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千古第一完人范蠡:洞悉人生,人生因此完美

千古第一完人范蠡:洞悉人生,人生因此完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廊人 访问量:4774 更新时间:2024/1/27 11:29:40

他,是楚国宛邑里的小疯子。

他,是越国传奇的大将军,官至相国,爵至大夫。

他,功成身退,泛舟五湖,潇洒来

他,三散千金,富行其德,万世景仰的商圣。

他是范蠡,亦是文财神,人称陶朱公,被誉为史上最完美的男子。

为臣,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危难之时不离不弃。

为父,他不怨天,不犹人。

为友,士为知己,勇于担当重任。

为夫,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千百年来,最令士大夫们所羡慕嫉妒恨:不仅在他为越王勾践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功地实现了“越国梦”,洗刷国耻、称霸东方;更在于他在功成之后得以全身而退,携西施泛舟江湖,下海经商,成就一代巨富,并被后世尊为财神。虽是道家,却达到了儒家所谓“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最高境界。官场、战场、商场、情场,场场完胜,而且场场进退自如,“抱负”得偿、“艳福”得享,古往今来,何人堪比?

范蠡作为千古第一人生赢家,和他的多才多艺有很大的关系,用现在说法,就叫综合素质极高。春秋时期的人们,对经济学还没什么概念,范蠡却已经将它付诸实践之中,当然,这得益于他师从了个好老师----计然。

计然,葵丘濮上人,姓辛氏,字文子,是晋国的流亡公子。范蠡跟他学习了不少经济方面的知识,像如何耕作、如何兴修水利、如何治理庄稼的病虫害、如何管理贸易和货币等。正是因为这些知识之长,才让范蠡帮助越国迅速增强实力,压过了吴国。

也是因为有了这些知识,范蠡逃到齐国以后,才能迅速发家致富。毕竟如果他的致富仅有一次,或可说是机遇使然,但他迁移至陶以后,仍然能够再次发家,且资产远远超过上一次,正说明了他的成功,依靠的是他自身的才华。

范蠡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完人”,对越王有义,对西施有情,成就了一个国家,改变了一段历史。居官为政,本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事体,可是古代中国的官员却不得不考虑更多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保全自己。可惜的是,能善始善终的为数不多,范蠡可说是其中的佼佼者,能助人兴国,能发家致富,进退之间游刃有余,更为千古罕见,李白在《悲行歌》中就说:“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就身自退。”

范蠡与其它古人不同,就在于他的“不愚忠”。在封建文化长期洗脑下,为臣者一定要“忠”,如诸葛亮为代表的一类人物。他分明知道后主刘禅是个昏庸无用之人,但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范蠡看到勾践阴险毒辣,就潇洒地把君王“炒”了。

并且,范蠡能从官场安然脱身,主因有两个:

一是不留恋,20多年卧薪尝胆,功成名就,本该好好享用胜利果实,却一走了之——还带着西施。而即便是带走西施,后人推测范蠡或许也有动听的借口:“载去西施岂无意,恐留倾国更迷君。”红颜祸水,岂能留给领导,让他犯错呢?还是我来牺牲一下吧,独自饮下这一大盆祸水。无疑,如此“牺牲”,足令后世男儿垂涎欲滴,极欲效仿。

二是有足够的提前量,时机把握得早。在勾践刚刚吞下吴国之时,范蠡就抽身而去,此时勾践还沉浸在复仇胜利的快感之中,藏弓烹狗的事还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即便有此心,此时也不便动手。

对范蠡的脱身时机,元代赵孟曾大为感慨:

“功名自古是危机,谁似先生早拂衣。好向五湖寻一舸,霜黄木叶雁初飞。”(《题范蠡五湖杜陵浣花》)

这真是看破玄机的评语。要摆脱“功名危机”,不仅要勇于“拂衣”,而且还需注意“拂衣”的关键所在,那就是“早”。

历来的官场,是大多数人不愿意“拂衣”的所在。

之所以不愿意“拂衣”,一开始是自己舍不得,或者贪名、或者图利,总是无法割舍,越陷越深之后,忽有一日踩到了地雷,已然无法脱身,一动便炸,也就只好僵持,能熬多久就熬多久。多少位高权重的人物,一旦丢失权柄,失落之外也往往有如释重负之感,那就是因为踩雷的压力不再。

以中国之大,如范蠡般雄才大略的人,从来不在少数,但如范蠡般见好就收,却十分稀有。司马迁曾叹曰:“夫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也。知进而不知退,久乘富贵,祸积文祟。故范蠡之去越,辞不受官位,名传后世,万岁不忘,岂可及哉!后进者慎戒之。”(《史记·田叔列传》)

范蠡的伯乐兼同僚文种,在“拂衣”方面的修为,显然就大为不如了。范蠡在偕美远飏之后,给文种留封私信:“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这是把话说透了。

文种做事,却没有范蠡干脆,接到信后,“称病不朝”。这种“三不”选择——不辞职、不上班、不逃离——实在很奇怪:倘为避祸,便该“裸退”,彻底放弃权力,最好远走高飞;既不退,又不上班,却继续挟“不赏”(其实是“难”赏)之高功,占着位子,算是向领导撒娇还是示威呢?“三不”所释放的信号是含混的、歧义的,在信息极端不对称下,你准备让领导如何解读和判断呢?由此看来,文种实在是长于谋人、拙于谋己。

果然,“人或谗种且作乱”,其实这哪里还要人家挑拨(“谗”),“三不”本身就是杀身之祸。于是,勾践“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种遂自杀。”

该“拂衣”时犹豫不决,“拂衣”的动作也许还被人家当作了掏枪的动作。文种之死,死在优柔寡断、动作变形,与范蠡相比,高下自分。

按照现代人的观念来看,作为男人,范蠡确实实现了世上男人所有的梦想:在事业上,他进能兴邦立国,退能富济天下,位极人臣后能知进退,富贵满堂敢散尽千金;在爱情上,他能赢得天下第一美女西施的芳心,两人互敬互爱,长相厮守,高远飘逸。人生所追求的四样东西:权力,金钱,美女,名声都有了,而且还流芳百世。做人做到范蠡这个份上,人生赢家四个字已不足以形容他了。

西施剧照

最过分的是,范蠡还很长寿。据史学家考证,他居然活了88岁,那可是个“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也就是说,越王勾践灭吴复国成功时,范蠡已经是63岁左右的老干部了。一把年纪的白胡子老爷爷,还能清醒而敏锐地决定急流勇退,远离体制,重新下海创业,并且,还要捎带上媚可销骨、正值虎狼年华的西施。这,不仅需要一颗年轻的心,也需要一个强健的体魄,难怪后人连墙都不扶,就服范老爷子!

作为读书人,范蠡实现了自己为国家做一份贡献的抱负;作为自己,乘一叶扁舟,追寻到了自己的精神乐土。“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男人,要想混得好,就得早早洞悉人生。

标签: 范蠡西施勾践吴国诸葛亮

更多文章

  • 江苏出土范蠡墓,西施间谍之谜被揭开,专家却称范蠡从没爱过西施

    历史解密编辑:情格格呀标签:范蠡,西施,吴国,勾践,夫差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乌栖曲》李白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而其中被誉为“沉鱼”的西施,更是四大美人之首。只是这四大美人的命运都历经曲折,善终者寡。而作为四大美人之首的西施,尤其如此。西

  • “财神” 范蠡:装疯卖傻出道,3次归零3次登顶,至今无人能及!

    历史解密编辑:财来财道标签:范蠡,财神,齐国,吴国,西施,李白,小说家,越王勾践

    学狗叫就能获得赏识,你敢信吗?春秋末年,楚国人才辈出,出身贫寒的人想要脱颖而出,通常会采用一种牛人惯用的伎俩——装疯。“财神”范蠡就是以这种装疯卖傻、标新立异、引人注目的方式,“闪亮”登上历史舞台,并数次重启人生,留下千古奇谈。做史上第一个辞官下海的官员佯狂的范蠡没多久便引起了当地县令文种的注意,其

  • “功成不恋上将军”,人生要把握时机,究范蠡“候时”的经商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归客历史标签:范蠡,吴国,齐国,小说家,越王勾践,史记·货殖列传

    还记得那部曾经很火的电视剧《西施秘史》吗?它以历史戏说的方式再现了那段“勾践十年卧薪尝胆终灭吴”的历史。剧中那段西施与范蠡之间“爱而不得”的情节让观众很长时间都无法释怀。抛开戏说,回归正史,西施与范蠡的爱情在史料中无迹可寻,但勾践与范蠡的君臣关系却是诸多文献里的历史佳话。范蠡,身为楚国人,为解除楚国

  • 范蠡和文种谁更聪明?文种死于非命,而范蠡自我保护、三迁居住地

    历史解密编辑:宠到家了标签:范蠡,勾践,齐国,文种

    范蠡和文种是越王勾践身边两名最忠诚、最得力的谋臣干将。他们帮助越王出谋划策,振兴国家,治理军队,克敌制胜。在越国被吴王夫差打得大败,几乎到了亡国灭种的绝望境地时,他们和勾践一起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度过了最为艰难的岁月。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公元前473年,越国终于东山再起,将吴国灭掉。不

  • 大儿子带着二儿子的尸体回来,众人哀痛,可范蠡却大笑

    历史解密编辑:柱下守藏标签:范蠡,楚王,史记,庄生,小说家

    大儿子带着二儿子的尸 体回来,众人哀痛,可范蠡却大笑:吾固知必 杀 其弟也。并且说本来就日夜盼望大儿子带丧归来,这是为何?因为范蠡想借此给儿子们两个深刻的教训,虽说当时有说法“千金之子,不 死 于市”,但范蠡更希望子孙老实本分。所以在得知二儿子杀 人被抓后,范蠡第一句是:杀 人而死,职也。范蠡本来是

  • 诸暨范蠡酒业完成天使轮融资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标签:天使轮,范蠡,融资,诸暨,投资机构,李严,王心,范蠡酒业,天使轮融资

    新京报讯(记者秦胜南)据企查查信息显示,诸暨范蠡酒业有限公司获得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机构为浙江泽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针对此轮融资消息是否属实以及相关情况,12月6日,新京报记者多次拨打该公司工商备注电话,暂无人接听。企查查信息显示,诸暨范蠡酒业有限公司位于浙江,成立于2021年7月1日,注册资本1

  • 苏州出土三片竹简,揭开范蠡西施关系:自古男人多是负心汉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范蠡,西施,夫差,吴国,竹简,苏州市,大运河,越王勾践,中国世界遗产

    传闻范蠡西施一见钟情,但为了遵守王命,让西施魅惑吴王夫差,范蠡不得不忍痛将西施送到吴国。勾践灭吴之后,在大摆庆功酒的那天夜里,范蠡悄悄的带着西施离开越国,最终两人泛舟江湖,过着神仙美眷的隐居生活。东汉《越绝书》中记述:“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范蠡与西施的传说令人神往,这是一段英雄美女

  • 西施的结局真相:她并没有和范蠡隐居,而是被另外一个女人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西施,范蠡,勾践,吴国,夫差

    西施是中国的四大美女之一,也是四大美女之首 。越王勾践最终能够复国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利用西施的美色,成功的迷惑了吴王夫差,并且轻而易举的为勾践获取吴国情报。可以说,西施是立了头功的,但是吴国灭亡,越国复国之后,西施却神秘的消失了。关于西施的去向之谜,流传着这样一段传说:当时范蠡是西施的恋人,吴国

  • 你知道范蠡与文种的真实身份吗?勾践为何要除掉他们,今天告诉你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范蠡,勾践,吴国,文种,越国,先秦,金庸笔下角色

    楚昭王统治时期,吴国多次打败楚国。为什么才华横溢的楚国人范蠡和文种没有保卫自己的国家,而去其他国家,而是去遥远落后的越国?他们去越国的目的是什么?范蠡文种的风格叛逃越国后,在最初的13年里,他没有被记录在历史上,只有在夫椒战争之后才被记录下来。为什么两个人能忍受10年以上的孤独?临走前,范蠡给文种留

  • 弘扬商圣思想、传承范蠡精神!恭贺商圣范蠡经济文化研讨会隆重召开

    历史解密编辑:好品牌科技网标签:范蠡,商圣,经济文化,吕不韦,孔子,老子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璀璨历史长河中,涌现过很多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经济学家、大商人,然而有一个人的身份确非常特殊,集上述身份于一身,他就是辅佐越王勾践成为春秋霸主的范蠡。范蠡前半生从政,辅佐一个濒临灭亡的国家成为霸主,在政治生涯走到顶峰时又适时隐退;后半生从商,三度富甲天下,财富过千金,在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