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寿写三国史书时,为啥只写华佗,却不提同样医术超绝的张仲景?

陈寿写三国史书时,为啥只写华佗,却不提同样医术超绝的张仲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发带月亮 访问量:352 更新时间:2024/3/5 19:13:30

引言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由他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经典,为无数医者所尊崇。明末清初的医学家喻嘉言曾经在《中国医籍考》里评价《伤寒论》为:“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还有一名大名鼎鼎的神医华佗。在史书《三国志》和《后汉书》中,都对华佗有着高度评价。

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张仲景与华佗同被称为神医,在《三国志》和《后汉书》中却对他只字不提,关于张仲景的资料,在别的史书中也不多见,连张仲景的生卒年代都只能大概估计,这又是为何?

//i1.go2yd.com/image.phpurl=0R1jPbeCMb

▲华佗剧照

01

在西晋医学家王叔和所著的《脉经》中,首先提到过张仲景:“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与王叔和同时期的另外一位医学家皇甫谧,在自己的著作中也曾经提到过张仲景,并且将他与华佗并论。

由此看来,至少在西晋时期,张仲景都是和神医华佗齐名的。

张仲景最出名的经典便是《伤寒杂病论》,但这部书的原稿已经无迹可寻,正是由王叔和从一些残页中整理出了《伤寒论》才得以流传。王叔和在此书提及,张仲景本名张机,字仲景,是南阳人,曾经做过长沙太守。

▲张仲景画像

除去民间传说,在各类书籍上,关于张仲景的事迹也很少。

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序》中曾经讲到过张仲景的一个诊治案例。患者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当时王粲大约20多岁,张仲景说王粲到40岁左右会出现眉毛脱落的症状,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不出半年便会去世。张仲景为王粲开了一副“五石汤”,说要按时服用此汤药便可痊愈,但王粲觉得张仲景危言耸听,并没有当回事,没有服药。后来事情果然就如张仲景所说一样发展,王粲的眉毛在20年后脱落,并在187天后去世。

除了这些以外,张仲景便罕有出现在当时别的史料上了。那么为什么同为神医的华佗在国史中有传记,而张仲景却没有呢?特别是陈寿所撰写的《三国志》中更是只字未提,对此刘知己还曾经对陈寿的史书提出质疑,认为他在编撰史书时遗漏过多。

▲《三国志》书影

02

但陈寿所编撰的《三国志》已是当时同时代中所有史书中的佼佼者,要不然也不会将其列为正史。所以理性的分析一下,陈寿没有为张仲景立传肯定是有原因的。而究其根源,主要是有三个原因。

第一,从为政的角度看,张仲景没有什么政绩,也就是说在政坛上没有地位。一般来说能够在正史中留下姓名的都是当朝当代的名臣勇将,或者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平民。以政治的眼光来看,张仲景可以说没有政绩。虽然张仲景曾担任过长沙太守,但长沙太守只是一个地方郡守,而地方郡守前后有上千人,但真正能在正史中留下姓名的却不多。所以抛除医生这个身份,仅作为长沙太守而言,陈寿不会为他立传。

▲陈寿雕像

03

第二个原因,从行医的角度看,张仲景的医术不够资格立传。这种说法与张仲景以“医”闻名于世的事实截然相反。但首先要明确一点,医术不等于名气,而张仲景在当时名气不大。医生这个行业在封建社会地位很低,在当时更是“贱业”。神医华佗本来也没打算当医生,是想当官。

而华佗之所以被陈寿专门列入《三国志.魏书.方技传》,除了他医术精湛之外,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华佗与很多名人打过交道。

华佗曾经为曹操陈登、李将军等人看病,大将陈登便是因为没有得到华佗的药所以死了,而且华佗的死亡也跟曹操有直接关系。曹操是当时的大人物,与华佗之间的交往也能反映曹操的性格。反观张仲景,他所诊治的名人只有王粲,基本可以说对历史没有任何影响。

▲王粲画像

第三个原因,从留存资料看,张仲景的资料太少。史家为人立传,必然要有丰富的资料,陈寿在撰写蜀汉历史时便提到过:“失其行事,故不为传”,由于蜀汉没有史官,所以有一些重要人物没有办法立传,只能写下名字。而后是裴松之等人在为《三国志》作注时,曾经极大地补全了一些缺失的内容,范晔在撰写《后汉书》时也有很多关于汉献帝时期的历史补全。但他们也都没有收录有关于张仲景的资料,这只能说明张仲景留存于世的资料确实太少。

结语

张仲景在医学界的地位,其实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步升高的,一直到宋元时期,张仲景才被称为“亚圣”,而“医圣”的称呼是直到明代才有,此后一直延续至今。

参考资料:

《针灸甲乙经序》

《中国医籍考》

《脉经》

《三国志》

标签: 陈寿华佗张仲景史书三国志

更多文章

  • 现代人常见“上热下寒” , 张仲景这个方子管用!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道医标签:虚火,阳虚,中焦,热病,张仲景,医学家,中国古文献

    我们这个时代有一种病,很流行,十个人当中九个人都有,这种病叫上热下寒。为什么会出现上热下寒?因为上面动得太多。眼睛老在动,看手机;嘴巴老在动,吃各种各样的垃圾食品,喝各种各样的冰镇饮料,服用各种各样的抗生素;脑子老在动,各种念头潮水一样袭来,操心完国家大事又操心自个小事……唯独不动的就是下半身,老坐

  • 南阳市中医院挂牌望京医院南阳医院牌子和背后的张仲景国医大学雄心

    历史解密编辑:金水路7号站标签:张仲景,中医院,南阳市,中医,大学

    想了解河南医疗,一定要关注本号常年无休,每篇都是精选南阳医疗圈一直有大新闻,放到全国范围,也是比较突出的。前两天组建了一个超大医院,南阳市中医院和南阳市骨科医院合并,床位数达5700张。7月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南阳医院将在南阳市中医院举行揭牌仪式。这是之前就议定好的。2021年6月,在国家中

  • 补肾不补气,越补越没力,张仲景补肾第一方,补肾益气 阴阳双补

    历史解密编辑:知心学姐说健康标签:补肾,张仲景,补气,补阳,桂枝

    大家好,我是赵医生,补肾不补气,越补越没力,为什么肾虚了吃补药却补不进去,经常容易上火,甚至越补越虚呢?今天赵医生就告诉你答案。多数人知道肾虚该补肾,一旦发现自己出现后腰酸疼无力,双腿发软,耳鸣耳聋,精力不足,欲望下降等症状时,就知道自己肾虚了,然后就开始用些补肾阴肾阳的药,但效果不好,一补就上火甚

  • 一个怪病:“气上冲胸,发作欲死”,医圣张仲景:这个良方有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神希园标签:甘草,葛根,当归,半夏,原方,医学家,老中医,金匮要略,医圣张仲景,中国古文献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中医对于疑难杂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一些看上去匪夷所思的疾病,中医却在千百年前就已经有了应对之策。有些疾病看上去“怪怪的”,但实际上却在中医善于治疗的范畴内。今天我们来说一个怪病,它怪在哪里呢?按照医圣张仲景的说法,就是这种疾病发作的时候,“气上冲胸,发作欲死”,但是

  • 南阳发力中医!张伯礼受聘张仲景国医大学!

    历史解密编辑:阿牛不出门标签:张仲景,张伯礼,南阳理工学院,大学,天津医科大学,院士

    正在筹建张仲景国医学院筹建一所新大学并非易事,需要学校、主管部门等相互配合,在大力投入之下,才有可能实现!众所周知,南阳市正在筹建“张仲景国医大学”,该大学的筹建基础是现在的张仲景国医学院,实际上,张仲景国医大学真实存在过,他就是现在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的前身,在后来的发展中,这所大学被合

  • 张仲景管“腿抽筋”的方子!两味药,补阴养筋,拍案叫绝

    历史解密编辑:栀染标签:张仲景,抽筋,甘草,芍药,伤寒论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跟你说说腿抽筋这个事儿。有句广告词这么说:“腰酸背痛腿抽筋,是缺钙了!”真的如此吗?其实,但凡有点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腿抽筋和缺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至于补钙能治腿抽筋,这完全是商家的一种炒作。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抽筋问题也并不难解决。芍药甘草汤,是张仲景的经方之一,原载于《伤寒论》

  • 疫情放开,预防是大事!送你张仲景抗疫方,两味药泡水,做好预防

    历史解密编辑:他和她的事标签:张仲景,甘草,免疫力,干姜,正气,解毒

    大家好,我是去医生。疫情放开之后,就是考验个人免疫力的时候了,现在我们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预防!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张仲景的抗疫方,只有简单两味药,日常煮水喝,补正气,提高免疫力,做好预防这件事。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就是说当我们体内的正气强了,免疫力提高了,就有抵抗病毒的能力。今天给大家

  • 张仲景留下的“催眠方”赶走失眠多梦,烦躁、易醒焦虑酣睡到天亮

    历史解密编辑:柴米蛋蛋标签:失眠多梦,黄连,阿胶,张仲景,滋阴,安神

    大家好,我是赵医生。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张仲景留下来的“催眠方”,是专门针对经常失眠焦虑,烦躁不安的人,具有滋阴清热,除烦安神的功效。快来一起看看吧。你有没有经常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总是感觉心里很烦躁,并且睡眠质量还很差,特别容易做梦。而且还总是很焦虑,干什么事情都静不下心来。偶尔还会出现腰

  • 汉朝权衡出土,医圣张仲景的药方秘密被揭开,难怪中医会逐渐没落

    历史解密编辑:过期的童年标签: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药方,中医,李时珍,素问

    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孔子。做人做事不要骄傲自满,这世界上还有太多未知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现。张仲景作为“医圣”也时常这样告诫自己。汉末三国期间,一共出现了三大名医,张仲景、华佗、董奉,三人中又以张仲景为首,他编写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我国临床学的根

  • 阳气充足,百病皆除,张仲景补阳第一方,大补阳气,温散一身之寒

    历史解密编辑:知心学姐说健康标签:阳气,张仲景,祛湿,温散,补阳

    大家好,我是赵医生,阳气充足,百病皆除,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个经典的补阳方,是医圣张仲景所创的基础方,此方可以大补一身阳气,使阳气充足,寒湿自除,疼痛自消,快来看看吧!中医认为“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动物植物,万物生长都需要太阳,而人体的太阳就是阳气,人体阳气越强,人也就身强体健,抵抗力更好,那么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