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鸡鸣狗盗到千古一相:这世上有很多管仲,但万世皆无鲍叔牙

从鸡鸣狗盗到千古一相:这世上有很多管仲,但万世皆无鲍叔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烨青衣 访问量:585 更新时间:2024/1/19 22:54:07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齐桓公篇(3)

主笔:闲乐生

中国的传统教育,喜欢把伟人的少年时代吹得天花乱坠,好像他们生下来就天赋异禀道德高尚,孩提时代就勤奋好学忧国忧民,甚至连上天都要降下异象来以资鼓励。其实历史的真相并非如此,很多伟人的少年时代不但平凡无奇,甚至有些狼狈,乞丐流氓无赖混混比比皆是。

号称中国古代自周公旦以后第一伟大之圣人管仲,年少的时候就很不起眼,他有点像秦末淮阴乡下的韩信与沛县村干部刘邦,贫而无行,不事产业,正宗的小混混一个。不过人家韩信比他还好些,没饭吃只是到朋友家蹭,而管仲却干起了偷鸡摸狗的勾当,所以时人评价他是“城阴之狗盗、天下之庸夫”(注1)。实在是很有损我们心目中的伟人形象。所以还是那句话,缺点多并不可怕,出身低也不可怕,关键看有没有优点,有没有平台。

注1:见《说苑 尊贤篇》邹子说梁王云 : “管仲故成阴(今山东高密)之狗盗也 , 天下之庸夫也”

我们都知道,春秋是世官世禄的贵族时代。至少在管仲之前,我并没有看到平民为相的记载,天下所有的执政官员都是贵族卿大夫出身,管仲这种“狗盗”,是注定没有前途的。

但管仲这个“狗盗”居然混出头了,为什么?因为他碰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鲍叔牙

根据古书的记载(注2),鲍叔牙是齐国大夫鲍敬叔之子,正宗的贵族,所以这里也必须给大家交代一下,虽然管仲后来以平民为相,成为齐国最伟大的执政官,但他毕竟是下级士人出身,根基不如那些拥有世代拥有封地的卿大夫们,所以管仲之后,管氏在齐国的地位就开始逐渐下降,与那些世族根本无法比拟。比如司马迁《史记》就记载,鲍叔牙之后,“子孙世禄於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而管仲虽“富拟於公室”,但子孙不显。

注2:见《世本 氏姓篇》:“鲍氏,夏禹之后,有敬叔,食采于鲍。鲍叔生叔牙,叔牙曾孙国,世为齐卿。”《国语 齐语》韦昭注:“鲍叔,齐大夫,姒姓之后,鲍敬叔之子叔牙也。”

总之,鲍叔牙和管仲在当时就是社会的两极,根本不是一个阶层,但他却和平民管仲成为好朋友,还带着他一起发财,合伙做生意。准确地说,是鲍叔牙出钱,管仲出力(号称技术入股),赚了钱两人平分。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是重农抑商的社会,商人被极度鄙视,但其实那是商鞅变法后的事情,至少在春秋时代的齐国,商业是国家的重要产业与优良传统,从西周以前的东夷时代就是如此。所以鲍叔牙极力资助自己的“狗盗”好朋友摆脱污名,踏足商界,早日实现一个亿的小目标;不料这“狗盗”做生意也不老实,亏了钱算鲍叔牙的,赚了钱却自己拿大头,而对此鲍叔牙却毫不以为意,仍然无怨无悔的为管仲付出,世人对此都非常不解。

时过境迁,后来管仲功成名就,他的爱妾小婧(注3)问及此事,管仲深深的感慨道:“鲍叔不以我为贪,乃知我贫也。”

注3:见西汉刘向《列女传》:“妾婧者,齐相管仲之妾也。”

或许大家会认为鲍叔牙是个没有原则的烂好人,但事实并非如此,据《管子》书中记述,鲍叔牙此人嫉恶如仇,闻一过而永生不忘,对自己对他人甚至齐桓公都非常之严格,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但他为什么偏偏对管仲如此宽纵,信任理解以至如斯地步?因为鲍叔牙身为好友,他对管仲太了解了。管仲家贫,从小培养了三大能力:治国,平天下和占便宜,在鲍叔牙看来,相较于前两项,第三项不值一提,只要能利国利民帮助齐国称霸天下,何必要用小节去要求真正的圣贤,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瑕不掩瑜。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这就是真正的朋友。这给我们带来的已不仅是感动,而是震撼。就连司马迁也对此颇为羡慕崇拜,而一改冷静低调的史笔,在《史记 管晏列传》中称颂道:“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小婧接着又问他们后来生意做得怎么样,管仲脸上顿时露出了无奈的苦笑。

不怎么样!当时齐国的经济尚未走上正轨,市场混乱,生意难做,管仲好几次转换经营方向,结果都以失败告终,而且还把老本赔了个精光。然而鲍叔牙也没有因此而责怪他,反而自己将债务全部扛下。世人都说他们俩傻到家了,一个做事傻,一个做人傻。

然而每到这时,鲍叔牙总会对管仲露出真诚的微笑,安慰管仲,要管仲别听那些人瞎讲,还说管仲只是运气不好,自己从来就没有一刻怀疑过他的能力。

小婧听到这里,眼泪已经在眶中打转儿了。

“然后呢?”小婧哽咽着问。

后来,管仲不做生意了,被鲍叔牙介绍去各大贵族家里做家臣,但他还是很倒霉,三番两次被主君辞退(注4);这下子连管仲的老母都开始骂他不成器了,然而鲍叔牙仍然矢志不渝地站在管仲身边,安慰他,鼓励他,支持他,在他最失意最沮丧的时候给了他重新站起来的力量。

注4:见《史记 管晏列传》:“吾尝三仕三见逐於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直到现在,管仲还记得鲍叔牙在他赋闲在家时鼓励他的话:管君,你是个很有本领的人,你之所以老是碰壁,不是因为你没有能力,只是时机未到罢了——我相信,只要给你点阳光,你就能灿烂起来!于是管仲日夜苦读,终于成才,做上了齐国上卿高氏的家臣,并使其大治(注5)。

注5:见《左传 庄公九年》:“(鲍叔牙)归而以告曰:管夷吾治於高傒,使相可也。”公从之。

讲述到这里,管仲忍不住目视远方,眼眶湿润。

而感性的小婧,早已是泪流满面:“太,太感动了,再……再后来呢?”

再后来,管仲光荣地参军了,可又在战场上非常不光荣的当了逃兵。管仲发现打仗太可怕了,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他这条小命可不能丢在这儿,所以能躲就躲,能逃就逃,两次三番,恬不知耻。所有人都骂他是个胆小鬼,然而鲍叔牙再次站了出来,为他辩解:管仲不是畏死,只因为他家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啊……

管仲做小偷没成功,经商赔光光,打仗当逃兵,即便吃上“皇粮”拿了“铁饭碗”,居然还能每每被裁员(注6),人倒霉倒到这个份儿上,也真是够稀奇了。而这种干啥啥不成的倒霉蛋,最后居然成了千古一相、万世圣贤!可见中国传统教育里说的“英雄出少年”,完全是狗屁。

注6:见《史记 管晏列传》:吾尝三仕三见逐於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再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齐僖公为两个儿子请辅导老师,鲍叔牙和管仲分别面试上岗,各成为公子纠与公子小白的老师。但管仲这次又占了鲍叔牙的便宜,因为很明显,公子纠年长,在继承顺位上高于小白。但事情的结局,却更显管仲的倒霉,而且这倒霉还传染了公子纠,在二公子争夺君位的竞争中,管仲一箭射向小白,却只射中了小白的带钩,导致公子纠争位失败被杀;管仲这叫占便宜不成,反而站错队,更“错误”更“可耻”的是,他居然在公子纠死后,并没有自杀殉节,反而心甘情愿的进入囚车,丢人万分的被押运回齐国,所以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他违反了士的节气,是为不“仁”!孔子还因而颇为管仲辩解了一番。

对此,管仲的解释是:“吾之所以为此,乃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理;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申于诸侯也。小白之为人无小智惕,而有大虑,非吾莫用小白。”(见《管子 大匡》)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认为我所作所为是可耻的,可我认为有志之士可耻的不是一时身陷囹圄,而是不能对国家、社会做贡献;人们认为我所追随、拥戴的公子纠死了,我也应该像召忽一样跟着去死,不死就是可耻,但我认为更可耻的是有大才而不能施展出来匡助天下。小白这个人不小肚鸡肠,并且目光远大,但这世上只有我才能充分发挥他这个潜力股而成就大业。

说到这里,管仲便问小婧道:“你怎么看这件事儿?”

小婧道:“召忽的殉死,比活着更伟大;您的生,比殉死更伟大。”

管仲欣慰地笑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与我婧也!”

再后来的事情我们更知道了,鲍叔牙身为齐桓公的老师,本来可以顺理成章将成为齐相,但鲍叔牙却大公无私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使管仲成为千古一相,而自己却甘居幕后,给管仲打下手。从此“管鲍之交”名扬天下,后世不知多少人欲求管鲍这样的生平知己,可惜知己难遇,战国时代的孙膑庞涓为生平知己,庞涓却残忍的断其双足;楚汉时代韩信引萧何为生平知己,萧何最后却将其诱杀;人心如此难测,前车之鉴,从此“管鲍之交”也就变成了高不可攀的传奇,变成千古绝唱。

唐朝诗人杜甫曾叹:“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李白也叹:“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李杜二人关系算是不错了,但比起管鲍来,他们还是差点很远。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世上有亿万之人,就算是凤毛麟角,管仲这样的天才总还是有很多,但鲍叔牙这种人却几乎找不到。

鲍叔之后,再无管鲍,这才是千古绝唱。

更多文章

  • 古人只知鲍叔牙,今人只晓管仲,这其实是价值取向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管仲,鲍叔牙,齐国,周天子,周王室,齐桓公

    管鲍初交周王室没落之后,东方的海滨大国齐国迅速崛起,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国,拥有昔日周天子才有的号令诸侯的权力。而齐国的崛起不是一朝一夕、一君一臣的事,是数十年时间的积累一朝迸发,数代君臣共同努力的成果。管仲和鲍叔牙两人是功不可没的,两人最初是相交好友,后来却走上各为其主、兵戈相见的地步。不过经过一段

  • 东周列国故事183之管仲死,鲍叔牙为相国

    历史解密编辑:史学听讲堂标签:管仲,丞相,齐国,鲍叔牙,齐桓公,东周列国故事

    东周故事183年,管仲死了,由奚彭接任。奚彭死时,鲍叔牙为丞相情绪:管仲敢当着齐桓公的面说这话,正是因为他知道鲍叔牙的为人。鲍叔牙一再为管仲辩护,举荐他为齐国丞相,在自己手下工作。最后齐桓公想让他做丞相,被管仲拒绝了,但他还是能理解管仲。不羡贤的宽宽与管仲、管宝有交情。管仲的生存、事业甚至生活都完全

  •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这三人是什么关系?为何会成为高考作文?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管仲,鲍叔牙,齐桓公,齐国

    2020年的高考在前日谢幕,祝福考生们即将步入另一段新的旅程。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广东地区的高考作文题目,如下: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

  • 齐桓公第一信臣:并非管仲与鲍叔牙,而是高姓始祖

    历史解密编辑:轻私塾标签:管仲,齐国,隰朋,先秦,周朝,齐桓公,鲍叔牙,历史故事

    谈及齐桓公,我们都会想到管仲与鲍叔牙这一“管鲍之交”,鲍叔牙拥立齐桓公继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治国,之后才有齐桓公号令诸侯,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齐桓公能够继位的最大功臣并非鲍叔牙,治国之后最信任的大臣也并非管仲,而是高姓始祖——高傒。齐国奸臣弑君,诸子争夺君位春秋中期,齐国迎来一场内乱

  • 匪议东周(八章)齐桓公、管仲、鲍叔牙,春秋铁三角正式上线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齐桓公,管仲,鲍叔牙,齐国,隰朋

    能够在春秋时期称霸中原的国家都有强大的执政团队作为后盾,而在这些执政团队中最为人们所称道的便是以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组成的齐国政府。他们可以说是春秋时期战略策划能力和行政执行能力最强大的团队,直接将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打造成了春秋五霸之首。即便是进入战国后齐国国力衰退,但仅靠着他们留下的丰厚遗产,齐国也

  • 齐国称霸中原,得益于齐桓公的格局、鲍叔牙的大义和管仲的才能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管仲,鲍叔牙,齐桓公,齐国,宰相,诸侯国

    鲍叔牙和管仲是政治上的竞争对手,鲍叔牙非常清楚管仲到齐国后,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政治前途。但是,鲍叔牙首先考虑到的不是个人的得失,而是国家利益。鲍叔牙本可以借齐桓公之手杀掉管仲,清除自己的政敌。但是,他没有那样做,反而向齐桓公举荐了管仲。齐桓公在返回齐国的途中,被当时还是公子纠谋士的管仲拦截,并中了管仲

  • 匪议东周(番外七)齐桓公欲以鲍叔牙为相,管仲为何推荐公孙隰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齐桓公,鲍叔牙,管仲,公孙,齐国,隰朋

    齐桓公时期是东周时第一个政治文化鼎盛的时期,他以春秋五霸之首的地位引领了一个时代,也为后世治国留下了很多经典范例。众所周知,齐桓公时齐国的强大并非他一人所致,期相管仲在齐国崛起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两人从相互敌视,到相互信任,最终成就了独霸东方的齐国。而在这个过程中,管仲的好友鲍叔牙也起到非

  • 中国历代宰相(春秋战国):鲍叔牙、石碏,六百年间的许多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怎么敷衍怎么演标签:鲍叔牙,齐国,秦国,管仲,苏秦,百里奚

    中国历代宰相(春秋战国):鲍叔牙、石碏,六百年间的许多人物纯白记忆影业2022-06-2906:00江苏历史领域创作者关注本文记录史书中有记载的人物。齐国吕氏齐国:王子城父高傒国懿仲管仲仲孙湫隰朋鲍叔牙竖刁高庄子高虎国归父崔夭卫开方高固国佐国弱晏弱高厚高无咎崔杼庆封高止高虿栾灶田无宇晏婴高武子高昭子

  • 鲍叔牙,文韬武略不居功,知人善用主动让贤,助国君成就丰功伟业

    历史解密编辑:我非我我是谁标签:管仲,齐国,国君,文韬,鲍叔牙,齐桓公,历史故事

    他和至交好友各为其主,兵戎相见,当好友沦为阶下之囚时,又主动让贤,向国君力荐好友,成就了好友千古一相的美誉,成就了国君一代霸主的伟业,也成就了自己知人善用的美名。他叫鲍叔牙(?~前644年),春秋时期齐国大臣,大夫鲍敬叔之子。管仲,相貌魁梧,才华出众,精通古今文献,有经天纬地之才,能够治理国家。鲍叔

  • 管仲、齐桓公、鲍叔牙,他们三人是什么关系?为何会成高考作文?

    历史解密编辑:寄予的情话标签:管仲,鲍叔牙,齐桓公,齐国,诸侯国

    春秋时期,周天子实力逐渐衰弱,诸侯国都不听他的,为了利益互相争斗,有五个国家成为最强的诸侯国,它们就是“春秋五霸”。齐国齐桓公是一个好玩、好酒、好色的小青年,看上去像一个亡国之君,然而他是第一个称霸的君主,他能称霸多亏了两个人,一个是鲍叔牙,另一个就是管仲,2020年的高考作文还考过他们三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