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窦婴不拿出汉景帝的免死遗诏,汉武帝会杀掉窦婴吗?

如果窦婴不拿出汉景帝的免死遗诏,汉武帝会杀掉窦婴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花萃谈谈 访问量:466 更新时间:2023/12/22 22:01:51

近日有网友提问:窦婴因搭救灌夫而入狱,在最后时刻拿出了汉景帝的遗诏,结果却被认定“造假”,汉武帝在年末的最后一天把窦婴杀掉了?如果不出示这份遗诏,窦婴是不是还有活命的可能?

1、先讨论一下遗诏的真实性

窦婴手里的遗诏是真是假?历来有争议。持真诏观点的人认为,窦婴平定七国之乱有不世之功,得到汉景帝极大信任。他又是汉景帝母亲窦太后堂兄的儿子,是所谓的外戚。汉朝从立国起外戚就尾大不掉,何况立有战功。因此汉景帝很可能给了窦婴一份遗诏。

持假诏观点的人认为,所谓免死遗诏本不存在。刘邦立国后,给开国功臣发放了一批丹书铁券(后世民间俗称的免死金牌)。但当时的丹书铁券没有免死加持,只是封侯的荣誉凭证。以窦婴的功绩,获丹书铁券是有可能的,但获得免死遗诏实为天方夜谭。

而据《史记》记载,遍查尚书保管的档案,没有汉景帝的这份遗诏。诏书只封藏在窦婴家里,由窦婴家臣盖印加封……刘邦当年发放丹书铁券时,为防止假冒,将其一剖两半,朝廷和当事人各持一半。如此重要的遗诏却找不到备份,实在是太过可疑。

2、为什么遗诏的备份查找不到

这份免死遗诏的备份为什么查找不到?原因有三:

之一:遗诏本身就是假造的,根本不存在,当然无从查找。

之二:遗诏是有备份的,但在窦婴没有出示之前,已被丞相田蚡销毁。目的就是为了置窦婴于死地。

之三:汉武帝找到了这份遗诏备份,但是迫于母亲王夫人的压力,又担心因一份遗诏毁掉自己乾纲独断的权威,冒出更多的“遗诏”、“先皇之命”出来……所以,干脆下了假遗诏的结论。

3、遗诏只是加速了窦婴之死

遗诏并非窦婴之死的根本原因,只是起到了加速作用。真正的原因有二:

之一:窦灌二人养士习气为汉武帝所不容。史载,窦婴封侯后家中宾客每天络绎不绝,跑马走狗,天天不断,田蚡没有得势前也是窦府常客,伺候饭局。而灌夫家里的食客少则几十,多则近百,宗族和宾客借势垄断利益,在颍川一带横行霸道。

汉武帝对文臣武将的养士之风有多么痛恨?对比一下后世的卫青就知道了。《史记》载,曾有人劝卫青养士、招募门客,卫青回绝道:“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待士大夫,招贤黜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

翻译一下:卫青说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招宾客后,皇上常有切齿之恨。厚待士大夫、招徕贤者养士的做法,本是人主的权力。作为人臣只要奉公守法,尽职尽责就可以,何必要招士、士养。”这里也间接点明了窦婴之死缘于养士。

之二:史书记载,窦灌二人性情相近,有侠士之风,这样的人同病相怜并结成同盟,是汉武帝无法容忍的。灌夫大闹田蚡婚宴被抓进大狱后,窦婴曾与田蚡当着汉武帝的面廷辩,田蚡回击正中汉武帝的下怀:

我的爱好不高雅,爱好音乐、狗马、田宅、歌伎艺人,不像你窦婴和灌夫,喜欢招集天下豪杰和壮士,彻夜商讨,发泄对朝廷的不满,不是观天象,就是低头谋划,偷偷观察宫内的动静,希望天下生变,希望能立上一功,真不知道你们这是想干什么?

联想一下汉武帝当政后对郭解、代郡白氏、梁地韩无辟、阳翟薛兄、陕地韩孺……这些游侠的打击,就知道汉武帝是多么痛恨所谓的游侠之风、江湖习气了。也许汉武帝深知韩非子“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的道理,不希望有独立于权柄监控之外的势力存在,所以打击这样的风气和侠士也是不余遗力。

上述两项才是窦婴之死的根本原因,遗诏充当了加速器的作用。也就是说,无论窦婴出示遗诏与否,都是必死无疑的,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假遗诏”至少让汉武帝杀掉窦婴多了一份可以摆上台面的理由来……

图据网络,文为指动济南原创,转载请注明

标签: 刘彻刘启窦婴遗诏卫青免死

更多文章

  • 魏其候窦婴权重一时,官场沉浮结交权贵,旧戚新贵的田窦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窦婴,灌夫,丞相,太后,刘彻,刘启

    窦婴,西汉大臣,是汉文帝皇后窦皇后的侄子。在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汉景帝任命为大将军。七国之乱平定后,汉景帝封窦婴为魏其侯。当时,窦婴权重一时,所有的宾客都争相归附。在窦婴显赫之时,武安侯田蚡还是一个不出名的郎官,直到汉景帝晚年,田蚡才渐渐显贵起来。田蚡是汉景帝皇后的弟弟,因此田蚡十分受到汉武帝重视。窦太

  • 窦婴之死:大汉朝堂最为腹黑的一次政治谋杀

    历史解密编辑:小李维修标签:窦婴,遗诏,刘启,刘恒,刘彻,景帝

    —01—公元前131年冬,西汉王朝前丞相、魏其侯窦婴被斩于市。对于他的死亡,历史学家向来众说纷纭且争论不休。毫无疑问,所有的争论点都在围绕着一个问题——“窦婴矫诏”。即使已经过了两千年,这桩西汉初年最大的无头公案,至今也没有定论。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抽丝剥茧,来一探此案的真相。说起西汉王朝,我们一

  • 汉初风云:吴楚七国联兵叛汉,亚夫窦婴领命平叛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吴楚,窦婴,刘濞,周亚夫,刘启,晁错

    汉初风云:吴楚七国联兵叛汉,亚夫窦婴领命平叛胶西群臣有几个见识高明,料难有成,向刘卬进谏道:“诸侯地小,不能当汉十分之二,大王无端造反,徒为太后加忧,实属非计!况今天下只有一主,尚起纷争,他日果侥幸成事,变做两头政治,岂不是越要滋扰么!”刘卬不肯听从。旋得各使返报,谓齐与菑川、胶东、济南诸国,俱愿如

  • 如果窦婴未拿出汉景帝的遗诏,汉武帝会杀窦婴吗?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刘彻,窦婴,刘启,王太后,灌夫,遗诏

    窦婴可能真的有遗诏,但遗诏是一式两份,宫中那份又不见了,所以汉武帝不杀他都不行。窦婴是汉武帝奶奶窦太后的堂侄,汉景帝时期爆发了七国之乱,他以大将军的身份参与平乱,立下赫赫战功,因此被封为魏其侯,与条侯周亚夫一起成为权势最高的大臣。最风光的时候,窦婴家门客众多,前去巴结他的人络绎不绝,这其中就有一个叫

  • 文景之乱(二四)窦太后推窦婴为丞相,刘启却启用毫无建树的卫绾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刘启,卫绾,窦太后,窦婴,丞相,周亚夫

    在中国历朝历代中,朝廷的丞相向来是权力最大的官职之一,被认为是文官之首。有的朝代丞相的权力成为把持朝政的象征,甚至能够制衡皇帝的君权。所以皇帝在选用丞相时都非常慎重,而朝廷中推举丞相也会形成激烈的政治斗争。在汉景帝刘启的中后期,丞相周亚夫被迫下野,于是朝中大臣对丞相之位虎视眈眈,形成了争权夺利的态势

  • 魏其候窦婴之死,实为公器私用,人间不清醒!

    历史解密编辑:疯狂奇哥标签:窦婴,丞相,田蚡,灌夫,武帝,王太后,窦太后,魏其候

    一、西汉初期的政治法律制度简述西汉建立于公元202年二月,刘邦被诸侯王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等诸侯、臣子尊为皇帝。西汉执行的是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汉律是基于《秦法》的改良,丞相萧何(-前193年)根据秦朝旧律基础上,增加了户、兴、厩篇章,合计九篇,称之为《九章律》也就形成了汉初的刑律。在政治制度上面,

  • 汉武帝杀窦婴,绝对是冤杀,目的就是不许外戚干政

    历史解密编辑:闲云清意标签:窦婴,刘彻,丞相,刘启,太后,司马迁

    有人说司马迁写《史记》是激愤之作,对于外戚和酷吏极为的不满,这也是司马迁为何刻意抬高李广的原因。但在所有的外戚里,唯独一人司马迁对其评价极高,此人就是魏其侯窦婴,此人文武双全,智勇兼备,他的被杀更多是政治牺牲品,是汉武帝告诫太后,今后外戚不许干政。窦婴这个外戚非常有意思。他是窦太后的亲侄子,是景帝在

  • 窦婴献遗诏,最终反而被处死,究竟是谁在幕后操作杀掉了窦婴

    历史解密编辑:帝王霸朱标签:窦婴,遗诏,刘彻,田蚡,皇帝,王太后,窦太后

    汉武帝是历史上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不过他的一生,都伴随着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其政治斗争的惨烈程度,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君王能达到。其中,窦婴和田蚡之间的争夺,就是汉武帝前期朝廷政治斗争的一个高潮。窦婴和田蚡两个大臣在争斗的时候,田蚡陷害窦婴的好朋友,同时也是窦婴政治团队成员的灌夫。于是这件事就闹到了汉

  • 自视甚高的窦婴:和汉景帝刘启的较劲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窦婴,刘启,窦漪房,刘恒,太后,汉景帝刘启

    窦婴,字王孙,清河观津人,是汉文帝皇后窦漪房侄,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武帝初,任丞相。窦婴的发迹很简单,他是汉文帝皇后窦漪房堂兄的儿子,当窦漪房成为大汉皇后时,窦家成为了外戚。而遍观窦氏家族,最有才干者就属窦婴。汉文帝给窦婴的官职是吴相,吴国国相是

  • 窦婴:平定“七国之乱”的功臣,汉武帝为何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窦婴,刘彻,丞相,刘启,王太后,灌夫

    前131年,大将军窦婴患了中风,不愿意治疗,也不愿意吃饭。听说汉武帝没有处死他的意思,窦婴才开始吃饭,接受治疗。谁知,窦婴还没吃饱饭,汉武帝就派人将其拉到大街上,斩首示众。窦婴,河北衡水人,汉文帝的小舅子,堂姐是窦皇后。有了这层关系,窦婴前途无量,他是汉文帝的亲信,许多人都纷纷投奔其门下。可惜,窦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