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国为何错失七大鬼才,商鞅、张仪、范雎等反助秦成就统一大业?

魏国为何错失七大鬼才,商鞅、张仪、范雎等反助秦成就统一大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年华名人汇 访问量:2320 更新时间:2024/7/1 20:03:19

话说三国时代蜀汉刘备将帅有五虎上将,谋臣有卧龙凤雏,倘戏说一番那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庞统、诸葛亮七人皆去汉归魏,投诚在曹操麾下,恐怕古往今来的三国迷们都会目瞪口呆,无法接受这样的假设。

然而在战国纷争,七雄并立的先秦时代,却真出现过这么一出一国鬼才尽投敌国的传奇大戏,从而使得原本七国之中最为强盛的一国,错失天下统一的大好际遇,最终为别人做了嫁衣裳,亦沦为了强秦鲸吞天下,唇齿之间的鱼虾而已。

我们要说的就是三家分晋之后,在战国前期首先称王的大魏国。从魏文侯强国到魏王假亡国计八代君王,共二百二十年的光阴,鼎盛之时占据着中原河南之土与西河险要之地,拥有着天下最为精锐的魏武卒大军,然而其人才利用率却在七国之中竟作垫底,无论是外来投效,还是本地产出的杰出人才,魏国竟无一例外地由于各种缘由,统统无情地流失,慷慨地向外输出,特别受益的居然还是魏国死敌秦国。

小编在此略作集览,魏国错失的顶级人才共计七人,吴起、商鞅、孙膑、张仪、范雎、乐毅及信陵君魏无忌,今天我们就将这七人遭遇与魏国得失在此稍加评说,由此一观魏缘何失良臣而亡社稷,秦又为何能归一统而得天下的!

先说最早出现的吴起,本是小卫国人,起初在鲁国谋生,却娶了齐国女子为妻,后来齐鲁交战,吴起为了做鲁国将军,替鲁国击退齐军,不惜将妻子杀死来表明自己对鲁国的忠心。结果吴起如愿得偿做了打败齐国的鲁国将军,却因为杀妻而落下一个不仁不义的骂名,反被鲁君猜忌,最终不得重用,离开鲁国。

不久,他来到魏国受到魏文侯、魏武侯的重用,作为统兵大将在西河之地与强横的秦国反复厮杀,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秦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吴起面前铩羽而归,因此而使吴起威震天下。

正值春风得意的吴起,却偏偏在这个时候遇到了一个改变他命运的人儿,那就是魏国驸马公叔痤,在魏国文武群臣当中,当时就属吴起最有资格成为国相,但公叔痤为了排挤吴起,夺得相位,只略施小计,便叫吴起自弃相位,辞官而去。

原来魏武侯见吴起战功卓著,早有立相之意,又琢磨着想把公主嫁与吴起,以姻亲之谊将他紧紧套牢住,公叔痤却在吴起面前百般述说魏家公主的短处,致使吴起在魏武侯面前坚拒结亲一事,公叔痤又趁机挑拨魏侯与吴起之间的君臣关系,魏武侯认为吴起自负至极,不甘心只做魏家女婿,魏国臣子,因此渐渐疏远提防,不得重用,而吴起也认为魏武侯早不信任他,留之无益,便封金挂印而去。

后来大家应该都知道吴起又在楚国做了令尹,深受楚悼王重用,为强大楚国做了许多得罪楚国权贵的事情,最后伏在楚悼王灵堂之上,被楚国权贵们射成了刺猬,但由于侵犯悼王遗体,因此被他拉下黄泉垫背的仇人居说有七十家之多。吴起是魏国在鼎盛时期,因公叔痤这只小强私心作祟而失去的第一位顶级人才。倘若吴起在魏为相为将,恐怕秦国连东进中原的一丝机会都没有了。

栽在公叔痤手中的魏国大才还不止吴起一人,还有一人也是相当了得,他也是小卫国人,名叫公孙鞅,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商鞅。当吴起出走之后,公叔痤通过裙带关系终于爬上了魏国的相位,魏武侯死后,魏惠王即位,他也是战国时期第一个称王的霸道总裁。当时魏国通过文侯与武侯多年的努力,已成为战国七雄当中实力最强的大国。

孙子魏惠王接过爷爷和老爸的掌门之位,也很想有一番大的作为,于是就开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宏伟计划,一面西抗暴秦,一面东拒强齐,结果两头都不讨好,甚至连自己的亲儿子太子申都被齐国擒杀,亲弟弟公子卬也被秦国所俘虏。

这时候亲姐夫公叔痤向他推荐了一位顶级人才,也就是相府的一名小干事商鞅,他对魏王说将来能接替他相位,使魏国称霸天下者非此人莫属。魏惠王听说是名小干事,心中就不高兴了,就对姐夫说道:“虽然寡人尚在丧子之痛中无法平复,但头脑还不至于那么健忘,当年姐夫赶走吴起,人所共知,现在弄来一名小干事名不见经传,又无寸功可言,立马就要答应给他封侯拜相,这也太扯了吧!”

公叔痤尴尬得不行,就对小舅子说道:“你能用他就用,不能用他,就把他给杀了吧!”魏惠王没有回答,心中却道,我既然不能用他,又何必还要杀他呢!真是呵呵!公叔痤回到相府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商鞅,还劝他赶紧走人,商鞅也笑了,说道:“魏王不肯听你的话用我,必定也不会杀我的!”后来商鞅在魏国依旧活得挺滋润,直到公叔痤去世之后,他才攒足了盘缠离开了魏国,向西跑到秦国去了。

后来的桥段也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商鞅受到秦孝公的重用,对秦国上下实行了严苛的变法,最终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中最为强大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天下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不过商鞅最后的下场也是惨不忍睹的,身受车裂,但却名垂千古了。而魏国前失吴起,后失商鞅,魏惠王之后逐渐被秦国占据上风,自身也在内忧外患之中走向衰败,而小人物公叔痤却在改写这段历史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商鞅使秦强盛起来,到秦孝公的儿子秦惠文王即位的时候,山东六国为了抑制秦的发展和壮大,在著名谋士苏秦的策划之下,提出了六国合纵战略,也就是集六国之力形成一道“团结就是力量”的强大屏障,挡在秦国东进必经之路函谷关口,六块肌肉连成一片,秦国打哪都打不动,时间长了秦国军力国力就给消耗完了,这真可谓对秦国最致命的招术。

苏秦凭借自己无比雄辩的口才,将六国诸侯的相印尽收囊中,眼见秦国就要在他的精心策划之下走向灭亡,然而同样具有七情六欲的苏秦却与燕文侯夫人渐生情愫,致使苏秦不能再得到燕国的信任,六国合纵也就此出现裂隙。可为了避免六国对他的追究与责备,并尽力维持六国合纵之势,苏秦以激将之法,将自己在老家魏国不得志的老同学安邑人张仪逼进了秦国咸阳,张仪才得以成为战国时代最厉害的外交家,并坐上了秦国国相之位,六国接连受到张仪的欺诈和敲打,秦国对六国更加肆无忌惮,不知此时的魏国可曾想过原来他们还有张仪这样的人才!

魏国的憋屈也并非一日形成的,他也曾有过人才济济的高光时刻,谋略大师谷鬼子的高徒庞涓就曾担任过魏惠王的统兵大元帅,在庞涓的高超军事指挥下,魏军也曾对赵国和齐国两大强国形成压倒性的攻势,可这个庞涓却也有个坏毛病,嫉贤妒能。

他的同门师弟孙膑怀揣着举世无敌的高超兵法来到魏国,想通过庞涓在魏王那找份好的参谋工作,然而庞涓却不顾念同门手足之情,构陷孙膑在魏国受到了砍去膝盖骨的残酷刑罚,好不容易才逃到齐国,后来成为了齐威王的首席军师,不久便在马陵之战将庞涓射成了刺猬,魏军精锐主力也被尽数歼灭,魏国从此一蹶不振。孙膑本是一个有心在魏国出人头地,为魏王效力的大好青年,却阴差阳错成为了身残志坚的复仇者,魏国也由此失去这样一名顶级将才,真叫人叹息不已!

到秦昭襄王的时候,魏安僖王在位,此时的六国已经远不是秦国的对手,安僖王的叔叔魏齐做了魏相,除了在国内作威作福之外,对秦国的入侵实际一点办法也没有,这时候他的下属中大夫须贾手下有一名精干的随员名叫范雎,其才能与张仪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同样是魏国本地人,他经常跟随须贾作为外交使节出访问各大诸侯国。

一次到访齐国,居然得到了齐襄王特别的赏识,从而触怒了上级须贾,回国后竟遭到须贾和魏齐惨无人道的迫害与侮辱,靠着躺在厕所中装死才得以脱离魔窟,后来范雎也同样是逃入秦国,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成为秦相,为秦国实行远交近攻的战略,并全面策划了战国时代最为著名的长平之战,彻底打垮了六国对强秦的反抗意志,又成功逼死了仇人魏齐,后来秦国统一的步伐几乎是处于一种惯性攻势,就将六国尽数吞并。范雎又是一个魏国极不应该错失的旷世奇才!

魏文侯时名将乐羊的后人乐毅,因先祖乐羊平定中山国有功,被封在中山灵寿县。乐毅也就一直在灵寿成长,后来中山国复国,又被赵国所灭,乐毅长大成人后就回到老家魏国谋生,可一直没有受到重用,后来听说燕昭王为了报复齐国侵犯之仇,到处招揽贤士,乐毅就想办法成为了魏昭王派去出访燕国的使臣,告别了魏国前往燕国。

不久之后便成为了燕国的上将军,开始了为燕昭王复仇伐齐的战争,结果只用了五年时间,齐国被乐毅率领的燕国大军打得只剩两座孤城,若不是燕昭王病逝,燕国内部发生变故,齐国险些就要亡国。乐毅后来被新燕王猜忌,逃入了赵国,受到赵国的优待。燕国也没能灭掉齐国成为一大强国,可作为乐毅的故乡魏国没能很好地发掘和利用他的才能,也甚是可惜了!就连后世的诸葛亮都对乐毅推崇备至,常常以“管乐”(管仲、乐毅)二人作为毕生偶像而励志自勉。

除却商鞅、吴起、孙膑、张仪、范雎、乐毅这六位文能治国,武可定邦的非凡大才之外,魏国还有一位更为可惜的人才未能受到魏国重用,也是最后一位能够使魏国避免遭强秦吞并的上将之才,他就是魏安僖王的亲弟弟,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公子魏无忌。

魏无忌也是后世汉高祖刘邦唯一崇拜的偶像,汉高祖和他有一个共同的长处,就是文不能称善,武不能称勇,然而礼贤下士,识人任贤,普天下之下无出其右,魏无忌和刘邦一样极会收揽天下豪杰,又极能举贤用人,赵国邯郸被秦军所围,魏安僖王的爱妃如姬作为魏无忌的铁粉,拼了命替他从魏王身边盗取兵符,让他领兵救赵。就连魏大梁城看城门的老卒侯嬴,市井屠夫朱亥都是肯为他魏无忌舍身忘死的壮烈义士。赵王为了感激魏无忌的相救之恩,不惜割五座城池表达谢意,而魏无忌分毫不取,感动得天下豪杰纷纷都归到他的麾下,任由驱策。

后来魏无忌更是振臂一呼,山东六国的兵马齐刷刷都列阵于他的号令之下,由他一马当先,蜂拥相随,一同杀到函谷关外,杀得秦兵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就连秦军虎将蒙骜等人都不敢出战与之交锋,天下都说秦军从未遭到过如此挫败!

然而魏无忌作为魏王臣子,却拥有高于诸侯王的社会地位与崇高威望,因此才遭到亲哥魏安僖王的猜忌和疏远,以至他终身不能得志,也未能替魏国尽心尽力清除内忧外患,只得整日饮酒作乐,郁郁而终。这对相爱相杀的兄弟俩居然同年而逝,不得不说这可能也是命运的有意安排。

但若假设魏家兄弟二人能齐心合力,共同强大魏国,魏王稳定朝局,巩固内部团结,而其弟信陵君魏无忌大展其才,将天下豪杰与四方诸侯都聚拢到以魏国为首的反秦阵营当中,恐怕魏无忌一抛叩门砖,这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数百年来坚不可摧的函谷关就要被六国联军踏得稀巴烂,虎视天下的咸阳城早就被夷为平地,化作焦土,不复存在了,那七国纷争的历史就真要被改写了。

然而时光从来都是不可逆转,历史也从来都是不可改写的,从法家大才吴起、商鞅到兵家大师孙膑、乐毅,再从纵横家谋士张仪、范雎到无所不能的信陵君魏无忌,七位顶级大咖贯穿了整个魏国的兴衰,魏无忌、乐毅、范雎、张仪都是地道的魏国人,吴起、商鞅、孙膑虽为小卫国人,但卫国也一直都是大魏国的附庸,在魏安僖王的时候更是直接被魏兼并。

而最早出现在魏国的这七位奇才,无论是因君臣猜忌,还是内部倾轧,受馋遭嫉,或阴差阳错,他们都未曾在魏国的政治舞台上真正体现出自己该有的价值,以今人的视角来看,真是不可思议!甚至有人曾言,魏国若真正任用其中一人,秦国后来能否一统天下就得打上一个大问号了!

而商鞅、张仪、范雎三人,甚至后来的卫商人吕不韦在遭遇特殊人生经历之后,都站到了宗主大魏国的敌对阵营,被魏国弃如敝屣,却统统都在秦国位极人臣,大展拳脚,成为秦国最终统一天下的不世功臣!这不也正应验了古圣贤说的那句话:“微子去殷,淮阴归汉,君无道,臣投敌国!”难道还不值得今人反思其道吗?

标签: 商鞅张仪应侯魏国秦国

更多文章

  • 五国伐齐之后,范雎向秦昭襄王献上一计,五十年后发现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应侯,秦昭,秦国,齐国,魏国,乐毅

    继商鞅变法后,范雎提出的一项外交策略又让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进了一步。而这个外交策略提出五十年后,秦始皇攻灭六国,一统天下,不得不说这个外交策略是真的很不错。当然,在实行这个外交策略之前,秦国的外交政策一直在摸索中前进,而且并不固定,只要是能让秦国的东进之路顺畅一些,秦国都会去做。历史上提到的战国纵横

  • 商鞅、张仪、范雎和李斯,谁的能力更大?谁的人品最差?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商鞅,张仪,应侯,李斯,范雎,艺术家

    秦朝是古代王朝里面,第一个完成了“大一统”的王朝,其在历史上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的。熟读历史的人想必都有所了解,秦国先后歼灭了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魏国以及韩国,完成了统一六国,建立王朝的历史霸业。而大秦王朝之所以能够建立,和秦国几代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几代人除了秦国的国军以外,还有为秦国出计谋

  • 商鞅张仪范雎李斯,这四位就历史贡献而言,谁对秦国的功劳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悟道标签:商鞅,李斯,张仪,应侯,秦国,秦王

    商鞅,张仪,范雎和李斯,这四位每个人都为秦国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商鞅在国内实施变法,增强秦国综合国力;在统一六国的进程中,张仪奔波在外推行连横策略,范雎为秦王献上远交近功的战略,李斯在推进秦国的统一战争和内政的建设上,都有卓越的贡献。可以说,他们都是秦国的功臣,那么,在这四个人当中,谁的功劳最大且能力

  • 范雎是魏国人,成为秦国相国后,为何要对魏国下手?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应侯,魏国,秦国,齐国,秦王

    范雎是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他来自魏国,可是在成为秦国的相国后,他却对魏国下手,不仅当众羞辱魏国的使者须贾,夺取魏国的城池,还逼迫出身魏国宗室的魏齐自杀。俗话说得好,“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那么范雎与魏国的须贾、魏齐之间到底存在着哪些矛盾呢?这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一、奇耻大辱范雎,

  • 权力无法长久维持,范雎在恩怨分明与权力潮水中如何生存?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应侯,秦国,齐国,魏国,穰侯,平原君

    战国时代的魏国有一位口才出众的读书人叫范雎。因为家境一贫如洗,他想求见魏昭王,却连路费都拿不出。于是他决定暂且在中大夫须贾那里做事,等待机会。一次,须贾受命到东面的齐国办事,范雎随行前往。到了齐国,须贾与对方的商谈很不成功,他们在齐国逗留了几个月之久,依然没有得到预期的回应。在此期间,范雎的能言善辩

  • 长平之战后,白起为什么宁死也不带兵打赵国,只因范雎使坏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史日记标签:应侯,白起,赵国,秦国,秦军,长平

    取得长平之战的胜利,白起走上了人生的巅峰,数十年纵横沙场的白起,在长平之战后,自然有更进一步,进而攻破赵国,建立不世之功的想法。然而,白起的这个想法最终还是没能如愿,当他要大举率兵攻灭赵国时,赵国和韩国恐惧,派苏代携带重礼前去游说范雎。范雎随后向秦昭王进谏,建议秦昭王退兵,秦昭王采纳了范雎的建议,在

  • 【战国时代】38范雎被逼无奈,得到一个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衣赐履读通鉴标签:应侯,秦国,魏国,赵胜,魏齐,范雎,平原君,魏无忌,战国时代,四大名将

    前266年,秦昭襄王嬴稷任范雎为宰相。魏国派须贾出使秦国,范雎把自己打扮得跟叫花子似的去见须贾。须贾见到范雎,非常惊讶,问,范叔,原来你还活着!过得怎么样啊?寒暄之后,留下范雎用饭,又拿出一件丝棉袍送给他。席间,须贾提到想去拜见秦国新任宰相张禄,范雎说,我跟张宰相的家人很熟,我带你去吧。于是,范雎为

  • 秦相范雎偶遇昔日仇人,便吩咐手下,喂饱马饲料后放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应侯,秦国,齐国,魏国,秦王,魏齐,秦相,范雎,平原君,四大名将

    秦王秦国的崛起给我们后人一个启示,是有坚持开放政策,才能更好的引进人才,才能给封闭落后的王国注入活力,在激烈的诸侯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现代企业管理中提倡的“鲶鱼效应”,也是由此而来的吧?我们可以看看,在历史的长河中,秦国的崛起,除了君王的主观意识之外,基本都是引进人才的结果。在这里可以列出一长串

  • 历史烟云,春秋战国人物,应候范雎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应侯,秦国,齐国,魏齐,应候,范雎,先秦,平原君,信陵君,四大名将,周朝诸侯国君主列表

    应候范雎的故事范雎,可以说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不亚于任何一部历史题材小说。范雎有才华,跟随魏国大臣须贾,一次和须贾某出使齐国,逗留数月,齐襄王得知范雎口才很好,送他黄金和牛肉,范雎不敢接受。须贾知道后,就让他把黄金辞掉,牛肉接受。回到魏国,须贾把这件事告诉相国魏齐,怀疑范雎出卖了什么情报给齐国。于

  • 白起死后,秦国的武官集团是怎么一步步做掉范雎的?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应侯,白起,秦国,秦王,魏国,齐国

    一、白起之死长平之战后,白起想一鼓作气,攻克邯郸,彻底灭亡赵国。但是,这个时候赵国重金邀请了一位纵横家赴秦游说。这个人并不是电视剧上演的赵使“楼缓”,而是另有其人,这个人便是苏秦的弟弟苏代。在《史记》、《资治通鉴》上记载了苏代见范雎的对话,苏代说: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苏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