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李知微,天宝彍骑,建康人,董仲舒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李知微,天宝彍骑,建康人,董仲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多多生活馆 访问量:3522 更新时间:2024/1/15 13:08:10

知微

李知微,性格旷达,自视清高,通览史书,家境贫寒。一次月夜,过成宫下,看到几十个小人儿站在古槐下,都几寸高,带着车马仆从,好像是有地位的人。李知微悄声屏气,想看看他们要干嘛。

不一会,从东面破墙下的洞穴里,走出一个紫衣人。戴着高大的帽子,神态威严,所带的随从稍微高一点。古槐下的小人上前参拜,讨要官职,乱纷纷的说道:“我应当做西阁舍人。”“我要做殿前录事。”“请恩准我司文府史。”“我要当都尉。”“我要当主簿。”等等等等,不能一一记下来。讨要官职的小人儿,神态各异,语气也大有不同。有态度谦卑乞求的,有语气强硬讨要的,有的好像很激动,有的很小心,有的好像有所仗势......紫衣人并不说话,只是微微点头,好像答应的样子。

一顿饭的功夫,这些小人都进入古槐下不见了。接着有一个拄拐杖的枯瘦老翁从东面过来,对紫衣人说:“被骚扰的很厉害吧。”紫衣人还是笑着不说话。老翁也笑起来,说道:“聊会天嘛。”然后二人就进入了破墙下的洞穴。

天亮后,李知微在古槐下挖掘,看到了一百多只老鼠四散逃去,而紫衣人和老翁,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变的。

【原文】李知微,旷达士也,嘉遁自高,博通书史。至于古今成败,无不通晓。常以家贫夜游,过文成宫下。初月微明,见数十小人,皆长数寸,衣服车乘,导从呵喝,如有位者,聚立于古槐之下。知微侧立屏气,伺其所为。东复有垝垣数雉,旁通一穴,中有紫衣一人,冠带甚严,拥侍十辈悉稍长。诸小人方理事之状。须臾,小人皆趋入穴中,有一人,白长者曰 :“某当为西阁舍人 。”一人曰 :“某当为殿前录事 。”一人曰 :“某当为司文府史 。”一人曰 :“某当为南宫书佐 。”一人曰 :“某当为驰道都尉。”一人曰 :“某当为司城主簿。”一人曰 :“某当为游仙使者 。”一人曰 :“某当为东垣执戟 。”如是各有所责,而不能尽记。喜者、愤者,若有所恃者,似有果求者,唱呼激切,皆请所欲。长者立盻视,不复有词,有似唯领而已。食顷,诸小人各率部位,呼呵引从,入于古槐之下。俄有一老父颜状枯瘦,杖策自东而来,谓紫衣曰:“大为诸子所扰也。”紫衣笑而不言。老父亦笑曰 :“其可言耶?”言讫,相引入穴而去。 明日, 知微掘古槐而求,唯有群鼠百数,奔走四散。紫衣与老父,不知物也。(出《河东记》)

天宝彍骑

天宝初年,邯郸境内经常有魇鬼,每到一个村落,十多天就会离开,老百姓也习以为常。有三个夜巡骑兵,晚上到一个民宅投宿。主人老妇说:“住宿无妨,就是正赶上魇鬼在这个村子里作怪,客人们要好好提防,虽然不伤人,但是被魇住就要吃点苦头。”骑兵们不怕鬼,就住了下来。

二更过后,有两个人睡熟了,第三个人看到一个东西从外边进来,形状像老鼠,长着黑,穿着绿衣,拿着一块五六寸长的笏板,睡着的那两个人走去。睡着的人就不能动了,做起了恶梦。依次到了第三人时,那人一下抓住魇鬼的脚,鬼不动了,身体像冰一样凉。急忙喊起另外二人,轮流抓着魇鬼的脚,直到天亮。

大家一起审问,刚开始魇鬼不说话,骑兵吓唬它说:“再不说话,就把你扔到油锅里。”然后让村民准备油锅。魇鬼这才说道:“我是千年的老鼠,魇够三千人,就会变成狸,但是对人没有损伤,如果能放了我,我就去千里之外,再不回来。”骑兵们就放了它,魇鬼在这一带绝迹了。

【原文】天宝初,邯郸县境恒有魇鬼,所至村落,十余日方去,俗以为常。彍骑三人夜投村宿,媪云 :“不惜留住,但恐魇鬼,客至必当相苦,宜自防之。虽不能伤人,然亦小至迷闷 。”骑初不畏鬼,遂留止宿。二更后,其二人前榻寐熟,一人少顷而忽觉,见一物从外入,状如鼠,黑而毛,床前著绿衫,持笏长五六寸,向睡熟者曲躬而去。其人遽魇,魇至二人。次至觉者,觉者径往把脚,鬼不动,然而体如冰。三人易持之。至曙,村人悉共诘问,鬼初不言,骑怒云 :“汝竟不言,我以油镬煎汝 。”遂令村人具油镬,乃言 :“己是千年老鼠,若魇三千人,当转为狸。然所魇亦未尝损人。若能见释,当去此千里外 。”骑乃释之,其怪遂绝。御史大夫尝为邯郸尉崔懿,亲见其事,懿再从弟恒说之。(出《广异记》)

建康人

健康有个人吃鱼,把鱼头扔到地上,不一会,从墙下的洞里,出来一个骑马的小人,不到一尺高,顶盔掼甲手持长槊。扎了一下鱼头,把鱼头拖入洞中。吃鱼人就掘地寻找,看到几个大老鼠,鱼头在旁边,还有一根筷子,但是没看到铠甲和马。不久,那个人病死了。

【原文】建康人方食鱼,弃鱼头于地,俄而壁下穴中,有人乘马,铠甲分明,大不盈尺,手执长槊,径刺鱼头,驰入穴去,如是数四。即掘地求之,见数大鼠,鱼头在旁,唯有箸一只,了不见甲马之状。无何,其人卒。(出《稽神录》)

董仲舒

汉朝董仲舒,独自读书的时候来了一个客人,其人才富五车学高八斗,谈论五经,言辞深奥玄妙。董仲舒从来没听说有这么个人,怀疑是妖怪,就说:“住在巢里的才知道有没有风,住在洞里的才知道有没有雨,你不是狐狸,就是老鼠。”客人听到后,非常惶恐,变成一只老狐狸逃走了。

【原文】汉董仲舒尝下帷独咏,忽有客来,风姿音气,殊为不凡。与论五经,究其微奥。仲舒素不闻有此人,而疑其非常,乃谓之曰 :“巢居却风,穴处知雨,卿非狐狸,即是老鼠 。”客闻此言,色动形坏,化成老狸,蹶然而走。(出《幽明录》)

标签: 董仲舒李知微五经建康

更多文章

  • 衡水市博物馆“大汉儒宗”董仲舒儒学文化专题展开展

    历史解密编辑:圈衡水标签:董仲舒,衡水市,博物馆

    9月20日,由衡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衡水市博物馆承办的“大汉儒宗”董仲舒儒学文化专题展在衡水市博物馆临展厅开展。展览分为“汉承秦制·儒学式微”“汉武更化·独尊儒术”“阐道醇儒·高山景行”“遗迹犹存·遗风泽世”“董子故里·大儒之乡”五个部分,通过图片、文字、书籍、文物等形式,集中展示了一代儒学大

  • 孔融、徐干、董仲舒会聚:两汉山东的“北海文化圈”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孔融,徐干,曹操,诗人,董仲舒,山东省,北海文化圈

    文|冬华渤海古称“北海”,在渤海南岸的潍坊一带,历史上曾设有北海郡、北海国、北海县等。两汉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昌盛,统治者重视人才,为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到了东汉,开始出现“文章”的概念,不少文士以文章显名。这段时间里,内外交融的“北海文化圈”,会聚了一批文学名家,成就了独特的文化

  • 衡水故城出土明万历年间石碑,佐证董仲舒“下帷授徒”

    历史解密编辑:人民资讯标签:石碑,碑文,碑额,董仲舒,明神宗,衡水故城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3月17日,从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文保所获悉,该县房庄镇榆林村出土一通明朝石碑,记载了重修泰宁寺的过程及汉代大儒董仲舒“下帷授徒”的相关情况。此碑立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距今已有409年。石碑出土时的整体情况。故城县委宣传部供图该碑通体青石质地,长230厘米、宽9

  • 董仲舒:五德终始

    历史解密编辑:想去北极洲标签:邹衍,刘彻,始皇,秦汉,刘邦,水德,董仲舒

    值得注意的是,邹衍的“五德终始”思想在秦汉之际影响颇大。按照邹衍的理论,“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战国末

  • 名家论儒 | 孔德立:仁义之道与《春秋》精神——从孔孟到董仲舒

    历史解密编辑:孟子研究院标签:仁义,孔子,孟子,孔孟,春秋,董仲舒,孔德立,儒家思想

    按语:仁义之道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价值。孔德立教授指出,尊王攘夷是《春秋》的明线,是王者之道,仁义之道则是《春秋》的暗线。面对贵族普遍的破坏礼乐的行为,孔子找到了一个支撑礼的内在基石,仁,创造性地突破了血缘界限,强调“仁者爱人”,从亲亲家庭领域引入社会生活。孟子“行天下大义”,显示了士君子对天下责任的担

  • 传·董仲舒传原文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孔子,天下,天子,董仲舒,儒家思想

    传·董仲舒传原文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制曰:“朕获承至尊休德,传之亡穷,而施之罔极,任大而守重,是以夙夜不皇康宁,永惟万事

  • 成武曾有地名“留董里”,此处留的可是董仲舒?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董仲舒,成武,孔子,刘彻,春秋,司马迁

    文|张长国 朱琳在清代康熙《城武(即今成武)县志》“古迹”中,记载着一个名曰“留董里”的地名。为什么叫“留董里”?这与汉代大儒董仲舒有关。县志中关于留董里的记载称:“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景河北。相传汉董仲舒微时道经此地,有老人遇之,不问姓字,相款数月,留一‘董’字而去。后还复过此,老人曰:‘其所谓董耶!

  • 从秦到汉,从统治学术思想的策略,看董仲舒的“天人合一”

    历史解密编辑:画个圈圈吧标签:董仲舒,嬴政,天人,康有为

    历史在进步,社会体制也在发生变化,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社会体制从奴隶制度完成了到封建制度的转变。秦始皇时期的思想统一在秦始皇荡平六国一统天下,政治上取得了一统,为了维持一统天下的模式得以长久,自然而然要在学术上进行统一,所以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出现了统治学术思想的创举,这件事是由李斯发起,由秦始皇推

  • 有人说董仲舒、程朱歪曲孔子的本义,他们解释不了孔子的原意吗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董仲舒,孔子,程朱,朱熹,刘彻

    都是使用汉字,秦朝人写的和当今写的完全是两个样子。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儒学在春秋的孔子、汉朝的董仲舒、宋代的程朱心中有所不同,这也是正常不过的。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董仲舒首先“歪曲”孔子的儒学,就是带着目的的。不过他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是为了汉武帝的利,为了国家

  • 衡水市举办2022中国·衡水董仲舒与儒家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

    历史解密编辑:衡水头条标签:董仲舒,儒家,衡水,孔子,吴晓华

    衡水市举办2022中国·衡水董仲舒与儒家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吴晓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钮兴辉主持开幕式11月19日至20日,2022中国·衡水董仲舒与儒家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委员会学术年会在我市举办。市委书记吴晓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市政协主席钮兴辉主持开幕式,副主席贾超绪出席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