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周列国故事中来看,伍子胥在春秋吴国崛起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伍子胥执政吴国期间,吴国延续了季札为相时高速发展的势头,有了东南第一大国的霸气,可以与南方霸主楚国一争高下。然而与季札为相一心为国不同,伍子胥对吴国的所有付出都是为了报楚国对其杀父灭族之仇。当初楚平王任由费无极灭杀伍奢满门,只有伍子胥孤身逃出,这个仇恨便在他心中扎下了根。自从逃出楚国后,伍子胥就在积极谋求借兵复仇,相继辗转中原诸国,最后才投奔了东南沿海的吴国。
伍子胥到了吴国后积极谋求借兵灭楚,然后投入了吴王僚门下,几乎说动吴王僚答应他的请求。然而由于公子光的插手,伍子胥第一次借兵失败,只能在吴国当个客卿。为了报仇能够继续,伍子胥又投入公子光门下,用专诸刺杀吴王僚,扶持公子光上位成为吴王阖闾。伍子胥为吴王阖闾上位立下大功,于是吴王阖闾承诺帮助伍子胥复仇。当时吴国在国力上比楚国还是差了不少,而且吴王僚死后也留下了庆忌这个隐患。再加上吴国军队擅长打水战,陆战方面远不如楚国,这些问题都成为阻拦伍子胥复仇的门槛。
吴公子庆忌是吴王僚的长子,吴王僚遇刺后逃到了为国。此人号称力举千钧,疾如奔马,生裂虎豹,是吴国第一勇士。逃到卫国后庆忌积极组织复仇,不仅在当地招兵买马,就连很多吴国人也去投奔他。面对庆忌即将到来的军队,伍子胥的复仇计划只能暂缓。他向吴王阖闾推荐了刺客要离,安排了刺杀庆忌的计划。最后要离以苦肉计牺牲自己的妻儿取信于庆忌,在庆忌大军南下的船上将其刺杀。庆忌死后,吴国内乱平息,伍子胥积极谋划伐楚。他又向吴王阖闾推荐了隐居于吴国的孙武,任用孙武为上将军兼军师,拉开了吴楚大战的序幕。
由于有了孙武这个春秋三圣中的"兵圣"指挥,吴国大军一路向东,弃舟登陆后更是势如破竹,最终攻入了楚国的国都郢都。楚昭王和楚国的贵族大夫们仓皇出逃,楚国到了灭国的边沿。伍子胥也达到了他向楚国和楚王室复仇的目的,就连已经死去的杀父仇人楚平王也被从坟墓中挖出鞭尸。自从受到吴王阖闾的重用后,伍子胥一步一步的实施着自己的复仇计划,最终得偿所愿。整个过程看起来很顺利,然而这并不是复仇计划的全部。借吴兵复仇虽然是伍子胥的主要方向,却并不是唯一的策划,其实他还有第二手和第三手的准备。
伍子胥最早开始借兵伐楚时的选择并不是吴国而是郑国,可是由于郑国处于晋楚两国的中间,经常受到两国纷争的军队入侵,所以借兵的计划无法实行。他逃到吴国后向吴王僚借兵,但由于吴王僚和公子光的争斗而没有成行。连续两次借兵都没有成功,伍子胥便有了第二和第三的安排。伍子胥原本是想像晋文公借兵夺位那样亲自带兵攻打楚国的,但是这个方向却因他的身份问题难以施行。虽然他后来受到吴王阖闾的重用,但是就兵权上的事情却无法取得信任,因为伍子胥是楚人而不是吴人。
为了完成复仇,伍子胥又策划了两个方案,一个是用刺客刺杀楚平王,另一个是推动吴国和楚国爆发全面战争。第一个刺杀的方案伍子胥非常看重,他准备的两个刺客,专诸和要离。这两位刺客先后刺杀了吴王僚和公子庆忌,帮助伍子胥受到吴王阖闾的重用。从清理上看这两位刺客却不是为吴王僚和公子庆忌准备的,而是为楚平王准备的。伍子胥与专诸结拜的时他刚到吴国,对于公子光和吴王僚的恩怨并不清楚,专诸自然不可能为吴王僚所准备。伍子胥结交要离时他正好向吴王僚借兵失败,提前安排要离刺杀庆忌也是说不过去的。
在向吴王僚借兵失败后,伍子胥应该意识到借兵成功的可能性很低,复仇需要有备用方案。除了带兵攻打楚国外,最直接的复仇方式显然是刺杀。伍子胥最大的仇人便是楚平王和费无极,这是导致伍家被灭门的罪魁祸首。专诸和要离正好应对两个仇敌,这中安排不可能是巧合,只能说是伍子胥早有预谋。当公子光为了夺取吴国王位而上门求教时,伍子胥又有了第三个方案,那就是推动吴国与楚国爆发全面战争。只要他能够帮助公子光上位,那就能利用自己对公子光的影响力,促使吴楚开战。
实际上伍子胥安排刺杀吴王僚之前,刺杀楚平王和费无极的计划已经不可实施。楚平王病逝,费无极也被楚国新的令尹囊瓦处以极刑。刺杀计划没有了目标,然而伍子胥的仇恨却得不到发泄,于是他把目标对准了楚国,推动吴楚大战便成了唯一的方向。然后伍子胥安排专诸刺杀了吴王僚,让公子光成为吴王阖闾。随后他又安排要离刺杀了公子庆忌,平息了吴国内乱。伍子胥的两次刺杀安排让自己取得了吴王阖闾的信任,并承诺以伐楚为他报仇。此时摆在伍子胥面前一个严重的问题便是兵权,他没有兵权。
伍子胥自信是能够带领大军战胜楚国的,但他是楚人,并不能完全受到吴王阖闾的信任。于是伍子胥向吴王阖闾推举了隐居在吴国的孙武,并称他为吴人。实际上孙武并不是吴人,而是齐国贵族田氏的后人。没错,就是战国时取姜氏而代齐的那个田氏。齐国田无宇之子田书因战功而被赐姓孙,所以孙武其实是田武。孙武因躲避齐国国内的战乱而避居吴国,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他是齐国人。伍子胥与孙武相交,知道对方精研兵法,用兵能力极强,所以向吴王阖闾做了推荐。为了让孙武受到信任,他还诈称孙武是吴国人。
吴王阖闾此人非常多疑,一开始对孙武的能力是不信任的。在进行了面试答辩,献上十三篇《孙子兵法》,又带领宫娥演习后,吴王阖闾才相信孙武有带兵伐楚的能力。然后孙武被拜为上将军兼军师,以伍子胥为副,组成了伐楚大军。如此一来,伍子胥的复仇之路就剩下打仗了。有了"兵圣"做指挥,取胜楚国只是时间问题,伍子胥报仇指日可待。回顾伍子胥报仇的整个过程,其实还是经过了很多曲折的。但伍子胥随机应变的能力很强,每次安排都有后手,这才促成了最后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