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赵魏原是晋国臣属,为何能够三家分晋?这事要怪晋文公

韩赵魏原是晋国臣属,为何能够三家分晋?这事要怪晋文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纵横五千年 访问量:1313 更新时间:2024/2/7 19:01:39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27年后,韩、赵、魏三国废掉晋静公,将他迁到端氏县,并且瓜分了晋国残存的土地,至此那个曾经称霸春秋时期的晋国彻底灭亡了。那么问题来了,韩、赵、魏原本都是晋国的臣属,为何能够“以下克上”,实现“三家分晋”呢?

一、晋国的内乱

这件事还得从春秋时期说起。晋献公在位时期,采纳大臣的建议,将晋国的那些诸公子们全部诛杀。原来晋献公的先祖受封于曲沃,不是晋国的正统,晋献公的父亲晋武公在位时期,篡夺了晋国的国君之位。为了巩固自己地位,防止出现新的动乱,晋献公才对自己的亲族下手。这种做法虽然有利,但也有弊,严重削弱了公族的力量。

后来,晋献公宠爱骊姬,他听信骊姬的谗言,逼死了太子申生,迫使公子重耳、夷吾逃亡,这就是著名的“骊姬之乱”。然而在晋献公死后,他和骊姬所生的儿子奚齐未能继位就被杀死。卿大夫里克先后杀死奚齐、卓子,又将骊姬活活打死。接着里克派人邀请重耳回国继位,但重耳根本不敢回去,因为此时晋国的卿族已经崛起。

二、六卿的崛起

之后,夷吾回国继位,即晋惠公,他杀死了里克。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终于在秦国的帮助下,返回晋国继位。晋文公即位后,那些跟随自己流亡的臣属受到了重用,其中有两个人非常重要,他们分别是赵衰、魏犨。赵衰就是赵国国君的先祖,魏犨是魏国国君的先祖。至于韩国的先祖韩厥,他是在晋悼公时期才显赫起来的。

为什么说晋文公导致晋国的衰亡呢?原来晋文公在即位后,设立了三军六卿制。六卿原本是军队的主要将领,可是后来却逐渐执掌政务,成为了出将入相的实权人物。六卿按照“长逝次补”原则,轮流执政,主要有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十一个家族。

三、公室的衰亡

在这个过程中,卿族之间不断爆发矛盾,后来只剩下六大家族,分别是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与此同时,晋国国君的势力日渐衰微,甚至发生了国君被废、被杀的情况。晋灵公就是被来自赵氏的赵穿所杀,晋厉公则是被栾书、中行偃废杀的。晋平公时期,吴国的延陵季子出使晋国时,曾与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交谈,他后来说道:“晋国之政,卒归此三家矣。”

公元前526年,晋昭公病死,“六卿强公室卑”。后来,范氏、中行氏败亡,智氏也被韩、赵、魏瓜分。晋出公在位时期,想要重振国君的权力,结果反而被韩、赵、魏三家围攻,被迫逃亡,最终死在半路上。此后,晋国的国君完全成为傀儡。到了晋幽公时期,晋国只剩下绛、曲沃两座城池,他甚至要去朝见韩、赵、魏之君。

参考资料:1.《史记》;2.《资治通鉴》

标签: 骊姬重耳三家分晋晋献公

更多文章

  • 晋文公去世后,晋国和秦国爆发一场大战,结果谁赢了?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重耳,晋国,秦国,齐国,秦军,周王室

    在春秋时期,齐国、晋国、秦国、楚国是实力最强大的四个诸侯国。其中,秦国和晋国,原本是关系和睦的两个诸侯国,甚至还因为长期联姻,从而被称之为“秦晋之好”。当然,大家都知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自从崤之战后,秦国和晋国长期互相进攻,爆发了多场战役。一具体来说,秦穆公(?—前621年),嬴姓,

  • 中国古代史:晋文公的故事与政治举措,原来清明节也与晋文公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重耳,介子推,骊姬,秦国,晋献公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生于公元前697年,卒于公元前628年,晋文公死的时候已经69岁了,在古代来说这已经是非常长寿的年龄了,所以说晋文公走的时候是非常祥和地离去的。晋文公虽然是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的故事与他的政治举措却影响了后世的发展。单单给我们留下的成语故事就有多达十一条之多,比较出名的就

  • 匪议东周(十九)介子推割股奉君却被恩将仇报,晋文公腹黑手狠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重耳,狐偃,卫国,秦国,骊姬,先秦,周朝,介子推,秦穆公,晋文公,匪议东周

    在中国古代史上出现了很多仁人志士,他们为国奉献不为名利,最终成了史书上道德模仿之一。本章节要讲的介子推便是其中之一,他割股奉君的传说一直以来都被儒家学者所推崇,成为忠君爱国的典范。但是介子推的结局却不怎么好,他为了不食晋文公的俸禄与母亲隐居山林。而晋文公为了逼他出山居然做出了焚山的举动,最终介子推和

  • 被推上位的晋文公,其实是军政复合体选出的代言人,寡头出笼了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重耳,秦国,郑国,宋国,周朝,先秦,介子推,晋文公,历史故事

    公元前636年,重耳在姐夫秦穆公的斡旋和保护下,结束了19年的流亡生涯,回到晋国坐上晋国的铁王座,史称晋文公。当年,晋文公准备封赏一同流亡十九年患难与共的忠臣贤士,封赏的名单中遗漏了介子推,介子推就带上母亲隐居到深山中。想把隐居起来的介子推找回来一起安顿后奖赏,结果没找着介子推,就先封赏了一处田地作

  • 齐桓公与晋文公两人有何异同?

    历史解密编辑:钦点历史标签:重耳,齐国,管仲,范睢,战国,周朝,先秦,齐桓公,晋文公,历史故事

    齐桓公和晋文公是中国历史上两位杰出的君主,他们的统治时期分别属于春秋时期晚期和战国时期早期。尽管他们的统治时间相隔较远,但他们在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力却非常相似。齐桓公、晋文公经历之比较齐桓公是春秋时期晚期的君主,他执政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旨在削弱诸侯的势力、减少贵族的特权,以

  • 跳出中国历代明君“年老昏庸”的怪圈,晋文公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琳之说史标签:重耳,明君,卫国,狐偃,秦国,先秦,周朝,晋文公,历史故事

    遥想当年,晋惠公、晋怀公父子出尔反尔、背信弃义的小人行为早给天下人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晋国的公信力也为此大打折扣。再加上经受诸多磨难和遍游各国的经历,已经使得年过花甲的重耳深深认识到重诺守信是一个人,进而言之,是一个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如果说,晋文公大义凛然、“退避三舍”的践诺行为还重在对楚成

  • 为什么齐桓公身死霸灭,而晋文公死后,晋国仍可延续其百年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齐桓公,重耳,晋国,齐国,管仲,刘邦

    提到春秋五霸,有一个问题经常被人忽视,那就是在五霸之中,只有晋国保持了长期的霸权,同时作为中原霸主,他东面是齐国,西面是秦国,南面则是楚国,在这样的不利环境下,自然能够保持长久的霸业和威慑,和开创晋国霸业的晋文公有很大关系,尽管重耳在位不过几年。尊王攘夷:身死霸灭的齐桓公。齐桓公最早称霸于诸侯,得益

  • 成功男人背后的故事-一代霸主晋文公重耳身后的三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话情谈心标签:齐国,秦国,骊姬,周朝,先秦,诸侯国,晋献公,晋文公重耳

    春秋时期是一个礼乐制度逐渐崩坏的时代,是各个诸侯逐渐开始苏醒争雄之心的时代,是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代。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征战逐渐变多,政权更迭、兼并时有发生。可以说春秋时期就是一个群雄逐鹿,诸侯并起的时代。晋文公重耳是留下印记最深的那位,晋国在他的带领下长期占据春秋时期第一强国的宝座,即使后

  • 介子推真的被晋文公烧死了吗?寒食节的起源或与介子推无关

    历史解密编辑:林屋公子标签:重耳,皇帝,周朝,先秦,介子推,寒食节,晋文公

    虽然今天清明节算是一个重要节日,不过在唐宋及以前,清明还真不算什么大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的寒食节,就远比清明更为热闹,甚至可以说,寒食节就是清明节的前身。寒食节有哪些习俗?正如说到端午节就要说屈原一样,说到寒食节就离不开介子推。东汉桓谭在《新论》中就说,东汉的太原郡(今山西太原)一带,民众在隆冬有

  • 晋文公为什么要助周天子平叛?

    历史解密编辑:顾道惊城标签:周天子,秦国,周王室,宋国,重耳,诸侯国

    晋文公重耳刚继位没多久,就有了一次露脸的机会,那就是周王室发生了动乱。当时的周天子是周襄王,据说他的胞弟王子带与嫂子有私情,东窗事发之后恼羞成怒,居然与周边的蛮族联手,把周襄王赶走了,史称“子带之乱”。且不论这种记载的真实性有多高,但周王室爆发内讧显然是不争的事实,于是秦国和晋国都准备出手,帮助周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