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有着沉鱼之美的西施,最后是随范蠡而去还是被沉水?

有着沉鱼之美的西施,最后是随范蠡而去还是被沉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4448 更新时间:2024/2/20 15:59:57

一天西施的母亲正在溪边浣纱挑水,一条金色鲤鱼衔着一颗金光四射的彩珠向她游来,并将明珠射入她口中,随后滚入肚中,西施的母亲自明珠入肚后便怀孕,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一天,祥光四射,一只五彩鸟从屋顶展翅飞下落入她怀中,不一会儿,生下了白玉般的女儿,并起名夷光,因家住芋苎萝村西,后人称她为西施。古书云:“明珠射身而孕,彩鸟入怀而生。”

西施自幼心灵手巧,聪明伶俐,勤劳能干,清晨上山采桑,回来后烧茶煮饭,还经常到溪边浣纱洗衣。一方水土,养一方生灵,芋萝山的山水草木,风云物象,养育出西施这样一个绝代佳人。她天生丽质、如花似玉,仿佛月宫嫦娥,九天仙女,随着年龄的增长,芋萝山周围的人们都知道有西施这样一个非凡的女子!

也正是这个绝代佳人的出现,春秋末年,吴越这两个毗邻的国家的历史才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引出一段亦悲亦喜,亦假亦真的风流佳话。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公子王孙,佳女书生,乘兴踏青春游,饱览江南美景。一天,一个后生只身一人走出诸暨城,来到苎萝山下。他就是越国上大夫,官居相国之职的范蠡

范蠡,字少伯,古楚宛地(今河南南阳)人,他少年仗剑行侠,豪雄侠气,传遍乡里,风流倜傥,抗俗傲物,狂放不羁,习权谋之书,攻守之理,运筹谋划,无往不胜,正如书言:“先讨后伐,善以奇而用兵,包势兼形,能以正而守国,”可惜不得志,数奇不偶,年长无成,割舍乡情,游宦异国。越王勾践慧眼识贤臣,破格录用,授上大夫之职,视同手足,对范蠡之良策胜谋,言听,计从。范蠡喜得其主,尽心竭忠,鼎力辅助。

这天,范蠡微服出访,观风问俗,不觉来到荸萝山下,面对千岩竞秀,万壑色流,云木环绕,苎萝的美景,范蠡不禁心旷神怡,神思飞动,突然他发现溪边有一窈窕女子正在浣纱,淙淙的溪水伴着有节奏的捣衣声十分悦耳,周围弥满着一种清香之气。

他走过去,背对着的女子浑然不觉。

“这位大姐,小生这厢有礼了”范蠡对那女子深施一礼。

那女子正在浣纱,忽听一陌生男子声音,回过头来,见来人是书生打扮,眉宇间透出英气,不像歹人,也就放心,转身还了一礼。

范蠡眼前一亮,惊讶于此女子非凡的容貌,再看她举止有礼,风度优雅,心中已生出三分爱慕之心。

“请问大姐仙乡何处?尊姓芳名?”

那女子樱桃小口微,银铃之声已出:“妾身就住这苎萝村,寒家姓施,世居苎萝西村,因此称妾身西施。”

此女子正是西施,方才浣纱时正对水长叹:“梅花虽好,浪影溪桥,燕子多情,空巢村店。人间也有许多佳人才子,不能成就凤友鸾交!不知何年何月,我才能成就美满姻缘!”忽见到这一陌生男子,看他年轻英俊、气宇非凡,浑身上下透射出掩饰不住的英气,心中平添几丝爱慕。

两人怀着同样的心情,互通了姓名身份后,倾谈了许久,似心有灵犀,大有一见钟情,相见恨晚之感。范蠡借西施手中之纱,作定情之物转赠西施,相约“少则旬日,多则数月,来贵乡迎娶。”

浣纱之盟后,范蠡辞别西施踏上归程,西施怅然似有所失。之后,时光荏苒,春尽夏来,一直未见范蠡消息,西施不忘盟约,愁绪满怀,相思成病,香消玉减,伤感化成许多疑虑。

原来,吴越交兵,烽火四起,越王率众降吴。这消息令西施绝望,千般疑虑,万种思念,使西施懒整玉容,形神憔悴,衣带渐宽,蹙损双眉,偶出门户,却使邻里大为惊诧。病中的西子比原来似乎更美丽,千种风情,万般神韵都凝聚在病西施的倩影芳姿之中了,正是:

不忘溪边一诺重,致令西子手捧心。

这天,西施来到溪边,临溪而立似乎在寻找她魂牵梦绕的范大夫,正在此时,范蠡果真到了。

原来,范蠡回都城后,吴王夫差为报越国杀父之仇,命伍员为大将,伯豁为副将,兴倾国之兵,进攻越国,范蠡深知哀兵必胜,出班上奏越王,避其锋锐,怠其斗志,而越王勾践挟勇恃气,不纳范蠡之计,结果于椒山大败。

勾践惭愧,欲拔剑自刎,大夫文种挡住,奏道:“吴太宰伯嚭贪财好色,嫉贤妒能,与大将伍子胥同朝异趣,貌合神离。吴王夫差惧伍子胥之能,宠爱伯嚭。若投伯嚭之所好,贿以财色,讨其欢心,乘便请降。若伯嚭喜而应允,奏明吴王,吴王必从,纵然伍子胥阻拦,也无济于事,只要能保全越国君臣,然后乘便东山再起,报仇雪耻。”

勾践依文种之计从宫中选美女八名,白璧20双,送与伯嚭之议,伯嚭爱不释手,同意请降。夫差从伯嚭之议,不纳伍员之谏,准许越国投降,越王勾践收拾库藏宝物,与范蠡同赴越国,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后来吴王感念勾践诚心,释勾践君臣回国,勾践回国之后采纳其致死命的计谋,献巧工良材使吴广建宫室,以罄吴钱财,送倩女美妹给吴国君臣,以惑其心志。

于是范蠡奉命搜求美女,历半年之久,虽访得许多娇艳动人的美貌女子,但没有一个像西施那样美妙绝伦又深明大义的。作为相国,作为谋臣,范蠡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对越国、越王的责任。

他认为,要完成惑敌心志的重任,西施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虽然西施对他一往情深,而他本人对西施也痴情痴意,但国难当头,于情于理他都该做作出割舍儿女私情,共赴国难的选择。因此,他找到了西施。

面对天真纯情的西施,范蠡说明了来意,没想到西施果敢坚决地同意了,慨然说道:“越国受吴之辱,妾虽女子,报效国家,义不容辞。”看到西施如此深明大义,断然割舍真情,范蠡感动,说道:“你我已结同心,国破家亡时有这句话,我已知足,今后纵有千般波折,万种磨难,我当矢志不移,待兴越灭吴之时,我当偕同姑娘,远遁天涯,躲离人间是非之地。”

之后,西施被召往都城,越王勾践令人教授歌舞技艺,吹拉弹唱,琴棋书画,针织女红,都已学会之后,越王将其召入宫中,设宴款待。席间,越王挥泪举杯,把兴国大业托付给西施,见西施果然脱俗不凡,相貌绝伦,气质高雅,不禁神往,欲把西施留在宫中。

西施聪颖,从越王的神态言行中已感到越王对她另有打算,便委婉而坚定地说道:“臣妾来到都城,是欲以五尺之躯报效国家,雪越国之耻,尽臣民之责。宫中生活,臣妾不敢留恋。”

西施的柔中有刚,坚决不从和为兴复越国毅然斩断情丝,慷慨赴难的精神令在座者无不钦佩。

第二天,西施等人走上了通向吴国的道路,风声飒飒,马蹄得得,西施怀着一腔报国热血来到了吴国。

吴都姑苏,吴王宣西施上殿,问道:

“西施,你都会些什么,可否让寡人一乐?”

“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歌舞技艺,贱妾皆略晓一二,不知大王以何为乐?”

吴王令人取来琵琶,西施弹奏,但闻宫商齐奏,角微交鸣,时而铿锵,时而呜咽,时而如暴风疾雨,时而如行云流水,按节起声,顿挫抑扬,吴国君臣一个个如痴如醉,忘情身外。

忽然琴音一转,江水倒流,只觉悲悲切切,如泣如诉,凄凄凉凉,如哀如怨,夫差听后,勃然变色,拍案喝止:“寡人让你弹一支庆贺凯旋的曲子,你怎敢弹此亡国之音。”

西施一点也不惊惧,轻轻放下琵琶,分辩道:“妾本越民,越是已亡之国,亡国之民只配奏亡国之音,若弹激昂慷慨之曲,怎显我越国对大王的臣服之心?”

夫差见西施妙若天仙,多才多艺,又知上下进退之札,十分喜欢,遂留西施为内侍,伍子胥见夫差如此宠爱美色,担心中了越国的美人计,出班谏道:“臣闻‘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眩’,女色误人,女色误国。如今越王献进美色,是想让大王沉湎酒色,荒废朝政,自取亡国之道,大王赶快遣返这些美女,免遭亡国之难。”

伍子胥直言犯谏,夫差听来十分逆耳,怒道:“勾践得此美女,不敢自己享用,献给寡人,足以证明他对吴国没有二心,不知相国为何三番五次进谗,怀疑勾践图谋不轨!相国既为人臣,应该知道怎样尽忠事主,为何不守君臣之礼?寡人决意留此美女在内宫,卿勿复多言!”

受了一顿奚落,伍子胥十分尴尬,仰天长叹一声,悻悻而退。

之后,夫差愈加宠幸西施,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她。西施擅宠宫中,出入皆依后妃礼仪,这为她施展身手提供了极大方便,她常常在夫差高兴之时,不失时机而又不露痕迹地提出一些要求,以消耗吴国资财。

她先借口宫中嫔妃太多,妨碍二人作乐,让吴王另建娱乐之所。吴王就令大将王孙雄率两万军民在灵岩山建筑馆娃宫,铜构玉栏,珠玉饰顶,七宝镶嵌,耗费巨资。建成之后,吴王令西施和宫中侍女移居馆娃宫,整日和西施在馆娃宫饮酒作乐,不同朝政。

西施爱食鲜鱼,御厨进献的食物,西施嫌味道不鲜,不动筷。为讨西施欢心,夫差令在御膳房边筑一养鱼池,又动用数以万计劳工开渠沟通太湖,引太湖水养鱼。

西施喜欢饮绍兴女贞酒,夫差就命越国贡献此酒,以备西施饮用,但路途遥远,又经风浪颠簸,运至姑苏早已混浊变质,于是,夫差又令筑酒城,仿女贞酒制法,酿造吴地女贞酒,供西施享用。

夏天炎热,西施汗流遍体,夫差十分怜爱,深恐西施中暑生病,折损玉体,召集群臣,商议为西施解暑避热的办法。

王孙雄献策:“西洞庭之南,有长湾十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湖,宛如门阙,是避暑胜地,若在那里建筑宫殿,冬暖夏凉,避暑甚佳。”

夫差大喜,即令王孙雄为总管,督建消夏宫殿,并赐尚方宝剑,全国军民财物,奚听王孙雄调度。

王孙雄得剑之后,即征调沿途十万民夫往南湾听用,十万民夫尚不足用,又征调全国青壮男子,齐聚南湾,木材砖石不够,就拆现成房屋,连当地富户房屋,高堂大厦,都拆除无数。民工夜以继日地辛苦劳作,使国中百姓怨声载道,叫苦连天。田地荒废,机杼无闻,死尸遍野,流民无数,数十日之内,果然将南湾消夏宫建成。

夫差赏识王孙雄的才干,赏赐千金,至于激起的国民怨恨,他则不闻不问。落成当日,夫差携西施乘龙舟游玩,但见宫殿巍峨,层楼辉映,画栋飞云,珠帘卷雨,富丽堂皇,卓然不凡。夫差十分高兴,令人设置宴席,与西施相对而坐,举杯而酌,只觉凉风习习,暑气全消,酷暑南湾,竟如秋日,西施嫣然一笑,百媚横生。这一笑令夫差心神俱醉,虽然付出惨重代价,毕竟博美人一笑,夫差心满意足了。

西施初到吴国,小试身手,即博得夫差专宠。夫差为讨其欢心,不惜挥金如土,耗费巨资,以致国力空虚,国民怨愤,夫差充耳不闻,饮酒作乐于姑苏台,馆娃宫,消夏湾。奸佞伯嚭、王孙雄得志,忠臣伍子胥遭到排斥,朝政日非,人心思乱。

西施居于吴宫,享尽人间荣华富贵,但她心念越国之耻,思恋范蠡之爱,终日眉头紧锁,难得一笑。这样一来,形态更加娇媚,夫差更加怜爱,觉得带露之蓓蕾,挂水之芙蓉,也难比西施艳丽。

一日,夫差满怀兴致地邀请西施赏花采莲,西施道:“大王有此佳兴,贱妾敢不奉陪!只是莲花乃花中君子,品格高雅,仪态不俗,既赏花采莲就应有君子之风:采莲之舟,饰舟之物,驾舟之人,皆应高洁不俗。”

夫差听西施之言,选派工匠,用松木为材料,打造大船,造成之后,又饰以碧玉绿珠,暖色锦绣,动身之日,十数艘大船一起开动,锦旗遮天蔽日,珠玉交相生辉,日光透射之处斑驳陆离,五彩缤纷,岸上笙箫迭奏,歌声悠扬。夫差与西施高坐龙舟之上,边饮边观赏湖光山色,西施婉转歌喉,面对烟波浩渺的湖面唱道:

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棹船歌。花房莲实齐戢戢,争前竞折歌绿波。恨逢长茎不得藕,断处丝多刺伤手。何时寻伴归去来,山远水长莫回首。

夫差痴痴迷迷地听着,以为西施的深情哀怨都是为他而发,心里十分受用,哪知西施是用莲(恋)、藕(偶)、思(丝)这些实物,表达她对故国的无限依恋和思念。

西施在吴国,一晃就是十年。十年之内,她利用吴王的宠爱,一步步实现了惑其心志,罄其国财的计划。然而,忠心耿耿,足智多谋的伍子胥仍掌握着吴国兵权,只有除掉他,越王才能顺利实行灭吴计划。

西施知道越国不久就要兴师伐吴,于是搞到一幅吴都姑苏的防备设施图,但宫内戒备森严无法送出去。一日,西施借口心痛病又犯,要夫差把越国女郎中北威请来,借看病之机将图藏进药箱,带回越国,但相国伍子胥有怀疑,因此西施计划除掉伍子胥。

吴国伐齐,伍子胥阻止未成,后终大获全胜。西施借机离间他们的君臣关系“大王当初伐齐,伍相国强行阻谏,以为齐不可伐,大王马到成功,看伍相国有何面目见大王。”

回到姑苏,百官皆来庆贺,只伍子胥站立一侧不语。夫差以为伍子胥怀恨在心,加之西施背后说他“恃功自傲,目空一切,不听节度”,因此斥责道;“老贼当初劝寡人不要伐齐,今寡人得胜而归,老贼还有何面目立于殿堂之上!”

伍子胥忠贞耿介之人,见夫差大难临头还执迷不悟,愤然道:“天将亡人国,先赐其小喜,后随之大忧,大王胜齐不过小喜,臣恐大忧即至,大王后悔莫及。”说罢,昂首趋步出宫。

夫差大怒:“老贼伪诈,实吴之妖孽,若不诛之,何以服众!”遣使赉属镂剑,赐伍子胥自尽,伍子胥接剑,悲痛欲绝,对家人说道:“我死之后,尔等取出双目,悬挂东门,我要亲眼看一看越兵怎样灭吴。”之后,自刎而死。

伍子胥死后,夫差用伯嚭为相国,亲率国中劲旅再度兴师北上,与晋国争夺盟主之位。范蠡接到情报,知吴国内部空虚,遂与勾践商议,起兵五万,轻装倍道袭吴。吴军不曾防备,措手不及,越军直抵姑苏城下。

夫差急忙班师南下,可为时已晚,远征军已心胆俱裂,皆无战意。吴国遣使七次请降,范蠡、文种坚持不允,吴国山穷水尽,开城投降,夫差难逃厄运,拔剑自刎。

吴国既灭,勾践使人迎接西施,却不见西施的踪影,找不见她,勾践大为懊丧,终日闷闷不乐,便命范蠡去找,勾践刚居人上,立刻变得狂傲起来,说话盛气凌人,一副不容抗拒的样子,范蠡早已看透勾践其人,意欲离之而去,但感念勾践知遇之恩,又有助其复国之诺,不便即刻离去,如今功成名就,助勾践复国,范蠡再无牵挂,决定激流勇退,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因此道:“大王,常言‘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西施至聪至慧,岂不知这个道理,料定吴国必灭,必定事先找好了退身之所,望大王宽限几日,容范蠡慢慢寻访。”

范蠡辞别勾践,急急回到住所,西施迎出,范蠡赶紧说了勾践对她垂涎三尺之事,两人共商对策。

原来,越兵攻城甚紧时,西施怕城破人亡,宫廷被掳,遭受不测,就乘混战之机,改换男装,逃到范蠡这里,共诉离别之苦:“越王已知你不在宫中,召我今日进宫是令我察访你的行踪。越王心思已露,这已不是我们久留之地,明日你扮作书僮模样,随我出行假装寻访西施,乘便泛舟五湖,远遁天涯。”

之后,范蠡又给文种修书一封“文大夫:范蠡与大夫同朝奉君历廿余载,不忍无言离去,不日即别,特以数言相赠:

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越王长颈鸟啄,忍辱妒功,可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大夫见书当速去,不然,祸不远矣。

次日,范蠡与扮成书僮的西施携带一些金银细软,来到湖口,乘船而去。西施坐在船舱,眼望碧波荡漾的湖水,吟道:

双眉颦处恨匆匆,转眼兴亡一蹙中。今日泛舟湖上去,从此不过馆娃宫。

“姑娘好诗才,”范蠡赞叹,“姑娘虽曾十年受辱吴宫,但玉洁冰清,出污泥而不染,凡夫俗子自叹弗如,范蠡仰姑娘深情高义,常思溪边相见之情,携手相约之事。只恨才疏学浅,不能力挽狂澜,救姑娘出火海,如今天遂人愿,范蠡得与姑娘相聚,今卿备花烛,与姑娘结湖上姻盟,愿姑娘不弃鄙贱!”

一席话使西施回忆起往日的痛苦与悲酸,因道:

“妾身荆门寒娥,茅舍贱妾,不意奉国征用,苟合吴王,贱妾只望相从先生,度此残生。”

“范蠡一介寒儒,两袖清水,能得姑娘陪伴残生,喜不自禁,望姑娘再勿推却。”

说罢,携西施来到船头,双双朝越国方向并膝跪下,对湖盟誓,成百年之好。

西施豆蔻年华时毅然为国赴难,而今已十载,越国再兴,可她这个为国家复兴出了大力的女子却有家难回,越国灭吴之后,西施究竟怎么样了? 世人众说纷纭:

第一种说法是众多结局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即范蠡偕西施泛舟五湖,大约是后世文人墨客嘉许西施舍身为义之举,为西施所设想的美妙结局。

第二种说法是西施施展身手,诱吴王荒淫无道,终于灭掉吴国,范蠡于吴王夫差前车之鉴,恐越王步吴王后尘,宠幸美色,误国误民,遂在灭吴之后,将西施装入皮囊,投入江中淹死,这强加给西施的第二次悲剧带有更多的政治和伦理道德的色彩。

第三种结局是这样的:西施入吴后,本为雪越国之耻,不料吴王宠爱无比,恩谊备至,吴国灭亡,西施见越仇已报,便投江而死以报吴王宠幸之恩。

最后,我还是希望是第一种结局,毕竟人们同情、热爱善良美丽的西施,敬仰足智多谋,功成身退的范蠡,出于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于是宁愿把范蠡、西施塑造成有完满人生结局的俊男靓女,而不愿看到西施的不幸,范蠡的不圆满,在范蠡和西施的故事中,人们不断把完美加在西施和范蠡身上,以求得到心灵的慰藉和平衡。

现实是残酷的,而理想却可以消除这种残酷;史实虽然是事实,但远没有传说美丽动人。大家觉着呢?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标签: 西施范蠡夫差伍子胥勾践

更多文章

  • 商圣范蠡做生意有多厉害,看他3个经商小故事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昌磊观标签:范蠡,齐国,胡雪岩,勾践,秦国

    范蠡被称为商圣,他在商业上取得的成就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因此还被尊为我国民间四大财神之一,被尊为文财神。范蠡做生意到底有多厉害,下面三个他经商的小故事就可见一斑。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之后,官拜上将军,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范蠡并没有被名利冲昏了头脑。他深刻地洞察到了,越王勾践是一个可以共

  • 今日初五,来鸿山遗址寻觅财神范蠡的归处吧~

    历史解密编辑:无锡高新区在线标签:范蠡,财神,墓葬,西施,勾践,小说家,春秋战国,鸿山遗址

    正月初五迎财神在春节里,最为热闹、鞭炮声最响的时候,往往不是除夕夜、初一朝,而是正月初五的凌晨——家家户户迎财神,期待财运临门。在中国的浩瀚历史中,财神又分文财神和武财神,武财神有赵公明、关公等;文财神为比干、范蠡等。那么,大家知道这其中的范蠡和鸿山遗址又有哪些故事吗?关于范蠡世人誉之:“忠以为国,

  • 范蠡为何逃脱了勾践的诛杀?勾践面相不善,不可与之共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漂江孤影标签:范蠡,勾践,吴国,夫差,阖闾

    只要提及“勾践”人们就会想到“卧薪尝胆”的积极意义,很少有人瞧见故事的另一面:具有正面形象的勾践,灭吴兴越后对功臣范蠡和文种起了诛杀之心。所谓的“可共患难但不能同富贵”说的大抵就是勾践与他们的关系。叹范蠡明智,惜文种自刎司马迁的《史记》中有关于“越王勾践世家”的记载,大致意思是:范蠡决定离开越国,临

  • 政商双收,探究范蠡的成功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雾里五里标签:范蠡,勾践,伍子胥,韩信,刘邦,吴国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的中国古代社会是大变革时代。所谓“乱世出英雄”,这一时代出现的人才枚不胜举,范蠡便是其中之一。范蠡是楚国人,不仅是出色的政治家,还颇懂经商之道。在帮助越王勾践取得吴越战争的胜利之后,范蠡没有被眼花缭乱的功名利禄迷惑,而是选择激流勇退,泛舟西湖。从司马迁的《史记》中可以看出,像范蠡一

  • 江苏挖出“范蠡墓”,一陪葬品使专家面红耳赤,范蠡从未爱过西施

    历史解密编辑:长发爱美食呀标签:范蠡,西施,勾践,夫差,陪葬品

    2002年的一天,江苏无锡的鸿山镇外,施工人员发现大量的瓷器碎片,经过专家学者对这些瓷器碎片的鉴定,这里应该存在一片春秋时期的墓葬群。果不其然,随后发现了范蠡的坟墓,而墓中的一个陪葬品让专家面红耳赤,更宣称,范蠡从来没有喜欢过西施。琉璃釉盘蛇玲珑球范蠡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是越王

  • 范蠡与西施,中国历史上最扯淡的民间爱情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范蠡,西施,夫差

    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吴越争霸篇(15)主笔:闲乐生越国大夫文种为越王勾践提出的灭吴九策中,最重要的一策,还是美人计。按照文种的说法:“此计可使吴王沉迷在声色犬马之中无法自拔,同时也可利用这些美人间谍,干预他们的朝政,搜集他们的情报,为我们越国的复仇大业助力。”越王句践大喜:“神州行,我看行。不过咱们要

  • 范蠡:一个闪耀着人性光芒的历史完人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范蠡,吴国,吴王,夫差,齐国,小说家,金庸笔下角色

    自古以来,功成名就的名臣良将众多,而得善终者却很少。不过春秋时代的范蠡,却是一个例外。宋代学者黄震说:“春秋战国近五百年,以功名始终者惟范蠡一人。”范蠡之所以能有这样完美的结局,是因为他悟透了8个字——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8个字背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财神爷,而其中最著名的文财

  • 西施与范蠡携手泛舟五湖?真实的情况可能并没有那么美好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西施,范蠡,勾践,吴国,泛舟,周朝,先秦,金庸笔下角色

    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中的第一位。关于她最有名的除了绝世的美貌之外,那就是为了越国复国,到吴国去用美色蛊惑吴王夫差,最终帮助越国消灭吴国。越王勾践也因此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而西施牺牲小我的爱国主义精神两千多年来也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西施结局作为中国古代最为有名的女间谍,西施的美貌在当时的越国那

  • 为什么人们选范蠡当财神?

    历史解密编辑:晏凌羊标签:范蠡,张良,刘邦,刘伯温,吕雉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8分钟为什么人们选当范蠡当财神?文/晏凌羊01为什么人们选择了范蠡作为财神?我觉得这里头有好多道道可以讲。范蠡出身贫寒却博学多才。早年,他跟随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振兴越国。等勾践成就霸业之后,他选择激流勇退,只给老友文种留下了一封信,其中有著名的那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野史:范蠡送西施入吴走了三年,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汉江忆史标签:范蠡,西施,吴国,夫差,勾践

    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倾国倾城的美女,古人根据她们的事迹,选出了其中人生经历最精彩、容貌也最出色的四位,称其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她们就是西施、杨玉环、貂蝉和王昭君。四大美人以西施为首,这不仅是因为她有“沉鱼”之貌,还是因为她留下了“一女灭一国”的传说,她凭借美貌得到了吴王夫差的恩宠,并将吴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