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让这些人戴萧何张良帽子,舞曹参樊哙刀枪,刘备孙权有什么苦衷?

让这些人戴萧何张良帽子,舞曹参樊哙刀枪,刘备孙权有什么苦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琳子乐园 访问量:2302 更新时间:2024/1/1 12:37:30

论起出谋划策,在主公三分天下的进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人们肯定会想起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诸葛亮庞统法正张昭鲁肃诸葛瑾,因为在许多人眼中,这些人都是文臣谋士。但是我们也都知道,在三国时期,其实是文武不分家的,这些人们眼中弱不禁风不会骑马只会坐车的文人雅士,打起仗来,也都是狠角色,他们的职责,也不仅仅是出谋划策,这一点从他们的本职工作中就能看得出来。

放下曹魏阵营的谋士们不提,单单看东吴西蜀的六位能人,我们就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远远看去,这六位都是像萧何张良一样的文人雅士,走近一看这些人却是曹参樊哙的同行。让这些人戴着萧何张良的帽子,却像曹参樊哙一样舞刀弄枪,刘备孙权有什么苦衷?

萧何张良咱们不用多做介绍,卖狗肉的樊哙大家也都了解,但是大汉王朝第二任丞相曹参,可能有些人是通过“萧规曹随”这个成语知道他的。事实上曹参是大汉开国武将第一人,这一点在《汉书》和《史记》均有记载,而且是开国功臣们的一致公认:“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之所以说刘备孙权的手下戴着萧何张良的帽子干曹参樊哙的活儿,是有正史记载的。《三国演义》虽然精彩,但是不能完全当真,要想了解一个人,还是得看正史无需作假的个人简历。

经过孙坚孙策孙权两代三任主公的经营,东吴人才济济,但是文臣武将的官职却都低得可怜——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立下盖世奇功,孙权却一直是封他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孙权把南郡换给了刘备,周瑜这个南郡太守成了空头的,所以一直到病故,周瑜也只是一个偏将军,跟关羽投降曹操后获得的军衔一样,但却少了汉寿亭侯封号——周瑜一生都没有封侯。

羽扇纶巾的周瑜被人们称作儒将,而被人们当做东吴第一谋士的鲁肃鲁子敬,一开始连个裨将军都不是,赤壁之战时,他只是个校尉:“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周瑜多病,孙权又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代瑜领兵”。通过这次任命,我们知道周瑜的直属部队也没多少:“瑜士众四千余人,奉邑四县,皆属焉(归他管)。”鲁肃接班后,软硬兼施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威恩大行,众增万余人),于是升职为汉昌太守、偏将军。

带领自己的万人队,跟着孙权参加了皖城之战,又被任命为横江将军。从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看出,鲁肃几乎一天文官都没当过,他是从校尉起步,一刀一枪为自己杀出了将军名号。

大家都知道关云长单刀赴会,事实上鲁肃一点都不怵关羽,他俩都是单刀:“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

就是真打起来,鲁肃也未必吃亏,因为常中箭的关羽遇到会射箭的鲁肃,也算碰到了克星——鲁肃能一箭射穿两面盾牌,而关羽曾被庞德射中额头,被不知名小兵射中胳膊(咱们说的是三国正史,不是演义)。

在东吴,不仅仅鲁肃是被当做文臣谋士的武将,就连大家公认的“东吴文官之首”张昭张子布,也是行伍出身,而且最终的工作也是武行。

张昭是孙策的最早追随者之一,但是孙策给他的任命是长史、抚军中郎将;魏黄初二年,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张昭水涨船高,先后当上了绥远将军、辅吴将军。

张昭虽然德高望重,但是见惯了疆场厮杀尸山血海,养成了霸气甚至霸道的性格,连丞相也当不成了,孙权貌似很无奈地说:“这老汉脾气太犟,当宰相会得罪人,也会跟我翻脸。”

除了张昭张子布和鲁肃鲁子敬,就连那个被人们认为曾被关羽叱骂得“抱头鼠窜”的诸葛瑾,其实也是文武兼修——诸葛亮的大哥最后的官职,一点也不比诸葛亮小。

关羽骂没骂过诸葛瑾,正史中没有记载,但是诸葛瑾确实打过关羽,而且因为打关羽有功,还得以封侯拜将:“后从讨关羽,封宣城侯,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住公安。”

当上将军之后,诸葛瑾屡立战功,军衔官职都不断攀升:“黄武元年,迁左将军,督公安,假节,封宛陵侯。”“权称尊号,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人们眼中的东吴“三大文官”都是武将,刘备的蜀汉阵营也强不到哪去,他手下也没有纯粹的文官:按照《三国志》的记载,诸葛亮和庞统最初的军衔一样,都是军师中郎将,法正也是从将军到将军,从未改行。

诸葛亮就不用说了,因为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战后,他跟庞统一起被刘备封为军师中郎将,刘备自称汉中王,把他提升一级,当了杂号的军师将军。即使后来当上季汉丞相,干的也是大将军的工作。

庞统在刘备阵营时间较短,职务也只有一个,自军师中郎将始,至军师中郎将终:“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

法正在刘璋手下不大受待见,但是却也是因为带兵而结识的刘备:“(刘璋)遣法正连好先主,寻又令正及孟达送兵数千助先主守御。”

投靠刘备之后,法正当上了蜀郡太守、扬武将军,临终前的职务是尚书令、护军将军。法正是个好参谋长,但也是一位悍不畏死的硬汉子,还曾将站在刘备身前当挡箭牌。刘备跟曹操在汉中鏖战,战事不利应该撤退,但是刘备难得地犯了一回牛脾气:“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

今天咱们说了东吴西蜀的六位能人,带着萧何张良的帽子,却抡着曹参樊哙的大刀长矛干着武将工作,让人很是怀疑:刘备孙权都是一代枭雄,让文官舞刀弄枪亲冒矢石,岂不是焚琴煮鹤暴殄天物?

其实这里面原因有两个:第一、在宋朝以前,一直是文武不分家的,丞相上阵杀敌,将军当丞相的不胜枚举,因为不管是儒家道家还是墨家,不管会不会武功,腰里都是要挂一把长剑的——不挂剑的属于小人(古代君子小人指的是地位,与品德无关)。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要是真打起架来,一般的武将都不是他们的对手。就是大诗人李白,对剑术的痴迷,也不亚于吟诗作赋。在宋朝以前,以耕读著称的中原文明,对阵杀戮成性的游牧部落(只是个代成,不让写明白了),最后一般都是以全胜告终。

第二、这是刘备和孙权的无奈——他们只是自立山头的割据势力,想任命文武官员,必须得到曹操把持的大汉朝廷认可。

赤壁之战前,刘备一直以左将军豫州牧自居,孙权更惨,是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

此后孙权刘备刘璋互相抬轿子:“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璋推先主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先主亦推璋行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

但是这些官职都是假的,被揍得鼻青脸肿烧得焦头烂额的曹操根本就不承认,曹操不承认,就等于大汉朝廷不承认。

正是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东吴西蜀都很难招揽足够多的真正英才,所以在官职上是能将就,在工作上只能一个人掰两半用。

曹操打着大汉丞相的旗号,任命谁都是一句话的事儿,再加上有大汉天子刘协这块金字招牌,要多少人才就有多少人才,所以曹魏阵营分工明确有条不紊:打仗有诸曹夏侯五子良将,出谋划策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

也正是从这一点上,我们就能看出,刘备孙权拉出来单练,根本就不可能是曹操的对手,从孙权袭取荆州杀害关羽破坏孙刘联盟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三国一统的最终结局:关羽守荆州、张飞出阆中,身边既无谋士也无助手,诸葛亮伐魏,根本就没有强大的参谋班子,三军统帅居然连打二十军棍的小事儿都得管,不死不败才怪呢……

标签: 张良刘备孙权曹参樊哙萧何五虎上将

更多文章

  • 曹操跟曹参有关系吗?曹操家族到底来自何处?曹家仇人写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曹操,曹参,魏武帝,宦官,黄帝

    三国时期的名人,魏武帝曹操到底是个什么来历,一直以来都鼓捣不清,正史加野史,合起来有好几种说法。今人也都不太相信最正经的记载三国时期历史的史书《三国志》中所讲的,曹操是“汉相国参之后”的说法。好吧,这个记载确实简单了些,和同时期的枭雄刘备被明明白白记载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相比,底气略显不足

  • 丞相萧何死后,大力推荐曹参为相,为何不是陈平?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萧何,曹参,三毛,刘邦,丞相

    关于西汉丞相的任职,其实早在刘邦活着的时候,他就已经内定好了。当初刘邦躺在床上就要奄奄一息的时候,吕后问他,丞相萧何百年之后,谁来当丞相比较合适呢?刘邦的回答是曹参。然后吕后说,那曹参之后呢?刘邦说陈平可以,但是,陈平不能独自担当如此大任,让他和王陵一起就可以了。吕后又问刘邦,那陈平、王陵之后呢?刘

  • 萧何和曹参的名望比刘邦都高,为何推举他做主公?背后真相很不堪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萧何,曹参,刘邦,高祖,项羽

    文/格瓦拉同志汉高帝刘邦起兵之初,不过是一个藏匿在山中的逃犯头子,而且在老家的口碑极差,他之所以成为义军首领,完全是拜萧何、曹参所赐。当时无论是身份还是名望,萧、曹二人更有资格担任沛公,但出于一种很“鸡贼”的心理,他们最终把位子让给刘邦,当然也就错失当上皇帝的机会。那么,萧何、曹参究竟是出于什么心理

  • 刘邦给大汉的功臣们排名,曹参第二,第一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苍樱拍子标签:刘邦,曹参,萧何,项羽,皇上,夏侯婴

    实用历史·大汉篇·7大汉建立后,刘邦最开心,因为当了皇帝,其次开心的,便是他那些功臣们,毕竟要分红了。为此,刘邦给大汉的功臣们排了名,入榜的有十八人,按照功劳,从高到低分配。结果榜单一出,大家纷纷不服。功劳榜中,从高到低依次是萧何、曹参、张敖、周勃、樊哙、郦商、奚涓、夏侯婴、灌婴、傅宽、靳歙、王陵、

  • 丞相曹参喝酒下棋,整日无所事事的他,为何能称为西汉第二贤臣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曹参,丞相,萧何,刘邦,皇上,汉朝,汉惠帝,历史故事

    说到西汉的贤臣,论起功劳,在秦末辅佐刘邦起义的萧何算得上是第一,他是西汉开国的功臣之一。汉高祖刘邦即位之后论功行赏,封萧何为丞相,曹参为齐国的平阳侯。身为丞相的萧何,处处都是为国家考虑,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忠心耿耿。虽然没有亲自立下什么汗马功劳,但是萧何却让家族中十几个人和刘邦一起南征北战。而自己也在

  • 秦汉风云人物之曹参

    历史解密编辑:爱吐槽的特长生标签:曹参,丞相,萧何,汉惠帝,刘邦,项羽

    曹参是刘邦老乡,跟随老刘出生入死,参加大小战无数,居然败少胜多,战罢项羽,老刘论功行赏,曹参功居萧何之后,众将领之前。萧何死后,又接替萧何成为西汉王朝第二任丞相,留下“萧规曹随”的成语典故。纵观曹参,反秦斗士,忠心不二,打仗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做丞相安分守己,洞若观火。做了丞相以后,每日喝酒,并不理

  • 萧何与曹参有才干,为何死心塌地追随刘邦?这件事是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船夫聊历史标签:萧何,曹参,刘邦,秦国,樊哙

    在很多人眼中,刘邦是一个有些流氓的角色,这其实是后世史书的撰写者在潜移默化地抹黑这位开国之君。事实上,刘邦有很多过人之处,准确地说是领袖魅力,不然除了和刘邦沾亲带故的樊哙之外,其他像萧何、曹参和张良这样的人才哪里会心甘情愿地跟随刘邦,自己另立山头不是更好吗?原来当初在沛县,已经将县令杀了的萧何和曹参

  • 国家有那么多人,刘邦为何非要让曹参当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刘邦,曹参,丞相,萧何,吕雉,刘盈

    大家都知道,汉朝的高祖去世之后,刘盈成为了新皇,而这个时候吕雉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忌惮的了,已经开始将自己的手伸向了前朝。当时但凡是在政治上和她不一个立场的大臣基本上都被残害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刘盈和他母亲的关系也陷入了紧张中,为了避免吕雉的暗害,萧何也一直说自己生病整天躲在自己的家里不出来。???但

  • 萧何的一生到底有多谨慎,他和曹参又有什么样的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萧何,曹参,刘邦,汉惠帝,丞相,刘肥

    萧何在死之前,给后人添置了一些家产,毕竟他的儿子没有什么卓越的才能。肯定不会像他一样做汉帝国的丞相的。他想到的能留给后代的就是房子,但是,萧何买房子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买的地方都是距离京城较为偏远的。在那个年代,又是那么个偏远的地方买房子,毫无疑问是没有什么升值潜力的。萧何那么精明的一个人,脑袋没有毛

  • 刘邦为何拔高萧何压制曹参?一着妙棋瓦解丰沛集团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刘邦,萧何,曹参,韩信,樊哙

    曹参与萧何,是西汉开国最重要的功臣之二,也都是刘邦的故交。当年曹参为沛县狱吏,萧何为主吏,二人都是当地很有名望的“豪吏”。两个人关系交好,最大一笔“合资买卖”,就是把刘邦推向沛县瓢把子:“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令恐,欲以沛应涉。掾、主吏萧何、曹参乃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