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137年-192年7月4日),字子师,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东汉末年时期大臣。
网络图片,侵权联删
王氏家族是山西的名门望族,世代担任州郡的重要官职,在当地影响很大,威望颇高。王允天资聪颖,独具慧质,深受上辈们的喜爱和赏识。在他们的影响和熏陶下,王允自小意气非凡,立志长大后不仅要继承和发扬父辈的传统,而且还要心忧国家,能有益于东汉社会。少年时期,王允就已经成为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才子,远近文人学士都对他刮目相看。习文章、阅经典之余,王允还坚持习武强身。他崇拜卫青、霍去病的威猛和气度,不到数年,王允便出落为一名文韬武略无不精通的全才。
后来王允被推举为郡吏,任职不久,便遇上一件极其复杂棘手的事情:山西晋阳地区有黄门赵津,为祸地方,百姓敢怒不敢言。王允得知后,气愤地对手下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如此为非作歹,贪赃枉法,格杀勿论!”随即下令逮捕赵津,并立即将他解押东市,斩首示众,以慰民心。晋阳百姓称赞他是为民作主,不畏强暴的好父母官。
东汉末年,由于朝廷腐败,买官鬻爵的现象严重。与王允同郡的有个叫路佛的无赖,无德无才,仗着家里有钱,向太守王球行贿,王球是个见钱眼开的昏官,便给了他一个补吏的职位。王允对这种事十分忿恨,当众揭露路佛的丑行,并与王球争辩,指责他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王球恼羞成怒,立即将王允捉拿起来,准备随时杀掉。刺史邓盛很是钦佩他的才识和性格,得知王球要杀掉王允的消息后,立即亲自保释王允,并且请他做自己的别驾从事。王允很感激邓盛的救命之恩,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邓盛深感满意。在邓盛的提拔和宣扬下,王允的名声越来越大,为他日后步入朝廷做官奠定了基础。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王允征为侍御史不久,全国各地便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军农民起义。为了镇压起义,拜王允为豫州刺史,征辟尚爽、孔融等名士为从事,率领重兵讨伐黄巾军。王允事先广泛征求名士和下属意见,设计了周密作战计划,击溃了豫州黄巾。在受降过程中,王允搜查到一封中常侍张让的宾客所写的书信,涉及与黄巾军来往的内容。张让是宦官首领,极受皇帝宠爱。王允上奏了皇帝,汉灵帝大惊,立即召见张让,要他交待实际情况。张让也没想到有谁敢在皇上面前揭露他,因此见到王允的奏章后吓得半死,可张让是何等狡滑的人物,反说王允陷害他,说自己对陛下是忠心耿耿,根本没有与黄巾军私通。灵帝本就有意偏袒张让,也便不再追究。张让脱罪后,对王允心怀忿恨,伺机报复王允。
后来果然被张让逮住机会,将王允诬陷下狱,王允的手下劝他向张让认错赔罪,被王允怒斥拒绝。下属又找来毒酒,对王允说:“既然如此,不如喝下毒酒算了,又何必在狱中受人折辱?”王允一把夺过酒杯,厉声说道:“君王赐罪,我理当受罚,让天下人都以我为戒,不再违背律法,哪有私吞毒药,以死逃避律法制裁的道理?”说完,便把酒泼在地上,王允一直没有向张让赔罪认错。
不久,王允的案件被提审,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联名上书,希望汉灵帝能够赦免王允。他们在奏章中写道:“王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官忠诚贤能,有君子之风。陛下应向古时的贤君学习,赦免大臣的罪行,王允有功于朝廷,本应论功行赏,不能因微不足道的事情,就定他死罪,这样恐怕有负众望,百官有所不服吧。”灵帝刘宏看完奏章后,赦免了王允的死罪,直到第二年,王允才被免罪释放。当时,“十常侍”当权,张让等凭借权势胡作非为。王允虽对张让等人的行径深恶痛绝,终因力量有限,只得改名换姓,离开都城洛阳,辗转于河内、陈留之间。
后来灵帝驾崩,王允赶赴洛阳吊丧。大将军何进利用官吏奔丧的机会,大肆拉拢亲己势力,以谋张让。王允一到洛阳,就被何进召见,并说明意图。可惜张让先一步下手,假何太后召见的名义,将何进骗入宫中杀死。王允不得不暂避锋芒,张让伏杀何进后,曾奉密召的董卓、袁术等人立即领兵进京,“十常侍”伏诛。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王允担任司徒,兼尚书令。
献帝登基后,朝廷内斗不止,地方风起云涌,群雄并起,东汉政权危机四伏,动荡不安。面对国将不国的局势,王允毅然担起复兴东汉政权的重任,为了稳定政局,消除混乱,王允和朝中忠臣良将一道殚精竭虑的,重树皇帝权威。
董卓进洛阳,先立少帝,后又改立献帝,毒杀太后,挟天子以令诸侯。王允敏锐地意识到董卓将成为威胁东汉政权的最大隐患,必须除掉董卓。可是,董卓手掌军权,党羽众多,董卓本人又凶残毒辣,只能静待时机。有时,王允不惜曲意奉迎,来换取董卓的信任。董卓见王允不但有才,又对自己忠心耿耿,便把王允当作心腹亲信,对王允不生丝毫疑心。王允借此时机,保护了不少忠诚之人。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春天,王允获悉董卓与他的心腹吕布之间存在很深的矛盾,便密会吕布,正好吕布也有反董卓之意,王允便委他作内应。起初,吕布碍于自己是董卓的义子,不便下手。王允对吕布说:“你姓吕,奸贼姓董,董卓现已是众叛亲离,你难道还认贼作父吗?”吕布与董卓婢女私通,怕董卓发现报复,于是便答应下来。
这年四月,正逢天子大病初愈。朝廷百官在未央宫集合,恭祝天子龙体安康。事前,吕布派同郡骑都尉李肃等人带领十多名心腹亲兵,潜伏在宫门两边。当董卓出现在侧门外时,立即遭到李肃等人的突然袭击。吕布手捧圣旨,大呼:“奉旨杀贼!”。最后董卓被吕布所杀,并且株连三族。
董卓被杀后,王允似乎有些飘飘然,当朝文学家蔡邕曾是董卓的旧臣,当听到董卓被杀的消息时,蔡邕正好和王允在一起。当时,蔡邕感到很突然,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叹息。王允勃然大怒,严厉指责蔡邕:“董卓祸国殃民的罪行不可饶恕,你应该从国家大局出发,共同声讨国贼,不想你念及他对你的一点小恩,竟然为他痛惜吗?”说完,便将蔡邕押至廷尉处问罪。士大夫们都同情蔡邕的遭遇,设法营救蔡邕,可毫无结果,王允根本不听劝告,可怜蔡邕最后冤死狱中。 王允在如何处理董卓旧部时,态度也极不慎重。
当他们得知王允要削夺他们的军权,解散凉州兵的消息后。凉州军中将领李傕和郭汜,殊死一搏,进攻长安。不久,李傕、郭汜的部队便攻陷长安。吕布慌忙领兵出逃,招呼王允一同逃走。王允断然拒绝,对吕布说:“请你出城以后,多多鼓励关东豪杰,要常常念及皇上!”说完,便扶着汉献帝逃到宣平城楼,随后为攻入长安的李傕所杀,时年五十六岁。
文章如果还看得过眼,就请赏小可一个赞吧!大恩大德,没齿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