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叔敖举于海,楚庄王霸中原

孙叔敖举于海,楚庄王霸中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陌路风景PLUS 访问量:247 更新时间:2023/12/12 18:15:35

自从城濮之战后,中原国家以晋国实力最强,它向西抑秦,向东制齐,向南扼楚。

秦、齐、楚实力虽然强大,但仍非晋国的对手。

为了争霸中原,四大强国时而敌对,时而联合,时而攻伐,时而会盟,将一片河山搅得鸡犬不宁,正所谓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楚庄王熊旅国内国外面临沉重的压力,外部不管齐国也好,秦国也罢,都没有人称夏天烈日的赵盾让他更加难受,面对北方持续不断的强大压力,楚晋之间展开了漫长的拉锯,几乎在赵盾弑君的同时,楚庄王熊旅也开始了对中原的试探。

楚庄王(剧照)

晋国有强卿,楚国有强王。

赵盾与熊旅这两个命中注定的宿敌,都在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强权,倾全国之力于用于争霸,晋楚争霸旋即进入白热化。

不过双方似乎都不愿意正面决战,就如同当世的美、中、俄三强。

楚庄王领兵北上,赵盾会暂避其峰;赵盾带兵南下,楚庄王会默不作声,两强之间维持着一定的默契和平衡。

赵盾(剧照)

不过这番来回可苦了中间地带的一些小国,无缘无故成了晋楚争霸的战场,成为两强相斗的牺牲品。不过他们很快学聪明了,晋来则投晋,楚来则降楚。

楚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楚庄王又刚刚“三年不鸣、鸣则惊人”,可以说是处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时机,但楚庄王面对晋国,却不能彻底放开手脚,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楚国的内部依然面临着分化和不团结。

晋楚地图

最显著的就是楚国的令尹势力强大,严重威胁了楚王的统治。

近百年来,令尹长期被若敖氏把持,若敖氏是楚国第十七任君主熊仪的后人,能征善战,在楚国有战神的称号,他们在楚国实力强大,长期占据着令尹(主管政务)和司马(主管军事)的职位。

现在的令尹名叫子越,是城濮之战楚军主帅子楚的本家,又在灭庸之役立下战功,由于背后是强大的若敖氏,面对锋芒日盛的楚庄王熊旅,子越渐渐忌惮起来,而楚庄王熊旅何尝不是一样的心思?

最终双方彻底决裂。

公元前605年,子越带着若敖氏一族杀死忠于楚庄王的司马蔿贾,发动军事政变。楚庄王熊旅沉着应战,亲自带兵平叛,冒着如雨的箭矢冲锋在前,顺利攻灭若敖氏,杀死子越,权倾楚国长达百年的若敖氏家族就此彻底倾覆,只剩少量后人逃到了晋国。

楚庄王平叛(剧照)

这一叛乱后,楚庄王熊旅在国内再无异己势力。

但是,这一叛乱也让楚国的一代名相流落民间,真正体验到人世的辛苦和不易,也差点儿和楚庄王失之交臂。

此人正是楚国原司马蔿贾的儿子蔿敖,字孙叔,因此后人又称为孙叔敖。

孙叔敖幼年在郢都(今纪南城)过着无忧无虑地贵族生活,待到子越叛乱,父亲被杀,孙叔敖被迫流亡。

孙叔敖像

孙叔敖带着母亲和族人顺着淮水,一路流落到期思(今河南淮滨县),在淮河岸边定居下来。

渐渐长大的孙叔敖,却完全没有二十来岁少年的一丁点儿风采。他身材矮小,高不过车辕,光头秃顶,相貌丑陋,而且两只胳膊长短不一,相当怪异,被乡邻认为是极丑极粗的人,而这样的人在哪里都不被人正眼相待,避之唯恐不及。

然而这个外貌非常龌龊的人,却拥有一颗利他的勇敢的心,为他卑贱的外表罩上了明亮的光环。

相传孙叔敖少年时,曾遇到生有两个头的蛇,这种两头蛇并非真的长了两个头,而是头尾长得极像,便于自我保护而已,该蛇常倒着爬行,以便受攻击时用头部反击。

在古时,两头蛇被视为不祥之物,认为见到此蛇者一定会死。

年少的孙叔敖非常善良,不巧路上碰见了这个怪物,心想要死就只死我一个人吧,不要再叫其他人看见了,于是,他奋勇斩杀了这条蛇,把它埋在深土里。

孙叔敖斩两头蛇

不仅如此,孙叔敖从小就拥有非凡的心志和远大的抱负,虽然他自幼生活富贵、衣食无忧,却对玩乐不屑一顾,而是把大把的时间用来学习和专研,小小年纪就知识渊博,精通各类杂学。

后来家族在叛乱中被毁,他流亡到淮河岸边,看到沿河百姓经常遭受水旱灾害之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兴修水利、根治水患就成了他最大的抱负。

于是他倾尽家资,动员乡民们治理水患,花费三年时间终于修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造福淮河两岸黎民百姓,直到2600多年后的今天,仍在发挥着作用。

建国后,毛泽东主席在视察淮河时多次提到孙叔敖,称赞他治理水患,造福一方。

我们的楚庄王熊旅也曾多次跨越淮河两岸,他眼中的淮河时而像温柔的少女,时而如暴怒的疯兽,从没有像眼前这样安静美丽却又生机盎然。

他眼前是一片一望无际碧波荡漾的水塘,塘内水美鱼肥,岸上稻花飘香。

楚庄王心情大好,命人召孙叔敖来见,眼前却是一个身材矮小、相貌老成的猥琐男人,哪有他自称的二十来岁年纪的模样。

不过楚庄王并没有因孙叔敖的外表而疏远他,相反,和他在塘堤上漫步闲谈,相聊甚欢。

好一个楚庄王,就是这一番谈话下来,马上认定这个矮戳男人,就是可以让自己称霸中原的那个人。

孙叔敖和楚庄王(剧照)

回眸历史,齐桓公姜小白任用了差点射杀自己的管仲,随即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秦穆公嬴任好任用了垂垂老矣的百里奚,于是称霸西域,为后世的秦王朝奠下百年基业。

看来,任何一个成就霸业的伟大人物,都必须有这样用人的胸怀吧。

楚庄王熊旅究竟有没有这样的胸怀,还有一个故事可以说明。

据说,有一次熊旅宴请群臣,正在酒酣耳热之际,一阵风把大堂上的蜡烛给吹灭了。

此时有一位将军就趁机摸了跳舞的嫔妃一把,嫔妃灵机一动抓下了那个将军的缨带,梨花带泪地向熊旅哭诉委屈。

楚国盛大舞会(剧照)

如果换做一般君主,看到有人对自己的嫔妃有想法早就暴跳如雷了,而熊旅没有,要求所有人都摘下缨带,仍在一旁,然后点燃蜡烛继续喝酒。

之后这位被摘掉缨带的将军,为熊旅出生入死、战功卓著却不受封赏,熊旅细问,才知道他就是当年摸了嫔妃的人。

有胸怀,是一个君主最该有的气魄。

楚庄王像

公元前601年,熊旅任命不到30岁的孙叔敖出任楚国令尹,这就是后世孟子“孙叔敖举于海”的典故,楚国由此迎来了大发展。

巧合的是,也正是这一年,楚国外部最大的威胁得以消除,执掌晋国朝政20年的赵盾去世,年仅59岁。

孙叔敖就任令尹后,仍然重视修渠引水】兴修水利,一系列的措施不仅让江淮变成了鱼米之乡,而且使其迅速地成为楚国的经济中心,为楚国逐鹿中原提供了了强大的物质保障。

孙叔敖还非常重视法治,他自己以身作则奉公守法,使得当时楚国法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孙叔敖清楚地知道身居高位的三利三害:爵位越高,人们越嫉妒他;权力越大,君主越厌恶他;俸禄越厚,怨恨越集中于他。

因此随着位高权重,孙叔敖的心志却越来越小,他把心完全沉在了基层,整个人不是在基层,就是在去基层的路上。而且随着俸禄和赏赐不断增加,他一分不留,全都拿来布施给身边的穷困百姓。

由此,他成功地避免了三害,在他担任令尹的八年中,始终得到楚庄王最大的信任。一方面是他本性使然,同时也表现出了一代名相高超的处事方式。

楚国上下团结,国力日渐昌盛,连楚国的敌人都叹为观止,当时晋国一位大夫就曾告诫晋国说:楚国政通人和,不能与其交战。

孙叔敖像

同时,孙叔敖整顿军制,重新制订了军纪法令,颁布了一系列制度军纪,使楚军具备了更强的战斗力。

正是由于孙叔敖进行了有效的军事改革,才使楚国力战强敌,最终得以称霸中原。

楚国称霸中原的这一战在万众瞩目中终于上演。

为了这一战,楚国经过了周密的准备。

开战前一年,孙叔敖亲自指挥楚军在靠近郑国的边界修筑城池,屯兵藏粮,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准备了充足的物资。

公元前597年春天,为争夺在晋、楚之间摇摆不定的郑国,熊旅亲统楚国三军精锐部队北伐郑国,这是楚国许多年来所发动的规模最大、气势最宏、攻势最猛的一次进军。

最终楚国攻克郑国,郑襄公“肉袒牵羊”向熊旅投降,请求不要灭掉郑国。

郑国形势图

此时,赵盾去世后,荀林父为晋国正卿。

荀林父打破晋、楚两军“不见面”的旧例,亲率三军前来救郑,双方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北)相遇。

在这里,将会爆发一次总决战,为多年来双方的拉锯画上句号。

熊旅命令孙敖率带军出战,孙叔敖决定先发制人,命左、中、右三军布好阵式,然后出动战车。他在战车上亲自擂鼓,鼓动楚军一鼓作气杀向晋军。

而此时的晋军则还未做好迎战的准备,主帅荀林父虽然亲自带军来到前线,但和主要将领还有重要分歧,全军尚未形成统一行动的意见,待发现楚军已经冲到眼前,才惊慌失措,下令楚军渡河后退。

毫无准备下,晋军死伤无数,仓皇逃归黄河以北。

邲之战,楚军大获全胜,一举歼灭了号称天下最强的晋国军队,一洗城濮之战中失败的耻辱。

邲之战

熊旅也因此役的胜利,继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后当上了中原霸主,一举奠定了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

为控制整个中原,熊旅又向东进击宋国,迫使宋国求和。宋国投降后,陈国、鲁国也转而依附楚国,齐国也赶紧和楚通好。

环目四顾,天下形势完全落入了楚国的掌控中。

随后,熊旅来到周王朝的边境,在洛邑附近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一时间,周室震动,天下震动。

望着远方重重叠叠的山峦和楼阁,熊旅喃喃自语地向它遥问:“你是王,寡人也是王,可是为什么你却被奉为天下共主呢?”

此时的周天子为周定王,听说楚军陈列边境,吓得面容失色,赶忙派大臣王孙满去慰劳楚军。

熊旅接见了王孙满,忍不住问道:“寡人听说武王克商,周公迁天下九鼎于洛邑,但不知这九鼎轻重大小如何?”

九鼎为大禹所铸,象征九州和华夏,是夏、商、周的传国之宝,是天子权力的标志,熊旅问九鼎轻重,已经显露出楚人觊觎天下的野心。

九鼎(配图)

这件事,说的就是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的典故。

王孙满曾在洛邑城头上诅咒过对周室无礼的百里视率领的秦军,如今再见楚国兵雄马壮,只得委婉地答道:“大小轻重在德不在鼎。有美德的时候,鼎小也是很重的,德行背离的时候,鼎大也是很轻的。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熊旅碰了一鼻子灰,但他也知道以目前楚国的实力,定鼎中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楚庄王问鼎

邲之战过了五年后,孙叔敖积劳成疾,病逝他乡,年仅38岁。虽然英年早逝,但无损这位楚国名相的声誉。

他把一生积蓄和君王赏赐的无数珍宝,全都散发给了需要救助的人。他身居高位多年,临死时家里竟穷得徒有四壁,连棺木也未准备。他死后,儿子穷得穿粗布破衣,靠打柴度日。

孙叔敖可以说是两袖清风、清正廉洁的典范。司马迁在《史记》《循吏列传》中记叙了五位贤良官吏的事迹,孙叔敖是第一个,有“天下第一循吏”之美誉,可谓是受之无愧。

孙叔敖去世三年后,公元前591年熊旅也溘然长逝,而楚国的霸业也人亡霸熄,随着他的去世走进历史的深处。

不过熊旅带领楚国强势北进、称霸中原,促进了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的水乳交融,其丰功伟绩足以永载史册,千古传颂。

#中国历史人物#

#历史有知识#

标签: 于海郑国宋国先秦周朝孙叔敖楚庄王

更多文章

  • 邲之战前楚庄王两次遣使与晋国言和是在争取舆论上风

    历史解密编辑:仙王的日常标签:楚庄王,晋国,赵括,郑国,楚国

    周定王十年(前597年)的邲之战是春秋霸权易主的重要战役,楚庄王在这一仗中一举击败晋国,夺取了中原政治的主导权。但《左传》和《史记》关于这场大战役的两个重要细节却没有明确的交代:第一,《左传》说,楚庄王在大战开始前曾经两次遣使向晋国请和,第一次谈判非常艰难,第二次却快速达成了协议,这两次谈判究竟谈了

  • 楚庄王死后楚实力仍处巅峰,为何后来衰弱?只因重复同一操作

    历史解密编辑:海叔说春秋标签:楚庄王,吴国,伍子胥,孙叔敖

    有关春秋五霸的说法有好几个版本,不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这3人却是公认的坐庄,他们豪无争议。关于楚庄王则有好多典故,如“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等,而他也让楚在春秋达到了巅峰状态。豪不夸张地说,即使在楚庄王死后,楚国实力也仍处巅峰状态,若后面再努力一把,那么楚很有统一天下的趋势。可让人跌眼镜的是,

  • 十年磨一剑 歌剧《楚庄王》全新升级上演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歌剧,戏曲,演员,复排,楚庄王,国家大剧院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五年前曾在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国家大剧院歌剧节等重大演出活动中亮相并受到广泛好评的民族歌剧《楚庄王》再度归来。3月10、11日晚,这部由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创作演出、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滚动资助项目并启动“二改二演”的民族歌剧《楚庄王》在湖北戏曲艺术中心

  • 靠女人上位的“小鲜肉”却成为楚庄王,称霸路上最难啃的骨头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楚庄王,宋国,国君,楚国

    有人说,依靠女人才成功的男人是懦夫;有人认为,长得像姑娘的男人肯定是娘炮。听着好像有些道理。但是了解了春秋时期的事迹后,趣历史小编认为凡事不能太绝对了。自一役战胜后,军威震动天下,诸侯望风而服。志得意满的也有点飘了,认为天下已经没有敌手。就在楚庄业达到巅峰之时,他遇到了这辈子最难对付的一个对手,那就

  • 楚庄王上任后寻欢3年,有人以为楚要完了,原来他是在布一个大局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楚庄王,苏从,史记·楚世家,孙叔敖,庄王,伍举,周朝,先秦

    楚庄王,是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国君。楚穆王十二年(前613年),他父亲楚穆王去世后,庄王便接替父亲的职位,就任楚国国君。这楚庄王上任时,才20岁左右。他一上任,成天躲在宫殿寻欢作乐,不理朝政,而且这么一搞还长达三年。在这三年里,楚国国内叛乱不止,周边的部落也乘机骚扰,但他还是视而不见。并且为了防止王公大

  • 诸葛亮七擒孟获,楚庄王十二年八次讨伐郑国,终得江湖霸主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诸葛亮,孟获,楚庄王,郑国

    公元前611年,宋襄公夫人为了“帅哥”孙子公子鲍,杀死了另一孙子国君宋昭公。随后,公子鲍被宋人立为国君,是为宋文公。 此时,久未管理江湖事务的霸主晋国,却突然率领卫国、陈国、郑国前往伐宋,信誓旦旦地要揪出幕后凶手。晋国正卿赵盾声称:“天地为大,其次君臣。今宋人弑君,违反了天地君臣之间的伦常。晋为盟

  • 楚庄王死后,楚共王上位,后来楚国怎么样了?说出了很丢人

    历史解密编辑:海叔说春秋标签:楚庄王,楚国,楚共王,吴国,孙叔敖

    一鸣惊人是历史上有名的典故。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春秋5位霸主中的1个——楚庄王。公元前613年,不满20岁的庄王上了位。当时楚国是个烂摊子,国内非常混乱,而且经济也不怎么发达,地方还有一直想趁乱打劫的割据大佬。就在众人以为老大楚庄王会奋发图强之际,这位大佬每天就知道和美人喝酒,对于朝政貌似一点儿也不

  • 爱姬被臣子调戏,楚庄王装作不知,下了一道命令,令臣子誓死追随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楚庄王,爱姬,臣子,楚国,诸侯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侯争雄。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学在官府的现状被打破,优秀的平民子弟为了跻身上层圈子开始不遗余力、绞尽脑汁。但即便是再优秀的臣子必须遇到明君才行,如果想着跨过诸侯君主,自己当一方霸主,那几乎没有可能,即便是真做到了那一步,前提也是借助了诸侯君主的力量。

  • 一女子引楚庄王灭陈国,大臣劝阻令陈复国,细节证实他并非真心!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楚庄王,陈国,夏征舒,晋国,楚国

    陈国,为妫姓国,是虞舜之后,西周初作为“三恪”之一被封于淮水之北。名义上,陈国作为先王之后,在周王国政治地位很高。然而,以实力而言,陈国充其量也就是一三流诸侯国。 进入春秋时代以后,陈国地位更是每况愈下。春秋早期,陈国与三大国接壤:西北边是郑国,西南是蔡国,东北是宋国。后来楚国崛起,快速扩张到淮水

  • 二十三年前大臣侮辱宋国,楚庄王令他前往送死,换来讨伐宋国借口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楚庄王,宋国,齐国,郑国

    公元前617年冬,楚穆王在厥貉(河南项城)与陈、郑、蔡三国会盟,准备前往讨伐宋国。 这时,宋国司寇华御事向宋昭公建议:“楚国这次是想征服我国,我们不如先示弱,何必要等到别人来逼迫我们呢?我辈实在无能,民众又有何罪?” 宋昭公听了,接受了华御事的建议,主动前去厥貉迎接楚穆王,慰劳参与会盟的各国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