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参当了三年宰相,一件事都没办好,为什么死后还被人称赞呢?
矜弈2022-07-0616:25山东历史领域创作者关注因为曹参创造了一个成语叫做“萧规曹随”,成为了千古佳话。首先我要声明一下:曹参是相国,而不是宰相。相国和宰相虽然是一字之差,但是却差之千里。相国的权势可比宰相大得多了。宰相是一个群体,是辅佐皇帝的高级官员的统称。但是相国却只有一人,而且往往都是集政治、军事、司法、监察、经济大权于一人。
可以这样理解:相国既是辅佐皇帝,有时又是代替皇帝治理国家的;宰相是协助皇帝治理国家的。曹参是继萧何之后的西汉第二任相国,也是西汉最后一任相国。曹参以后,西汉不再设相国一职。相权由左右丞相两人分担。东汉只有董卓一人担任过相国一职,据说还是董卓自封的。(皇帝没有下诏正式加封)萧何和曹参早年都在沛县为官,后来又一起跟随刘邦起兵。两人本来关系不错,但是曹参是将军,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刘邦称帝后,大赏功臣,曹参的官阶不如萧何,就因此与萧何有了裂痕。萧何知道曹参是治国之才,也没有跟他计较。汉惠帝继位不久,萧何病重,汉惠帝亲自登门探望,并向他询问谁可继任相国之职。萧何向汉惠帝推荐了曹参。萧何外举不避仇,由此可见其心胸之宽广,气度之恢宏。
萧何死后,汉惠帝任命曹参继任相国。曹参上任以后,采取了清净无为的办法,一切按照萧何已经规定的章程办事,并无新的举措。有些大臣见到曹参成天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十分着急,想帮助曹参策划策划,可是他们一到了曹参家里,曹参就一个劲地劝他们饮酒,并不让大家开口讨论国事。汉惠帝也对曹参的做法有些不满,他认为曹参这是居功自傲、倚老卖老。于是,汉惠帝就让曹参的儿子曹窟回家问一下曹参。汉惠帝对曹窟说:“你回家的时候,找个机会问问你父亲,先帝刚刚去世,新帝还很年轻,而他作为相国,却只知道天天饮酒,不问国事,像这样能治理好天下吗?但不要说是我让你问他的。”
曹窟回家,就把汉惠帝教给他的话说了一遍。曹参大怒,揍了曹窟一顿,说道:“你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天下大事还轮不到你来插嘴。”曹窟挨了揍,有苦难言,只能去向皇帝诉说心中的委屈,汉惠帝听了曹窟的话,更加不高兴。第二天,曹参入朝,汉惠帝责怪他说:“你何必如此教训你儿子呢?他说的话都是我让他说的。”曹参一听,赶紧向惠帝请罪,接着说道:“请问皇上,您和高祖比,谁更英明一些?”汉惠帝说:“我哪能和高祖相比?”
曹参接着说道:“那么,我和萧相国来比,谁更能干呢?”汉惠帝略显迟疑,说道:“你的聪明才智好像比萧相国还差那么一点点。”曹参笑道:“皇上所言很对,高祖和萧相国都是英明一世的人,他们充分吸取了前朝兴衰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治国理政的制度。我们只要遵照办理,不出差错就万事大吉了。现在天下太平不久,如果制度频繁变更,会造成人心动荡不安,这是治国之大忌啊!我宁愿让天下人都认为我无能,也不愿意沽名钓誉,扰乱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汉惠帝这才明白了曹参的良苦用心。
曹参做了三年的相国,无为而治,没有给百姓增添丝毫的负担。老百姓对曹参很是感激,专门为他编写了这样一首歌:萧何制法,天衣无缝;曹参继任,守而不失。受惠于他的清净无为,百姓得到了安宁。后世根据这件事总结出了一个成语,就是“萧规曹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