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弟弟去救哥哥,却只带回一具尸体,范蠡:就知道你去是这个结果

弟弟去救哥哥,却只带回一具尸体,范蠡:就知道你去是这个结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强哥说史 访问量:691 更新时间:2023/12/12 12:01:13

春秋时,范蠡二儿子在楚国犯事,大儿子以死相逼请求救二弟,范蠡赐他锦囊妙计,他却只带回二弟尸体,范蠡大笑:我就知道派老大去是这样的结果!

得知老二在楚国误伤了人,被关进大狱,范蠡救子心切,立即准备一车车金银财宝,安排老三前往楚国救人。

可老三还没出发,老大就找到了范蠡,他忧伤地对范蠡说:“弟弟有难,父亲派三弟去,却不派我这个做大哥的去营救,说明我这个大哥很没本事。”

说罢,老大便要自尽。

范蠡之妻见此情景,不住抹泪劝范蠡:“不如还是让老大去楚国营救老二吧,要不然,老二还没回来,老大就先死在家里了!”

无奈,范蠡只好答应让老大前去营救老二。

范蠡书信一封,让老大带上千金,去楚国找一名叫做庄生的老人。临行前,范蠡再三叮嘱他:“到了楚国,一定要把这一车黄金送到庄老先生家里,而且一切都要听从庄老先生的安排,切记不可私自行动。”

尽管老大嘴上答应了,但是心里不免泛起了嘀咕,尤其是当他看到庄生的家门外叶草丛生,一贫如洗的时候,便对父亲的决定产生了深深地怀疑。不过他依然遵照父亲的意思,将书信黄金交给了庄生。

庄生看过信后,对老大说:“孩子,事情的始末我已知晓,剩下的事情交给我来办就行,你速速离开楚国,以免生出变故。你弟弟被释放回去之后,也不要询问具体的原因!”

本来就有些疑惑的老大,看到庄生如此说,内心更加肯定了庄生没有那个能力救自己的弟弟,所以,他非但没有听从庄生的建议离开楚国,反而是带着剩的钱财四处结交楚国的显贵,想要通过其他方式解救弟弟。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庄生虽看起来清贫,但是品德高尚,视钱财如粪土,备受楚国上下尊敬,就连楚,都心甘情愿尊称庄生为老师。

范蠡大儿子前脚刚走,庄生就对妻子说:“这一车财宝都是我的好朋友辛苦赚的,你不要动,等着事情办成之后,是还要归还给他的。”

隔天早上,庄生便进宫,对楚王说:“我夜里观天象,有异,这是天要降祸事于楚啊!大王不如大赦天下,以彰显大王仁德,规避天灾。”

楚王听罢,当即决定大赦天下。

这时,老大也从权贵那里得知了楚王即将大赦天下的消息,可他并不认为这是庄生的功劳,反而以为庄生什么也没做,还收了一车财宝。

于是,他自作聪明地返回庄生家里,庄生见到他非常惊讶,问他怎么还没离开楚国。

老大抱拳:“庄先生,我担心弟弟,所以没有离开,现在是来您辞行的。听说楚王要大赦天下,那弟弟的事情也就不用再麻烦您了。”

庄生那么精明的人,自然也听出了老大的弦外之音,于是打开门道:“你送来的财宝都在那里,你带走吧!”

老大一点也没有推辞,把那一车财宝拉走了。

庄生虽为名士,但是遭小儿如此戏弄,感觉尊严受到了侮辱,于是立刻进宫面见楚王:“我听人说,陶朱公的二儿子犯了死罪,在我们的的监狱里关押,而他的大儿子带来了大量的金银财宝来贿赂您的部下,坊间传闻,大王大赦天下是为了陶朱公的儿子,而不是为了百姓们啊!”

听闻此言,楚王怒火中烧,当即下令处死范蠡二儿子后再大赦天下。

末了,范蠡大儿子只能带着弟弟的尸体回到家中。众人见此,悲痛大哭,只有范蠡大笑道:“我就知道,派老大去会是这样的结果啊!”

老大不服气,范蠡说道:“并非你不爱惜自己的弟弟,而是你小时候,咱们比较贫困,太知道钱财的来之不易,这才是你营救弟弟的绊脚石。”

老大不能够放心的把钱财交给庄生,害怕这么多钱白花了,因此不听取庄生的建议;而老三就不一样了,从出生起家境优渥,对钱财看得很轻,所以派他去,才是万无一失的啊!

范蠡告诫儿子:钱财如刀,可救人亦可杀人;钱财如水,既载舟也能覆舟。”经此一遭,范蠡的两个儿子幡然醒悟,范蠡也广施钱财,请庄生代为修渠引水,以解灾情化冤孽。

庄生说:陶朱公虽失去一子,却得了两子,也是着实幸运了。

尽管庄生如此说,但是范蠡教育这两个儿子的成本着实大了一些。

众人很难想象,如此智慧的范蠡,为会教出这样的儿子,和他本人的智谋根本不相匹配,于是,也有人说,这则出自《史记》的故事是杜撰的。

不管是故事中各人对钱财的价值观,还是范蠡大儿子的处事方式,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如何能在生活中,做一个更有智慧的人。

更多文章

  • 江苏出土三片竹简,上面文字颠覆传统认知,难怪勾践要杀范蠡!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范蠡,勾践,吴国,西施,司马迁,越国

    《史记》中,司马迁描述了范蠡泛舟江湖,化身陶朱公慈善天下,但唐朝史学家司马贞、现代国学大师钱穆等古今名人考证,陶朱公和范蠡根本不在一个时代,这是两个人,因此司马迁记载有误!勾践灭吴之后,范蠡命运到底如何?比司马迁更早的汉初贾谊在《新书·耳痹》中,给了一个颠覆历史的答案:事济功成,范蠡负石而归五湖,大

  • 【上金谷文集】范蠡赶脚

    历史解密编辑:上金谷景区标签:范蠡,勾践,齐国,姜子盾

    免费赶脚所谓赶脚,就是赶着牲口,上路受人雇用的微贱营生。奇了怪了,范蠡这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为啥也当起了这种小角色?话说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实现霸业之后,急流勇退,偷偷地告别好友兼同乡文种,隐姓埋名来到齐国经商,随即富甲天下,被齐王封为相国。可是,正当范蠡官运、财运风生水起之时,他却又一次挂印、散财,

  • “商圣”范蠡:功成名就却全身而退,身为商人,为何如此豁达?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范蠡,商圣,沈万三,勾践,齐国,胡雪岩

    对于商人来说,头脑鲁钝可不是什么好事,一个合格的商人若想在商海中立足,那就一定要头脑清楚、感觉敏锐,买卖收入不仅要能收回本钱,还得富有盈余。而若是想要成为富商巨贾,那就必须绝顶聪明,既能避开陷阱和祸乱,又懂得取舍的道理,否则的话,难保会被商海中不时出现的巨浪暗涌所吞噬。如此一来,有人不禁要问了,我国

  • 【上金谷文集】范蠡的三步连环计,如何“借鸡生蛋”

    历史解密编辑:上金谷景区标签:范蠡,西施,勾践,银子,吴国

    灵机一动做生意春秋末期,范蠡帮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功成名就。但他知道越王这个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便趁着越王大办庆功宴,以西施喜欢清静,要和西施去游西湖为借口,借机逃离越国。这时有人向越王通风报信。越王不相信,说:“范大夫如果要离开越国,就要携带金银珠宝,这会他们身无分文,仅一叶小舟,空手而去,应

  • 西施并非完璧之身,还为范蠡生儿子,吴王夫差真的不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西施,范蠡,夫差,吴国,勾践

    中国历史因为是男性书写的缘故几乎对女性充满了各种偏见。一个小女子为何要承担国家兴亡的责任?在春秋末年的时候,吴越大地上面从中原诸侯手中接过来了争霸的大旗,江淮之地上面尽是兵戈,没有一个家庭能够在这场战争之中幸免于难,可是最后的结果却是对成功称霸的越王勾践大加赞赏,甚至成为后世作文之中的经典题材,而对

  • 【上金谷文集】范蠡与龙门石窟

    历史解密编辑:上金谷景区标签:范蠡,勾践,夫差,吴国

    寻找石头筑坝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没有接受范蠡的劝告,派兵攻打吴国,结果兵败亡国。为了避免生灵涂炭,越王勾践接受谋臣范蠡的建议,弃械求和。越王勾践遂成吴王夫差的奴隶,被呼来喝去,受尽欺辱。这年秋天,钱塘江八月十八的潮水出奇地厉害,海水倒灌,冲毁了两岸八百里海塘,吓得吴王夫差日夜睡不着觉。潮

  • 范蠡和西施出走的惊险历程

    历史解密编辑:乔生桂标签:范蠡,西施,勾践,出走,吴国

    越国灭了吴国后,范蠡知道如果他继续留在越国的话,时间一长,势必凶多吉少。于是,他萌发了带西施出走的念头。一天中午,范蠡和文种参加了由勾践举办的宴会。当天晚上,范蠡就带着西施出了自己的官邸。要是别的大官出走,肯定要带护卫,但是范蠡带着西施出走,没有带护卫。他们出走后不久,有人向勾践密报,范蠡带着西施出

  • 范蠡次子被囚,范蠡知道大儿子去救不了次子,为什么还不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范蠡,勾践,伍子胥,夫差

    范蠡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出身贫寒,虽博学多才却不得重用,因不满楚国非贵族不得入仕而投奔越国,吴越两国连年战乱不休,后来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差点灭国,在勾践穷途末路时范蠡和文种对勾践却是不离不弃,尽心辅佐勾践,为勾践出谋划策,陪勾践在吴国为奴三年,劝勾践卧薪尝胆,行“美人计”迷惑夫差,吴王夫差不

  • 【上金谷文集】刺杀范蠡的最后一位刺客

    历史解密编辑:上金谷景区标签:范蠡,刺客,勾践,西施,伍子胥

    第一名刺客入夜,姑苏城外,夜色朦胧,四周寂静无声。此时,两个黑影一前一后来到江边,其中一黑影拍了拍手,一艘小舟疾速而来,跳下一个头戴蓑笠的渔翁。两个黑影上了小舟,竹篙一点,小舟疾速离岸而去。这两人,一个是范蠡,一个是他的贴身侍从陈音。范蠡随越王勾践隐忍了二十年后,蓄势一举歼灭吴国,在姑苏台喝了庆功酒

  • 【上金谷文集】少年范蠡的生意经

    历史解密编辑:上金谷景区标签:范蠡,熊狂,老农,竹简,蚁鼻钱,小说家,上金谷文集

    范蠡出身卑微,家境贫寒,因父母去世得早,从小便跟随哥嫂生活。他不事耕种,只知读书游学,总是摆出一副不切实际的远大抱负,所以,总被乡邻们称为“小疯子”。拍卖赎耕牛这天,范蠡求学回来,路过集市时,看到一个老农蹲在街边抹眼泪,走上去一问,才知道老农妻子得了重病,无钱医治,就来集市变卖耕牛。就在他等待买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