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世人皆知二陈汤化痰,却不知理痰汤更是神仙方!

世人皆知二陈汤化痰,却不知理痰汤更是神仙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医承有道 访问量:3471 更新时间:2024/4/7 15:27:23

  去痰湿,你只知道二吗 ?不,张锡纯的这个更是妙方!

  说到痰湿,很多人往往会想到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叫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痰湿的生成跟脾肺两脏的关系最为密切,脾把痰湿炼化出来,紧接着,痰湿上游走到肺,肺气受到影响,不能宣发肃降,这样,肺就变成了一个容器,一个贮痰的容器。

  但其实痰湿这件事,除了跟脾肺有关,还要责之于肾。

  奇怪,痰湿跟肾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从一则医案讲起。

  话说民国时期,有一位妇人,体内痰湿很重,已经到了吃不下饭的地步,而且稍微活动下就气喘吁吁,喝了三年的汤药都没能治好,最后找到了在当时颇有名气的张锡纯。

  张锡纯诊完脉,再看这妇人喘的厉害,当下心中就有数了,这是明显的肾虚,肾不纳气啊。于是就在化痰的方药中加了几味补肾药,妇人只喝了几剂就痊愈了。

  肾主封藏,它可以把人体一些非宝贵非常精华的东西藏起来,但是这个肾呢也会开小差,有时候藏得住,有时候藏不住。

  我们可以把肾想象成一个木桶,有一天这个木桶出现了破损,桶里的水就要往外漏。所以肾虚不只是说肾中精气消耗太快,不够用了,它还会往外漏,漏到哪里去了呢?漏到膀胱去了。很快,膀胱就被填满了,从一种空虚的状态变的饱满充实。

  这个时候,脾胃里面的水饮就没有办法往下排,本来这些水饮是可以通过膀胱,通过小便利出去的,现在全都堆在脾胃里,慢慢地就形成了痰湿。所以中医还有一句话叫肾为生痰之本。

  再回到案例中去,张锡纯开的方子是什么呢?理痰汤。

  顾名思义,它可以帮我们把身体里的痰湿从肺到脾,再到肾,从上到下都理顺,然后一并清理掉。大家看,这个立意就比较深远了。

  理痰汤:芡实30克,清半夏12克,黑芝麻(炒,捣)9克,柏子仁(炒,捣)6克,生杭芍(白芍)6克,陈皮6克,茯苓片6克,水煎服。

  半夏、陈皮、茯苓,再加一味甘草是古方二陈汤的配伍,二陈汤主要是化脾痰和肺痰,理痰汤可以看作是二陈汤的一个加减方,用张锡纯自己的话说,理痰汤可以弥补二陈汤的不足,当然不是说二陈汤不好,二陈汤是化痰的祖方,也是基础方,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二陈汤就是那夯实的地基,地基打不好,这楼就盖不稳。

  张锡纯的这个理痰汤主要有两大特点:

  第一,他把芡实放在了第一位,而且用量很大,甚至远远超过了化痰的半夏。

  芡实有什么作用呢?

  它可以补,不光能补肾精,还能补漏洞。这样一来,原有的精气不会再往外漏,补进去的精气也能收的住,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肾气充盈也能及时地把一些痰湿水饮气化掉,万物疗法公众号提示芡实在入肾之还可以入脾,《本草经百种录》说它是“脾肾之药也”,《本草从新》说它能“补脾固精”。

  历史上有一个人对芡实情有独钟,这个人就是苏轼,苏轼不仅章写得好,他还非常注重养生,据说,苏轼每天都要嚼食芡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到了老年依旧思维敏捷,文思泉涌。

  腹泻的人,尿多的人平时可以多吃一点芡实,不一定要嚼食,可以煮粥,也可以打成粉,吃上一段时间,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都能培补起来。编辑万物疗法

  第二,增加了滋阴润燥的黑芝麻、柏子仁。

  半夏虽然是化痰良药,但是半夏药性偏温偏燥,容易上火。

  黑芝麻是胡麻科植物芝麻的黑色种仁,柏子仁是柏科植物侧柏的种仁,仁类药含有很多油脂,具有一定的甘润滋养之性,可以牵制半夏的温燥,还能润肠,可以把痰湿通过大便排出去。大循环指灸导引术提示黑芝麻和柏子仁还有补肾的作用,能帮助芡实补养肾中精气。

  白芍和茯苓可以利尿,可以把痰湿导入膀胱,通过小便排出去。

  陈皮在这里的主要作用是行气,痰湿不过是身体里的一团败浊,就像自然界的一潭死水,它是怎么到处游走的?靠的就是身体里的那股气。陈皮可以推动身体里的痰湿往下走。

  理痰汤的思路是这样的,首先用半夏把痰湿化开,再借着降逆的作用和陈皮一起让痰湿往下走,然后用黑芝麻、柏子仁来润肠,白芍、茯苓来利尿,让导下来的痰湿兵分两路,一路从大便走掉,一路从小便走掉。芡实可以补肾,那边攻,这边补,等于是从根上切段痰湿的来源。

  什么样的人适合用这个方子呢?

  凡是头面部老爱出油,不清爽,喉咙里时常有痰下不去,同时又伴有一些肾气虚弱的症状,比如,腰膝酸软,怕乏力,口中干渴但又不爱喝水等等,就可以用这个理痰汤水煎后取药汁服用。

  总之,有以上症状,加上有舌苔厚腻,就需要理痰了,别让痰涎四处撒了。

  版权申明:

   1、文 源: 本文内容来源网络。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尊重知识与劳动。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更多文章

  • 《医门推敲1》内科篇——四陈汤

    历史解密编辑:张胜兵中医标签:陈汤,医门推敲1,吴茱萸,人参,陈皮,乌梅

    全文皆选自张胜兵公开课——《医门推敲1》法夏15克 陈皮15克 枳实10克 吴茱萸10克 干姜6克 茯苓10克 甘草10克 人参10克 生姜20克 大枣4枚治寒痰伏胃之呕吐痰涎,或纳食欲吐,或胸膈痞闷,或胃脘疼痛,苔滑腻,脉沉弦或沉滑者,或厥阴肝寒头痛而挟痰者,巅顶头痛而重浊,或少

  • 《医门推敲1》内科篇——三陈汤

    历史解密编辑:张胜兵中医标签:陈汤,茯苓,陈皮,甘草,枳实

    全文皆选自张胜兵公开课——《医门推敲1》法夏15克 陈皮15克 枳实(枳壳)10克 茯苓10克 炙甘草6克 生白芍3克 生姜3克治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或不易咯,或恶心呕吐,中脘不适,不欲饮食,或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腐,脉滑或滑实。此方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陈汤之基

  • “党在我心中 · 红色之星” ▏郑吉媛

    历史解密编辑:美好滁州标签:党支部,党建,共产党员,党员,党务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典型是触得到的标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之际,中共滁州市委组织部继续开展“党在我心中 · 红色之星”集中展播活动,用系列微视频集中展示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心系群众、奋勇争先的先进事迹。希望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对标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用

  • 郑吉:最终将西域成功纳入汉帝国版图的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青林知青标签:郑吉,匈奴,张骞,霍去病,车师,乌孙

    郑吉:将军轮台戍,号令班西域张骞通西域,这事人人皆知,但毕竟只是个“通”,西域众多的蕞尔小国就是再小、再弱,但于我大汉朝来说,依然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而如今,当年的这些国家早已纳入我中华民族之版图,而立下这丰功伟绩之人便是西汉名将郑吉。知道张骞之人多,然知道郑吉者寥寥,他是西域都护府的首任都护,相当

  • 贤·言 | 范晔《后汉书·虞诩传》——7月11日

    历史解密编辑:青岛九中标签:范晔,贤·言,后汉书·虞诩传

    《贤·言》总第1844期/《贤人贤言》第92期第2344期青岛九中品牌推荐邀您共赏

  • 古代名人智慧:虞诩进军增灶吓追兵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虞诩,朝歌,太守,羌人,汉朝,孙伯灵,古代名人智慧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战国中期孙膑是用进军减灶之计诱庞涓独军深入,东汉时期,虞诩却用进军增灶之计吓退了尾追的羌兵。东汉安帝永初年间(公元107——113年),西方羌人造反,都守邓骘欲弃城而逃,遭到身为郎中将的虞诩斥责,邓骘由此怀恨在心,找个机会把他降为朝歌长吏。哪知这下正为虞谢创造了表现才能的机会

  • 中国古代百将传系列,东汉虞诩

    历史解密编辑:冷暖小故事标签:虞诩,太守,邓骘,凉州,羌军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初在太尉李脩充当郎中,永初四年,羌豪叛乱,侵扰破坏并州、凉州,大将军邓骘因为军队服役正费钱粮,事情不堪向前看,打算放弃凉州,集中力量对付北方的边患。于是他召集公卿进行商议。邓骘说:“这就好比是破衣服,牺牲其中的一件去补另一件,还能得到一件整衣,不然的话,就两件全都不保了。”

  • 不遇盘根错节,哪识刀斧之利:让东汉得以续命的名臣虞诩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虞诩,太守,宦官,匈奴,邓骘

    一东汉汉安帝四年(公元110年)大汉帝国西北边境匈奴猖獗,严重威胁到帝国安定团结的大好政治局面。时任大将军邓骘,面对匈奴人疯狂进犯,无计可施,打算彻底放弃凉州(今甘肃武威),将边境之民全部内迁至“三辅”之内。所谓“三辅”,就是指旧时西汉都城长安一带,也就是今天陕西省西安一带。决定放弃凉州,这也是迫不

  • 东汉风云:耿恭孤军屯万里,修德三代振家风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耿恭,修德三代,匈奴,太守,王安,汉兵

    东汉风云:耿恭孤军屯万里,修德三代振家风未几,已是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仲春,北匈奴闻汉兵已归便遣左鹿蠡王率二万骑兵,往攻车师后庭。车师后王安得本来庸弱,不能抵拒,当即飞使至金蒲城,向耿恭处乞援。耿恭部下不过二三千人,未便多出,但令司马领兵三百,往救车师后王安得。试想,三百人如何济事?一至务涂谷旁

  • 汉匈历史:东汉时期匈奴大军为什么迟迟攻不下耿恭固守的疏勒城呢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耿恭,汉军,刘彻,东汉,匈奴人,疏勒城,汉匈历史,匈奴大军,汉高祖刘邦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拥有400年的国祚。我们都知道汉朝是以王莽篡汉为分界线,分为西汉和东汉。我们都知道汉武帝时期汉朝把匈奴打的远遁大漠,实力不复当年,到了东汉时期匈奴由于内部的分裂,分为北匈奴和南匈奴。汉朝成为了西域的霸主。我们都知道匈奴内部虽然分裂,当时北匈奴的实力在西域诸国当中还是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