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施下场如何?到底是和范蠡隐居,还是被吴国士兵泄愤沉水?

西施下场如何?到底是和范蠡隐居,还是被吴国士兵泄愤沉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九厘米的雾秋千索 访问量:1722 更新时间:2024/2/14 2:35:13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但很少有人知道她的本名叫施夷光,是浙江省诸暨市人。沉鱼落雁中的

“沉鱼”

就是形容西施——她在河边洗衣服时,鱼儿看到西施的美貌,都害羞地不敢直视,只能潜水水底,故有“沉鱼”一说。

春秋末年,吴越争霸,越王勾践落败,卧薪尝胆之余,将西施献给吴王夫差,以美色引诱夫差不思进取,沉迷后宫,最后吴国国力衰败,越王勾践成功复仇。

但《史记》对于西施的记载到此戛然而止,吴王夫差兵败身亡后,西施也随之失去了音讯,再无记载。

那么一代红颜的西施到底去了哪里呢?历史上众说纷纭,不一而足。有人说她跟随范蠡隐居乡间,但翻遍《史记》,范蠡的记载倒是十分详尽,而西施却没有只字片语。

最让人能接受,也是最浪漫的说法,是西施在吴国灭亡后,跟随范蠡不问朝堂之事,隐退乡间。他们本就是一对恩爱情侣,为了为越国复仇,范蠡追随勾践成为了他最倚重的大臣,而美貌无双的西施则被贡献给了吴王夫差,一男一女都为了越国的大业作出了难以想象的牺牲。

目标完成后,范蠡和西施重逢,并告诉她,越王勾践可以共患难但不可同富贵,应该早日离开。

西施听从了范蠡的建议,两人双双归隐江湖,成为了一对神仙鸳鸯

东汉知名学者袁康在他的著作《越绝书》中写道:

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说明在袁康那个时代,可能看过相关的古籍,印证西施的确没有死,而是跟着范蠡走了。唐代和明代的学者也有类似的观点,比如诗仙李白曾写过“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的名句,可见李白确信西施最后的确是和范蠡一起相伴度过余生。

在如今的江浙一代,则有不少民间传闻,认为她最后被“自己人”杀害了。勾践灭掉吴国后,犯了和夫差同样的错误,也被西施的美色所迷惑。结果越王后妒火中烧,有一天让自己的贴身侍卫瞒着勾践,悄悄将西施带出来,

在她身上绑上重物推入大海淹死

。也有说法认为干这事的不是王后,而是范蠡,因为

范蠡担心勾践重蹈夫差的覆辙,所以选择大义灭亲

,假装让西施坐船去湖心观景,到了湖中心后将西施推下淹死。

甚至还有民间传闻说,西施根本就是勾践本人杀的。因为在吴越争霸过程中,范蠡起到的作用极大,为了避免日后范蠡自恃功高,勾践本想除掉他,但范蠡聪慧,及时抽身隐退,于是为了敲打范蠡,同时也为了试探范蠡是否真心隐退,勾践便叫来西施询问。谁知勾践一见到西施,便惊为天人,但他立刻冷静下来,暗想道:既然此女子能害得吴国国灭,日后也难保她不祸及越国。况且春秋时代,礼乐尚未崩坏,而且使用下三滥的美人计多少有些胜之不武,

勾践担心自己被后世所不齿,便杀掉了西施以灭口

在唐代,还流传过一阵西施意外落水而亡的说法。可能大家不忍四大美女之首落得如此残忍的结局,便有心替她安排了另外一个归宿。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诗中写过:

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

。可见西施是回到故乡后,在一次浣纱时,不幸落水而亡。另外还有一位诗人也有诗词佐证:

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

最后一种关于西施的结局,是她被吴国士兵杀了。在吴王抵挡不住越国大军时,愤怒而悔恨的吴国士兵把满腔的愤怨全部倾泄在“祸水”西施身上,他们将西施乱棍打晕,然后用丝帛包裹着扔入江中。这种说法是孤证,目前只见于苏轼的《东波异物志》:。。。又称西施鱼。。。

据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

西施的死法在不同的地方各异,几千年来,许多史学家都为了追寻真相苦苦探索,但都没有标准答案,自古红颜多薄命,不论西施最后的结局如何,都不妨碍她是一个美丽而伟大的女子,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她为了越国作出的自我牺牲。

标签: 西施范蠡吴国勾践夫差

更多文章

  • 范蠡问:“西施如何处置?”王后说:“红颜祸水,还是沉入江中吧

    历史解密编辑:赵林云教授标签:范蠡,西施,勾践,伍子胥,吴国,夫差

    公元前473年,勾践灭吴,范蠡问:“西施该如何处置?”未等勾践发话,王后雅鱼急忙说道:“红颜祸水,还是沉入江中吧!”西施是春秋末期越国人,当时她住在苎萝山下靠西边的村子里,其实是西村姓施的女子,这才有了“西施”之称。西施虽然人长得漂亮又聪明伶俐,但是却家境贫寒,西施从小就承担起了不少家务,经常在溪边

  • 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越王勾践欲杀范蠡,没想到成就了商祖陶朱公

    历史解密编辑:九天历史记标签:范蠡,富贵,齐国,吴国,吴王,商祖,周朝,先秦,陶朱公,小说家,越王勾践

    陶朱公范蠡,春秋时期人士,位极人臣,弃官后从商富甲天下。以前的人们若是开店经商,总会在自己店铺里面挂上“陶朱事业,端木生涯”的牌匾,其中前半句的“陶朱”就是指陶朱公范蠡。鸟尽弓藏公元前493年,越王勾践在会稽山被吴王击败,不得已之下投降保全性命,越王勾践和范蠡君臣二人入吴为奴三年。期间就是著名的越王

  • 千古第一完人范蠡:洞悉人生,人生因此完美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范蠡,西施,勾践,吴国,诸葛亮

    他,是楚国宛邑里的小疯子。他,是越国传奇的大将军,官至相国,爵至大夫。他,功成身退,泛舟五湖,潇洒来他,三散千金,富行其德,万世景仰的商圣。他是范蠡,亦是文财神,人称陶朱公,被誉为史上最完美的男子。为臣,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危难之时不离不弃。为父,他不怨天,不犹人。为友,士为知己,勇于担当重任。为夫

  • 江苏出土范蠡墓,西施间谍之谜被揭开,专家却称范蠡从没爱过西施

    历史解密编辑:情格格呀标签:范蠡,西施,吴国,勾践,夫差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乌栖曲》李白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而其中被誉为“沉鱼”的西施,更是四大美人之首。只是这四大美人的命运都历经曲折,善终者寡。而作为四大美人之首的西施,尤其如此。西

  • “财神” 范蠡:装疯卖傻出道,3次归零3次登顶,至今无人能及!

    历史解密编辑:财来财道标签:范蠡,财神,齐国,吴国,西施,李白,小说家,越王勾践

    学狗叫就能获得赏识,你敢信吗?春秋末年,楚国人才辈出,出身贫寒的人想要脱颖而出,通常会采用一种牛人惯用的伎俩——装疯。“财神”范蠡就是以这种装疯卖傻、标新立异、引人注目的方式,“闪亮”登上历史舞台,并数次重启人生,留下千古奇谈。做史上第一个辞官下海的官员佯狂的范蠡没多久便引起了当地县令文种的注意,其

  • “功成不恋上将军”,人生要把握时机,究范蠡“候时”的经商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归客历史标签:范蠡,吴国,齐国,小说家,越王勾践,史记·货殖列传

    还记得那部曾经很火的电视剧《西施秘史》吗?它以历史戏说的方式再现了那段“勾践十年卧薪尝胆终灭吴”的历史。剧中那段西施与范蠡之间“爱而不得”的情节让观众很长时间都无法释怀。抛开戏说,回归正史,西施与范蠡的爱情在史料中无迹可寻,但勾践与范蠡的君臣关系却是诸多文献里的历史佳话。范蠡,身为楚国人,为解除楚国

  • 范蠡和文种谁更聪明?文种死于非命,而范蠡自我保护、三迁居住地

    历史解密编辑:宠到家了标签:范蠡,勾践,齐国,文种

    范蠡和文种是越王勾践身边两名最忠诚、最得力的谋臣干将。他们帮助越王出谋划策,振兴国家,治理军队,克敌制胜。在越国被吴王夫差打得大败,几乎到了亡国灭种的绝望境地时,他们和勾践一起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度过了最为艰难的岁月。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公元前473年,越国终于东山再起,将吴国灭掉。不

  • 大儿子带着二儿子的尸体回来,众人哀痛,可范蠡却大笑

    历史解密编辑:柱下守藏标签:范蠡,楚王,史记,庄生,小说家

    大儿子带着二儿子的尸 体回来,众人哀痛,可范蠡却大笑:吾固知必 杀 其弟也。并且说本来就日夜盼望大儿子带丧归来,这是为何?因为范蠡想借此给儿子们两个深刻的教训,虽说当时有说法“千金之子,不 死 于市”,但范蠡更希望子孙老实本分。所以在得知二儿子杀 人被抓后,范蠡第一句是:杀 人而死,职也。范蠡本来是

  • 诸暨范蠡酒业完成天使轮融资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标签:天使轮,范蠡,融资,诸暨,投资机构,李严,王心,范蠡酒业,天使轮融资

    新京报讯(记者秦胜南)据企查查信息显示,诸暨范蠡酒业有限公司获得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机构为浙江泽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针对此轮融资消息是否属实以及相关情况,12月6日,新京报记者多次拨打该公司工商备注电话,暂无人接听。企查查信息显示,诸暨范蠡酒业有限公司位于浙江,成立于2021年7月1日,注册资本1

  • 苏州出土三片竹简,揭开范蠡西施关系:自古男人多是负心汉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范蠡,西施,夫差,吴国,竹简,苏州市,大运河,越王勾践,中国世界遗产

    传闻范蠡西施一见钟情,但为了遵守王命,让西施魅惑吴王夫差,范蠡不得不忍痛将西施送到吴国。勾践灭吴之后,在大摆庆功酒的那天夜里,范蠡悄悄的带着西施离开越国,最终两人泛舟江湖,过着神仙美眷的隐居生活。东汉《越绝书》中记述:“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范蠡与西施的传说令人神往,这是一段英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