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管仲要帮助齐桓公称霸,结果一开场,就被鲁国收拾了一次!

管仲要帮助齐桓公称霸,结果一开场,就被鲁国收拾了一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信箱 访问量:3878 更新时间:2024/1/9 5:42:24

在春秋五霸之中,齐桓公是当之无愧的春秋五霸之首。不过,和晋文公一样,齐桓公真正登上齐国君主的宝座,也是大费周章的。齐桓公的兄长齐襄公在位时,齐国发生了内乱。管仲、召忽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保护公子小白(齐桓公)逃到莒国。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雍林人杀无知,并讨论重立君主。于是,莒国发兵护送公子小白回到齐国。鲁国听说以后发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并派管仲带兵堵截了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的带钩。

情急之下,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达齐国。这时小白早已兼程赶回齐国,高傒立他为国君,是为齐桓公。齐桓公即位之后,想要杀了管仲。不过,在鲍叔牙的劝谏下,齐桓公还是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齐国的相国。自此之后,齐桓公励精图治,想要称霸中原。不过,管仲要帮助齐国称霸,结果一开场,就被鲁国收拾了一次!

首先,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后,急需找到有才干的人来辅佐,因此就准备请鲍叔牙出来任齐相。但鲍叔牙称自己才能不如管仲,若要使齐国称霸,必要用管仲为相。在得到管仲的辅佐之后,齐桓公起初有些膨胀了,加上认为齐国本身的国力就比较强大。于是,在公元前684年,也即在位的第二年,齐桓公就对旁边的鲁国用兵了。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初,齐国军队进攻鲁国。对于齐桓公来说,进攻鲁国的理由也很充分,当初鲁国支持公子纠继承齐国君主的宝座,还派管仲射杀自己。虽然没有成功,但是,齐桓公依然有报复鲁国的借口。面对强大的齐国大军,鲁庄公暂时避开齐军锋芒,撤退到有利于反攻的地方——长勺(今莱芜苗山镇)。

由于之前战役的胜利,齐国鲍叔牙以下将士都轻视鲁军,认为不堪一击,于是发起声势汹涌的攻击。鲁庄公见齐军攻击鲁军阵地,就要擂鼓下达应战的命令。曹刿劝阻说:齐兵势锐,我军出击正合敌人心愿,胜利没有把握,“宜静以待”,不能出击。鲁庄公遂令鲁军固守阵地,只命令弓弩手射击,以稳住阵势。齐军没有厮杀到对手,又冲不进鲁军阵地,反而受到鲁军弓弩猛射而无法前进,只得向后撤退。经过稍事休整,鲍叔牙又下令展开第二次攻击。

对此,鲁国主将曹刿劝鲁庄公仍然不要出击,继续固守阵地。齐军攻势虽猛,但仍攻不进阵内,士气不免疲惫,再退回到原阵地。齐军两次进攻,鲁军都没有应战,鲍叔牙和齐军将领都认为鲁军怯于应战,决定再次发动进攻。于是齐军声势浩大的第三次进攻,迅即出现于鲁军面前。对此,在笔者看来,曹刿终于等到了反击的最好时刻了。曹刿看到这次齐军来势虽猛,但势头没有上两次大,认为出击时机已到,立即向鲁庄公提出反击齐军的建议。在此基础上,鲁庄公亲自擂起战鼓,发出攻击命令,随后鲁军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长勺之战”。

在这场战役中,也诞生了“一鼓作气”相关的历史典故。在长勺之战中,鲁军猛打猛追,给齐军以沉重打击,俘获大量甲兵和辎重,把齐军赶出国境,并射杀齐桓公子公子雍。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六月,齐国联合宋国再次进攻鲁国。鲁庄公与宋国战于乘丘,取得大胜。齐国军队随后撤退。次年五月,宋国伐鲁以报乘丘之败,但鲁国再次战胜。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齐桓公志得意满,想要一展拳脚的时候,鲁国给了齐国当头棒喝。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被鲁国收拾之后,齐桓公和管仲立即调整了对外策略,也即和鲁国搞好关系,将主要的精力用在对付其他的小国上。在春秋时期,虽然齐国的整体实力要强于鲁国。不过,二者的差距不是太大,尤其是在春秋初期,鲁国可谓周王室镇守东部疆域的重要力量。鲁国(公元前1043年—公元前249年),先秦诸侯国,姬姓鲁氏,侯爵,首任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西周初年周公辅佐天子周成王东征灭掉了伙同武庚叛乱的奄国,受封于奄国故土,由于周公要留在镐京辅佐周成王,于是让自己的长子伯禽代为赴任,沿用周公初封的“鲁”称号建立鲁国,定都曲阜。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在周代的众多诸侯国中,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鲁国成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在此基础上,齐桓公如果长期和鲁国为敌,自然不利于自己争取周天子的支持,而没有周王室的扶持,想要称霸中原可谓难上加难了。因此,齐国于前681年与鲁国在柯举行和会。终鲁庄公之世齐鲁关系相对和睦,齐仅于前675年联合宋、陈两国进攻鲁国西部。

最后,在长勺之战后,齐桓公主要和鲁国搞好关系,二者建立了比较和睦的关系。而这,无疑壮大了齐国盟友的规模和实力,从而有助于其称霸中原。齐桓公二年(前684年)出兵灭掉谭国,谭国君主逃向莒国 。齐桓公五年(前681年),齐、宋、陈、蔡、邾五国国君在齐国举行“北杏会盟”,旨在协力平息宋国内部争夺君位的变乱,齐国首开以诸侯身份主持天下会盟的记录,齐桓公的威望在诸侯中开始不断升高。会盟前齐桓公曾邀遂国国君入盟,遭到拒绝。“北杏会盟”结束后,齐桓公吞灭遂国。虽然被鲁国收拾了一次,不过,齐桓公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在管仲的辅佐下兼并谭国、遂国等小国。

齐桓公八年(前678年),齐又召集鲁、宋、陈、卫、郑、许、滑、滕等国在“幽地会盟”。会上大家再推齐桓公为盟主,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对于鲁国来说,齐国没有继续进攻自己,那么其也愿意支持齐桓公为诸侯盟主。而鲁国的支持和跟随,无疑让齐桓公如虎添翼,得以多次会盟诸侯。总的来说,在春秋初期,当时中原诸侯国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对此,你怎么看呢?

标签: 管仲齐桓公鲁国齐国鲍叔牙周王室

更多文章

  • 匪议东周(十一)齐桓公欲趁庆父之乱吞并鲁国,被鲁相季友化解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鲁国,齐国,季友,鲁相,先秦,周朝,齐桓公,周王室,诸侯国,匪议东周,历史故事

    从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来看,齐桓公虽然是春秋五霸之首,似乎并没有做出太过出格的事情,与后世很多野心勃勃的诸侯横行霸道的风格完全不同。齐桓公通过周天子授权,拥有了方伯的大权,可以统率中原诸侯征讨四方。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讨伐周边的蛮夷,得到了大片的土地,却没有并入齐国,而是给了与土地相邻的国家。

  • 公子无亏的人生选择、齐桓公的忧伤和宋襄公的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齐桓公,宋襄公,齐国,管仲,宋国,晋国

    齐桓公在世的晚年时期天下格局已经不同往日,在这些年里很多国家都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说来倒去终归是个权力之争的事情,齐桓公的儿子们根本对君父没有任何尊重,在齐桓公重病之际就发动宫廷政变,将其囚禁起来直至死亡。齐国的君位只有一个,这些公子们即便有着强硬的政治背景和权力派系,到登顶的那个时候最重要的还

  • 春秋第一霸主有多惨?弄臣筑高墙封锁,齐桓公臭死宫内无人收尸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齐桓公,齐国,管仲,周天子,鲍叔牙,鲁国,春秋(书),先秦,周朝,中国古文献

    历史教科书上的齐桓公,是一个正面形象。他不计前嫌,任用才华横溢的管仲,让齐国变的富强;他仗义勇敢,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替天子讨伐戎狄,积极结盟,终于称霸中原,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令无数后人景仰。但是,他的人生却没能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齐桓公在位的第四十三年,公元前643年的十月,齐国王宫之外,齐

  • 中国史连载:齐桓公作为春秋时代首位霸主为何被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齐桓公,齐国,管仲,国君,君位

    关于春秋五霸长期以来流传着若干种不同的说法,不过无论在哪种说法中齐桓公几乎都是公认的春秋时代第一位霸主。齐桓公的父亲死后继位的本来是他的哥哥齐襄公。按说齐桓公本来应该是与齐国的君位无缘的。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后自立为君,然而就在第二年公孙无知又被齐国大臣杀掉了。当时齐桓公和

  • 论齐桓公灭遂所用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齐国,左传,鲁国,遂国,国君,周朝,先秦,鲁桓公,历史故事,齐桓公灭遂

    公元前681年,鲁庄公十三年,春秋记载“夏六月,齐人灭遂”。《左传》记载,“夏,齐人灭遂而戍之”。终于,遂国的灾难降临了!显然,这是齐桓公亲自率领兵马,借口遂国不参加北杏会盟发起的一场灭国之战!遂国,是齐桓公当政三年来,第二个被灭的国家。第一个是谭国,灭国之祸的原因是怠慢过齐桓公,曾经的公子小白!遂

  • 自以为尧舜的齐桓公,为何在霸业达到巅峰后却立刻坠落?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齐桓公,齐国,管仲,鲍叔牙,周天子,晋献公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齐桓公篇(25)主笔:闲乐生齐桓公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前651年)葵丘之盟,天子赐胙,正式册命齐桓公为诸侯长,齐桓公的霸业达到巅峰。但物极必反,随着这巨大荣耀同时而来的,还有齐桓公的膨胀、骄纵、老迈和空虚,于是他的人生与事业开始从巅峰滑落,阻挡不住的坠落。首先,齐桓公在葵丘之盟后

  • 齐桓公北伐山戎,束马悬车登太行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齐桓公,山戎,齐国,周天子,中原,燕国,束马悬车,先秦,周朝

    齐桓公打着“尊王”的旗号,荣登中原诸国盟主之时,遥远北方的山戎和狄人开始壮大起来,并且屡屡进犯中原,给中原各国造成了严重威胁。面对险峻的形势,管知道以一国之力不能抗衡蛮夷,中原诸国必须团结一致,因此在“尊王”的同时他又马上提出了“攘夷”,号召中原诸侯团结一心,把入侵的夷族赶出自己的家园。从此齐桓公的

  • 春秋的一个小国,因为得罪齐桓公,最终被齐国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齐桓公,春秋,齐国,宋国,管仲,诸侯国

    春秋时期,通常用来指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据说是由于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在春秋时期,众多小国相继告别了历史的大舞台,这才有了后面的战国七

  • 把自己儿子当成美味送给齐桓公的易牙,也是齐桓公饿死的凶手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齐桓公,易牙,齐国,管仲,孟子,刘禅

    齐桓公虽然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但是他的身上也有很多争议。不是典型的明君。在西晋时期有人将刘禅比作齐桓公,因为二者是比较相似的,都是任用贤人则国强;任用小人则势衰。齐桓公身边就有一个小人叫做易牙。易牙曾经把儿子当成美味送给齐桓公,最后也是导致齐桓公饿死的凶手。易牙烹子易牙是春秋时期有名的厨师,关于易牙的

  • 聪明的管仲在射中小白(齐桓公)后为什么没有上前检查伤势?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管仲,齐桓公,齐国,左传,史记

    熟悉春秋历史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齐桓公的仲父管仲本来是齐桓公的敌人。齐襄公死后,管仲为了将公子纠推上齐国君位,亲自率兵伏击公子纠的竞争对手公子小白(齐桓公)。根据《史记》的记载,管仲一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管仲认为小白已经死了,护送公子纠回国。然而管仲这箭只是射中了小白的衣带钩,小白本人一点伤都没有(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