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说自己是狗还能救命?蒯通在刘邦手底下保命,这嘴皮子厉害了

说自己是狗还能救命?蒯通在刘邦手底下保命,这嘴皮子厉害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人物故事 访问量:201 更新时间:2023/12/31 23:40:42

| 说自己是狗还能救命?蒯通刘邦手底下保命,这嘴皮子厉害了

韩信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不论是西汉开国功臣的身份,还是汉初三杰的名头,都是人们所熟知的,胯下之辱更是成了忍辱负重的代名词。

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韩信最终却是被吕后和萧何联手算计死的下场,让人唏嘘不已。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天天闷闷不乐,后来还煽动陈豨造反。

陈豨,是西汉开国将领之一,公元前197年,陈豨真的起兵造反,刘邦御驾亲征,集合人马征讨陈豨等人,而韩信就是在这期间被吕后和萧何骗到宫中身死,临死前还坑了一把蒯通。

史记中这是这样记载的:“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灾”,意思就是后悔没听蒯通的计谋,直接造反,被杀是天意。

这里有一个故事,当时楚汉争霸正在关键时刻,韩信平定齐国,还自立为齐国的代理国王,而刘邦这时候就担心他有异心,把他立为齐王,用来安抚他。

项羽也派了人劝说韩信,想联合他一起打刘邦。

这时齐人蒯通把局势看得分明,知道天下局势,最大变数在韩信这里,于是想劝他背叛刘邦。

蒯通是汉初辩士,巧舌如簧,他先是把韩信夸了一通,说看他背影很尊贵,又让他坐山观虎斗,这样项羽和刘邦对他都不敢轻举妄动,从而达到三分天下的目的。

可惜纵然蒯通能言善辩,善于陈说利害,韩信还是犹豫不决,觉得自己功劳大,刘邦不会对自己怎么样,于是拒绝了他的建议。不然说不定历史都会被改写,压根没有后来的东汉末年三分天下了。

刘邦征讨叛贼归来,得知韩信身亡的消息,又高兴又悲哀,高兴的是除掉了一个心腹大患,悲哀的是再也没有这么好的将军为自己打仗了。

最后问了一句韩信临死前说过什么,这下蒯通可危险了,一问就把他带出来了。

刘邦质问他有没有教唆过韩信谋反,蒯通也是能作死,说自己确实教过他,还说他要是听了自己的,刘邦还真不一定能杀得了他。

刘邦一听就来脾气了,说要煮了他。蒯通又喊自己是冤枉的,你都唆使韩信谋反了,还有什么冤枉的?

蒯通接着就讲了个故事,有意思的是当初游说韩信自立为王的时候,也是讲的故事,看来这个蒯通还真是讲故事的一把好手。

蒯通讲得是跖狗吠的故事,盗跖是春秋末期民间传说的大盗,他的狗对着唐尧叫,是因为它是盗跖的主人,不认识唐尧,而不是因为唐尧不好,言下之意就是说自己是狗,韩信是他的主人,不了解刘邦,所以才劝韩信谋反,这不能算自己的锅。

还说当时天下想坐刘邦的位置的人多了去了,只不过没有刘邦的本事,顺带着又夸了他一波。

而刘邦对于他这样的说法也是没辙,蒯通的话把自己比喻成韩信的狗,自然要为他着想,显示自己是一个忠心的人,披着对主人忠心的外衣。

刘邦也没有什么理由去杀他,再加上除掉了韩信,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也没有那么大脾气,所以就放过了他。

就这样蒯通把自己比喻成狗,巧妙地避开了自己这一杀身之祸,不得不说这嘴皮子也是厉害了。

由此可见,语言是一门艺术,说话则是一种技巧,会说话的人往往是幸运的。活一辈子,就要说一辈子的话,谁都会说话,难的却也是会说话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一起探讨历史故事。喜欢别忘了点赞关注哦(kuai 三声)

标签: 刘邦蒯通韩信项羽吕雉萧何

更多文章

  • 韩信死时悔恨“不用蒯通之言”,其实不是他不想反而是根本反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清蒸一口气标签:韩信,蒯通,刘邦,灌婴,樊哙,萧何

    史记中韩信在即将被吕后杀掉的时候,说了一句:“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韩信口中的“儿女子”,“儿”意为“小子”、“小人”,应该指的是萧何。萧何是韩信的伯乐,是他的恩人,韩信对萧何是非常信任的。但最后萧何却骗了他,赚他进宫,于是吕后命武士在长乐宫钟室杀了韩信。所以说,成也萧何,败

  • 品读千年人精蒯通,感悟个人命运与国家平台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蜀南培培标签:蒯通,韩信,刘邦,项羽,曹参,赵高

    古今中外,排得上号的人精,蒯通绝对算一个,纵是惜墨如金的太史公司马迁也在《史记》里给了他足够的篇幅。要知道太史公可不是“李哥”或“李老”这样的感情名号,而是仅次于皇帝老儿比丞相还要大的大官街,而且这大官只干一件事——专门记史。想要太史公记你一笔,真的好难好难滴呢。蒯通这个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平头

  • 蒯通是如何劝韩信独立的?如果韩信听蒯通的,结果会怎么样呢?

    历史解密编辑:宠到家了标签:韩信,蒯通,刘邦,项羽,齐国,龙且

    韩信打败龙且占领了齐国之后,齐国的术土蒯通见刘邦和项羽都在极力争取韩信,知道韩信所处的地位举足轻重,就想劝韩信自立,齐国不再依靠他人。蒯通见到韩信后,先转弯抹角地对他说:“我曾经学过相人之术。”韩信问: “你相人相得准吗?”蒯通回答:“一个人的贵贱,看他的骨法;喜怒哀乐,表现在外表上;至于事业之成败

  • 闲聊强汉(卅五)蒯通劝韩信背约伐齐,其志在割据齐国自立为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韩信,蒯通,齐国,刘邦,燕王,秦朝,汉朝,闲聊强汉,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楚汉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乱世舞台,各种英雄豪杰在这个舞台上亮相,然后表演出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有英雄豪杰,自然有卑鄙无耻的小人,也会有阴险狡诈的阴谋家。本章所讲到的蒯通就是这么一位阴谋家,可以说是楚汉战争时期最顶尖的阴谋家。历史上认为他是集战国权变阴谋之术大成,有着高超的辩才和智慧。他在这段时期

  • 当初韩信能听从蒯通建议,三分天下的局面就提前到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韩信,蒯通,刘邦,项羽,汉王,勾践,汉朝,春秋战国,秦朝

    韩信被封齐王后,实力最雄厚的人变成了三个:楚王项羽、汉王刘邦、齐王韩信。韩信的地位骤然上升,其一举一动关系着刘邦和项羽的兴亡成败。项羽也看到了这一点,连忙派说客武涉去游说韩信。武涉直接开门见山,一见韩信就说:“今楚汉二王相争,您起决定作用,投楚则楚胜,投汉则汉胜。但您应该看到,您之所以有今日,是因为

  • 如果韩信当年听了蒯通的话,割据齐国自立,是否会三国鼎立?

    历史解密编辑:小史搞笑标签:韩信,齐国,刘邦,项羽,蒯通,龙且

    汉高祖刘邦在建立汉朝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便大杀功臣。而淮阴侯韩信,因为功高震主,所以也成了被杀的人员之一。虽然是吕后与萧何下得手,但背后肯定也有刘邦的影子。如果刘邦不同意,吕后是断然不敢把这么一位汉朝“军神”给处死的。韩信其实韩信落得这个下场,完全是自找的。他手下有位谋士曾劝他割据齐国自立,

  • 如果当年韩信采纳了蒯通的建议保持中立,那么历史是否会被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韩信,刘邦,齐王,齐国,樊哙,蒯通,英布,秦朝,汉朝,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韩信采纳了蒯彻(即蒯通)的建议,历史无法被改写。为什么?且看凌烟阁分析一番。一、楚汉相争之时,韩信是天下决胜的砝码前203年冬,汉王刘邦正与西霸王项羽在荥阳胶着对峙。此时韩信已经全部占领了齐国故地。韩信自恃功高,派来使者向刘邦要官,要做代理齐王。刘邦在谋士建议之下,顺水推舟封韩信为齐王。此时,天下局

  • 韩信被吕后残害,死前怒喝:悔不用蒯通之计!刘邦吓得冷汗直流

    历史解密编辑:旧约故事馆标签:韩信,刘邦,吕雉,齐王,秦朝,蒯通之,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公元前196年,萧何找到韩信说:“陈豨已经被杀了,群臣都要去庆贺,你虽然有病在身,但是这种场合还是参加一下比较好。”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韩信闻言一惊,沉默了半晌,最终还是同意了萧何的要求,前往长乐宫拜谒吕后,谁知刚一迈进宫中的大门,吕雉就就派人把韩信捆了起来。民间传说,刘邦曾经对韩信许诺:见天不杀、

  • 三国杀活动专属锦囊牌, 李傕的亲爸爸不过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秦大胜标签:三国杀,锦囊牌,商鞅,商鞅变法,贾诩,秦国

    三国手杀哪家强,且看小锋来拆墙。各位客官老爷们大家好啊,小锋又和您见面了。秦始皇之所以能统一天下,是因为秦国比六国都强大,秦国之所以比六国强大,是因为商鞅变法。可以说,商鞅变法就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开始。所以,在三国杀推出合纵抗秦的活动时,商鞅就顺理成章的当上了第一关boss。活动甚至还把商鞅变法作为一

  • 莽夫当政 李傕为患 王允死有余辜

    历史解密编辑:羞羞的谈标签:李傕,王允,董卓,吕布,三国,汉朝

    莽夫当政李傕为患王允死有余辜李傕[jué]、郭汜[sì]、张济、樊稠四人为董卓得力干将,董卓被杀,四人求赦,本来是个大好的安抚机会,不想狂妄自大的王允却梗着脖子说,虽大赦天下,独不赦此四人。但是这个自不量力的愚蠢举动很快就招来了后果,四人被迫反叛,打败吕布,攻入长安,反而杀了王允,诛其全族。这个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