就比如在历史上记载,孙思邈在毁配方的时候,宣传民间的五石散的配方都是假的。从而达到,将民间的配方毁于己手,而己毁之的效果。

同样,为了控制五石散的源头,孙思邈呼吁当时的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不要去宣传五石散的效果。

幸亏是孙思邈的药王身份,尽管在当时,五石散还是比较风靡的。但为了真正的让五石散绝迹,孙思邈在去世前要求后人,毁掉五石散配方。于是,到了唐朝中期,五石散已经慢慢消失在大众眼里。

尽管后来时不时会有些五石散蹦出来,但已经无法像当初一样,以席卷天下之势让人沉迷。

五石散最终,销声匿迹

五石散就像一把双刃剑,在汉代,张仲景用它造福了更多的人们。而同样,没有使用好的它,在之后,也给整体社会埋下了更大的隐患。

世事总无绝对,医圣之后,五石散不再适合世界那便把它封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需求,就像我们现在,随着中医的发展,我们缺少的是那一个或两个的五石散吗?不是,而是希望有更多像医圣、药王一样的人,带领我们走世界。

更多文章

  • 《张仲景》邮票上线15日开售

    历史解密编辑:邮票暗记标签:中国邮政,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医,邮票

    中国邮政将在10月22日,发行《张仲景》特种邮票一套两枚,小型张一枚。随着这套邮票发行时间临近,其【自提】销售页面正式上线,并将在10月15日开始售卖。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

  • 古代中国三次大规模瘟疫,第一次有张仲景,后两次靠谁拯救?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曹操,张仲景,瘟疫论,司马炎,医学家,古代中国,伤寒杂病论,中国古文献

    古代中国的传染病,在文言文中叫做“疫”,烈度最大的传染病,又叫做瘟疫。瘟疫,几乎是与中国的文明相始终的。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殷商,便出现了关于传染病的甲骨文版本:殷人向天询问,商王所染之疾病,是否传染病?如果是的话,这种传染病是否会大规模蔓延开来?这也就是说,面对瘟疫,殷商基本没啥办法,只能靠天(当然那

  • 脉通一寸,寿延一年,张仲景独创“通脉方”,通脉,通络,通全身

    历史解密编辑:静静的空间标签:张仲景,寿延,当归,通脉,桂枝,寒气

    脉通一寸,寿延一年!大家好,我是沈医生,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张仲景独创的“通脉方”,通脉,通络,通全身,从上到下疏通全身血脉,经络,使气血流畅,人体健康,远离各种疼痛!有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病症,经常感觉手脚发凉,出现腰腿疼,小腿抽筋,严重时半夜都会疼醒,同时肩膀后背发冷隐痛,膝盖麻木肿痛,弯

  • 张仲景最拿手的四味草药,当“零嘴”吃,能守住体内的阳气

    历史解密编辑:粤姐说情感标签:阳气,张仲景,肾虚,伤寒论,中焦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经方观止》。一个男人成功的定义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说拥有花不完的钱,也可能有人会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但是在笔者看来,一个男人成功的标志是,60岁以后依然老当益壮,依然可以行“夫妻之道”!今天这篇文章要和你聊得是很多男人都比较关心的话题,那就是“阳气”。可能初次说起这个话题

  • 2022-24张仲景邮票及型张同一暗记

    历史解密编辑:邮票暗记标签:张仲景,仲景,伤寒杂病论,邮票,齿孔

    中国邮政定于2022年10月22日发行《张仲景》特种邮票1套2枚,小型张1枚。详情如下:志 号:2022-24图序 图 名 面 值(2-1)T 坐堂行医 1.20元(2-2)T 撰书立著 1.20元小型张 张仲景像 6元邮票规格:50×30毫米齿孔度数:13度整张枚数:版式一12枚 版式二6枚(3套

  • 明明体寒,却总容易上火?张仲景用2味中药,清上焦热,暖下焦寒

    历史解密编辑:云泽点评汇标签:上火,体寒,焦寒,干姜,上焦,中药,气血,张仲景,医学家,中国古文献

    为什么体寒的人越容易上火?大家好!我是李医生!上火是生活中很常见的问题,但是有些人明明是体寒体质,总觉得自己手足不温、畏寒怕冷的,但却常常出现上火的情况,比如说口腔溃疡、脸上长痘痘、咽喉疼痛等,而且去吃清热泻火的药呢,要不然这火反反复复好不了,要不然就是出现肚子不舒服,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从中医角

  • 未来的中医:人人超越张仲景的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怀疑探索者标签:张仲景,中医,针灸,仲景,组方,医学

    作者:怀疑探索者张仲景弘扬中医文化,义不容辞。我是传统中医文化弘扬群的群主,自打创立中医群以来,已经有中医专业接近30位职业医生加入(其中中西医结合医生6位)。讨论热烈,气氛大致融洽。只要不是太过分,我一般不会干涉。我也偶有发言,主要是涉及如何提升中医“维度”的一些构想,也在一些组方的合理性提出了全

  • 张仲景名方,只为治疗脑梗后遗症,四味药化解反应慢、流口水

    历史解密编辑:老李三农种菜标签:茯苓,甘草,党参,白术,脑梗,张仲景,后遗症,医学家,老中医,金匮要略,中国古文献

    脑梗后遗症是令很多人头疼的问题,但早在两千年前,名医张仲景就已经攻克这个难题了,不得不感叹中医的奇妙啊。看到患者这个样子,我想到了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面记载的苓桂术甘汤,具体方子是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白术燥湿健脾,茯苓健脾利湿,桂枝温阳化湿,炙甘草健脾和中。但我给患者加了三味药,泽泻、干姜和

  • 咽喉疼痛难忍,买不到药怎么办?医圣张仲景的这个办法,或有良效

    历史解密编辑:神希园标签:张仲景,医圣张仲景,神农本草经,中药,甘草,半夏

    人们常说,“病从口入”,而疾病从口传入体内,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隘”,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位,这个位置就是“咽喉”,所以,“咽喉之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无论是攻城拔寨的将军,还是救死扶伤的医生,对于人体健康的“咽喉之地”,也是十分重视的。无论是细菌、还是病毒,抑或者其他不明微生物,它们如果

  • 皮肤瘙痒,中医认为有4个病因,张仲景开一“奇方”,仅仅一味药

    历史解密编辑:顶牌故事会标签:瘙痒,张仲景,湿疹,过敏,症状,肛周

    在过去,人们都认为痒,其实是一种是较浅的痛觉。很多人一到晚上,就容易浑身瘙痒,不仅难受,还影响了自己的睡眠,而其实”痒“也反映了身体的健康状况,那么中医又是如何看待”痒“呢?又该怎么治疗?且听小妙跟你娓娓道来。70%的人都有“痒痒病”“痒”的感觉比“疼”更加让人难以忍受,有时瘙痒不适感持续数个小时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