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蠡:他是越王勾践的谋士、上将军,后来为什么被尊奉为财神?

范蠡:他是越王勾践的谋士、上将军,后来为什么被尊奉为财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过往烟窗 访问量:3200 更新时间:2024/2/20 7:51:36

新春伊始,人们常常会忙着迎财神,那么迎接的财神都是谁,他们又为什么能够成为财神呢?细分起来,财神有正财神和偏财神之说,影响最大的说法就是正财神赵公明,文财神范蠡,武财神关羽,文武财神都是民间所说的正财神。听起来都是古代的著名人物,那么他们又是怎么成为财神的呢?先从文财神范蠡说起。范蠡是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他还是我国最早的慈善家,古代商人的鼻祖。范蠡出身贫寒却博学多才,早年帮助勾践振兴越国,勾践成就霸业之后他选择激流勇退,乘小舟遨游于山水之间。后来范蠡曾经三次经商成为巨富,但是他不爱金银财宝,三次巨富,三次散尽家财,人们称赞他:“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1、忠以为国大约公元前536年,范蠡出生于楚国宛县(现在的河南南阳)三户,他少年时就有大志,曾经跟随著名的谋士计然学习。这位计然又是什么人呢?从他的著作中可以找到一些线索。计然写了一部《文子》(又称《通玄真经》),《文子》被道教奉为“四子”真经之一,北魏李暹所作的《文子注》中记载文子“姓辛,号计然,范蠡师事之。本受业于老子。”说计然就是老子的弟子文子。

从这些资料来看,计然是老子的弟子,范蠡又以计然为师,范蠡接受的教育应以道家内容居多。学成之后的范蠡在当地颇有圣贤之名,时任宛县县令的文种听说后就特意前去拜访,两个人十分谈得来,文种很欣赏范蠡的品格和才华。公元前511年,文种邀请范蠡一起前往越国(现在的浙江省)。当时的越国力量薄弱,越王勾践正是求才若渴的时候,于是就很痛快地接纳了范蠡和文种。吴国和越国之间征战多年,公元前493年,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练兵准备攻打越国,他就想先发制人,主动发起进攻。范蠡知道勾践的想法之后,劝谏说道:“我们不能主动发起攻击。兵者凶器也,发动战争是违背道德的行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阴谋去做背德的事情,又是使用凶器,一定会受到上苍的反对,这样做的话形势对我们很不利。”《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了这个情节: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法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但是勾践决心已定,根本听不进范蠡的劝告,不久就发起了对吴国的攻击。吴国马上召集精兵良将进行反击,越国战败,越王勾践被俘虏。勾践这才知道范蠡之前的劝谏是正确的,他对范蠡说道:“当初没有听你的话,导致我现在落到这个地步,以后怎么办呢?”范蠡对勾践进行了一番劝解,《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做了这样的记载:蠡对曰:“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范蠡告诉勾践说:“能够完好地保住基业的人,必定要效法天道的盈而不溢;能够平定倾覆之事的人,一定懂得人道的谦卑;能够很有节制地做事的人,会遵循地道的因地制宜。现在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您应该对吴王谦卑有礼,多说好话,多送贵重的礼物,如果还是不行,您就只能亲自去到吴国,侍奉在吴王左右了。”吴越两国谈判的最终结果,就是让越王勾践到吴国去服侍吴王。

公元前493年,越王范蠡进入吴国为奴三年,一直到公元前490年才得以赦免返回越国。回到越国之后,勾践卧薪尝胆,亲自耕作,和百姓同甘共苦。范蠡劝谏勾践注重农桑,顺应天时,目前最重要的事就是发展经济,其次是亲民,内亲群臣,下义百姓,发展协调和稳定的社会关系。勾践按照范蠡的建议逐步实施,国力逐渐强大起来。公元前482年,勾践成功伐吴,吴国军队大败,勾践得以雪洗前耻。2、智以保身范蠡刚开始辅佐勾践的时候,曾经把老师计然推荐给越王勾践,但是计然见过勾践之后拒绝跟随他。计然悄悄告诉范蠡说:“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荣乐。”勾践这个人啊,你看他长得尖嘴猴腮的,只能够和他共患难,却不能同富贵。因为通过相貌断定了勾践的为人,计然就没有辅佐勾践。当初计然教给了范蠡七条计策,结果范蠡只用了五条就帮助勾践实现了霸业,范蠡对老师更加崇信。

到勾践灭吴,范蠡已经跟随勾践二十余年,期间他苦身戮力,精密布局,曾经到吴国做了两年的人质,也为勾践富国强兵提出了不少对策。正是在他和文种的辅佐下,勾践才得以成功实现雄图霸业,在江淮一带再没有对手,能够号令群雄,在各诸侯国中称王称霸。勾践任命范蠡为上将军,还准备大加赏赐。但是,在这功成名就之时,范蠡想起了老师说过的话,知道自己是时候功成身退、隐退江湖了,于是他向勾践递交了一份辞呈,准备归隐。勾践十分诚挚地挽留范蠡,对他说道:“你留下来,我把越国分一半给你。”但是范蠡执意要走,他用一叶轻舟装好自己的金银细软,带着自己的随从,泛舟五湖之上,从此不再过问越王勾践的事。范蠡离开的时候,给昔日的好友文种写了一封信,对他说了那句有名的话:“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然后把老师当初告诫自己的话告诉了文种,让他清楚勾践是什么样的人,提醒他早做打算。文种收到信之后,对范蠡的话深信不疑,于是开始称病不朝。

然而,即便是这样,文种仍然没有逃脱勾践的毒手。因为文种不去上朝,有人就向勾践告发,说文种想要谋反作乱,勾践于是赐给文种一把剑,对他说道:“当初你曾经告诉我七个对付吴国的策略,结果我只用了三个就打败了吴国。现在你还有四条策略没用呢,不如你就用这四条策略去追随我的先王吧!”勾践的话用意如此明显,文种没有其他选择,只好自刎而死,追随勾践的先王于地下。范蠡告诉文种的那句“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一直流传到现在。古往今来,帮助帝王成就霸业、立下赫赫战功的名臣武将数不胜数,然而能够善终的却十分罕见,范蠡懂得及时功成身退,显然对道家智慧领会得十分透彻,应用到位且娴熟。3、商以致富范蠡隐退之后,隐姓埋名,四海闲游,后来他来到了齐国,在这里他自称“鸱夷子皮”,开始在海边过起像农夫一般耕种的生活。范蠡父子几人辛勤劳动,不惧劳苦,没有多长时间,居然积累起了数千万的家产。齐王听说范蠡如此贤能,于是就聘请他担任国相。

范蠡本来就是功成名就的人,他离开越国是为了避开功名利禄,以及因此会惹起的灾祸,可是在齐国的耕种生活仍然让他成为巨富,甚至因此登上相位。面对这种局面,范蠡叹息着说道:“能够做到我这个程度,实在已经是平民百姓的极致了。长期承受这样的尊名和富贵,实为不祥。”于是他再次激流勇退,把相印还给齐王,散尽家财,悄悄地离开齐国,来到陶地(今山东定陶)居住下来。范蠡之所以选择陶地,是因为看中这里是天下的中心,处于交通要塞,是很好的经商之所。在陶地,范蠡自称“陶朱公”,他带领自己的几个儿子耕种、贸易货物,充分运用计然曾经教给他的经营策略,没有多长时间,再次成功致富。范蠡不论是辅佐越王勾践,还是在齐国耕种,在陶地经商,都能够取得成功,这显然是他具备足够的智慧与能力,但是他却并不沉迷于功名利禄,总是能够及时远离功名、散尽余财,贤能却又淡泊。尾声公元前448年,88岁高龄的范蠡卒于陶地,他留下的著作包括:两篇《范蠡》兵法、《计然篇》、《陶朱公生意经》和《卢氏本草经》。在《计然篇》中,范蠡简要阐述了遵循事物发展规律、不以个人意愿随意作为的道家思想;《陶朱公生意经》则言明做生意应该注意的各个方面:勤快、公平、节俭、细致、尽责,不一而足,全面而细致,为商人的经营提供了可供实施的细则。因为范蠡多次艰苦创业,善于经营,擅长理财,为后世商人提供了完善的经商理论,所以后世的商人常常供奉他的画像或者塑像,称他为“商圣”、“商祖”,随着时代的变迁,范蠡的形象就逐渐演变成为世人供奉和信仰的财神。

标签: 范蠡勾践吴国齐国

更多文章

  • 烟波范蠡千帆影,东去长江万古流

    历史解密编辑:过期的童年标签:范蠡,相思,桃花,扁舟,烟波,万古,原创诗词

    烟波范蠡千帆影,东去长江万古流,五湖四海皆兄弟,一叶扁舟任我游。五湖烟景画图中,一叶扁舟万里风,快意人生范蠡与陶翁。一叶水云中,四海五湖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初长成,西施范蠡两相倾,四海皆兄弟,一叶扁舟万里行。一钓翁,流水各西东,五湖四海皆兄弟,明月扁舟入梦中。五湖四海任徜徉,扁舟入梦乡,快意

  • 范蠡身世之谜,晋国一段历史揭开端倪:范蠡或是楚国高级特工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范蠡一生充满了传奇,但也留下无数谜团,其中之一就是范蠡身世之谜。在知识代表阶层的时代,学富五车的楚人范蠡与文种,必然不是等闲平民,以他们学识与贵族身份可以无数诸侯国谋取高位,为何两人偏偏来到越国?晋国一段历史揭开端倪,范蠡与文种或是楚国派出的高级特工,活跃在隐蔽战线上为楚国

  • 智者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识人,范蠡利用勾践干掉了文种,为西施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范蠡,西施,勾践,文种,吴国

    勾践绝对是一个狠人,他做了一件遭人非议的事情。范蠡和文种帮助他,打败了吴国。他撵走了范蠡,逼死了文种。卸磨杀驴!能够同患难,不能同富贵!各种标签打在了他的身上!当然,也有正面评价!蒲松龄就是勾践的铁粉,曾经写下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范蠡身份之谜,晋国一段历史揭开端倪:范蠡或是楚国高级特工

    历史解密编辑:黄昏细雨醉红尘标签:范蠡,楚国,吴国,晋国,小说家,越王勾践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范蠡一生充满了传奇,但也留下无数谜团,其中之一就是范蠡身份之谜。在知识代表阶层的时代,学富五车的楚人范蠡与文种,必然不是等闲平民,以他们学识与贵族身份可以无数诸侯国谋取高位,为何两人偏偏来到越国?晋国一段历史揭开端倪,范蠡与文种或是楚国派出的高级特工,扶持越国对抗吴国以为楚

  • 历史冷知识-范蠡、文种和越之灭吴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范蠡,勾践,吴国,越王

    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相传,范蠡早年倜傥不群,不为人所知。文种,为宛令,遣吏奉谒。吏还,说范蠡是当地狂人,生有此病。文种笑,说,吾闻士有贤俊之姿,必有佯狂之讥,内怀独见之明,外有不知之毁。文种亲自往见,抵掌而谈。后来,他们都到了越国,在越王勾践最困难的时期,通力合作,复兴了越国,灭了

  • 范蠡为何不愿做齐相国,而要把财产分给众人后,去过隐居的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杰哥侃史标签:范蠡,齐国,吴国,越国,相国,小说家,越王勾践

    就在越灭掉吴国以后,越国的谋士范蠡,辞去了自己的职务,跑到齐国做生意去了。由于经营得当,过了没多久,范蠡便积累了几十万的家产。齐国人觉得范蠡很贤能,想请他当齐的相国。这对普通人来说,是天大的好事!但,范蠡却不愿意了。不单这样,范蠡还把财产分给了众人,然后到别的地方去。大家觉得,范蠡为何要这样做?在我

  • 范蠡救子失败:其中蕴含的道理你悟了几多重?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范蠡,勾践,庄生,楚王

    范蠡是我国历史上十分著名的谋士,他和文种一起辅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最终兴越灭吴,成就霸业,一雪国耻。范蠡深知勾践可同患难,不可共富贵,在功成名就之后随即归隐而去,靠经商富甲天下,一心做他的陶朱公。范蠡退隐十多年后,他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人犯了死罪,被关在监狱里。作为父亲,面对犯了死罪的儿子如果

  • “长颈鸟喙”是什么面相?范蠡这样说勾践,多少有些过分

    历史解密编辑:邀得一夜星河标签:勾践,范蠡,司马懿,吴国,陈寿,夫差

    相面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民间学术。若说它是学术,似乎又有抬高它的嫌疑,因为它没有正规的科学理论;若说它不是学术,它又有着很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很受民间欢迎。关于相面领域的经典话有很多,比如“两腮无肉不可交,满脸横肉是凶相”,“女人颧骨高,杀夫不用刀”等等,似乎民间大众对它深信不疑

  • 【上金谷文集】范蠡买马

    历史解密编辑:上金谷景区标签:范蠡,勾践,吴国,夫差

    范蠡临危受命吴越交战,越国失利,越王勾践被迫到吴国给吴王夫差当奴仆。三年后,受尽屈辱的勾践回国,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发誓要一雪前耻。经过五年的精心准备,越国上下齐心,硬是在吴国的监视下,偷偷积攒了一些钱财,招募了一批士卒,打造了上千兵器,就等买马备战。战马,是古代的战争利器,骑兵一冲,以一当百,所向

  • 商圣范蠡:千金散去还复来中国古代商业人物系列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范蠡,中国古代商业人物,商圣,刘邦,勾践

    导语:商业一直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也有着很多杰出的商业人物,但较少被世人了解。为了归纳这些源自古代先人的商业智慧,以启示当下,『砺石商业评论』专门策划了《中国古代商业人物》系列,以飨读者。本期人物是被誉为千古商圣的范蠡。西汉的国都在哪里?当然是长安。但是刘邦称帝是在哪里?如果你回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