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樊哙:西汉名将,刘邦的妹夫,儿子樊伉被陈平处死

樊哙:西汉名将,刘邦的妹夫,儿子樊伉被陈平处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月亮上的邮递员 访问量:1734 更新时间:2024/1/21 0:12:55

刘邦落魄时,经常跟樊哙买狗肉吃,但从不给钱,樊哙也不介意,还把他当成朋友。刘邦当皇帝后,却想杀了樊哙,这又是为何呢?

樊哙,沛县人,汉朝名将,跟刘邦是老乡,两人感情深厚,患难与共。

从个人关系角度看,樊哙对得起刘邦,对得起朋友。刘邦则不,他病逝前,让陈平周勃去军营,试图处死樊哙,斩下他首级。

刘邦落魄时,一无所有,四十岁还没结婚,整天无所事事,让家人很头疼。

樊哙也很穷,靠贩卖狗肉过日子。刘邦喜欢吃狗肉,但没钱支付,樊哙也不介意,就当是接济朋友了。

刘邦来的次数多了,樊哙吃不消,却不好意思要钱。为了“躲避”刘邦,樊哙经常更换贩卖地点,但刘邦总能找到他。

樊哙“慷慨”,刘邦也记在心里。刘邦跟吕雉结婚后,就把吕雉的妹妹介绍给樊哙,两人结为连襟。

前210年,刘邦释放犯人,惹恼官府,不但失去了亭长职位,还被通缉。

为了躲避官府追捕,刘邦逃到砀山,樊哙也跟着去,保护刘邦的安全。

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揭竿而起。刘邦、樊哙也拉起一支队伍,参与逐鹿中原,杀入关中。

刘邦夺取关中,樊哙是前锋,功不可没。随后的“鸿门宴”上,樊哙又救了刘邦一命。

“鸿门宴”上,范增屡次三番暗示项羽,让他杀了刘邦。项羽下不了决心,范增便让项庄舞剑,伺机而动。

张良害怕刘邦有不测,便以“如厕”为由离开宴席,将事情告知樊哙。

樊哙是大老粗,看到朋友遇到危险,便手持大刀与盾牌,闯入宴席,去跟项羽理论。

樊哙撞开守门士兵,怒目而视,拿出了拼命的架势,在座的各位都不敢说话。

项羽:“壮士,可否吃一块生肉”。

樊哙拿着一根猪腿,当场生吃,随后又喝下项羽赏赐的美酒。

酒肉吃完,樊哙:“沛公贤明,按照楚怀王的要求去做,没有私心,项王为何要杀沛公,不守承诺。”

樊哙这么一说,项羽无言以对。刘邦借此机会去“如厕”,樊哙便劝他离开鸿,不要回去跟项羽道别。

“鸿门宴”上,剑拔弩张,樊哙冒着生命危险闯入宴席,需要何等的勇气?要知道,项羽“气拔山兮力盖世”,可以举起大鼎,杀死樊哙易如反掌,即便是单打独斗。

为了刘邦的安全,樊哙不畏强敌,叫板项羽,确实够义气。楚汉之战时,樊哙也是冒着箭雨冲锋,攻城略地,无坚不摧。

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樊哙凭借赫赫战功,册封舞阳侯。再加上连襟这层关系,樊哙的地位非常显赫。

刘邦继位之后,便发起“讨伐诸侯之战”,相继讨伐燕王臧荼、陈豨、韩王信、淮南王英布、卢绾,征伐不断。

此时,刘邦对诸侯王并不信任,樊哙成了前锋大将,跟着刘邦平定四方,捍卫汉朝江山社稷。

前196年,英布造反,刘邦御驾亲征,被射中一箭。班师回朝后,刘邦伤势过重,生命进入倒计时。

就在这时,老朋友卢绾也造反了,刘邦心情很郁闷,亲征又力不从心。樊哙主动请缨,率兵讨伐卢绾,为皇上排忧解难。

樊哙心中有刘邦,对朋友讲信义,对君王讲忠诚。但是,刘邦做不到,即便樊哙再好,刘邦还是不放心。

刘邦知道,太子刘盈软弱,吕雉专权跋扈。一旦自己驾崩,樊哙就有可能成为“吕家”的中坚力量,威胁到“刘家”的江山社稷。

为了汉朝的“万世基业”,刘邦临死前,叫来陈平、周勃:“赶紧去军营,斩下樊哙的首级,我要亲自核验。”

刘邦动了杀心,但陈平、周勃很精明。刘邦已经奄奄一息,命不久矣,一旦吕雉掌权,自己只有死路一条。

陈平没有杀了樊哙,而是将他关进“囚车”,押送到长安,让刘邦自己做决定。陈平一路走得很慢,故意拖延时间,刘邦驾崩时,他们才到半路。

刘邦驾崩,陈平火速赶回长安,在灵前哭诉:“皇上叫我杀樊哙,我不敢轻易处置大臣,他还在囚车里。”

得知樊哙还没死,吕雉姐妹松了一口气,陈平、周勃也躲过一劫。一旦处死樊哙,陈平、周勃难逃吕雉毒手。

前189年,樊哙病逝,儿子樊伉继承爵位。前180年,吕雉病逝,吕氏兄弟专权。陈平、周勃联手,平定“诸吕之乱”,处死吕氏族人,樊伉也被杀。

参考书目:《史记》

标签: 樊哙刘邦樊伉三毛项羽

更多文章

  • 冯嫽:三进乌孙,从陪嫁侍女到持节汉使

    历史解密编辑:人间烟火忧蓝说标签:乌孙,匈奴,郑吉,西域,冯撩,冯嫽,汉宣帝,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101年,和亲乌孙的细君公主不幸病逝。为实现“联西域,断匈奴右臂”的战略计划,汉室楚王刘戊的孙女解忧公主沿着细君公主的足迹,再次和亲乌孙。冯嫽作为公主的陪嫁侍女,随之一同踏上了漫漫西行之路。自此,传奇女子冯夫人与西域的故事,就从这里拉开了序幕。图源网络出使西域《汉书·西域传》记载:“初,楚主侍

  • 傅介子:仅凭一己之力就征服西域诸国,再次打通丝绸之路的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傅介子,匈奴,丝绸之路,龟兹,张骞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现在随着科技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规模战争发生的几率好像是越来越小了,于是,在近二三十年中所发生的战争,其中有个现象是反复出现,那就是被称为“斩首行动”的军事行为。这个名词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二战时日本的山本五十六、利比亚的卡扎菲、伊拉克的萨达姆、基地组织的本拉登等等

  • 傅介子计斩楼兰王!班超投笔从戎经营西域!《丝绸之路上的使者》

    历史解密编辑:咸鱼团读书标签:班超,汉朝,傅介子,楼兰王,匈奴人,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上的使者

    张骞凿空西域;傅介子斩杀楼兰王;班超投笔从戎经营西域三十一年……这是一本关于丝绸之路的书,作者选取了丝绸之路上不同时期的关键人物及历史事件来描述,将丝绸之路历史串联起来。文中有些地方前后段落人名错误,不过,总体上瑕不掩瑜,值得一读。书名:《丝绸之路上的使者》作者:徐兆寿、金西源一,张骞:凿空西域从汉

  • 傅介子手刃楼兰王,大汉使者在西域扬名立万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傅介子,楼兰王,匈奴,龟兹,匈奴人,刘彻

    在张骞打通西域之前,西域一直都在匈奴的势力范围之下,匈奴还特意派人带兵驻扎在西域的焉耆一带,就是为了方便控制西域诸国。后来汉武帝派人打通西域,特别是后来的打败匈奴和征讨大宛,让汉朝在西域的声望越来越高。而后汉朝不断派使者出使西域,就是想让西域习惯自己这个新朋友。就这样,匈奴和汉朝在西域这块土地上展开

  • 古代有名的五大斩首行动,刘秀的运气最好,傅介子的做法最为霸气

    历史解密编辑:曲殇别离标签:刘秀,傅介子,秦国,斩首行动,匈奴,王莽

    两军交战,如果双方实力相差太远,该怎么办?当然是想办法了,孙子兵法有三十六计,就算不能反败为胜,至少也不能输得太难看吧?历史上的战场经历了千锤百炼,实力悬殊巨大的战争并不在少数,以少胜多的漂亮仗同样不在少数。在《神雕侠侣》中杨过告诉我们,如果对方人数太多,完全不用担心,只要斩了敌人首领,剩下的士兵没

  • 铁血外交官‘傅介子’斩匈奴使者,诛杀楼兰王,威震西域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匈奴,龟兹,大宛,傅介子,楼兰王,铁血外交官,北方游牧民族

    公元前87年,一代雄主汉武帝死后,由大将军霍光辅佐年仅八岁的昭帝登上帝位,这时的朝廷里很不太平,皇帝太小,主少国疑,再加上大权都在霍光手里,外面又有风言风语,说朝廷里会有人谋反,意思不言而喻。这就是朝廷内部不稳定的因素。而在外面呢,匈奴虽然退到了漠北,可还是虎视眈眈。再加上乌垣这个游牧民族又在东北经

  • 明朝初年,官员私盖公印,朱元璋是如何处理的?

    历史解密编辑:曹操二世标签:明朝,元朝,洪武,官吏,朱元璋,小说家,慈禧太后

    明朝初年,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大案,叫作“公印案”。因为这个案件,明太祖朱元璋诛杀了数百名相关官员。但是,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公印案”应该是一个冤案。在史学界,公印案的发生时间是有争议的,可能是洪武八年(1375年),也可能是洪武十五年(1382年)。当时,各个布政使司下属的府、州、县,每年需派出审计官

  • 〔备份〕甘英路线里数等相关问题之补充说明

    历史解密编辑:沧浪一壶周楚山标签:甘英,大军,于阗,西域,大夏,条支,汉高祖刘邦

    原稿:VX 2019-12-21关于(上篇)《甘英路线图》中里数等相关问题的补充说明上一篇发表后,有些朋友提出反对意见,主要是对于史料中涉及的里数问题,无非是认为我将终点定在阿拉伯太远,说至恰赫巴哈尔港的南线只需要46天太短。现归纳并统一回复如下:其一,认为“具体路程在中国早期文献中不是特别准确,即

  • 东汉耿秉:忠心耿耿的“耿”,秉持大局的“秉”!

    历史解密编辑:承承故事汇标签:耿秉,匈奴,窦宪,班超,南匈奴

    简介耿秉出生自东汉的著名开国军功家族——耿家,他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建威大将军耿弇的侄子,大司农耿国的大儿子。耿秉这个名字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相比之下我们可能更加了解投笔从戎孤身经营西域三十多年,最后万里封侯的班超、北击匈奴建立“勒石燕然”这种旷世奇功的窦宪、以及带领他的十二名将士们荣

  • 科考队闯入三峡绝壁谜窟, 洞中景象让人惊诧, 真是公孙述藏宝洞!

    历史解密编辑:老陈做菜标签:藏宝洞,三峡,科考队,悬崖,壁画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上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以及各种各样的神话故事,或者是民间传说。随着现代科技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谜团逐渐转向在大家的眼前。随着科学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很多曾经不知道的事情,都慢慢地在网络上传播开来。例如科考队冒死进入三峡绝壁千年谜窟,队长:不要踩到别人骸骨。一、千年迷窟在三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