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理气化痰二陈汤

理气化痰二陈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然道国医 访问量:4257 更新时间:2024/1/22 3:54:53

中医 丨 中药 丨 食养 丨 药养 丨 医技 丨传承

让中医中药走进你我生活,健康你我他!

出自《太平惠民剂局方》

陈汤用半陈 益以茯苓甘草成

利气调中兼去湿 一切痰饮此为珍

导痰汤内加星枳 顽痰胶固力能驯

若加竹茹与枳实 汤名温胆可宁神

润下丸仅陈皮草 利气祛痰妙绝伦

1

方解

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剂由半夏、橘红、茯苓、甘草组成。用时与生姜同煎,可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用于治疗湿痰证。脾肺功能失调,水液不能化湿,聚湿为痰,又名“二陈汤”。

2

组成

半夏、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一两半。

3

用法

上述诸药加生姜三片,乌梅一个,水煎服。

4

功效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5

主治

湿痰停聚。症见咳嗽,痰多色白,恶心呕吐,胸膈痞闷,或头晕心悸,肢体困倦,脉滑,舌苔白润。

6

临证加减

痰稀,加细辛、干姜以温化寒痰;湿痰重,加厚朴、苍术以燥湿化痰;痰稠,加栝楼、胆南星以化痰清热;风痰眩晕,加僵蚕、·天麻以化痰熄风;痰壅气逆之胁满喘逆、头眩胸痞,加枳实、天南星以燥湿豁痰,行气开郁;瘰疬,加海藻、昆布、牡蛎以软坚化痰;胁胀胸闷,加青皮、香附、郁金以解郁化痰;痰迷心窍,加石菖蒲、姜南星、人参、竹茹以涤痰开窍;呕腐脘胀,加麦芽、莱菔子以消食化痰。

7

现代运用

临床上主要用于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美尼尔综合征等属湿痰者。

8

使用注意

燥痰者慎用;阴虚内热及欲吐血者禁用。

各位亲们:

本平台分享的图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寻求专业医师指导。电话:4001682719

标签: 陈汤莱菔子竹茹枳实石菖蒲

更多文章

  • 世人皆知二陈汤化痰,却不知理痰汤更是神仙方!

    历史解密编辑:医承有道标签:柏子仁,二陈汤,茯苓,陈皮,老中医,理痰汤,芡实,半夏

    去痰湿,你只知道二陈汤吗 ?不,张锡纯的这个更是妙方!说到痰湿,很多人往往会想到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叫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湿的生成跟脾肺两脏的关系最为密切,脾把痰湿炼化出来,紧接着,痰湿向上游走到肺,肺气受到影响,不能宣发肃降,这样,肺就变成了一个容器,一个贮痰的容器。但其实痰湿这件事,除了

  • 《医门推敲1》内科篇——四陈汤

    历史解密编辑:张胜兵中医标签:陈汤,医门推敲1,吴茱萸,人参,陈皮,乌梅

    全文皆选自张胜兵公开课——《医门推敲1》法夏15克 陈皮15克 枳实10克 吴茱萸10克 干姜6克 茯苓10克 甘草10克 人参10克 生姜20克 大枣4枚治寒痰伏胃之呕吐痰涎,或纳食欲吐,或胸膈痞闷,或胃脘疼痛,苔滑腻,脉沉弦或沉滑者,或厥阴肝寒头痛而挟痰者,巅顶头痛而重浊,或少

  • 《医门推敲1》内科篇——三陈汤

    历史解密编辑:张胜兵中医标签:陈汤,茯苓,陈皮,甘草,枳实

    全文皆选自张胜兵公开课——《医门推敲1》法夏15克 陈皮15克 枳实(枳壳)10克 茯苓10克 炙甘草6克 生白芍3克 生姜3克治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或不易咯,或恶心呕吐,中脘不适,不欲饮食,或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腐,脉滑或滑实。此方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陈汤之基

  • “党在我心中 · 红色之星” ▏郑吉媛

    历史解密编辑:美好滁州标签:党支部,党建,共产党员,党员,党务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典型是触得到的标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之际,中共滁州市委组织部继续开展“党在我心中 · 红色之星”集中展播活动,用系列微视频集中展示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心系群众、奋勇争先的先进事迹。希望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对标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用

  • 郑吉:最终将西域成功纳入汉帝国版图的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青林知青标签:郑吉,匈奴,张骞,霍去病,车师,乌孙

    郑吉:将军轮台戍,号令班西域张骞通西域,这事人人皆知,但毕竟只是个“通”,西域众多的蕞尔小国就是再小、再弱,但于我大汉朝来说,依然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而如今,当年的这些国家早已纳入我中华民族之版图,而立下这丰功伟绩之人便是西汉名将郑吉。知道张骞之人多,然知道郑吉者寥寥,他是西域都护府的首任都护,相当

  • 贤·言 | 范晔《后汉书·虞诩传》——7月11日

    历史解密编辑:青岛九中标签:范晔,贤·言,后汉书·虞诩传

    《贤·言》总第1844期/《贤人贤言》第92期第2344期青岛九中品牌推荐邀您共赏

  • 古代名人智慧:虞诩进军增灶吓追兵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虞诩,朝歌,太守,羌人,汉朝,孙伯灵,古代名人智慧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战国中期孙膑是用进军减灶之计诱庞涓独军深入,东汉时期,虞诩却用进军增灶之计吓退了尾追的羌兵。东汉安帝永初年间(公元107——113年),西方羌人造反,都守邓骘欲弃城而逃,遭到身为郎中将的虞诩斥责,邓骘由此怀恨在心,找个机会把他降为朝歌长吏。哪知这下正为虞谢创造了表现才能的机会

  • 中国古代百将传系列,东汉虞诩

    历史解密编辑:冷暖小故事标签:虞诩,太守,邓骘,凉州,羌军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初在太尉李脩充当郎中,永初四年,羌豪叛乱,侵扰破坏并州、凉州,大将军邓骘因为军队服役正费钱粮,事情不堪向前看,打算放弃凉州,集中力量对付北方的边患。于是他召集公卿进行商议。邓骘说:“这就好比是破衣服,牺牲其中的一件去补另一件,还能得到一件整衣,不然的话,就两件全都不保了。”

  • 不遇盘根错节,哪识刀斧之利:让东汉得以续命的名臣虞诩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虞诩,太守,宦官,匈奴,邓骘

    一东汉汉安帝四年(公元110年)大汉帝国西北边境匈奴猖獗,严重威胁到帝国安定团结的大好政治局面。时任大将军邓骘,面对匈奴人疯狂进犯,无计可施,打算彻底放弃凉州(今甘肃武威),将边境之民全部内迁至“三辅”之内。所谓“三辅”,就是指旧时西汉都城长安一带,也就是今天陕西省西安一带。决定放弃凉州,这也是迫不

  • 东汉风云:耿恭孤军屯万里,修德三代振家风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耿恭,修德三代,匈奴,太守,王安,汉兵

    东汉风云:耿恭孤军屯万里,修德三代振家风未几,已是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仲春,北匈奴闻汉兵已归便遣左鹿蠡王率二万骑兵,往攻车师后庭。车师后王安得本来庸弱,不能抵拒,当即飞使至金蒲城,向耿恭处乞援。耿恭部下不过二三千人,未便多出,但令司马领兵三百,往救车师后王安得。试想,三百人如何济事?一至务涂谷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