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萧何和曹参的名望比刘邦都高,为何推举他做主公?背后真相很不堪

萧何和曹参的名望比刘邦都高,为何推举他做主公?背后真相很不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奇案故事本 访问量:4536 更新时间:2024/1/8 3:46:00

文/格瓦拉同志

汉高帝刘邦起兵之初,不过是一个藏匿在山中的逃犯头子,而且在老家的口碑极差,他之所以成为义军首领,完全是拜萧何曹参所赐。当时无论是身份还是名望,萧、曹二人更有资格担任沛公,但出于一种很“鸡贼”的心理,他们最终把位子让给刘邦,当然也就错失当上皇帝的机会。那么,萧何、曹参究竟是出于什么心理,才把位子让给刘邦的呢?

萧何早年间在沛县任主吏掾,是刘邦的上司

萧何是读书人出身,年轻时勤奋好学、思维机敏,不仅文笔好,而且对历代律令颇有研究,所以在成年后被任命为沛县的主吏掾,进入地方重要公务员行列。主吏掾是县令的高级属官,主管群吏进退、人事任免工作,在县里面的地位、名望非常高,是很多人争相巴结讨好的对象(“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椽。”见《史记·卷五十四·萧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曹参出身不详,早年间学习刑名、法律,入仕后便当上了沛县狱掾,同样进入地方重要公务员行列。狱掾是狱曹的属官,相当于后世的典狱长,同时兼有督促各地亭长捕盗贼的工作。从职责权限上来看,萧何是曹参的上级,而曹参又是泗水亭长刘邦的上级(“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见《史记·卷五十四·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曹参早年担任沛县 狱掾,也是刘邦的上级

至于此时的刘邦,不过是个亭长(秦时在地方上每十里设一亭,亭长掌管治安警卫、缉捕盗贼工作),身份半官半民,至于个人形象,则完全是个流氓无赖。刘邦虽然出身农家,但既不从事生产,又不爱好经商,读书仕进之路更是从没想过。天天利用半官半民的亭长角色,干着欺男霸女、偷鸡摸狗的流氓营生,很遭乡亲厌弃,就连老爹刘老汉也经常骂他白吃饭、混蛋样。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萧何跟刘邦很要好,经常庇护他

可刘邦虽然是个混球,但很会交际,无论是上司还是下属,都跟他混得很熟,就连萧何、曹参也是他的好朋友。萧何跟刘邦的关系尤其亲密,不仅经常拿钱财救助他,还多次利用职权暗中袒护他,使其免于刑罚(“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见《史记·萧相国世家》)。

正是由于萧何、曹参跟刘邦的关系不一般,所以等到沛县百姓杀死县令,准备拥立二人为首领反秦时,二人却坚决推辞,而是提议由因罪而藏匿在芒砀山中的刘邦为首领。沛县百姓都清楚刘邦是个什么货色,一开始老大不愿意,但架不住萧何、曹参的苦劝,又因为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便只好推举刘邦为沛公。时在秦二世元年九月(前209年),此时刘邦已年近半百。

萧何、曹参都不肯当沛公,并让给刘邦

名望和身份都很高的萧何、曹参,为何要推选一个老流氓做主公,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很多人都表示看不懂。不过司马迁看出了其中的道道,在撰写《史记》时,一针见血地指出,萧何、曹参之所以推举刘邦做主公,并非出于高风亮节,也不是因为刘邦有真龙天子之相,完全是因为秦朝的刑罚太残酷,一旦犯下谋反重罪,要被诛灭九族。二人对此次起兵能否成功毫无把握,索性“祸水他引”,把位置让给了刘邦这老流氓。

萧、曹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刘季数让,众莫肯为,高祖乃立为沛公。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但令萧何、曹参万万没想到的是,刘邦率众起兵后竟然出奇的顺利,一时间风虎云龙、天下影从,仅仅用了三年时间便西行入关灭秦,又用了四年时间消灭项羽,成为代天牧民的皇帝。当然,萧何、曹参因为佐翼之功成为开国元勋,封侯拜相、封妻荫子,也成万众钦慕的大功臣。

刘邦起兵后仅七年时间便建国称帝

只是,萧何、曹参二人在目睹刘邦称帝的全过程后,心中难免会生出些许懊悔:若当年胆子大一些,不那么“鸡贼”,接下这沛公的位子,或许到最后坐上龙椅的就是他们。历史虽然不能假设,但历史往往就是这么有趣。

标签: 萧何曹参刘邦高祖项羽

更多文章

  • 刘邦给大汉的功臣们排名,曹参第二,第一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苍樱拍子标签:刘邦,曹参,萧何,项羽,皇上,夏侯婴

    实用历史·大汉篇·7大汉建立后,刘邦最开心,因为当了皇帝,其次开心的,便是他那些功臣们,毕竟要分红了。为此,刘邦给大汉的功臣们排了名,入榜的有十八人,按照功劳,从高到低分配。结果榜单一出,大家纷纷不服。功劳榜中,从高到低依次是萧何、曹参、张敖、周勃、樊哙、郦商、奚涓、夏侯婴、灌婴、傅宽、靳歙、王陵、

  • 丞相曹参喝酒下棋,整日无所事事的他,为何能称为西汉第二贤臣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曹参,丞相,萧何,刘邦,皇上,汉朝,汉惠帝,历史故事

    说到西汉的贤臣,论起功劳,在秦末辅佐刘邦起义的萧何算得上是第一,他是西汉开国的功臣之一。汉高祖刘邦即位之后论功行赏,封萧何为丞相,曹参为齐国的平阳侯。身为丞相的萧何,处处都是为国家考虑,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忠心耿耿。虽然没有亲自立下什么汗马功劳,但是萧何却让家族中十几个人和刘邦一起南征北战。而自己也在

  • 秦汉风云人物之曹参

    历史解密编辑:爱吐槽的特长生标签:曹参,丞相,萧何,汉惠帝,刘邦,项羽

    曹参是刘邦老乡,跟随老刘出生入死,参加大小战无数,居然败少胜多,战罢项羽,老刘论功行赏,曹参功居萧何之后,众将领之前。萧何死后,又接替萧何成为西汉王朝第二任丞相,留下“萧规曹随”的成语典故。纵观曹参,反秦斗士,忠心不二,打仗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做丞相安分守己,洞若观火。做了丞相以后,每日喝酒,并不理

  • 萧何与曹参有才干,为何死心塌地追随刘邦?这件事是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船夫聊历史标签:萧何,曹参,刘邦,秦国,樊哙

    在很多人眼中,刘邦是一个有些流氓的角色,这其实是后世史书的撰写者在潜移默化地抹黑这位开国之君。事实上,刘邦有很多过人之处,准确地说是领袖魅力,不然除了和刘邦沾亲带故的樊哙之外,其他像萧何、曹参和张良这样的人才哪里会心甘情愿地跟随刘邦,自己另立山头不是更好吗?原来当初在沛县,已经将县令杀了的萧何和曹参

  • 国家有那么多人,刘邦为何非要让曹参当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刘邦,曹参,丞相,萧何,吕雉,刘盈

    大家都知道,汉朝的高祖去世之后,刘盈成为了新皇,而这个时候吕雉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忌惮的了,已经开始将自己的手伸向了前朝。当时但凡是在政治上和她不一个立场的大臣基本上都被残害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刘盈和他母亲的关系也陷入了紧张中,为了避免吕雉的暗害,萧何也一直说自己生病整天躲在自己的家里不出来。???但

  • 萧何的一生到底有多谨慎,他和曹参又有什么样的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萧何,曹参,刘邦,汉惠帝,丞相,刘肥

    萧何在死之前,给后人添置了一些家产,毕竟他的儿子没有什么卓越的才能。肯定不会像他一样做汉帝国的丞相的。他想到的能留给后代的就是房子,但是,萧何买房子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买的地方都是距离京城较为偏远的。在那个年代,又是那么个偏远的地方买房子,毫无疑问是没有什么升值潜力的。萧何那么精明的一个人,脑袋没有毛

  • 刘邦为何拔高萧何压制曹参?一着妙棋瓦解丰沛集团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刘邦,萧何,曹参,韩信,樊哙

    曹参与萧何,是西汉开国最重要的功臣之二,也都是刘邦的故交。当年曹参为沛县狱吏,萧何为主吏,二人都是当地很有名望的“豪吏”。两个人关系交好,最大一笔“合资买卖”,就是把刘邦推向沛县瓢把子:“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令恐,欲以沛应涉。掾、主吏萧何、曹参乃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

  • 萧何临终前,为何大力举荐曹参接替丞相之位,而不是陈平?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萧何,曹参,三毛,刘邦,丞相

    简单来说,萧何需要的是一位追随者,能够将自己的规则坚定地执行下去,而不是一位计策甚多的“顾问”。萧何刘邦去世后,汉惠帝继位。萧何作为功勋,继续担任丞相。没过两年,萧何也行将就木,刘盈亲自登门探望,并征询他谁适合继任丞相。在场的人谁也没想到,他推荐了曹参。曹参听说萧何去世后,居然能事先预料,相位非他莫

  • 刘邦登基论功行赏,萧何排第一,曹参沦为刘邦施展帝王权术的工具

    历史解密编辑:风牛马不相及标签:刘邦,萧何,曹参,项羽

    刘邦建立西汉,手下谋臣武将功不可没。在白手起家时付出的汗水与劳动,在刘邦登基之后自然会受到回馈。在刘邦登基之后论功行赏,很多人都认为征战沙场的曹参应排在首位,但事实上萧何却是排在了第一。萧何功劳不可否认,他给了刘邦一个安稳的后方。但曹参征战沙场流血流汗,看上去更为重要。刘邦如此做法有何深意呢?萧何不

  • 刘邦按照功劳封赏:萧何第一,曹参第二,为何张良排六十二?

    历史解密编辑:月色如遇梦标签:刘邦,萧何,曹参,张良,封赏

    刘邦是一个聪明的人,他自己本身的才能不够,但是他知道利用身边的人,按照功劳封赏,当然了这种功劳还是要看刘邦的想法,《史记·高祖功臣年表》里面曾经记载过,萧何第一,曹参次之,张良却排名六十二。其实仔细看来这三个人并不是一个类型的人,因为背景也是一种实力。决定功劳并不是全看才能,而是以长远的大局观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