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二陈汤擅治痰饮诸症

二陈汤擅治痰饮诸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中医同城 访问量:1526 更新时间:2023/12/26 23:39:14

导读:二是治疗痰饮为患的方剂,临床使用广泛,只要辨证精确,加减适当,便能取得满意效果。本案一为双侧乳腺增生。案二为肉瘿,类似现代医学所称甲状腺腺瘤。

#图 源自:网络

剂局方》二陈汤治疗“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而脾胃不和”,由半夏、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炙甘草一两五钱组成。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二陈汤中半夏辛温,性燥,功专燥湿祛痰,和胃降逆;橘红理气燥湿,芳香醒脾;茯苓淡能渗湿,使湿从小便而去;生姜降逆化痰,助半夏、橘红行气消痰、降逆止呕,使气机宣畅而胀满除,并能制半夏之毒;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相伍,散中有收,使痰去而肺气不伤;甘草调和诸药,助茯苓健脾和中,与乌梅同用则酸甘化阴,又可兼制半夏、橘红燥散之性。诸药合用,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

鼻衄如属痰湿阻滞肺络,气机不畅,升降失调,血不归经而外溢者,用清热泻肺、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或益气摄血等法,均难以奏效,而用本方加减治疗,每获良效。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痰湿咳嗽甚者,加款冬花、紫菀;痰黄稠有热者,加枇杷叶、鱼腥草;兼肝经湿热者,加茵陈、栀子;鼻衄量多者,加侧柏炭、茅根。

经前乳胀有块者加川楝子、槟榔、瓦楞子、延胡索、郁金;血虚者加当归、川芎;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肝经湿热者加茵陈、栀子、夏枯草。

案一 双乳增生案因

某,27岁。双侧乳腺胀痛,内有硬块,如鸡蛋大,已3年,无红肿,触之痛甚,随月经周期而加重,经后稍缓解,并伴有咳嗽,咯白色清痰,恶心,口中黏腻,食欲下降,口不干,大便正,舌苔白腻,脉濡。

用逍遥散治疗半月罔效,后改本方加白术、延胡索、川楝子、瓦楞子、柴胡、牡蛎,服30剂后,硬块变软、疼痛大减,再继服本方1月,胀痛、硬块均消失,至今未复发。

案二 肉瘿案

谢某,女,突然发现颈部偏左侧有一包块,约2.5×3cm2大小,按之质硬,边缘清楚,表面光滑,随吞咽上下移动,微感胀痛和压迫感,咽部有少许分泌物,西医诊断为甲状腺腺瘤,患者不愿手术治疗,舌苔薄白微腻,脉滑。

处方: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瓦楞子、牡蛎、旋覆花。20剂后,肿块稍减小;再加浙贝、赤芍、川芎、连服1月,肿块消其大半;后再加橘核,连服月,肿块完全消失,至今未再复发。

按:案一为双侧乳腺增生。案二为肉瘿,类似现代医学所称甲状腺腺瘤。病因不外气滞、血瘀、痰凝,常用逍遥散、四物汤、海藻玉壶汤治疗,效果不明显。但采用二陈汤方加减治疗,多能取得较好疗效。

二陈汤是治疗痰饮为患的方剂,临床使用广泛,只要辨证精确,加减适当,便能取得满意效果。

(文中一两为50克,一钱=5克)

I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方药秒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编辑|陈皮 视觉|花椒

紫苏|18018790602(微信同号)

标签: 陈汤甘草茯苓黄芪瓦楞子

更多文章

  • 理气化痰二陈汤

    历史解密编辑:然道国医标签:陈汤,莱菔子,竹茹,枳实,石菖蒲

    中医 丨 中药 丨 食养 丨 药养 丨 医技 丨传承让中医中药走进你我生活,健康你我他!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陈汤用半夏陈 益以茯苓甘草成利气调中兼去湿 一切痰饮此为珍导痰汤内加星枳 顽痰胶固力能驯若加竹茹与枳实 汤名温胆可宁神润下丸仅陈皮草 利气祛痰妙绝伦1方解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

  • 世人皆知二陈汤化痰,却不知理痰汤更是神仙方!

    历史解密编辑:医承有道标签:柏子仁,二陈汤,茯苓,陈皮,老中医,理痰汤,芡实,半夏

    去痰湿,你只知道二陈汤吗 ?不,张锡纯的这个更是妙方!说到痰湿,很多人往往会想到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叫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湿的生成跟脾肺两脏的关系最为密切,脾把痰湿炼化出来,紧接着,痰湿向上游走到肺,肺气受到影响,不能宣发肃降,这样,肺就变成了一个容器,一个贮痰的容器。但其实痰湿这件事,除了

  • 《医门推敲1》内科篇——四陈汤

    历史解密编辑:张胜兵中医标签:陈汤,医门推敲1,吴茱萸,人参,陈皮,乌梅

    全文皆选自张胜兵公开课——《医门推敲1》法夏15克 陈皮15克 枳实10克 吴茱萸10克 干姜6克 茯苓10克 甘草10克 人参10克 生姜20克 大枣4枚治寒痰伏胃之呕吐痰涎,或纳食欲吐,或胸膈痞闷,或胃脘疼痛,苔滑腻,脉沉弦或沉滑者,或厥阴肝寒头痛而挟痰者,巅顶头痛而重浊,或少

  • 《医门推敲1》内科篇——三陈汤

    历史解密编辑:张胜兵中医标签:陈汤,茯苓,陈皮,甘草,枳实

    全文皆选自张胜兵公开课——《医门推敲1》法夏15克 陈皮15克 枳实(枳壳)10克 茯苓10克 炙甘草6克 生白芍3克 生姜3克治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或不易咯,或恶心呕吐,中脘不适,不欲饮食,或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腐,脉滑或滑实。此方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陈汤之基

  • “党在我心中 · 红色之星” ▏郑吉媛

    历史解密编辑:美好滁州标签:党支部,党建,共产党员,党员,党务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典型是触得到的标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之际,中共滁州市委组织部继续开展“党在我心中 · 红色之星”集中展播活动,用系列微视频集中展示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心系群众、奋勇争先的先进事迹。希望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对标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用

  • 郑吉:最终将西域成功纳入汉帝国版图的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青林知青标签:郑吉,匈奴,张骞,霍去病,车师,乌孙

    郑吉:将军轮台戍,号令班西域张骞通西域,这事人人皆知,但毕竟只是个“通”,西域众多的蕞尔小国就是再小、再弱,但于我大汉朝来说,依然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而如今,当年的这些国家早已纳入我中华民族之版图,而立下这丰功伟绩之人便是西汉名将郑吉。知道张骞之人多,然知道郑吉者寥寥,他是西域都护府的首任都护,相当

  • 贤·言 | 范晔《后汉书·虞诩传》——7月11日

    历史解密编辑:青岛九中标签:范晔,贤·言,后汉书·虞诩传

    《贤·言》总第1844期/《贤人贤言》第92期第2344期青岛九中品牌推荐邀您共赏

  • 古代名人智慧:虞诩进军增灶吓追兵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虞诩,朝歌,太守,羌人,汉朝,孙伯灵,古代名人智慧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战国中期孙膑是用进军减灶之计诱庞涓独军深入,东汉时期,虞诩却用进军增灶之计吓退了尾追的羌兵。东汉安帝永初年间(公元107——113年),西方羌人造反,都守邓骘欲弃城而逃,遭到身为郎中将的虞诩斥责,邓骘由此怀恨在心,找个机会把他降为朝歌长吏。哪知这下正为虞谢创造了表现才能的机会

  • 中国古代百将传系列,东汉虞诩

    历史解密编辑:冷暖小故事标签:虞诩,太守,邓骘,凉州,羌军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初在太尉李脩充当郎中,永初四年,羌豪叛乱,侵扰破坏并州、凉州,大将军邓骘因为军队服役正费钱粮,事情不堪向前看,打算放弃凉州,集中力量对付北方的边患。于是他召集公卿进行商议。邓骘说:“这就好比是破衣服,牺牲其中的一件去补另一件,还能得到一件整衣,不然的话,就两件全都不保了。”

  • 不遇盘根错节,哪识刀斧之利:让东汉得以续命的名臣虞诩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虞诩,太守,宦官,匈奴,邓骘

    一东汉汉安帝四年(公元110年)大汉帝国西北边境匈奴猖獗,严重威胁到帝国安定团结的大好政治局面。时任大将军邓骘,面对匈奴人疯狂进犯,无计可施,打算彻底放弃凉州(今甘肃武威),将边境之民全部内迁至“三辅”之内。所谓“三辅”,就是指旧时西汉都城长安一带,也就是今天陕西省西安一带。决定放弃凉州,这也是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