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秦到汉,从统治学术思想的策略,看董仲舒的“天人合一”

从秦到汉,从统治学术思想的策略,看董仲舒的“天人合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画个圈圈吧 访问量:4180 更新时间:2023/12/8 9:00:23

历史在进步,社会体制也在发生变化,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社会体制从奴隶制度完成了到封建制度的转变。

秦始皇时期的思想统一

在秦始皇荡平六国一统天下,政治上取得了一统,为了维持一统天下的模式得以长久,自然而然要在学术上进行统一,所以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出现了统治学术思想的创举,这件事是由李斯发起,由秦始皇推行。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记载:“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

从以上这句话可以看出,统治思想之所以势在必行,主要还是想要统治言论及思想的自由。将不符合一统天下的观念可排除在外。在这道命令中,主要在于思想的统一,而不是要对某一方面学术进行消灭。

很多读书人认为秦始皇一统天下后,进行的焚书是学术的一次致命打击,其实并非这样。关于秦始皇焚书这件事情,康有为曾在《新学伪经考》中辩解过。

按照康有为的解释,我们可以认为秦始皇的这种做法,主要在于强干弱枝之际,正是统治之计,秦始皇焚书之举,对于“六艺”而言并没有损害,秦始皇想要控制的是学术言论思想的自由,并不是要将某一学术彻底消灭。

汉朝的思想统一

讲述经书者大部分由朝廷所设置的博士所讲,而学习经文者,主要由朝廷所招收的博士弟子进行学习,这一举措让学术又重新回到朝廷。周朝末代贵族制度的动摇,造成了学术由朝廷转移到民间,但是当汉代统一集权学术思想的确立,又逐渐回到官府。

如果我们单从表面来看学术周而复始,继而又重新回到官府,但是在经过民间的发展之后,学术与以往已经大有不同。

《汉书·五行志》中曾写:“昔殷道驰,文王演《周易》;周道敝,孔子作《春秋》···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

将董仲舒同文王,孔子并列,可谓是推崇备至。

董仲舒思想对一统的好处

人与天相通,虽然天象千变万化,但是皆有次序,人类的群居也应当有所次序。根据其学说又推演出两个道理,其一是天道变化之有次序,恰为王者所取法以治人的根本,其二人类群居应有次序,恰为王者实施治理的方式。

除此之外,在董仲舒的学术中认为,人类并非每个人都是圣人,但相信人之本性可以为善,于是就有了所谓的王教,以人类天性为基础,在加以教育之后,从而人心向善。这也是由天人合一这一思想推演而来。

董仲舒的思想,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是“圣人法天以施正教”,这一思想主要从两方面来看。

其一王者施政之方法千变万化,完全与天道变化相适应。

在这个思想之下,董仲舒完全将皇家放置在与天同齐的位置,在无形之中给皇家带来诸多神秘感,对于百姓而言,也拥有了敬畏之心,这对于帝国的统一有很大的好处。

其二王者设官分职,则以天道变化之术为准。

此思想把分设官职之举,与天道变化之术配合起来,无异于替王者制造出一种,施政属于天然的根据,也就是王者所做的一切都暗合天数。

帝国一统天下之后,必然会有一种学说能够支撑帝国的思想统一,而董仲舒的学说恰好完成了这一任务。将皇家的统一放置在高位,统治百姓变成了理所应当,百姓只需遵从即可,这种巩固统治的方式深受帝王之家欢迎。

思想的变化是根据时代在发生改变,在权力的影响下,符合时代发展的观念将被保留而流传,不利于一统的思想将被摒弃,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历史故事。

标签: 董仲舒嬴政天人康有为

更多文章

  • 有人说董仲舒、程朱歪曲孔子的本义,他们解释不了孔子的原意吗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董仲舒,孔子,程朱,朱熹,刘彻

    都是使用汉字,秦朝人写的和当今写的完全是两个样子。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儒学在春秋的孔子、汉朝的董仲舒、宋代的程朱心中有所不同,这也是正常不过的。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董仲舒首先“歪曲”孔子的儒学,就是带着目的的。不过他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是为了汉武帝的利,为了国家

  • 衡水市举办2022中国·衡水董仲舒与儒家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

    历史解密编辑:衡水头条标签:董仲舒,儒家,衡水,孔子,吴晓华

    衡水市举办2022中国·衡水董仲舒与儒家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吴晓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钮兴辉主持开幕式11月19日至20日,2022中国·衡水董仲舒与儒家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委员会学术年会在我市举办。市委书记吴晓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市政协主席钮兴辉主持开幕式,副主席贾超绪出席开幕式

  • 西汉时期,为什么晁错失败而董仲舒却成功了?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晁错,景帝,武帝,文帝,刘启,西汉,汉朝,董仲舒,汉高祖刘邦

    晁错失败是因为他锐意改革,大力提倡“削藩”导致西汉吴楚七国叛乱,最终被叛军杀害了。而董仲舒好像在执政期间没什么重大的改革吧,董仲舒应该算是一个大思想家和教育家,没有那么明确的政治目的,所以最后得以善终。晁错当时是处于汉景帝时期,其实削藩是符合汉景帝的意图的。景帝二年(前155年),晁错向景帝陈述诸侯

  • 董仲舒的“法术”:求雨和止雨,与巫术无异

    历史解密编辑:糊说故事标签:孔子,巫术,止雨,汉书,董仲舒,儒家思想

    “董仲舒神功”,有些人看到这几个字可能会觉得奇怪。毕竟,按照我们所了解的历史,董仲舒应该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儒家大师。他研究孔孟学说。我学的是六经之术,不是道士巫师。不可能和魔法扯上关系,更何况是一个以“敬鬼神远”、“不说异能迷神”着称的孔子弟子。你应该远离这样的炼金术之类的。但事实上,即使他和世人都认

  • 董仲舒为何不得汉武帝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董仲舒,刘彻,孔子,儒家,公羊传,墨子

    董仲舒: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在历史上,特别是近代以来,董仲舒的名声一直不太好,按说,他在汉武帝时将儒学推上了最崇高的地位,怎么说也是宗师级的人物,可他却连个“子”都没混上,有孔子、荀子、墨子,连宋代的朱嘉都称为朱子,而这董仲舒却一直被叫做董生,没见有人以董子相称的,悲哉。董仲舒身上最醒目的标签就只

  • 唐艳:董仲舒求雨止雨祝辞中“情”与“理”的张力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文以传道标签:求雨,止雨,神灵,祝辞,祭天,唐艳,董仲舒

    摘 要:董仲舒请雨、止雨祝辞中既强调天道阴阳原理,又渗透着人之为人的性情、意志与精神,从中可以揭示出天人互动的内在机制。董仲舒要求“择巫之洁清辩言利辞者以为祝”,以虔诚、恭敬之心去感化天。《请雨祝》《止雨祝》超越了商汤祷辞中鬼神崇拜与血腥残忍的蒙昧面向,以“开阴闭阳”“开阳而闭阴”的天人感应原理来实

  • 董仲舒:三统

    历史解密编辑:想去北极洲标签:邹衍,三统,天子,赤统,董仲舒,儒家思想

    董仲舒认为一年有十二个月,其中有三个月可作为岁首,并且以此月的颜色作为本朝要崇尚的颜色。可作为岁首的三个月分别是寅月(农历正月)、丑月(农历十二月)、子月(农历十一月)。“统”字意味着根本与纲领的意思。根据农历的正月、十二月与十一月顺应天道运行所建立起来的改制制度,就是董仲舒历史哲学中的“三统”。黑

  • 章伟文:论董仲舒的经学历史哲学

    历史解密编辑:文以传道标签:董仲舒,章伟文,孔子,春秋,哲学

    本文作者章伟文教授摘要:汉儒董仲舒提出了“三统”“三正”等一系列历史哲学思想,试图对古代中国社会发展和王朝更迭的规律、法则等问题做出探讨,并为汉王朝政权统治的合法性进行理论论证。他主要结合阴阳理论与传统儒家礼制,通过阐明《春秋》之理,来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规律性进行概括、总结。这种经学历史哲

  • 汉初风云:汉武帝嗣位大统,董仲舒独尊儒家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董仲舒,刘彻,丞相,公孙弘,刘启,孔子

    汉初风云:汉武帝嗣位大统,董仲舒独尊儒家汉景帝又用宁成为中尉。宁成专尚严酷,比郅都还要辣手,曾做过济南都尉,人民疾首,并且居心操行,远不及郅都的忠清。偏景帝视为能吏,叫他主持刑政,看他诏令中语,如疑狱加罪,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诏令。治狱务宽,景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43年)诏令。也说得仁至

  • 浅析董仲舒的礼学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董仲舒,儒家,礼学,刘彻,道家

    在中国社会,儒家已经成为中国人思想观念当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虽然在封建时代后期,儒学思想变得无比腐朽,完全无法充当治国理政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学又爆发出强烈的生命力量,在新的时代继续发挥着独特的影响。一、特定的时代环境造就了董仲舒1、董仲舒本人的渊博知识是其思想形成的基础董仲舒之所以能够取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