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荧惑守心与翟方进之死,天子明而大臣诛,简论古代星占学的弊端!

荧惑守心与翟方进之死,天子明而大臣诛,简论古代星占学的弊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2583 更新时间:2024/1/24 5:09:33

公元前七年,也就是西汉时期汉成帝绥和二年,那一年的华夏大地之上,接连发生了很多山崩、水灾、日蚀等天象,一时间人心惶惶,甚至于朝廷之上的大佬们也都恐慌了起来。但是他们恐慌的不是自然灾害,更不是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的伤害,而是上书汉成帝,说天象和自然灾害是天意的震怒,是老天爷对人间的惩罚,可见当时是多么的荒谬。

此时的当朝丞相是翟方进,字子威乃是汝南上蔡人士,为相九年可以说是兢兢业业,谨于职守又敢于直言上荐,但也就是因此而在朝野之中交恶过多。一些大佬们就纠集在一起,上书汉成帝说翟方进为相九年,但是他不能顺天应人,从而导致阴阳失调,当下的天象和灾害就是天意的震怒,需要以大臣“替身”才能消灾,随即被汉成帝召入宫内,赐毒酒令其自裁。

这是一个历史事件,在史书的的记载中,说汉成帝绥和二年出现了“荧惑守心”的天象,当朝丞相翟方进为息天怒而被逼自杀,这是我的漫长历史记载之中,第一个因为天变和灾害而死的丞相。然而根据天文推算,绥和二年的春天并没有出现什么“荧惑守心”的天象,再来看事情的前后始末,以及相关人物在历史中的痕迹和分析,我们就可以得知一个真相,天象被当作了政zhi斗争的工具,迫使丞相翟方进进行自杀,不过是一件天文星象影响政zhi的特色事件罢了。

这篇文章就来跟大家聊一聊“荧惑守心”的天象,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天象,以及其在我国的星占中有什么意义?要解释“荧惑守心”这个天象,就不得不提及我国的古代天文学,而星占体系又是古代天文学之中最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在西汉的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思想之后,他把《春秋》书里所记载的自然现象,都用来解释社会政zhi衰败的症结。

在这种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之下,天空中的星象基本上就变成了人间的投射,从星宿的命名随着官僚组织而增加或变化,以及星占解释的日趋复杂化,都可以看出天文学的变化,可见占星术是配合国家机构的发展和需要而逐渐系统化,因此除了天象的观测和历法计算修改之外,古代天文学透过占星影响政zhi,是中国天文学一个相当突出的特质。

关于古代天文学星占对国家机构的影响,史书之中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春秋》卷十就记载了,汉文帝二年十一月晦发生了日食,汉文帝为此下了罪己诏,并且首次因为天象而广诏贤良方正能直言之士。哪怕是到了一千多年后的宋金时期,金废帝海陵王完颜亮出兵攻打南宋时,史书中也有记载其多次问询天文占候,以此作为出兵的参考。

甚至于到了清朝,现代天文观和历法已经问世,在1652年的顺治九年,五世D赖喇嘛前来中原面圣,大臣们还会以“太白星与日争光”以及“流星入紫薇宫”等天象上疏,并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顺治帝的决定。这种事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可谓是如繁星般比比皆是,比如因为天象而大赦天下、罢黜三宫、皇帝罪己的例子,简直是不胜枚举。

而汉成帝绥和二年的这件事却有不同,丞相翟方进因为出现了“荧惑守心”的天象而自杀,这是我国历史之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因为天象星占而死的丞相,丞相这个职位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那就不仅仅是一个员工那么简单了,因此翟方进的自杀绝不仅仅是天变的问题,但却是以“荧惑守心”这个天象记载的,由此可见“荧惑守心”的星占含义之凶。

这篇文章我以“荧惑守心”的影响为例,来跟大家聊一聊这个一度被视为大凶的天象,了解天文学的朋友,可以通过历史文献找到二十三次“荧惑守心”天象的记录,但是根据现代天文手段复盘的话,惊人的发现竟然有十七次是不曾发生的。而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就是自西汉以来到现在,却有四十次实际发生的“荧惑守心”没有被记录,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再结合上文中我提到的丞相翟方进之死,很难不让人产生一种思维,天象沦为了上位者铲除异己的工具。

荧惑这两字本意是使人迷惑、眩晕之意,比如在《逸周书》中就有“昔者绩阳强力四征,重丘遗之美女,绩阳之君悦之,荧惑不治”的记载,这里就有很明显的被每年所迷惑之意,在《战国策》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说“凡大王之所信以为从者,恃苏秦之计,荧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段话也很直白,说的就是苏秦使用计谋迷糊诸侯。

由此可见“荧惑”两字绝非好词,同时“荧惑”还是神名之一,代表着“朱雀之精”或者说是“火之精”,因此在古代天文学之中,用“荧惑”给火星命名,就是太阳系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之一的火星,也是我们肉眼可见的五颗行星之一。火星在古代术家的眼中不是吉星,并且常常称其为“勃乱”之星。

在《史记·天官书》中说:“荧惑为孛,外则理兵,内则理政。故曰:虽有明天子,必视荧惑所在。”由此可见,古人是相信“荧惑”与君主的天命攸关,并且把“荧惑”认为与残、贼、疾、丧、饥、兵等等恶象相关,因此每当出现“荧惑”的相关天象,都被古人们认为是大凶之象。

所谓“荧惑守心”并不难理解,是一种很简单的星体运行导致的天象,这里的“心”是古代二十八星宿之一,共有三星属于东宫苍龙,按照星象学家的说法,其中的中央大星代表着天王(即皇帝),又名为大火。而所谓“守心”的天象,则是指火星在心宿的运行状态的改变,或许是由顺行转为逆行,也或许是由逆行转为顺行,而且停留在心宿一段时期的现象。

按照我们现在的天文观,以及现代人的科学思维,这就是天体运行的一种排列结果,不存在什么吉凶祸福之类的事情。然而古人却把这种现象看得很重,《史记·天官书》中说:“火犯守角,则有战。房、心,王者恶之也。”由此可见,古人对于“荧惑守心”这种天象的重视程度,尤其是涉及到“荧惑”逆行的天象,且涉及到与君主关系密切的心宿,所以在星占学中被视为是一种,可以直接影响到统治者命运的严重之兆。

说到这里,大家是否对丞相翟方进的遭遇感到惋惜呢?在一个不够昌明的时代,被一种不入流的手段残害,可悲可叹九年的丞相之路,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却落得如此下场。就算按照古人原始的想法,“荧惑守心”的天象也应该由天子承担,但星象家们却试图为君主卸责,把“荧惑”之灾完全归咎于大臣,演变成了“天子明,大臣诛”的做法,不过是一种牵强附会的铲除异己的方法而已。

更多文章

  • 丞相翟方进被赐死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李姐历史标签:丞相,太守,翟方进,孝成皇帝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和科技的落后,人们对于一些异常的自然现象往往感到十分恐惧。这些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多数会被古人们看作是上天带来的启示。在人们眼中,通常来说,如果天降异象或是发生自然灾害,往往是和皇帝的德行直接挂钩的。但在汉朝汉成帝时期,一系列异常的自然现象发生后,却直接赐死了当时的丞相翟方进。这是

  • 幽默笑话-是曹参还是曾参?

    历史解密编辑:流泪的牛排标签:曹参,曾参,先祖,义士,京城

    相传在明朝时,一年举行科举考试,四海八方的学子都纷纷赶往京城考试,其中有两名学子结伴而行,一名姓曾,一名姓曹。他们两个在赶往京城的路上,看见了一座坟墓。墓前立有石碑,姓曾的望见石碑上的字,连忙跪拜,说:“此乃本家先祖大圣人曾参之墓也。”姓曹的也不甘示弱,只见他探头细看,慌忙跪拜,口称:“此乃本家先人

  • 上海最“仙境”的寺院,曹王禅寺,纪念汉相曹参,一半是花园

    历史解密编辑:末路433里标签:曹参,曹王禅寺,寺庙,天王殿,大雄宝殿,照壁

    曹王禅寺位于上海嘉定区徐行镇,史传为曹王祠,有纪念汉相曹参、曹植、李唐等说法,并未有史料佐证。曹王为中国古代王爵之一,历朝封曹王者22人。唐太宗李世民之子李明也被封为曹王,其后代世袭,历七任。无论如何,寺庙总是老百姓希望和寄托所在,所有神灵都值得膜拜。第一次去曹王禅寺,看看大门就感觉这个寺庙不简单。

  • 曹操的爷爷曹腾真的是宦官?他为何能辅佐5代君王?先祖是曹参

    历史解密编辑:抱抱空气标签:曹操,曹腾,曹参,宦官,梁冀

    古代非常看重嗣子,也就是说,不管是不是亲生的孩子,只要能继承香火,那么就是自己家的孩子。所以袁绍之所以在原来家里地位低,那是因为他是庶出,无法继承香火,没有任何地位。可是过继给叔叔袁成以后,在老袁家地位就高了。过去袁术瞧不起自己的亲哥哥,可是后来必须要尊称自己亲哥哥一声堂兄。同样的道理,宦官曹腾以曹

  • 曹氏名将:曹参、曹彬、曹真、曹友闻、曹文诏,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曹彬,曹真,曹文诏,曹参,曹操

    10、曹休,魏国名将,骁勇善战,掌管“虎豹骑”。218年汉中之战,曹休识破张飞的计谋,主动进攻吴兰,将其打败,张飞的伏击计划失败,只能退走。曹丕病逝,曹叡继位,曹休担任辅政大臣,都督扬州军务,多次击败吴军,威名远扬。228年,曹叡轻敌冒进,孙权御驾亲征,魏军在石亭之战中失败,但主力返回。09、曹仁,

  • 刘邦评功将萧何摆在第一,将军们主张曹参摆在第一,为何会有分歧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刘邦,萧何,曹参,韩信,张良,汉朝

    刘邦评功臣的时候和将军们发生了冲突,因为第一功臣人选上是有很大的争议的。很显然每一个人都想当第一功臣,但是,是不是第一功臣,必须要用实力说话。在刘邦看来,萧何就是第一功臣?为何刘邦说萧何是第一功臣,因为刘邦有私心。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张良这个谋士退隐了,若是治理天下,张良是指望不上了。韩信是一个武将,

  • 让这些人戴萧何张良帽子,舞曹参樊哙刀枪,刘备孙权有什么苦衷?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张良,刘备,孙权,曹参,樊哙,萧何,五虎上将

    论起出谋划策,在主公三分天下的进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人们肯定会想起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诸葛亮庞统法正张昭鲁肃诸葛瑾,因为在许多人眼中,这些人都是文臣谋士。但是我们也都知道,在三国时期,其实是文武不分家的,这些人们眼中弱不禁风不会骑马只会坐车的文人雅士,打起仗来,也都是狠角色,他们的职责,也不仅仅是出

  • 曹操跟曹参有关系吗?曹操家族到底来自何处?曹家仇人写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曹操,曹参,魏武帝,宦官,黄帝

    三国时期的名人,魏武帝曹操到底是个什么来历,一直以来都鼓捣不清,正史加野史,合起来有好几种说法。今人也都不太相信最正经的记载三国时期历史的史书《三国志》中所讲的,曹操是“汉相国参之后”的说法。好吧,这个记载确实简单了些,和同时期的枭雄刘备被明明白白记载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相比,底气略显不足

  • 丞相萧何死后,大力推荐曹参为相,为何不是陈平?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萧何,曹参,三毛,刘邦,丞相

    关于西汉丞相的任职,其实早在刘邦活着的时候,他就已经内定好了。当初刘邦躺在床上就要奄奄一息的时候,吕后问他,丞相萧何百年之后,谁来当丞相比较合适呢?刘邦的回答是曹参。然后吕后说,那曹参之后呢?刘邦说陈平可以,但是,陈平不能独自担当如此大任,让他和王陵一起就可以了。吕后又问刘邦,那陈平、王陵之后呢?刘

  • 萧何和曹参的名望比刘邦都高,为何推举他做主公?背后真相很不堪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萧何,曹参,刘邦,高祖,项羽

    文/格瓦拉同志汉高帝刘邦起兵之初,不过是一个藏匿在山中的逃犯头子,而且在老家的口碑极差,他之所以成为义军首领,完全是拜萧何、曹参所赐。当时无论是身份还是名望,萧、曹二人更有资格担任沛公,但出于一种很“鸡贼”的心理,他们最终把位子让给刘邦,当然也就错失当上皇帝的机会。那么,萧何、曹参究竟是出于什么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