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施”可能并没有随范蠡乘船归隐,而是归越后被沉江了!

“西施”可能并没有随范蠡乘船归隐,而是归越后被沉江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空城遇梦 访问量:2219 更新时间:2024/2/21 15:05:26

《吴越春秋》·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第九)

记载:

“乃使相者国中得苎萝山鬻(

yù)

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榖,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

罗榖:罗,罗衣。

榖【說文】續也。百穀之總名。从禾,聲,今“谷”,可能是百谷的总称。

这话话意思是,越王勾践派使者在越国内,苎萝山找到

鬻薪之女西施、郑旦

奖励衣食,教她们学宫殿礼仪。然后献给吴王夫差,两女很快得宠

但郑旦

"郁郁不得志,经年而死“

,(毕竟一名弱女子被这样献给异国,可能不适应病逝了,所以后史很少再提郑旦的存在)。

西施迷住夫差后,越国则通过贿赂吴国大臣伯嚭,进馋吴王,说当时名将武子胥的坏话,挑拨君臣关系,借以达到灭吴的前提条件。果然吴王中计,逼得武子胥自尽。

(吴王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这句话是说,武子胥被逼自尽后,吴王用皮革袋子装上武子胥的尸沉入江中。主要是当时武子胥权力极大,功高震主,而且是夫差之父阖闾收下的大将,不太听吴王的指挥。

另一方面夫差当时是有意向北进攻称霸的;武子胥则意向南下灭掉越国,壮大吴国后,再北上称霸。君臣两人意见不合也是武子胥被杀的原因之一。

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吴国被灭亡。

“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

(这话是范蠡说的,成语"鸟尽功藏,兔死狗烹"就这话的出处)。所以当时范蠡劝他的好友、同僚文种跑路,因为吴国被灭了,他们这些大臣对勾践没用了。文种不听之后同样被勾践逼得自尽了,而范蠡直接跑了。

因为勾践这个人,

“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可与履危,不可与安。”

(成语“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富贵”的出处)。

自古吴越出美女,而西施作为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在封建社会肯定结果不妙。果然如此:

《修文御览》引《吴越春秋》逸篇云:吴亡后,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浮沈也。子胥之被谗,西施有力焉。子胥死,盛以鸱夷,浮之江,今沈西施于江,所以谢子胥也。

西施在吴国被灭后,肯定要被越国接回的,不管是勾践的刻薄寡恩的意思,还是越国王后的意思,西施同样被沉江了

(鸟尽功藏,兔死狗烹)

过去很多人认为,吴国新亡,民怨弥重。因为伍子胥死后被沉江底,而西施极有可能被拿去祭奠伍子胥,用来化解吴国民怨。

所以这也是证据之一。

"越王乃收其妻子,封百里之地,有敢侵之者,上天所殃。"

范蠡跑了后,越王打算派人追杀他,在文种的劝说下才罢手,给范蠡家人封了地居住,并警告外人不可侵,否则就是上天下罪罚。

所以说,范蠡既然能孤身一人跑了,肯定不会带着西施的,而且两人不可能会有交结的。毕竟古人对此礼节比较重视。范蠡也不会“一怒为红颜”。

这是证据二。

吴国灭国百年之后,

《墨子》曰:"吴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沉,其美也。"

墨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战国初期宋国人,所以墨家记录,仅在吴国被灭百年之后,说西施被沉江,肯定是事实。

墨家一向主要兼爱(人人平等),非攻(和平),不会拿西施这事乱说的,只会忠于事实。

这是证据三。

而且墨家肯定据史记录的,春秋战国时,百花齐放,还没有发生秦始皇焚书坑儒,历史记录应当有很多可以考据到西施被沉江一事。而正史中不记录,可能只是因为西施这一事毕竟不是啥光彩的事,或者不值得记载,所以才后面误会多多。

古人说:“作随蠡去更好,更有趣。沉江何益也吴宫历年之宠幸,介然必成所事,岂儿女柔肠所可辨耶”

就是说,跟随范蠡去更好,更有趣。儿女柔肠更感人些。所以自唐宋至今,诗词等方面多这样浪漫地描写。

此证据四。

宋之问《浣纱篇》:

"越女颜如花,越王闻浣纱。

国微不自宠,献作吴宫娃。

一行霸句践,再笑倾夫差。

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

乌惊入松萝,鱼畏入荷花。"

自杜牧有"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之句,世皆传范蠡载西施以逃。

在文学上这样描写,肯定比

“浮之江”

更美好

。此是证据五。

清代吴伟业的《一舸》

霸越亡吴计已行,论功何物赏倾城?

西施亦有弓藏惧,不独鸱夷变姓名。

清人一样把西施描写成如范蠡一般聪明有大智慧,感觉到会有弓藏的可能,两人一起潜逃归隐了。(在文学上这是多美好的结局啊!)要知道:

历史是残酷的,诗词则是更多浪漫的。

更多文章

  • 古人的理财之道:进可做大官,退可做首富的范蠡

    历史解密编辑:华夏基金标签:范蠡,勾践,巴菲特,吴国,商机

    小夏:大华,你说在古代一般人能够活多久呢?大华:我猜应该是四、五十岁吧,古人的年龄观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能活到七十岁,算是很罕见的高寿老人。小夏:那我们今天的男主角不得了,传说他活了八十八岁。大华:是谁?八十八岁在现代社会也算是高寿了。小夏:他就是春秋时期文武双

  • 名人故事范蠡救子

    历史解密编辑:尘埃未浅标签:范蠡,楚王,夫差,齐国,王上,庄生,小说家,名人故事,越王勾践

    #历史开讲#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的一名大功臣,他在辅佐越王打败吴王夫差,报仇雪恨之后,看出越王是个只能共苦,不能同甘之人,于是激流勇退,免去了杀身之祸。范蠡离开越国之后到了齐国经商,因为他头脑聪明,曾经三次发了大财又把钱财都送给了生活贫困的朋友和远亲。但后来他还是积攒了一大笔财富,于是在陶邑定居下来,

  • 西施下场如何?到底是和范蠡隐居,还是被吴国士兵泄愤沉水?

    历史解密编辑:九厘米的雾秋千索标签:西施,范蠡,吴国,勾践,夫差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但很少有人知道她的本名叫施夷光,是浙江省诸暨市人。沉鱼落雁中的“沉鱼”就是形容西施——她在河边洗衣服时,鱼儿看到西施的美貌,都害羞地不敢直视,只能潜水水底,故有“沉鱼”一说。春秋末年,吴越争霸,越王勾践落败,卧薪尝胆之余,将西施献给吴王夫差,

  • 范蠡问:“西施如何处置?”王后说:“红颜祸水,还是沉入江中吧

    历史解密编辑:赵林云教授标签:范蠡,西施,勾践,伍子胥,吴国,夫差

    公元前473年,勾践灭吴,范蠡问:“西施该如何处置?”未等勾践发话,王后雅鱼急忙说道:“红颜祸水,还是沉入江中吧!”西施是春秋末期越国人,当时她住在苎萝山下靠西边的村子里,其实是西村姓施的女子,这才有了“西施”之称。西施虽然人长得漂亮又聪明伶俐,但是却家境贫寒,西施从小就承担起了不少家务,经常在溪边

  • 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越王勾践欲杀范蠡,没想到成就了商祖陶朱公

    历史解密编辑:九天历史记标签:范蠡,富贵,齐国,吴国,吴王,商祖,周朝,先秦,陶朱公,小说家,越王勾践

    陶朱公范蠡,春秋时期人士,位极人臣,弃官后从商富甲天下。以前的人们若是开店经商,总会在自己店铺里面挂上“陶朱事业,端木生涯”的牌匾,其中前半句的“陶朱”就是指陶朱公范蠡。鸟尽弓藏公元前493年,越王勾践在会稽山被吴王击败,不得已之下投降保全性命,越王勾践和范蠡君臣二人入吴为奴三年。期间就是著名的越王

  • 千古第一完人范蠡:洞悉人生,人生因此完美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范蠡,西施,勾践,吴国,诸葛亮

    他,是楚国宛邑里的小疯子。他,是越国传奇的大将军,官至相国,爵至大夫。他,功成身退,泛舟五湖,潇洒来他,三散千金,富行其德,万世景仰的商圣。他是范蠡,亦是文财神,人称陶朱公,被誉为史上最完美的男子。为臣,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危难之时不离不弃。为父,他不怨天,不犹人。为友,士为知己,勇于担当重任。为夫

  • 江苏出土范蠡墓,西施间谍之谜被揭开,专家却称范蠡从没爱过西施

    历史解密编辑:情格格呀标签:范蠡,西施,吴国,勾践,夫差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乌栖曲》李白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而其中被誉为“沉鱼”的西施,更是四大美人之首。只是这四大美人的命运都历经曲折,善终者寡。而作为四大美人之首的西施,尤其如此。西

  • “财神” 范蠡:装疯卖傻出道,3次归零3次登顶,至今无人能及!

    历史解密编辑:财来财道标签:范蠡,财神,齐国,吴国,西施,李白,小说家,越王勾践

    学狗叫就能获得赏识,你敢信吗?春秋末年,楚国人才辈出,出身贫寒的人想要脱颖而出,通常会采用一种牛人惯用的伎俩——装疯。“财神”范蠡就是以这种装疯卖傻、标新立异、引人注目的方式,“闪亮”登上历史舞台,并数次重启人生,留下千古奇谈。做史上第一个辞官下海的官员佯狂的范蠡没多久便引起了当地县令文种的注意,其

  • “功成不恋上将军”,人生要把握时机,究范蠡“候时”的经商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归客历史标签:范蠡,吴国,齐国,小说家,越王勾践,史记·货殖列传

    还记得那部曾经很火的电视剧《西施秘史》吗?它以历史戏说的方式再现了那段“勾践十年卧薪尝胆终灭吴”的历史。剧中那段西施与范蠡之间“爱而不得”的情节让观众很长时间都无法释怀。抛开戏说,回归正史,西施与范蠡的爱情在史料中无迹可寻,但勾践与范蠡的君臣关系却是诸多文献里的历史佳话。范蠡,身为楚国人,为解除楚国

  • 范蠡和文种谁更聪明?文种死于非命,而范蠡自我保护、三迁居住地

    历史解密编辑:宠到家了标签:范蠡,勾践,齐国,文种

    范蠡和文种是越王勾践身边两名最忠诚、最得力的谋臣干将。他们帮助越王出谋划策,振兴国家,治理军队,克敌制胜。在越国被吴王夫差打得大败,几乎到了亡国灭种的绝望境地时,他们和勾践一起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度过了最为艰难的岁月。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公元前473年,越国终于东山再起,将吴国灭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