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其候窦婴权重一时,官场沉浮结交权贵,旧戚新贵的田窦之争

魏其候窦婴权重一时,官场沉浮结交权贵,旧戚新贵的田窦之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搜狐说娱乐 访问量:3197 更新时间:2023/12/15 5:47:20

窦婴,西汉大臣,是汉文帝皇后窦皇后的侄子。在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汉景帝任命为大将军。七国之乱平定后,汉景帝封窦婴为魏其侯。当时,窦婴权重一时,所有的宾客都争相归附。在窦婴显赫之时,武安侯田蚡还是一个不出名的郎官,直到汉景帝晚年,田蚡才渐渐显贵起来。

田蚡是汉景帝皇后的弟弟,因此田蚡十分受到汉武帝重视。窦太后去世之后,窦婴渐渐被汉武帝疏远。窦婴与田蚡显赫和失意的时候正好反过来,引出了一出复杂的官场纷争,而窦婴之死也和田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田窦之争

窦婴原本是皇亲国戚,又被汉景帝封为魏其侯,地位一时间与周亚夫平起平坐,可谓风光无两,门下投奔他的宾客众多。

但是在窦太后去世之后,汉武帝便不再重用窦婴,窦婴也渐渐失了权势,门客也都疏远他。但是在所有人都离开窦婴之时,有一个人却密切的和窦婴保持着联系,就是灌夫

灌夫是田窦之争的关键,几乎田蚡和窦婴的矛盾皆由灌夫而起。灌夫是一个勇士,在七国之乱中灌夫的父亲灌孟战死沙场,灌夫为了替父报仇,就带了几十个壮士和奴隶单枪匹马冲进吴军阵营,结果到了军营前,壮士们都害怕了,只有两个人和奴隶愿意跟随灌夫,灌夫一直攻到吴军的将旗之下才作罢。吴军破灭后,灌夫也闻名天下。

由于灌夫的性格刚直,又喜爱喝酒,常常惹出事端,汉武帝便将他调到燕国,但是灌夫又因为犯法而丢了官职,闲居家中。

不过正是由于灌夫耿直的性格,窦婴十分欣赏,两个人相见恨晚。虽然两人年龄相差很大,但是依旧成为忘年之交,亲密的如同父子一般。但是灌夫性格十分不羁,不仅给自己带来了灾难,还给窦婴拉下了水。

1. 窦婴设宴得罪田蚡

灌夫的姐姐去世的时候,灌夫曾穿着丧服去拜访丞相田蚡。田蚡见了灌夫就打趣说:“我本来想和你一同去拜访魏其侯,但是你穿着丧服,我们不好前往。”灌夫不满的说道:“您想要拜访魏其侯,怎么在意我穿着什么呢?我这就去告诉魏其侯设宴,您明天可以前来。”本来只是一句无心的话,但是灌夫却当了真,田蚡只能开玩笑的答应了。

灌夫回去后告诉了窦婴田蚡将要来拜访的事情,正巧窦婴现在失意,想要结交权贵,于是急忙和妻子精心准备宴席,打扫房子,等待丞相光临。窦婴将此事看的很重,但是另一边田蚡早就忘了这件事。窦婴第二天等到中午都没有等来田蚡,于是窦婴很奇怪,问灌夫原因。

灌夫觉得失了面子,生气的去找田蚡,谁知田蚡还在睡觉。灌夫进门对田蚡说:“您昨天答应我要去拜访魏其侯,但是现在还在睡觉。魏其侯夫妇从早上到中午一直在等您,没敢吃一点东西。”田蚡心中很是不快,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打算去拜访魏其侯。但是他还是忍住怒气道歉,然后慢吞吞的驾车前往。

灌夫心中更是生气,一是田蚡言而无信,让灌夫失了面子;二是田蚡意识到错误之后还是慢吞吞的前往。在窦婴家的宴席上,灌夫邀请田蚡跳舞,田蚡心中有气,不愿起身,灌夫便用言语讽刺他,直到窦婴解围将灌夫拉走,才避免两人矛盾爆发。

这次的宴请,本来是可以让窦婴拉拢田蚡,田蚡心里也明白窦婴心里所想,但是这件事情不论是窦婴还是灌夫都处理的十分不恰当,不但没有博得田蚡好感,相反和田蚡之间有了嫌隙。如果说这件事情是一件小事,那么之后的事情就彻底让窦婴和田蚡之间矛盾激化。

2. 田蚡索地矛盾激化

自从这次田窦两人有了隔阂之后,田蚡知道了窦婴想要拉拢他,所以派门客藉福向窦婴索要城南的土地。田蚡想要窦婴的土地,并不是没有信心,田蚡的信心来自于两点:

其一是窦婴现在失势,正缺少权贵支持;其二是窦婴的儿子曾犯了杀人的大罪,是田蚡救了窦婴的儿子。所以田蚡有自信,才派人去要这块土地。但是窦婴得知田蚡想要要他的土地很不高兴,说:“我现在虽然不如丞相显贵,但是你就可以仗势夺我的地吗?”藉福不愿意让田窦两人关系恶化,就编出好话跟田蚡说:“魏其侯年事已高,剩不了多长时间了,不如再等一些时日。”但是纸包不住火,不久田蚡就知道了窦婴的态度,他认为是灌夫和窦婴生他的气才不愿意将地给他,生气地说:“我救了魏其侯的儿子,又对他那么恭敬,他竟然舍不得一块田地,而且这又与灌夫有什么关系?我不要这块地就是了!”从此以后,田窦两个人关系更加不好。

田蚡不仅怨恨窦婴,也对灌夫耿耿于怀,在元光四年,田蚡抓住了灌夫的把柄。灌夫在家乡颖川十分骄横,欺凌百姓,百姓都心有怨恨。汉朝时期因为地方豪强威胁专制统治,所以朝廷打压这些地方豪强,而灌夫正好有了这个把柄,田蚡抓住了。

于是田蚡奏明汉武帝,要求惩治灌夫。汉武帝说:“这是丞相分内的事,不必请示。”有了汉武帝的这句话,田蚡如同得到了圣旨一样可以毫无顾忌的惩罚灌夫了。但是灌夫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知道了田蚡曾经和淮南王密谋反叛的事,这下田蚡有一个更大的把柄留在灌夫手里,双方都不敢轻举妄动了。

3.灌夫骂座东朝廷辩

到了夏天,田蚡娶妻,太后下旨让列侯和皇族都去庆贺,灌夫也不例外。灌夫想要拉上灌夫一起去,但是灌夫因为和田蚡之间有矛盾,所以不愿意去。窦婴执意要带灌夫前去,并说事情都已经和解了,没什么事了,硬把灌夫拉去。

在宴席上,田蚡起身向大家敬酒,大家都离席伏在地上表示恭敬,但是到了窦婴敬酒时,除了几位老朋友离席,其他大多数人都是微微欠身,连膝盖都没有离开坐席。其实这个礼节正是表示了对一个人尊不尊敬,窦婴失势,大家都不把他放在眼里,田蚡现在春风得意,大家都纷纷巴结。

灌夫是个直肠子又讲义气的人,他看到这情况肯定忍不了,所以他拿起酒杯向田蚡敬酒,田蚡就像大多数人那样并不起身,而且灌夫将酒杯中的酒都喝下去后,田蚡却以不能再饮满杯只喝了一点。灌夫一看田蚡如此无礼,更生气了。

灌夫敬酒到临汝候灌贤时,正巧灌贤跟卫尉程不识说悄悄话,这下灌夫一肚子火终于得以发出。他骂灌贤说道:“你平时说程不识的坏话,现在却想一个女孩一样跟他说耳边话,连长辈敬酒都不理睬。”

灌夫这样一发火,给了田蚡机会,田蚡斥责灌夫:“程将军和李将军都是东西宫的卫尉,现在你侮辱程不识,不给李将军留有余地吗?”灌夫早就气的没有理智,说:“就算今天杀了我,我也不认识什么程将军和李将军。”在座宾客都见形势不妙,都纷纷找借口离开,窦婴见了,也忙招呼灌夫离开。

但是田蚡怒气未消,将灌夫扣押。上次帮助窦婴说话的藉福替灌夫道歉,并让他低头认错,但是灌夫是个倔强性子,任凭藉福怎么说灌夫都不肯低头,田蚡见此更生气了,就把灌夫绑在客房中,以灌夫辱骂宾客的罪名将他囚禁在特别监狱里。

因为灌夫手中拿着田蚡一个致命的把柄,所以灌夫对于田蚡来说是一个不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灌夫就会将田蚡与淮南王密谋的秘密说出去,这对于田蚡来说是杀身之祸,比灌夫霸凌百姓的罪名大多了,所以对于田蚡来说,他和灌夫两个人只能留一个。

这次灌夫先沉不住气辱骂宾客,田蚡必定不会放过这次绝好的机会,不仅要将灌夫杀掉,而且也要把灌夫的亲人们全部杀头,因为他们也有可能知道田蚡的秘密。

灌夫出事之后,窦婴非常愧疚,出钱出力想把灌夫救出来,但是无济于事。灌夫因为被拘禁,所以也无法说出田蚡的秘密。

窦婴想要竭尽全力救出灌夫,他的妻子劝说窦婴,窦婴说:“我的侯爵是我自己挣来的,丢掉了也不可惜。”于是一意孤行上书汉武帝。汉武帝把窦婴叫入宫,窦婴对汉武帝说出了前因后果。认为灌夫的罪过不足以死刑。汉武帝也同意窦婴的观点,想让窦婴和田蚡到东宫公开辩论此事。

东宫辩论中,窦婴夸奖灌夫的长处,说灌夫酗酒获罪罪不至死。但是田蚡却说窦婴和灌夫召集天下豪杰,日以继夜讨论,有谋反嫌疑。汉武帝问诸位大臣两人的观点,御史大夫韩安国认为两者的话都对,其他大臣也都纷纷附和。

汉武帝见事情没有讨论出结果,便向太后请安,谁知太后因为此事生气绝食,给皇帝施压。汉武帝无奈,就追查灌夫的罪行,发现窦婴所说的有很多与实际不符。于是汉武帝将窦婴弹劾,拘禁在监狱。

4.景帝诏书窦婴丧命

窦婴在被拘禁之后想到汉景帝去世前曾给过他一封诏书,上面写着如果窦婴遇到了什么不方便的事情,就把意见呈报皇帝。灌夫快要被定罪,情况危急,窦婴让侄子上书告诉汉武帝遗诏的事情。汉武帝听说先帝留有遗诏,连忙派人去查询档案,但是并没有找到景帝的临终遗诏。

皇帝的诏书一般要两份,一份在本人手中,一份由尚书存档,但是汉武帝并没有在尚书那里找到先帝的诏书,于是只能以窦婴伪造诏书的罪名,将窦婴斩首。窦婴不仅没有救成灌夫,反而还把自己的性命搭进去。

二、窦婴之死原因

1. 汉景帝诏书之谜

窦婴死亡的直接原因其实是最后汉景帝的诏书。在诏书之事之前,窦婴只是被拘禁在特别监狱,而汉武帝会不会杀掉窦婴还两说。

但是窦婴声称先帝留有遗诏,最后还没有被找出来,窦婴就背负了一个伪造遗诏的罪名,是一定要被杀头的。那么这个在窦婴口中的景帝诏书究竟存不存在呢?

1.1 窦婴伪造

在最后窦婴说出景帝遗诏的秘密其实是情况危急,他想要救灌夫,所以才说出这件事。如果是窦婴自己伪造的话,不仅不会救出灌夫,而且还会加速他的死亡。

再看窦婴本人的性格也不会做出这样杀头的事情,所以窦婴没有必要伪造说谎,这样对他百害而无一利。这样看来窦婴伪造这个嫌疑说不通。

1.2 田蚡销毁

如果这份遗诏真的存在,那么最后又没有找到,很有可能是被人销毁,销毁的人最可能是田蚡。但是田蚡销毁的情况也很小,主要有两点。

第一,田蚡想要杀害灌夫是因为灌夫手中有他的把柄,但是窦婴没有田蚡的把柄。如果窦婴知道田蚡的把柄,在东朝廷辩的时候田蚡诬陷窦婴有反叛之嫌的时候窦婴就应该说出田蚡的秘密了,但是窦婴没有,他只是在说田蚡的短处,说明窦婴很有可能不知道田蚡的秘密。

而且在窦婴即将被杀头的时候,那样危急的时刻,窦婴仍然没有说出田蚡的秘密,正说明了窦婴实际上是不知道田蚡的把柄。窦婴没有田蚡的把柄,而且窦婴只是想救出灌夫,对田蚡并没有什么威胁,所以田蚡销毁遗诏可能性很小。

第二,田蚡销毁诏书有可能被发现。皇帝的诏书通常在尚书那里有存档,田蚡不可能销毁存档。这件事一旦做了,极有可能被发现,对田蚡也是杀身之罪。田蚡从低潮走向丞相之位,肯定不会引火烧身,为了一个没有威胁的窦婴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对于田蚡来说不值得。

1.3 景帝没有存档

如果窦婴没有说谎,田蚡也没有销毁,那么就是汉景帝给了窦婴诏书但是没有存档。汉景帝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仔细分析汉景帝也没有理由。

如果汉景帝不存档给了窦婴一封诏书,那么汉景帝也清楚只要窦婴一说出这件事时就是窦婴的死期了。汉景帝在位时期虽然对窦婴有一些意见,但是没有深仇大恨要将窦婴害死,所以汉景帝故意不存档的情况可能性也很小。

汉景帝没有故意不存档,有可能是有意不存档。但是汉景帝为什么有意不存档,谁也不知道。这件事迷雾重重,成为了汉朝第一大谜题。

2. 灌夫窦婴之过

灌夫是田窦之争的重要人物,几乎田窦的矛盾都是由他激化。灌夫耿直的性格在窦婴设宴之中就体现的淋漓尽致,他没有懂得田蚡的玩笑,反而当了真,在宴席上对田蚡也出言不逊,自然会得罪田蚡。

在田蚡的婚宴上,因为沉不住气又得罪了田蚡,并且一直不认错。其实当时有藉福已经给了灌夫一个台阶,本来这件事情有平息余地,但是因为灌夫的耿直又将矛盾激化。灌夫被囚禁之后,自然需要窦婴的解救。

灌夫的性格不仅造成了自己的悲剧,而且害了窦婴。虽然他没有因为窦婴的失势远离窦婴,但是他在之后的事情之中一直任性而为,没有想过窦婴的情况。窦婴和灌夫关系极好,灌夫得罪田蚡,势必影响窦婴,但是灌夫没有想到这一点,做事情不考虑后果,就会有了之后的结果。

灌夫在家乡横行霸道也是重要的一个原因,因为灌夫的这个把柄被田蚡抓到,不得已他只能拿出田蚡曾说出非法的话取得平衡。灌夫的这个把柄对田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相比灌夫在田蚡手中的把柄,小巫见大巫了。所以田蚡想要除掉灌夫,在他的角度是正常的。

窦婴在处理与田蚡的矛盾的时候也非常的不恰当。在田蚡向窦婴索地的时候,窦婴本来有一个机会拉拢田蚡,但是他偏偏为了一块地与田蚡交恶。田蚡知道窦婴想要拉拢他,也给了这样一个机会,而且窦婴的儿子被田蚡救过,而窦婴却没有抓住这次机会,有些遗憾。

在窦婴之后想要救出灌夫的时候,窦婴的妻子曾劝说过他,不要引火上身,但是窦婴却认为就算为此丢了爵位也不损失什么,因为今天的地位是靠自己挣来的。

窦婴在这时都没有想到,这件事他要一掺和,就不是丢爵位的事情了,很有可能丢掉性命。窦婴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也为他丢了性命埋下伏笔。

3. 田蚡心怀怨恨

在田蚡的婚宴上,灌夫因为灌贤和程不识说话而把怨气发泄到灌贤身上。当时田蚡的话很引人深思,田蚡是这样对灌夫说的:“程将军和李将军都是东西两官的卫尉,现在当中侮辱程将军,难道不给你所尊敬的李将军留有余地吗?”灌夫是骂灌贤,连带着程不识一起捎上了,但是田蚡话中多了一个李将军。

当时程不识和李广都是禁卫军,程不识是长乐卫尉,守护太后的寝宫,田蚡这样一说,无疑是将问题说严重了。这样一来,灌夫不仅仅是侮辱程不识,还对太后不敬了,这样大的帽子直接扣在灌夫头上,就足以给灌夫定罪。

灌夫本人是没有不敬太后的意思的,但是他就是着了田蚡的道,出言不逊,这样就让田蚡有理由将他囚禁,才有了东朝廷辩一事。

4. 汉武帝顾忌太后

在窦婴为灌夫向汉武帝求情的时候,汉武帝是同意窦婴的观点的,但是他还是要求东朝廷辩。从之后太后的态度就知道,太后想要护着弟弟田蚡,而汉武帝就是因为不想得罪太后才提出东朝廷辩,本意是想让诸位大臣同意放了灌夫,这样自己才能跟太后有交代。

但是在东朝廷辩上,御史大夫韩安国说,灌夫是勇士,在七国之乱中有功,不应该因为喝醉后的口舌之争就处以死刑;但是田蚡说灌夫欺压百姓侵犯皇族应该治罪的说法也有道理。两个人都有理,那么还是请皇帝决断。

汉武帝本来是想要利用大臣赦免灌夫,又不想自己得罪太后,才举行东朝廷辩。但是大臣们也不笨,谁都不愿意因为灌夫得罪太后,又将球踢回了汉武帝身边。

汉武帝身为一国之君,如果想要赦免灌夫其实是有理由的,但是正因为汉武帝的顾忌太多,在最开始事情还有回圜余地的时候没有赦免灌夫,等到了景帝诏书一事中,不想杀掉灌夫和窦婴也不行了。

总结

窦婴和田蚡本来都是重要的外戚,他们自恃军功或者依仗外戚身份针锋相对。灌夫自顾自喜,三天两头得罪田蚡,意气酒杯,酿成大祸。

窦婴本可以在免职之后退居林下,安享晚年,但是在田蚡得势之时仍然心有不甘,想要结交。说到底田蚡的狡猾、窦婴的不甘还有灌夫的刚愎自用都是使窦婴和灌夫下场悲惨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史记》《汉书》

标签: 窦婴灌夫丞相太后刘彻刘启

更多文章

  • 窦婴之死:大汉朝堂最为腹黑的一次政治谋杀

    历史解密编辑:小李维修标签:窦婴,遗诏,刘启,刘恒,刘彻,景帝

    —01—公元前131年冬,西汉王朝前丞相、魏其侯窦婴被斩于市。对于他的死亡,历史学家向来众说纷纭且争论不休。毫无疑问,所有的争论点都在围绕着一个问题——“窦婴矫诏”。即使已经过了两千年,这桩西汉初年最大的无头公案,至今也没有定论。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抽丝剥茧,来一探此案的真相。说起西汉王朝,我们一

  • 汉初风云:吴楚七国联兵叛汉,亚夫窦婴领命平叛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吴楚,窦婴,刘濞,周亚夫,刘启,晁错

    汉初风云:吴楚七国联兵叛汉,亚夫窦婴领命平叛胶西群臣有几个见识高明,料难有成,向刘卬进谏道:“诸侯地小,不能当汉十分之二,大王无端造反,徒为太后加忧,实属非计!况今天下只有一主,尚起纷争,他日果侥幸成事,变做两头政治,岂不是越要滋扰么!”刘卬不肯听从。旋得各使返报,谓齐与菑川、胶东、济南诸国,俱愿如

  • 如果窦婴未拿出汉景帝的遗诏,汉武帝会杀窦婴吗?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刘彻,窦婴,刘启,王太后,灌夫,遗诏

    窦婴可能真的有遗诏,但遗诏是一式两份,宫中那份又不见了,所以汉武帝不杀他都不行。窦婴是汉武帝奶奶窦太后的堂侄,汉景帝时期爆发了七国之乱,他以大将军的身份参与平乱,立下赫赫战功,因此被封为魏其侯,与条侯周亚夫一起成为权势最高的大臣。最风光的时候,窦婴家门客众多,前去巴结他的人络绎不绝,这其中就有一个叫

  • 文景之乱(二四)窦太后推窦婴为丞相,刘启却启用毫无建树的卫绾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刘启,卫绾,窦太后,窦婴,丞相,周亚夫

    在中国历朝历代中,朝廷的丞相向来是权力最大的官职之一,被认为是文官之首。有的朝代丞相的权力成为把持朝政的象征,甚至能够制衡皇帝的君权。所以皇帝在选用丞相时都非常慎重,而朝廷中推举丞相也会形成激烈的政治斗争。在汉景帝刘启的中后期,丞相周亚夫被迫下野,于是朝中大臣对丞相之位虎视眈眈,形成了争权夺利的态势

  • 魏其候窦婴之死,实为公器私用,人间不清醒!

    历史解密编辑:疯狂奇哥标签:窦婴,丞相,田蚡,灌夫,武帝,王太后,窦太后,魏其候

    一、西汉初期的政治法律制度简述西汉建立于公元202年二月,刘邦被诸侯王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等诸侯、臣子尊为皇帝。西汉执行的是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汉律是基于《秦法》的改良,丞相萧何(-前193年)根据秦朝旧律基础上,增加了户、兴、厩篇章,合计九篇,称之为《九章律》也就形成了汉初的刑律。在政治制度上面,

  • 汉武帝杀窦婴,绝对是冤杀,目的就是不许外戚干政

    历史解密编辑:闲云清意标签:窦婴,刘彻,丞相,刘启,太后,司马迁

    有人说司马迁写《史记》是激愤之作,对于外戚和酷吏极为的不满,这也是司马迁为何刻意抬高李广的原因。但在所有的外戚里,唯独一人司马迁对其评价极高,此人就是魏其侯窦婴,此人文武双全,智勇兼备,他的被杀更多是政治牺牲品,是汉武帝告诫太后,今后外戚不许干政。窦婴这个外戚非常有意思。他是窦太后的亲侄子,是景帝在

  • 窦婴献遗诏,最终反而被处死,究竟是谁在幕后操作杀掉了窦婴

    历史解密编辑:帝王霸朱标签:窦婴,遗诏,刘彻,田蚡,皇帝,王太后,窦太后

    汉武帝是历史上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不过他的一生,都伴随着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其政治斗争的惨烈程度,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君王能达到。其中,窦婴和田蚡之间的争夺,就是汉武帝前期朝廷政治斗争的一个高潮。窦婴和田蚡两个大臣在争斗的时候,田蚡陷害窦婴的好朋友,同时也是窦婴政治团队成员的灌夫。于是这件事就闹到了汉

  • 自视甚高的窦婴:和汉景帝刘启的较劲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窦婴,刘启,窦漪房,刘恒,太后,汉景帝刘启

    窦婴,字王孙,清河观津人,是汉文帝皇后窦漪房侄,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武帝初,任丞相。窦婴的发迹很简单,他是汉文帝皇后窦漪房堂兄的儿子,当窦漪房成为大汉皇后时,窦家成为了外戚。而遍观窦氏家族,最有才干者就属窦婴。汉文帝给窦婴的官职是吴相,吴国国相是

  • 窦婴:平定“七国之乱”的功臣,汉武帝为何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窦婴,刘彻,丞相,刘启,王太后,灌夫

    前131年,大将军窦婴患了中风,不愿意治疗,也不愿意吃饭。听说汉武帝没有处死他的意思,窦婴才开始吃饭,接受治疗。谁知,窦婴还没吃饱饭,汉武帝就派人将其拉到大街上,斩首示众。窦婴,河北衡水人,汉文帝的小舅子,堂姐是窦皇后。有了这层关系,窦婴前途无量,他是汉文帝的亲信,许多人都纷纷投奔其门下。可惜,窦婴

  • 汉景帝对梁王说:我死后传位与你!窦婴一句话得罪所有人

    历史解密编辑:小人物故事标签:刘启,窦婴,梁王,汉景帝刘启,太后,皇上

    梁王是汉景帝刘启的弟弟,有一次,梁王与汉景帝一起畅饮,汉景帝酒后上头说:等我百年之后,我把帝位传给你,让你过把皇帝的瘾。有一次,梁王来长安拜见汉景帝,由于汉景帝当时没有立太子,在与梁王一起畅饮时酒精上头,对梁王说:等我百年之后,我把皇帝的大位传给你,让你也过把皇帝的瘾。梁王听到汉景帝这么说,不知道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