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蠡和文种谁更聪明?文种死于非命,而范蠡自我保护、三迁居住地

范蠡和文种谁更聪明?文种死于非命,而范蠡自我保护、三迁居住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宠到家了 访问量:3081 更新时间:2024/4/13 3:38:47

范蠡和文种是越勾践身边两名最忠诚、最得力的谋臣干将。他们帮助越王出谋划策,振兴国家,治理军队,克敌制胜。在越国被吴王夫差打得大败,几乎到了亡国灭种的绝望境地时,他们和勾践一起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度过了最为艰难的岁月。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公元前473年,越国终于东山再起,将吴国灭掉。不仅报了前仇,还使中原诸侯尊称勾践为霸主。

对范蠡等人的巨大功绩和耿耿忠心,勾践一直牢记在心中。他对他们十分信赖,他让范螽担任了最高军事指挥官的职务,将军权托付给他。然而就在这时,范蠡却作出一个一时让人费解的举动——不辞而别,罢官而去。当越王勾践在徐州(今山东滕州市)会盟,回到姑苏,开了一个盛大的庆功会,大赏功臣时,人们才发现,宴席上独缺理应记上首功的范蠡。他哪里去了?为什么放着好端端的高官厚禄不去享受,却自动罢官离去,一时成了人们议论的中心。

说范蠡不辞而别多少有点过分,其实他以隐晦的方式曾经与勾践表露过这一意向。范蠡郑重其事地给勾践写过一份书面报告,其中说道:“我听说过这样一个道理:君主有忧愁患难的时候,臣应当尽自己的力量为君主解忧!君主蒙受耻辱的时候,臣应当以身殉国。当年主公在会稽蒙受耻辱,我没有殉国的原因,是为了灭吴复仇。今天,目的既然达到了,我请求接受当年在会稽时应遭到的惩罚。”从字里行间,只有他勾践才能隐约地觉察到,范蠡是带着某种难以言表的忧虑在思考着未来,有可能离他而去,心里十分着急。

为了宽慰范蠡,稳定他的情绪,勾践向他发誓:“如果今后你有什么过失而我不替你掩藏,你有功绩而不予以表扬,我将来就会遭到抛尸异地而不能死在自己国家里的下场。”又是赌咒又是发誓,其情其意既真切又感人。接着,勾践又对他许诺:“回去以后,我把越国的一半分给您。”勾践生怕还是留不住范蠡,最后似真似假地对他发出警告:“你如果不听我的话坚持要离开我,我就不得不把你杀了。”对勾践的这一番诚意,范蠡坦诚地作出了表示:“你是按你独断的权力行事,我是按照自己的意志作出决定。”最终勾践还是没有将范留住。

一天晚上。范蠡收拾了一些小巧的珠宝和简单的行李,带上少数几名追随多年的亲信,悄悄地坐上一条小船,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了越国。

据说,范蠡一行乘坐的小船,经五湖(太湖)入海,几经颠簸,到达齐国。在齐国,范蠡隐姓埋名,自称鸱夷子皮,在海边买了一块土地,全家日出而作,精心耕耘,过起了平民生活。由于他们一家勤劳刻苦,善于经营,劳动致富,没有几年,居然也聚集了相当多的钱财,成了当地有名的富翁。

消息传到齐国国君的耳朵里,他十分赏识范蠡的经营管理能力,觉察到这是一位奇才,就请他出山,有意拜他为相,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工作。范蠡很有感慨地说:“我在家从事生产而能够积攒几十万的资财,做官能够达到上卿将相这样高的位置,我本来是一个平民百姓,这个成就算是达到了顶点。长期处在优越的地位,享受崇高的荣誉,受到热情地称赞,这对自己并没有好处。”于是,范蠡又一次主动将相印交还给齐国国君,也许是为了躲避官场,只带了少量贵重的珍宝,和家星人一起,默默地离开了本可以使自己飞黄腾达的齐国。

范螽的第三个落脚点是陶国(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这时,他已改名换姓自称陶朱公。他看到这里交通方便,客商云集,全家人除了耕田种地外,就因地制宜地从事起商业活动。由于他能够准确地掌握市场动态和物资余缺的信息,又采取薄利多销的办法,买卖做得非常顺手,几年后成了远近闻名的巨富。

对于范蠡的诡秘行动,尤其是他放弃高官厚禄执意离开越王勾践的举动,许多人无法理解。直到文种在越国被害,人们才恍然大悟,惊叹范蠡超人的洞察力和智谋。自从范蠡离开越国后,德高望重的文种一直担任着越国相国的职务。然而,已经完成了霸业的勾钱,其思想作风渐渐地发生了变化,君臣之间的感情也开始疏远了,不再像卧薪尝胆发愤图强那些日子里,那样亲密无间。他开始妒忌和畏惧起文种的才能。

悲剧终于开场了,有一天,勾践派人送给文种一把利剑,同时还附有纸条一张。文种打开一看顿时觉得天昏地暗,只见上面写着:“你教我报会稽之仇必须采用七种策略,我只用了其中三种,就把吴国灭了,还有四种你掌握着,请你用那四种策略到地下去为我的父王先辈效劳吧!”文种看完纸条,不禁仰天长叹:“我后悔没有听范蠡的话!”说完后,引剑自刎。

原来,范蠡和文种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密友,范蠡进入仕途,还是文种引荐的结果。他们两人来到越国后更是互相配合,感情十分融洽。范蠡不辞而别后,最使他放心不下的还是他的老友,他曾给文种写过一封信,直言不讳地提醒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这个人可以共患难,不能够共安乐,你为什么还不离开他呢?”文种看到信后,内心充满着矛盾。他相信范蠡的见识有道理,但又舍不得相国这样显赫的地位和待遇,更觉得勾践对他这样立下过大功的勋臣,总不至于太过分吧!患得患失的思想使文种死于非命。

人们惊叹范蠡的高明,他对那些代表古代皇权利益的君王,其强烈的权势欲,自私和残忍的本质,看得入木三分。他几次放弃高官厚禄,悄然离开政治舞台,三迁居住地,其实是一种自我保全之计。足智多谋的范蠡,是在以智谋实行自我保护。

中国古代历来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说法,范蠡对此计称得上应用自如。

标签: 范蠡勾践齐国文种

更多文章

  • 大儿子带着二儿子的尸体回来,众人哀痛,可范蠡却大笑

    历史解密编辑:柱下守藏标签:范蠡,楚王,史记,庄生,小说家

    大儿子带着二儿子的尸 体回来,众人哀痛,可范蠡却大笑:吾固知必 杀 其弟也。并且说本来就日夜盼望大儿子带丧归来,这是为何?因为范蠡想借此给儿子们两个深刻的教训,虽说当时有说法“千金之子,不 死 于市”,但范蠡更希望子孙老实本分。所以在得知二儿子杀 人被抓后,范蠡第一句是:杀 人而死,职也。范蠡本来是

  • 诸暨范蠡酒业完成天使轮融资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标签:天使轮,范蠡,融资,诸暨,投资机构,李严,王心,范蠡酒业,天使轮融资

    新京报讯(记者秦胜南)据企查查信息显示,诸暨范蠡酒业有限公司获得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机构为浙江泽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针对此轮融资消息是否属实以及相关情况,12月6日,新京报记者多次拨打该公司工商备注电话,暂无人接听。企查查信息显示,诸暨范蠡酒业有限公司位于浙江,成立于2021年7月1日,注册资本1

  • 苏州出土三片竹简,揭开范蠡西施关系:自古男人多是负心汉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范蠡,西施,夫差,吴国,竹简,苏州市,大运河,越王勾践,中国世界遗产

    传闻范蠡西施一见钟情,但为了遵守王命,让西施魅惑吴王夫差,范蠡不得不忍痛将西施送到吴国。勾践灭吴之后,在大摆庆功酒的那天夜里,范蠡悄悄的带着西施离开越国,最终两人泛舟江湖,过着神仙美眷的隐居生活。东汉《越绝书》中记述:“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范蠡与西施的传说令人神往,这是一段英雄美女

  • 西施的结局真相:她并没有和范蠡隐居,而是被另外一个女人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西施,范蠡,勾践,吴国,夫差

    西施是中国的四大美女之一,也是四大美女之首 。越王勾践最终能够复国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利用西施的美色,成功的迷惑了吴王夫差,并且轻而易举的为勾践获取吴国情报。可以说,西施是立了头功的,但是吴国灭亡,越国复国之后,西施却神秘的消失了。关于西施的去向之谜,流传着这样一段传说:当时范蠡是西施的恋人,吴国

  • 你知道范蠡与文种的真实身份吗?勾践为何要除掉他们,今天告诉你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范蠡,勾践,吴国,文种,越国,先秦,金庸笔下角色

    楚昭王统治时期,吴国多次打败楚国。为什么才华横溢的楚国人范蠡和文种没有保卫自己的国家,而去其他国家,而是去遥远落后的越国?他们去越国的目的是什么?范蠡文种的风格叛逃越国后,在最初的13年里,他没有被记录在历史上,只有在夫椒战争之后才被记录下来。为什么两个人能忍受10年以上的孤独?临走前,范蠡给文种留

  • 弘扬商圣思想、传承范蠡精神!恭贺商圣范蠡经济文化研讨会隆重召开

    历史解密编辑:好品牌科技网标签:范蠡,商圣,经济文化,吕不韦,孔子,老子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璀璨历史长河中,涌现过很多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经济学家、大商人,然而有一个人的身份确非常特殊,集上述身份于一身,他就是辅佐越王勾践成为春秋霸主的范蠡。范蠡前半生从政,辅佐一个濒临灭亡的国家成为霸主,在政治生涯走到顶峰时又适时隐退;后半生从商,三度富甲天下,财富过千金,在国家

  • 智者范蠡:一个寒门贵子跨越阶层的武器,老子《道德经》里的乾坤

    历史解密编辑:讲史事标签:范蠡,老子,夫差,西施,吴越,唐朝,道德经,科学家,春秋战国,越王勾践

    古代文人喜欢用一句话来激励自己读书上进:“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说白了,好好读书,好好读书,钱自然就来了,美妻随之而来。宋代赵衡的《劝学》撕去文人的温柔,把读书这件事形容为一种没有心理成本和法律风险的创富手段。赵蘅在《劝学》的结尾总结道:“人当随人生志向,窗前勤读六经”。文章图片如下\1

  • 卧薪尝胆一代名臣:范蠡

    历史解密编辑:黑夜慢慢熬标签:范蠡,吴国,勾践,齐国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春秋末期越王勾践时将军。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范蠡是春秋末期卓越的军事家,他殚精竭虑地辅助越王勾践,成就了其霸业。在功成名就之时,他急流勇退,安度余生。一、辅佐越王灭吴称霸越王勾践元年(前496),吴王阖闾举兵讨伐越国,被越王勾践一举打败,阖闾在战斗

  • 「文财神」范蠡深谙道家精神,三次成为大富翁,又三次散财于民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范蠡,文财神,道家,勾践,西施,吕不韦

    趁着越王勾践大摆庆功酒,范蠡将“上将军”的冠带留下,悄悄带着西施从齐门逃出,改名鸱夷子皮,到太湖隐居。这本来是一段浪漫的才子佳人的隐居故事,但对于财神爷范蠡来说,人生的后半场才刚刚开始:三次经商成为富可敌国的大富豪,又三次散财于民。范蠡后半生经商富可敌国,也因此,他被后世奉为“商圣”,尊为文财神。在

  • 范蠡3次成为大富翁,他从老子《道德经》学的这3点经验才是吸金术

    历史解密编辑:讲史事标签:范蠡,老子,道德经,西施,吕不韦,勾践

    趁着勾践王的庆功酒,范蠡留下了“大将军”的桂冠,带着西施悄悄逃离了祁门。改名伊子皮,隐居太湖。这本是才子佳人隐居的浪漫故事,但对于范蠡来说,人生的下半场才刚刚开始:三经商富,三经分家为人们。范蠡后半生经商颇丰,也因此被后世奉为“商圣”、财神爷。在全民经商的现代社会,有些人专门研究范蠡及其经商的成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