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冯嫽:三进乌孙,从陪嫁侍女到持节汉使

冯嫽:三进乌孙,从陪嫁侍女到持节汉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间烟火忧蓝说 访问量:4578 更新时间:2023/12/13 12:03:23

公元前101年,和亲乌孙的细君公主不幸病逝。为实现“联西域,断匈奴右臂”的战略计划,汉室楚王刘戊的孙女解忧公主沿着细君公主的足迹,再次和亲乌孙。

冯嫽作为公主的陪嫁侍女,随之一同踏上了漫漫西行之路。

自此,传奇女子冯夫人与西域的故事,就从这里拉开了序幕。

图源网络

出使西域

《汉书·西域传》记载:“初,楚主侍者冯嫽能史书,习事,尝持汉节为公主使,行赏赐于城郭诸国,敬信之,号曰冯夫人。”

冯嫽跟随解忧公主来到乌孙国后,在短时间内就学会了西域各国的语言文化,熟知了各地的风土民情,很快就融入到了当地人的生活中。

她大方谦恭,从不扭捏作态,颇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

图源网络

后来,她嫁与乌孙国右大将,将自己的家安在了乌孙,进一步拉近了汉王朝和乌孙之间的友好关系。

在对西域三十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时,冯嫽发现,除实力较为强盛乌孙国外,其余各国基本都在匈奴的掌控之下。

冯嫽意识到如果不打破这个局面,汉王朝的处境将十分被动。

如要打破僵局,就需要团结西域各国的力量。

解忧公主碍于身份不便频繁外出与诸国交流,冯嫽便肩负起这重责大任。

她以乌孙国为据点,以公主特使之名,出访周边邦国,搭建起汉王朝与西域各国的沟通桥梁。

她翻雪山、越大漠、历严寒、耐酷暑,手持公主汉节,行赏赐于城郭诸国。

她真心实意为西域各国排内忧、解外患;她广施恩惠、济众于患;她发展经济协作,传播中原文化。

她通晓西域各国的语言文化。所到之地,都不用翻译,她就能够直接与各国使臣无障碍交流,由此拉近了双方之间的情感距离。

她谦恭有节,辞令得当,她的惊世才学、气质魅力和出色的外交斡旋能力,赢得了西域各国人民的敬服,大家尊称她为“冯夫人”。

冯嫽的出访,增进了城郭诸国对汉文化的了解,加强了双方之间的友好交流,削弱了匈奴的影响势力,提高了汉王朝在西域各国中的声望,为西域都护府的建立,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冯嫽定局

公元前60年,与大汉交好的乌孙昆弥翁归靡病逝,所立的王储元贵靡未能顺利即位。

彼时的乌孙局势一片混乱。乌孙贵族拥戴军须靡之子泥靡即位,而翁归靡的另一个儿子乌就屠在匈奴的支持下,趁乱杀了泥靡,自立为乌孙王。

乌就屠的母亲是匈奴人,上位之后必定会是亲匈奴、远汉朝,汉乌关系极有可能就此破裂,多年努力或将付诸东流。

值此风云突变之际,汉宣帝派遣破羌将军辛武贤,率一万五千兵马屯驻敦煌,准备随时讨伐乌就屠。

西域都护郑吉考虑军士远征疲惫,胜负难以预料,建议委派使者与乌就屠谈判,劝其让位。危难之时,冯嫽义无反顾地担起谈判使者的重任。

冯嫽的丈夫乌孙右大将,与乌就屠素有交情,故她和乌就屠之间也算熟悉,是以只身前去会见乌就屠,为他分析局势,权衡利弊。

图源网络

《汉书·西域传》中有记载此事:“都护郑吉使冯夫人说乌就屠,以汉兵方出,必见灭,不如降。”在得知汉朝大军已屯驻敦煌随时待命出征后,乌就屠万分惶恐,曰:“愿得小号”。

在面见汉宣帝奏告详情之后,冯嫽奉旨再次出使乌孙。

她坐锦车,持汉节,以汉天子之名,召乌就屠到长罗侯的驻地赤谷城,宣读诏书,立元贵靡为乌孙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皆赐印绶。

冯嫽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才情,平息了乌孙风波,消弭了汉朝与乌孙之间的一场杀伐。

在这场稳定乌孙政局和汉乌关系的博弈中,冯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持旌节

公元前51年,冯嫽跟随解忧公主一起回到长安。

可刚回没多久,乌孙国内局势动荡再起。

元贵靡病逝,他的儿子星靡继承了大昆弥之位。

星靡年龄尚幼,性格软弱,而且缺乏治国才干,由此给了乌孙的亲匈奴势力以可乘之机,原本趋于稳定的汉乌关系再起波澜。

冯嫽以超高的政治敏感度,察觉到汉王朝在西域的苦心经营,或将再一次面临功亏一篑的危险局面。

她焦急万分。没有人比她更明白,汉乌友好和平的基业是几代人历经了无数磨难艰辛,付出了无数汗水心血才得以换来。

于是,年逾花甲的冯夫人上书:“愿使乌孙,镇抚星靡。”汉宣帝准奏。

故此,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手持旌节,以大汉正使之名,再次踏上了那片倾注了她无数精力和心血的西域大地。

冯嫽以出色的智慧才干和极高的魄力胆识,全力辅佐星靡治国安邦。

她凭借在西域的声名和威望,游走于乌孙各方势力之中,帮助他们消释嫌隙,精诚团结,配合星靡加强乌孙与西汉之间的联系。

在冯嫽的努力奔走下,乌孙国的局势稳定了下来,汉王朝与乌孙的友好关系也得以延续发展。冯夫人用年迈的身躯再次为汉乌友谊撑起了一片和平的天空。

从随嫁侍女到持节汉使,冯嫽完美实现了她的人生嬗变。

她为加强汉王朝与西域诸国的团结,抵抗匈奴势力,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图源网络

《西江月·冯嫽》吟赞她:

多少须眉无语,偏劳婢作夫人。

西域安危系一身,何问天涯远近。

几度龙堆驰骋,几问城郭归存。

将军管钥玉门深,输尔从容一哂。

更多文章

  • 傅介子:仅凭一己之力就征服西域诸国,再次打通丝绸之路的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傅介子,匈奴,丝绸之路,龟兹,张骞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现在随着科技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规模战争发生的几率好像是越来越小了,于是,在近二三十年中所发生的战争,其中有个现象是反复出现,那就是被称为“斩首行动”的军事行为。这个名词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二战时日本的山本五十六、利比亚的卡扎菲、伊拉克的萨达姆、基地组织的本拉登等等

  • 傅介子计斩楼兰王!班超投笔从戎经营西域!《丝绸之路上的使者》

    历史解密编辑:咸鱼团读书标签:班超,汉朝,傅介子,楼兰王,匈奴人,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上的使者

    张骞凿空西域;傅介子斩杀楼兰王;班超投笔从戎经营西域三十一年……这是一本关于丝绸之路的书,作者选取了丝绸之路上不同时期的关键人物及历史事件来描述,将丝绸之路历史串联起来。文中有些地方前后段落人名错误,不过,总体上瑕不掩瑜,值得一读。书名:《丝绸之路上的使者》作者:徐兆寿、金西源一,张骞:凿空西域从汉

  • 傅介子手刃楼兰王,大汉使者在西域扬名立万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傅介子,楼兰王,匈奴,龟兹,匈奴人,刘彻

    在张骞打通西域之前,西域一直都在匈奴的势力范围之下,匈奴还特意派人带兵驻扎在西域的焉耆一带,就是为了方便控制西域诸国。后来汉武帝派人打通西域,特别是后来的打败匈奴和征讨大宛,让汉朝在西域的声望越来越高。而后汉朝不断派使者出使西域,就是想让西域习惯自己这个新朋友。就这样,匈奴和汉朝在西域这块土地上展开

  • 古代有名的五大斩首行动,刘秀的运气最好,傅介子的做法最为霸气

    历史解密编辑:曲殇别离标签:刘秀,傅介子,秦国,斩首行动,匈奴,王莽

    两军交战,如果双方实力相差太远,该怎么办?当然是想办法了,孙子兵法有三十六计,就算不能反败为胜,至少也不能输得太难看吧?历史上的战场经历了千锤百炼,实力悬殊巨大的战争并不在少数,以少胜多的漂亮仗同样不在少数。在《神雕侠侣》中杨过告诉我们,如果对方人数太多,完全不用担心,只要斩了敌人首领,剩下的士兵没

  • 铁血外交官‘傅介子’斩匈奴使者,诛杀楼兰王,威震西域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匈奴,龟兹,大宛,傅介子,楼兰王,铁血外交官,北方游牧民族

    公元前87年,一代雄主汉武帝死后,由大将军霍光辅佐年仅八岁的昭帝登上帝位,这时的朝廷里很不太平,皇帝太小,主少国疑,再加上大权都在霍光手里,外面又有风言风语,说朝廷里会有人谋反,意思不言而喻。这就是朝廷内部不稳定的因素。而在外面呢,匈奴虽然退到了漠北,可还是虎视眈眈。再加上乌垣这个游牧民族又在东北经

  • 明朝初年,官员私盖公印,朱元璋是如何处理的?

    历史解密编辑:曹操二世标签:明朝,元朝,洪武,官吏,朱元璋,小说家,慈禧太后

    明朝初年,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大案,叫作“公印案”。因为这个案件,明太祖朱元璋诛杀了数百名相关官员。但是,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公印案”应该是一个冤案。在史学界,公印案的发生时间是有争议的,可能是洪武八年(1375年),也可能是洪武十五年(1382年)。当时,各个布政使司下属的府、州、县,每年需派出审计官

  • 〔备份〕甘英路线里数等相关问题之补充说明

    历史解密编辑:沧浪一壶周楚山标签:甘英,大军,于阗,西域,大夏,条支,汉高祖刘邦

    原稿:VX 2019-12-21关于(上篇)《甘英路线图》中里数等相关问题的补充说明上一篇发表后,有些朋友提出反对意见,主要是对于史料中涉及的里数问题,无非是认为我将终点定在阿拉伯太远,说至恰赫巴哈尔港的南线只需要46天太短。现归纳并统一回复如下:其一,认为“具体路程在中国早期文献中不是特别准确,即

  • 东汉耿秉:忠心耿耿的“耿”,秉持大局的“秉”!

    历史解密编辑:承承故事汇标签:耿秉,匈奴,窦宪,班超,南匈奴

    简介耿秉出生自东汉的著名开国军功家族——耿家,他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建威大将军耿弇的侄子,大司农耿国的大儿子。耿秉这个名字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相比之下我们可能更加了解投笔从戎孤身经营西域三十多年,最后万里封侯的班超、北击匈奴建立“勒石燕然”这种旷世奇功的窦宪、以及带领他的十二名将士们荣

  • 科考队闯入三峡绝壁谜窟, 洞中景象让人惊诧, 真是公孙述藏宝洞!

    历史解密编辑:老陈做菜标签:藏宝洞,三峡,科考队,悬崖,壁画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上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以及各种各样的神话故事,或者是民间传说。随着现代科技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谜团逐渐转向在大家的眼前。随着科学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很多曾经不知道的事情,都慢慢地在网络上传播开来。例如科考队冒死进入三峡绝壁千年谜窟,队长:不要踩到别人骸骨。一、千年迷窟在三峡的

  • 枭雄隗嚣与刘秀和白帝公孙述势成鼎足,他的结局为何很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刘秀,隗嚣,公孙述,成鼎足,来歙,邓禹

    公元32年夏,光武帝刘秀亲率诸将兵分数路,西征叛汉降蜀的陇右军阀隗(Wěi)嚣。隗嚣的大将牛邯接到来自汉营的老朋友劝降信后,经过十余日激烈的思想斗争,率“大将十三人,属县十六,众十众万,皆降。”隗嚣面临土崩瓦解绝境,派心腹王元火速入蜀向求救白帝公孙述求援的同时,“将妻子奔西域”,企图负隅顽抗。刘秀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