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景之乱(二二)被刘启厌恶的刘荣,为何得到窦婴和周亚夫的支持

文景之乱(二二)被刘启厌恶的刘荣,为何得到窦婴和周亚夫的支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榜秀才 访问量:3592 更新时间:2023/12/22 21:52:16

汉景帝刘后期排斥打压朝中功臣,尤其是疏远窦婴和周亚夫等七国之乱后掌权的朝廷重臣,其原因与废太子刘荣是密切相关的。从史料上看,不论是作为太傅的窦婴,还是当了丞相的周亚夫,都因为废除太子刘荣的事情与刘启发生激烈冲突,甚至闹到要辞官的程度。他们都强烈反对刘启废除刘荣的太子地位,要求按照汉高祖刘邦留下的嫡长子继承制度选择储君。在封建王朝时代,为了皇太子的册立,皇帝和宰相闹到这种程度是不多见的。因此有人提出了疑惑,刘荣何德何能,凭什么得到窦婴和周亚夫等朝廷重臣的力挺呢?

通过史料来分析当时的政治环境,可以发现窦婴和周亚夫力挺刘荣的原因很复杂,但其根本来时是汉朝的政治格局决定的。这个政治格局是在刘邦分封刘氏诸侯王形成的郡国并行制的环境下,又受到了吕雉乱政和诸吕之乱的影响,所以才让朝廷重臣做出了支持刘荣为皇太子的选择。

首先,从郡国并行制的角度看,这个制度最大的保障了刘氏诸侯王和开国元勋集团的利益。刘氏诸侯王有各自的诸侯国,而开国元勋也有自己的封国。他们在封国里获取了大量的资源和利益,其总量已经超过了整个汉朝的一半以上。

汉朝朝廷直辖的郡县只有全国的三分之一略强,于是形成了封国势力大于朝廷权力的政治态势。刘氏诸侯王尾大不掉的问题引发了吴楚七国之乱,便是这种郡国并行制弊端的集中体现。七国之乱后刘氏诸侯王的势力大为削弱,朝廷中央集权被强化,可这些权力都集中到了开国元勋集团之手。

周亚夫作为开国元勋中权势最大的人,自然是维护这个政治体系的。窦婴虽然不是开国元勋,但作为七国之乱后新兴的外戚贵族集团,也是这个政治体系的受益者。他们支持册立刘荣为皇太子,反对刘启改立刘彻为皇太子,其根本上是在维持这个政治体系的稳定。

刘荣不是汉景帝刘启的嫡长子,而是由栗姬所生的庶长子。在薄皇后无所出的情况下,刘荣是最有资格成为皇太子的人选。这个规则是由刘邦定下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决定的,在朝廷中具有法定效力。而这个制度实际上又和刘氏诸侯王分封的郡国并行制密切关联,形成汉朝政治权力传承的体系。按照这个制度,嫡长子或庶长子成为皇太子,未来继承汉朝皇位,而其他的嫡子和庶子则分封到各地,成为刘氏诸侯王,他们共同来管理汉朝天下。而刘启要废除刘荣,就是破坏了这个制度,那么将对郡国并行制的传承形成很大影响。

实际上郡国并行制不但关系到刘氏诸侯王的利益,也关系到开国元勋集团的利益。在汉朝无论是开国元勋,还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册封的列侯,都有自己的封地侯国,他们都享受着封地带来的权力和资源。刘启任意破坏这种制度的操作,让具有封地的贵族集团感到威胁。尤其是在七国之乱后,刘氏诸侯王势力缩小,而开国元勋权贵势力膨胀之时,以周亚夫、窦婴为首的朝廷重臣更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所以他们扶持太子刘荣与刘启抗争,目的是维持原有政治制度和体系不变,保证各家族政治权力和利益。

第二,由于吕雉乱政和诸吕之乱的影响,汉朝朝廷和刘氏诸侯王都不希望出现强势的皇帝或执政者,最好保持皇帝母族的弱势,以避免皇权扩大后侵犯贵族集团的利益。刘邦去世后吕雉乱政,后来引发诸吕之乱,使得朝廷权力向皇太后外戚集团过度集中,直接压过了开国元勋集团和刘氏诸侯王。诸吕之乱平定后,周勃陈平灌婴等开国元勋扶持了代王刘恒为皇帝,其原因之一便是刘恒的母亲薄姬家族并不强势,没有能力与朝廷其他贵族抗争。这样既避免了皇太后家族再次以外戚集团垄断朝政,又减少了对开国元勋和贵族集团利益的瓜分。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周亚夫和窦婴等人选择了庶长子刘荣为皇太子。刘荣的母亲为栗姬,虽然受到刘启的宠爱,但身份并不高贵,并没有很强的家族为后台。从史书上看,栗姬的家族很可能非常普通,更没有什么人才,所以不会出现外戚集团壮大的风险。在这种背景下,刘荣要坐稳皇太子之位,就需要依靠朝廷大臣的支持。所以窦婴和周亚夫等人完全可以利用拥立刘荣,继续掌握朝廷权力,把持国家的大政方针。这样一来开国元勋和权贵们继续让国家有利于各自家族的方向发展,维持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

因此从诸吕之乱后的政治格局看,朝廷权贵是不愿意出现强势君王的,他们更希望皇帝弱势且容易被控制。而刘荣及其母亲栗姬正好符合这个要求,是最理想的皇太子人选。而刘彻背后则有太过强大的皇族势力支持,其中包括了梁王刘武和馆陶长公主刘嫖,而且其母王美人家族又是原异姓王臧荼的后裔,这种背景的太子是无法被控制的。因此从吕雉乱政和诸吕之乱的经验出发,朝廷权贵肯定沿用原来的思路,确保皇帝和皇太后不会出现强势执政的情况,以保证权贵集团对汉朝军政大权的掌控。

第三,如果同意刘启改立刘彻为太子,则必须在朝廷中引入支持刘彻的贵族和皇族成员。而这些成员中既有和窦婴、周亚夫不和的刘武,也有和栗姬不和的刘嫖。把这些权贵引入朝廷,必然引发很强的内部冲突,掌权权贵的利益就无法保证。如果刘彻登基称帝,拥立刘彻的权贵必然以大功臣自居,获得更多的朝廷权力。于是周亚夫和窦婴为首的贵族集团必然逐渐丧失朝政的主导权,而拥立刘彻的刘武、刘嫖等皇族势力则会逐渐增强。此消彼长之下,七国之乱后形成的权贵集团将逐渐遭到排挤和打压。

前文讲过,刘启所以坚持要废掉太子刘荣,甚至让酷吏郅都将其逼死,其目的就是防范以刘荣为中心的朝廷权贵集团。因为这个集团已经开始垄断朝廷大权,威胁到了皇权对朝政的掌控。而作为朝廷权力最大的两人,周亚夫和窦婴都是首当其冲。从法理上讲,作为朝廷大臣是不能反对皇帝的,可让周亚夫和窦婴等人支持皇帝,却又会丧失既得利益。所以作为皇权接班人的太子便成了最好的工具,也是能够对皇帝权力形成掣肘的存在。周亚夫和窦婴等人支持刘荣,并不是刘荣自己有多贤明,而是他们需要一个合理合法反对刘启的理由。

拥立刘荣为皇太子,并以皇太子的名义来阻止刘启,就可以合理合法的保证自己的既得利益,这就是窦婴和周亚夫等人的目的。因此在皇太子的废立上,窦婴和周亚夫等朝廷重臣必须无条件支持刘荣,这也是保证他们自己的权力。当刘荣被刘启废掉后,他们便没有合法理由拒绝刘启,所以先后被逼下野放权。

从这些事情上可以看出,刘荣这个皇太子就是傀儡,是朝中相权与皇权争斗的工具。而刘荣年幼无知,栗姬又利欲熏心,不知不觉就成了刘启的眼中钉肉中刺。因此后来刘启逼死刘荣时表现出冷漠厌恶,就是因为他把刘荣和栗姬当做政治斗争对手和敌人,而这一切都始于窦婴和周亚夫等人的权贵集团。

标签: 刘启刘荣周亚夫窦婴栗姬

更多文章

  • 如果窦婴不拿出汉景帝的免死遗诏,汉武帝会杀掉窦婴吗?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刘彻,刘启,窦婴,遗诏,卫青,免死

    近日有网友提问:窦婴因搭救灌夫而入狱,在最后时刻拿出了汉景帝的遗诏,结果却被认定“造假”,汉武帝在年末的最后一天把窦婴杀掉了?如果不出示这份遗诏,窦婴是不是还有活命的可能?1、先讨论一下遗诏的真实性窦婴手里的遗诏是真是假?历来有争议。持真诏观点的人认为,窦婴平定七国之乱有不世之功,得到汉景帝极大信任

  • 魏其候窦婴权重一时,官场沉浮结交权贵,旧戚新贵的田窦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窦婴,灌夫,丞相,太后,刘彻,刘启

    窦婴,西汉大臣,是汉文帝皇后窦皇后的侄子。在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汉景帝任命为大将军。七国之乱平定后,汉景帝封窦婴为魏其侯。当时,窦婴权重一时,所有的宾客都争相归附。在窦婴显赫之时,武安侯田蚡还是一个不出名的郎官,直到汉景帝晚年,田蚡才渐渐显贵起来。田蚡是汉景帝皇后的弟弟,因此田蚡十分受到汉武帝重视。窦太

  • 窦婴之死:大汉朝堂最为腹黑的一次政治谋杀

    历史解密编辑:小李维修标签:窦婴,遗诏,刘启,刘恒,刘彻,景帝

    —01—公元前131年冬,西汉王朝前丞相、魏其侯窦婴被斩于市。对于他的死亡,历史学家向来众说纷纭且争论不休。毫无疑问,所有的争论点都在围绕着一个问题——“窦婴矫诏”。即使已经过了两千年,这桩西汉初年最大的无头公案,至今也没有定论。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抽丝剥茧,来一探此案的真相。说起西汉王朝,我们一

  • 汉初风云:吴楚七国联兵叛汉,亚夫窦婴领命平叛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吴楚,窦婴,刘濞,周亚夫,刘启,晁错

    汉初风云:吴楚七国联兵叛汉,亚夫窦婴领命平叛胶西群臣有几个见识高明,料难有成,向刘卬进谏道:“诸侯地小,不能当汉十分之二,大王无端造反,徒为太后加忧,实属非计!况今天下只有一主,尚起纷争,他日果侥幸成事,变做两头政治,岂不是越要滋扰么!”刘卬不肯听从。旋得各使返报,谓齐与菑川、胶东、济南诸国,俱愿如

  • 如果窦婴未拿出汉景帝的遗诏,汉武帝会杀窦婴吗?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刘彻,窦婴,刘启,王太后,灌夫,遗诏

    窦婴可能真的有遗诏,但遗诏是一式两份,宫中那份又不见了,所以汉武帝不杀他都不行。窦婴是汉武帝奶奶窦太后的堂侄,汉景帝时期爆发了七国之乱,他以大将军的身份参与平乱,立下赫赫战功,因此被封为魏其侯,与条侯周亚夫一起成为权势最高的大臣。最风光的时候,窦婴家门客众多,前去巴结他的人络绎不绝,这其中就有一个叫

  • 文景之乱(二四)窦太后推窦婴为丞相,刘启却启用毫无建树的卫绾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刘启,卫绾,窦太后,窦婴,丞相,周亚夫

    在中国历朝历代中,朝廷的丞相向来是权力最大的官职之一,被认为是文官之首。有的朝代丞相的权力成为把持朝政的象征,甚至能够制衡皇帝的君权。所以皇帝在选用丞相时都非常慎重,而朝廷中推举丞相也会形成激烈的政治斗争。在汉景帝刘启的中后期,丞相周亚夫被迫下野,于是朝中大臣对丞相之位虎视眈眈,形成了争权夺利的态势

  • 魏其候窦婴之死,实为公器私用,人间不清醒!

    历史解密编辑:疯狂奇哥标签:窦婴,丞相,田蚡,灌夫,武帝,王太后,窦太后,魏其候

    一、西汉初期的政治法律制度简述西汉建立于公元202年二月,刘邦被诸侯王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等诸侯、臣子尊为皇帝。西汉执行的是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汉律是基于《秦法》的改良,丞相萧何(-前193年)根据秦朝旧律基础上,增加了户、兴、厩篇章,合计九篇,称之为《九章律》也就形成了汉初的刑律。在政治制度上面,

  • 汉武帝杀窦婴,绝对是冤杀,目的就是不许外戚干政

    历史解密编辑:闲云清意标签:窦婴,刘彻,丞相,刘启,太后,司马迁

    有人说司马迁写《史记》是激愤之作,对于外戚和酷吏极为的不满,这也是司马迁为何刻意抬高李广的原因。但在所有的外戚里,唯独一人司马迁对其评价极高,此人就是魏其侯窦婴,此人文武双全,智勇兼备,他的被杀更多是政治牺牲品,是汉武帝告诫太后,今后外戚不许干政。窦婴这个外戚非常有意思。他是窦太后的亲侄子,是景帝在

  • 窦婴献遗诏,最终反而被处死,究竟是谁在幕后操作杀掉了窦婴

    历史解密编辑:帝王霸朱标签:窦婴,遗诏,刘彻,田蚡,皇帝,王太后,窦太后

    汉武帝是历史上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不过他的一生,都伴随着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其政治斗争的惨烈程度,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君王能达到。其中,窦婴和田蚡之间的争夺,就是汉武帝前期朝廷政治斗争的一个高潮。窦婴和田蚡两个大臣在争斗的时候,田蚡陷害窦婴的好朋友,同时也是窦婴政治团队成员的灌夫。于是这件事就闹到了汉

  • 自视甚高的窦婴:和汉景帝刘启的较劲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窦婴,刘启,窦漪房,刘恒,太后,汉景帝刘启

    窦婴,字王孙,清河观津人,是汉文帝皇后窦漪房侄,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武帝初,任丞相。窦婴的发迹很简单,他是汉文帝皇后窦漪房堂兄的儿子,当窦漪房成为大汉皇后时,窦家成为了外戚。而遍观窦氏家族,最有才干者就属窦婴。汉文帝给窦婴的官职是吴相,吴国国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