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秦赋》背后的故事:秦王为何要5跪范雎,范雎为何不得善终

《大秦赋》背后的故事:秦王为何要5跪范雎,范雎为何不得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彦祖普法 访问量:2272 更新时间:2024/2/8 19:02:44

段奕宏、张鲁一等人主演的《大秦赋》即将即将迎来大结局,但有关这部大剧的评价却褒贬不一,不过大家唯一的共识是,老戏骨 王庆祥 饰演的秦昭襄王是真演得好。骆驼在追《大秦赋》时,除了佩服老戏骨的演技之外,也想到了有关秦昭襄王的一段悬案,那就是当年他为什么对范雎要连续5跪,而被他如此看重的范雎又为何不得善终……

公元前271年,秦昭襄王派使臣 王稽 出使魏国,王稽到了魏国以后,除了明面上的公关工作之外,还私下里准备挖魏国的墙角,为秦国收拢人才。正当他向故意接近自己的魏国人郑安平打听小道消息时, 郑安平 就趁机向他举荐了因为得罪魏国贵族,正藏匿在他家中的范雎。因为范雎的身世背景比较特殊,因此王稽立刻就接见了范雎,在一番面试之后,范雎顺利折服王稽并跟随他回了秦国。

因为范雎并不是唯一被秦国挖掘的“ 人才 ”,所以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范雎并没有获得重用。如果是一般人,好不容易死里逃生,又有人提供吃喝(虽然只能果腹),那么他可能就要混吃等死了,但范雎并不是一般人。他知道自己如果不有所行动,自己将永无出头之日,于是他就向秦王写信,信的内容是一份“ 军令状 ”,大意是说,给我一次面试的机会, 如果我无法打动您,我就去往西天极乐 。

秦昭襄王看完信后,感觉这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于是就决定给范雎一个机会。范雎进宫以后见到秦昭襄王之前,他玩了一个小套路。当时秦昭襄王正准备去自己的“办公室”面试范雎(秦昭襄王身为一国之主,坐卧起行自然有自己的排场),就有人先来清场,范雎一看秦王马上就要来,立刻就故意往里闯,并和秦王的护卫发生了争执,范雎当时反复重复的就一句话“我只知道秦国有太后,而不知道秦国有大王”。

在骆驼的记忆中,历史上敢当着君王的面这么打脸的人,一共有两位,一个是发起了“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当年安禄山为唐玄李隆基的宠臣,他前去拜见李隆基之前,往往会先去拜见李隆基的宠妃杨贵妃,有一次李隆基就问他,你怎么分不清长幼尊卑啊,为什么不先来见我,安禄山就卖萌说,臣的故乡都是先拜妈后见爹。李隆基一看这小伙憨厚可爱,不光没怪罪他,反而让他认了杨贵妃当干妈。

第二个这么说的就是今天要聊的范雎,如果秦昭襄王是一般人,那么范雎估计不用面试,就直接可以回家了,如果更糟糕一点,他可能直接就被超度了。但是,秦昭襄王显然是二般人,他在这之前一直都懒得搭理范雎,之所以愿意给范雎个机会,也是因为范雎立了“军令状”,但是他听到范雎的“大不敬”之言论之后,立刻向范雎道歉,表示自己公务繁忙,所以怠慢了范雎。

如果单看司马迁的这段记录,我们可能会有点摸不着头脑,为何秦昭襄王会如此的“前倨后恭”呢?我们接着再往下看,秦王给范雎道完歉以后,就开始给范雎面试,但在两人正式交流之前,秦昭襄王却屏退了左右,当只剩下范雎和秦昭襄王两个人时,秦昭襄王连续5次向范雎跪着请教,但范雎知道最后一次才向秦昭襄王“指点密经”。(秦国是跪坐,这里跪着请教的意思,应该是从跪坐变成了跪立)

也就是说本来的一场面试,在范雎“冒犯”秦王之后,却发生的“主宾移位”。司马迁在接下来的记述中,说了一些范雎讨论时政的内容,但他又提到了这么一段内容,当范雎和秦昭襄王聊得正热闹时,他发现周围有人在偷听,于是“ 未敢言内,先言外事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了然,秦昭襄王当时最顾忌的问题, 不在外,而在内 ,而范雎恰好也看出了这个问,那么呢这个问题到是个什么样的问题呢?

这还要从秦昭襄王能当大秦之王说起,在秦昭襄王继位之前,大秦朝的话事人是他的哥哥秦武王,秦武王因为身材魁伟,喜好体育运动,因此经常和手下的高手比赛力气,但有一次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竟然跑去举大鼎,结果受伤不治而亡。在他去世以后,大秦的内部有 两股力量 想要竞争王位。

一股是以秦武王的母亲惠文后为首的势力(《芈月传》的刘涛饰演的王后),另一股是以秦昭襄王母亲,未来的宣太后为首的势力(《芈月传》的孙俪饰演的芈月,芈月这个名字 不见于史书 )。这场宫斗的结局,最后以宣太后等人拥立秦昭襄王为大秦话事人,而暂时告一段落。但秦昭襄王继位之后,并没能“ 亲政 ”,大秦的权力,其实一直都是被宣太后所掌控。

由此可见,秦昭襄王之所以向范雎那么“ 恭敬 ”,完全是因为范雎喊出了他心中的“ 隐忧 ”,而范雎在这之前又曾立下过“ 军令状 ”,因此秦昭襄王心里已经明白,范雎之所以敢“ 军令状 ”,那是因为他已经想好了解决自己“ 隐忧 ”的办法,所以他才会对范雎的态度转了一百八十度。那么范雎真的帮他解决问题了吗?如果解决了,那么他立此不世之功,为何又没能善终呢?

据《史记》记载,不久之后,秦昭襄王后来收回了宣太后的权力,并驱散了宣太后手下的爪牙,而且还让范雎当了相。虽然司马迁没有详细说明范雎给秦昭襄王是如何出谋划策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秦昭襄王是在范雎的帮助下,才完成的“ 亲政 ”。在记录中,范雎是因为功劳过高、荐人不当、无法再为秦国出力……然后一个叫蔡泽的人,劝他急流勇退,他于是辞职回家,最后去世。

但骆驼认为,这只是史书的春秋笔法,他黯然下台的诱因其实和他青云直上的原因一样,都是因为秦昭襄王的“ 家事 ”,在他称相之后,宣太后及其爪牙先后很快离世,这里面应该就有范雎的“ 功劳 ”,而这么深度参与君王“ 家事 ”,知道过多君王“ 阴私 ”的人,又怎么可能会有好下场呢……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

标签: 应侯大秦赋秦国秦王魏国秦宣太后

更多文章

  • 被范雎赶出关中的魏冉,是个什么样的人?白起的伯乐、秦国的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正史漫谈标签:魏冉,白起,应侯,秦国,魏国,秦武王

    虽然最终因政治斗争被秦昭襄王、范雎赶出关中,但魏冉并不是个“反派”;相反,他是个既有态度、又有能力的出色政治家、军事家,为了秦国的发展壮大,他任劳任怨、甘当“工具人”,在政治、军事以及人才举荐方面都作出了杰出贡献。公元前307年,秦军攻破宜阳,周王室门户大开,秦武王终于见到了自己惦记许久的“九鼎”。

  • 范雎逼迫魏齐自杀, 真因为范雎是小心眼吗!

    历史解密编辑:动漫特摄评价标签:应侯,魏齐,魏国,秦国,范雎,平原君,四大名将

    范雎是魏国人,有才但很穷,很穷就意味着在“亲亲,贵贵”的魏国是没有出头之路的,没有出路怎么办?只能投靠到中大夫须贾门下,打算夤缘而上,借以实现人生抱负,当然,须贾也很欣赏他。那年须贾出使齐国,就带范雎去见世面。齐襄王未料朝堂之上,齐襄王随便非难了几句,须贾就张口结舌,不知怎么回答,倒是范雎不卑不亢,

  • 魏国为何错失七大鬼才,商鞅、张仪、范雎等反助秦成就统一大业?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商鞅,张仪,应侯,魏国,秦国

    话说三国时代蜀汉刘备将帅有五虎上将,谋臣有卧龙凤雏,倘戏说一番那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庞统、诸葛亮七人皆去汉归魏,投诚在曹操麾下,恐怕古往今来的三国迷们都会目瞪口呆,无法接受这样的假设。然而在战国纷争,七雄并立的先秦时代,却真出现过这么一出一国鬼才尽投敌国的传奇大戏,从而使得原本七国之中最为

  • 五国伐齐之后,范雎向秦昭襄王献上一计,五十年后发现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应侯,秦昭,秦国,齐国,魏国,乐毅

    继商鞅变法后,范雎提出的一项外交策略又让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进了一步。而这个外交策略提出五十年后,秦始皇攻灭六国,一统天下,不得不说这个外交策略是真的很不错。当然,在实行这个外交策略之前,秦国的外交政策一直在摸索中前进,而且并不固定,只要是能让秦国的东进之路顺畅一些,秦国都会去做。历史上提到的战国纵横

  • 商鞅、张仪、范雎和李斯,谁的能力更大?谁的人品最差?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商鞅,张仪,应侯,李斯,范雎,艺术家

    秦朝是古代王朝里面,第一个完成了“大一统”的王朝,其在历史上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的。熟读历史的人想必都有所了解,秦国先后歼灭了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魏国以及韩国,完成了统一六国,建立王朝的历史霸业。而大秦王朝之所以能够建立,和秦国几代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几代人除了秦国的国军以外,还有为秦国出计谋

  • 商鞅张仪范雎李斯,这四位就历史贡献而言,谁对秦国的功劳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悟道标签:商鞅,李斯,张仪,应侯,秦国,秦王

    商鞅,张仪,范雎和李斯,这四位每个人都为秦国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商鞅在国内实施变法,增强秦国综合国力;在统一六国的进程中,张仪奔波在外推行连横策略,范雎为秦王献上远交近功的战略,李斯在推进秦国的统一战争和内政的建设上,都有卓越的贡献。可以说,他们都是秦国的功臣,那么,在这四个人当中,谁的功劳最大且能力

  • 范雎是魏国人,成为秦国相国后,为何要对魏国下手?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应侯,魏国,秦国,齐国,秦王

    范雎是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他来自魏国,可是在成为秦国的相国后,他却对魏国下手,不仅当众羞辱魏国的使者须贾,夺取魏国的城池,还逼迫出身魏国宗室的魏齐自杀。俗话说得好,“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那么范雎与魏国的须贾、魏齐之间到底存在着哪些矛盾呢?这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一、奇耻大辱范雎,

  • 权力无法长久维持,范雎在恩怨分明与权力潮水中如何生存?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应侯,秦国,齐国,魏国,穰侯,平原君

    战国时代的魏国有一位口才出众的读书人叫范雎。因为家境一贫如洗,他想求见魏昭王,却连路费都拿不出。于是他决定暂且在中大夫须贾那里做事,等待机会。一次,须贾受命到东面的齐国办事,范雎随行前往。到了齐国,须贾与对方的商谈很不成功,他们在齐国逗留了几个月之久,依然没有得到预期的回应。在此期间,范雎的能言善辩

  • 长平之战后,白起为什么宁死也不带兵打赵国,只因范雎使坏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史日记标签:应侯,白起,赵国,秦国,秦军,长平

    取得长平之战的胜利,白起走上了人生的巅峰,数十年纵横沙场的白起,在长平之战后,自然有更进一步,进而攻破赵国,建立不世之功的想法。然而,白起的这个想法最终还是没能如愿,当他要大举率兵攻灭赵国时,赵国和韩国恐惧,派苏代携带重礼前去游说范雎。范雎随后向秦昭王进谏,建议秦昭王退兵,秦昭王采纳了范雎的建议,在

  • 【战国时代】38范雎被逼无奈,得到一个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衣赐履读通鉴标签:应侯,秦国,魏国,赵胜,魏齐,范雎,平原君,魏无忌,战国时代,四大名将

    前266年,秦昭襄王嬴稷任范雎为宰相。魏国派须贾出使秦国,范雎把自己打扮得跟叫花子似的去见须贾。须贾见到范雎,非常惊讶,问,范叔,原来你还活着!过得怎么样啊?寒暄之后,留下范雎用饭,又拿出一件丝棉袍送给他。席间,须贾提到想去拜见秦国新任宰相张禄,范雎说,我跟张宰相的家人很熟,我带你去吧。于是,范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