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首当归四逆汤,张仲景留下的千年经方,治寒湿痹阻痛风,疗效好

一首当归四逆汤,张仲景留下的千年经方,治寒湿痹阻痛风,疗效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中医科院药学博士 访问量:2904 更新时间:2024/1/24 2:28:15

开门见山,今天科普,聊聊痛风如中医辨治,尤其是对于寒湿痹阻的痛风。

由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组成的四妙散,发端于朱丹溪用于痛风走注的二妙散,可以清热利湿、舒筋壮骨,是现在人们治疗痛风的最基本的方子,但实际使用时,为了强化抗炎镇痛、利湿泄浊降尿酸的效果,通还会加味土茯苓、萆薢、虎杖、忍冬藤、伸筋草、金钱草、秦皮等。

而对于痛风发作于下肢,且关节肿胀等有寒性的痛风,则可以思考张仲景的几个当归四逆,在《伤寒论》里有说当归四逆汤时,原如下:“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当归四逆汤,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散寒止痛的效果很好,也可以作为调理寒性痛风的基本方之一。

当归四逆汤原方有桂枝汤去生姜后,加倍使用大枣,并加当归、通草和细辛组成的。

当归四逆汤中,当归具有养血和血、温经止痛的功效;重用白芍还可以缓急止痛,养血和营,还能帮助当归补益营血。方中桂枝、细辛可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通草呢,可以通经脉,畅血行,通利小便。现在临床还发现通草和细辛作为药对使用可以改善下肢关节肿胀疼痛等。

实际应用四妙散或当归四逆汤治疗痛风时,对于痛风急性发作,表现为热毒蕴结的,遵循“急则治其标”原则,可合方大黄附子汤攻下邪毒,还可以通经止痛,大都很快取得效果。

如果属于关节湿热严重的,可以随症加入忍冬藤、土茯苓、萆薢、伸筋草等来强化清利湿热之力。

如果红热明显,方子里可加入丹参、桃仁、赤芍、地龙等增强凉血活血、化瘀止痛的效果。

如果有痛风石,则方子里可以加入金钱草、鸡内金等利尿排石、消肿止痛的药物,

如果痛风处于缓解期,或急性发作的后期,关节症状得到缓解,一般表现为邪伤正虚,抑或是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就可以根据临促症状、体质、舌脉等辩证论治,比如脾肾不足可用独活寄生汤,肝肾阴虚的可用知柏地黄丸加减等。

另外,随着中药现代研究进展,我们已经知道中药中有一些药物具有显著的可以降尿酸、改善痛风症状的作用,比如威灵仙、萆薢、土茯苓、蚕沙、秦皮等;

而桃仁、当归、地龙等可以抑制体内尿酸的生成。

黄柏具有增强肾脏血流而促进尿酸排泄的功效。

而百合、山慈菇等含有类秋水仙碱的成分,可以抑制白细胞趋化,从而减轻炎症。

泽泻、泽兰、车前子等可以通过抑制肾小球的重吸收而有较强的利尿和加快尿中成分排泄的功效。

丹参具有良好的改善微循环作用,可以提高细血管的通透性而发挥消肿抗炎的作用,可以控制关节囊肿胀。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尿酸不再高,痛风不会犯,远离痛风石。。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网络,侵删):2014年第24期《内蒙古中医药杂志》张良等文章《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辨治思路探析》。

标签: 当归张仲景痛风土茯苓通草丹参

更多文章

  • 医圣张仲景发明五石散,救活很多人,为何药王孙思邈坚决要抵制?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张仲景,孙十常,五石散,千金方,伤寒杂病论

    在汉代有个人写了一本书,名叫《伤寒杂病论》,这本著作的出现让一种疾病在中国近乎销声匿迹。写出这本《伤寒杂病论》的张仲景被世人尊称为——医圣,他让伤寒病在中国不再令人恐惧。就是这样一个医圣级别的人物,在他去世后几百年中,却迎来了第一位“挑战者”——药王孙思邈。唐朝的孙思邈在医学上的造诣也是极高,虽然不

  • 《张仲景》邮票上线15日开售

    历史解密编辑:邮票暗记标签:中国邮政,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医,邮票

    中国邮政将在10月22日,发行《张仲景》特种邮票一套两枚,小型张一枚。随着这套邮票发行时间临近,其【自提】销售页面正式上线,并将在10月15日开始售卖。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

  • 古代中国三次大规模瘟疫,第一次有张仲景,后两次靠谁拯救?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曹操,张仲景,瘟疫论,司马炎,医学家,古代中国,伤寒杂病论,中国古文献

    古代中国的传染病,在文言文中叫做“疫”,烈度最大的传染病,又叫做瘟疫。瘟疫,几乎是与中国的文明相始终的。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殷商,便出现了关于传染病的甲骨文版本:殷人向天询问,商王所染之疾病,是否传染病?如果是的话,这种传染病是否会大规模蔓延开来?这也就是说,面对瘟疫,殷商基本没啥办法,只能靠天(当然那

  • 脉通一寸,寿延一年,张仲景独创“通脉方”,通脉,通络,通全身

    历史解密编辑:静静的空间标签:张仲景,寿延,当归,通脉,桂枝,寒气

    脉通一寸,寿延一年!大家好,我是沈医生,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张仲景独创的“通脉方”,通脉,通络,通全身,从上到下疏通全身血脉,经络,使气血流畅,人体健康,远离各种疼痛!有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病症,经常感觉手脚发凉,出现腰腿疼,小腿抽筋,严重时半夜都会疼醒,同时肩膀后背发冷隐痛,膝盖麻木肿痛,弯

  • 张仲景最拿手的四味草药,当“零嘴”吃,能守住体内的阳气

    历史解密编辑:粤姐说情感标签:阳气,张仲景,肾虚,伤寒论,中焦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经方观止》。一个男人成功的定义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说拥有花不完的钱,也可能有人会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但是在笔者看来,一个男人成功的标志是,60岁以后依然老当益壮,依然可以行“夫妻之道”!今天这篇文章要和你聊得是很多男人都比较关心的话题,那就是“阳气”。可能初次说起这个话题

  • 2022-24张仲景邮票及型张同一暗记

    历史解密编辑:邮票暗记标签:张仲景,仲景,伤寒杂病论,邮票,齿孔

    中国邮政定于2022年10月22日发行《张仲景》特种邮票1套2枚,小型张1枚。详情如下:志 号:2022-24图序 图 名 面 值(2-1)T 坐堂行医 1.20元(2-2)T 撰书立著 1.20元小型张 张仲景像 6元邮票规格:50×30毫米齿孔度数:13度整张枚数:版式一12枚 版式二6枚(3套

  • 明明体寒,却总容易上火?张仲景用2味中药,清上焦热,暖下焦寒

    历史解密编辑:云泽点评汇标签:上火,体寒,焦寒,干姜,上焦,中药,气血,张仲景,医学家,中国古文献

    为什么体寒的人越容易上火?大家好!我是李医生!上火是生活中很常见的问题,但是有些人明明是体寒体质,总觉得自己手足不温、畏寒怕冷的,但却常常出现上火的情况,比如说口腔溃疡、脸上长痘痘、咽喉疼痛等,而且去吃清热泻火的药呢,要不然这火反反复复好不了,要不然就是出现肚子不舒服,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从中医角

  • 未来的中医:人人超越张仲景的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怀疑探索者标签:张仲景,中医,针灸,仲景,组方,医学

    作者:怀疑探索者张仲景弘扬中医文化,义不容辞。我是传统中医文化弘扬群的群主,自打创立中医群以来,已经有中医专业接近30位职业医生加入(其中中西医结合医生6位)。讨论热烈,气氛大致融洽。只要不是太过分,我一般不会干涉。我也偶有发言,主要是涉及如何提升中医“维度”的一些构想,也在一些组方的合理性提出了全

  • 张仲景名方,只为治疗脑梗后遗症,四味药化解反应慢、流口水

    历史解密编辑:老李三农种菜标签:茯苓,甘草,党参,白术,脑梗,张仲景,后遗症,医学家,老中医,金匮要略,中国古文献

    脑梗后遗症是令很多人头疼的问题,但早在两千年前,名医张仲景就已经攻克这个难题了,不得不感叹中医的奇妙啊。看到患者这个样子,我想到了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面记载的苓桂术甘汤,具体方子是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白术燥湿健脾,茯苓健脾利湿,桂枝温阳化湿,炙甘草健脾和中。但我给患者加了三味药,泽泻、干姜和

  • 咽喉疼痛难忍,买不到药怎么办?医圣张仲景的这个办法,或有良效

    历史解密编辑:神希园标签:张仲景,医圣张仲景,神农本草经,中药,甘草,半夏

    人们常说,“病从口入”,而疾病从口传入体内,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隘”,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位,这个位置就是“咽喉”,所以,“咽喉之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无论是攻城拔寨的将军,还是救死扶伤的医生,对于人体健康的“咽喉之地”,也是十分重视的。无论是细菌、还是病毒,抑或者其他不明微生物,它们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