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浅谈曹参终日饮酒不治事,却还是被誉为贤相的原因

浅谈曹参终日饮酒不治事,却还是被誉为贤相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 访问量:3309 更新时间:2024/3/23 8:22:25

曹参原是泗水沛人,后跟随刘邦起义反秦,立下了不世战功,被封平阳侯,甚至最后官居丞相。

然而相较于他的功绩,人们对于曹参的熟悉更多的来自于一个成语——“萧规曹随”。

所谓“萧规曹随”,即曹参继任丞相后继续延用萧何的规章制度,比喻按照前任留下的规章制度办事。

这个词语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有了一定的贬义,有时会用来形容人墨守成规,但在其最早出现时,却还是一个褒义词。

那么,曹参究竟为什么能在沿用前人规则的情况下为人称颂,誉为贤相呢?这样的举动中又藏有怎样的智慧呢?

一、社会背景

由于此前秦朝的暴戾政治,胥吏盘剥,百姓们深受其害,不得安宁。

而自秦时就一直存在的反秦起义随着秦始皇的崩逝和陈胜吴广起义而群起聚而攻秦,这虽然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却也使得本就生存艰难的百姓深陷战火之中,社会难以发展,民不聊生。

因此,汉朝初立之时,所面对的除了秦朝留下的大好河山外,还有饱经战乱之苦,乱世之艰的黎民百姓。

面对这样百废待兴的局面,大刀阔斧的建设显然不太可能,统治者为求长治久安,社会发展,必然要给饱受苦难的百姓一段恢复的时间,好在中国古代的主要经济模式小农经济有着一定的恢复能力。

在这一基础上,百姓恢复生产,安居乐业就需要统治者轻徭薄赋,清静无为了。

正因如此,有汉承秦制的说法。

事实上,虽然当时的普遍说法是秦亡于其制,但秦朝的制度还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的,正因如此,汉朝的统治者承袭了秦朝的制度,只在细微之处做出了改变,减少了百姓的动荡与不安。

这一社会背景在汉朝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汉惠帝时期也包含其中。

曹参虽是汉朝功臣排名第二,但其继任丞相之时却已是汉惠帝时期。这时高祖已然崩逝,萧何也已病逝。

在萧何的举荐之下,曹参继任丞相。

百姓的恢复需要很长时间。至汉惠帝时期,社会还没有恢复过来,因此曹参继任丞相之后,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发展情况判断,才没有大刀阔斧的改革和“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继续延用萧何的规章制度。

概因曹参明白,国家和百姓还没有从战火中恢复,而萧何的制度显然是为了促进百姓安居,社会恢复而制定的,当然还适用于此时的情况。

也正是曹参这一精准的判断,使得他虽“无所为”,却能“有所为”,被人誉为贤相。

二、治国策略

基于西汉初立,百姓刚刚脱离乱世与战争,社会环境还未彻底平稳,一切百废待兴,高祖皇帝选定的治国方略正是黄老学说,无为而治。

所谓无为而治,并非当真“无为”,而是顺应自然,以“无为”促“有为”。

汉初百姓经历了秦末战乱,对于统治者的不信任还未消散,需要统治者长时间的表现才能安抚。

而当时百姓们最需要的并非统治者大刀阔斧发展生产经济,而是需要一个安稳的环境。

而从秦时延续而来的荒芜与混乱也并非一时一朝可以恢复的,因而汉初很长一段时间实行的治国方略都是“无为而治”。

曹参本是跟随高祖起义的功臣,甚至有取二国又一百二十二县的功勋,且其出身乡野,对于庶民的生存状况有着一定的了解,就更清楚一个平稳的生存环境对于百姓而言比朝廷频繁提出新的举措要更重要。

正因如此,曹参在当上丞相后延续萧何为贴合汉初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并因此为百姓所称颂。

除此之外,曹参继任丞相后,长日饮酒大醉,甚至别人来劝说他专心工作,不要饮酒,最终却也被他拉去饮酒。

长此以往,上行下效,诸多官员皆饮酒成风。

面对这样的局面,曹参不仅不劝告,反而与之同饮。

这也是因为曹参深知当时的百姓需要的是自己安稳的发展,而非官吏班门弄斧,弄巧成拙。

三、“萧规”“曹随”

(一)“萧规”

萧何其人,本是沛县的主吏掾。

所谓主吏掾,便是主管官吏的小头目。然而萧何虽然官职不大,志向却并不小。

他身在秦朝的官吏体系中,又是官吏体系中的下层,对于秦朝统治下百姓的生存状态看的比别人更明白些,这也就使得他对于秦的暴政深恶痛绝。

萧何善识人,在结识当时还未发迹的刘邦后,认为此人绝非等闲之辈,便一直给予他帮助。及至刘邦斩白蛇起义后,萧何也携其族人响应。

萧何不但看人准确,对于时事的洞察也十分敏锐。

在刘邦攻入咸阳后,诸多将领为关中繁华迷了眼,只有萧何率先去往丞相和御史的府邸,将其中收藏的律令,文书,图册等保管起来,这对日后汉朝建立后制定相关策略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这也可以看出萧何长远的眼光。

及至汉朝建立,萧何拜丞相职,又开始编修律法。这部律法结合了刘邦入关之时的“约法三章”,又借鉴了秦律的框架,在此基础上添加了一些符合当时社会情况的内容,修成了汉初的律法《九章律》。

《九章律》作为汉初第一部律法,上承李悝的《法经》和商鞅的《秦律》,下曹魏《新律》、西晋《秦史律》乃至唐朝《唐律疏议》,可以说,这部律法在中国法律史上也可称一座丰碑。

这正是“萧规”。

正因“萧规”是基于秦律的严谨与汉初的社会情况所制定的律法,适用于当时的社会发展,才使得曹参继任丞相后,决定遵循无为而治的策略,终日饮酒,延用原有制度。

也使得他虽然并无大刀阔斧的改革和新的功绩,却也为百姓所称颂为贤相。

(二)“曹随”

萧何病逝后,曹参继任丞相。

然而他并未“新官上任三把火”,反而

“举事无所变更,一尊萧何约束”,

即一切都没有变化,都按照萧何的规章制度。

不止如此,曹参还贴出告示,所有官员皆依前相理事。

这一纸告示毫无疑问稳定了人心,概因此前萧何曹参二人相争功勋排名前后,因此交恶。

如此几月之后,曹参明了各处官吏性情,处理了一批沽名钓誉之辈,更换上一批老实勤恳之人,此后便终日饮酒,不理政事了。

眼看曹参刚刚上任便终日饮酒,他的好友同僚纷纷前来劝谏,然而他却并不采纳,反而呼朋引伴,将来者一同拉下饮酒,久而久之,上行下效,满朝饮酒之风盛行。

对于曹参的行为,很多人并不理解,甚至觉得荒唐。汉惠帝看曹参整日饮酒,也觉得曹参欺他年幼,不愿辅佐,在几多试探之后,质问曹参为什么这样做。

据《史记》记载,曹参是这样回答的:

“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

汉惠帝回答:

“朕乃安敢望先帝?”

曹参于是又问:

“臣孰与萧何贤?”

汉惠帝回答:

“君似不及也。”

在这两问两答后,曹参的最终结论来了:

“陛下言是也。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尊而勿失,不亦可乎!”

汉惠帝于是被说服,答:

“善。”

通过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曹参不改萧何旧例,本质上是为了社会平稳,天下安定。

基于汉初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及汉惠帝时期距汉初时间不长的情况,曹参不改萧何旧制的策略显然是正确的。

而他也并非全然不知政事,而是在确认任上官员皆老实勤奋,质朴忠厚以后才开始饮酒,可见曹参胸有成算。

事实上,曹参此前能够因争功而与萧何争执,其性格也可见一斑,然而在继任丞相以后,曹参却能看清社会境况,采取正确的措施,并且同汉惠帝承认多有不如,可知其任齐国相之时多有磨砺成长,其人也并非庸人。

也正是因为曹参到任之后并未多改动萧何时期的制度律令,使得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更快的从战乱中恢复过来。

也因此,在曹参任相三年病逝后,百姓们纷纷作歌谣讴歌赞颂曹参:

“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一。”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曹参在任之时虽然没有做出什么名传千古的伟大举措,其“萧规曹随”的做法拿到今天来看或许也是落后且不合时宜的。

但在当时,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却因此而不必重徭役加身,不得安宁,而这也正是百姓们所盼望的。

四、结语

曹参为相,终日饮酒,遵循萧何的旧时律令规章,然而这并非无能之举,而是曹参在深入了解汉初社会情况后所做出的与治国方略相辅相成的举措。

他遵循无为而治的思想,努力让百姓休养生息。这一举措在当时也确实起到了恢复生产,促进百姓平安,社会平稳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萧规曹随”的法治智慧》

2.《曹参的无为与有为》

3.《“无所为”时“有所为”》

更多文章

  • 汉朝第二位丞相曹参,饮酒作乐不问政事,却被万民称赞!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曹参,萧何,丞相,刘邦,高祖,汉惠帝,皇帝,汉朝

    公元前202年,和刘邦争霸落败的项羽,在乌江边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自刎而死,之后,刘邦平定逐步平定天下,在定陶汜水之阳即位,开创大汉江山,是为汉高祖。既然江山已定,那么是时候到了论功行赏的阶段了,一直追随刘邦在沛县起兵的文臣武将,都希望能夺得首功之位。这也是人之常情,兄弟们追随大哥一路上刀山、下火海,

  • 曹参当了三年宰相,一件事都没办好,为什么死后还被人称赞呢?

    历史解密编辑:夏雪NNN标签:曹参,宰相,萧何,汉惠帝,高祖,刘邦

    曹参当了三年宰相,一件事都没办好,为什么死后还被人称赞呢?矜弈2022-07-0616:25山东历史领域创作者关注因为曹参创造了一个成语叫做“萧规曹随”,成为了千古佳话。首先我要声明一下:曹参是相国,而不是宰相。相国和宰相虽然是一字之差,但是却差之千里。相国的权势可比宰相大得多了。宰相是一个群体,是

  • 曹参为相,为何整日吃喝,百姓安心社会稳定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曹参,萧何,汉惠帝,宰相,刘邦,百姓

    曹参当了宰相后,每天吃喝,为什么百姓安心社会稳定。说到曹参,我们想起在沛县刘邦的铁杆兄弟,那时的曹参整日到处混吃混喝。如今的曹参,贵为宰相。汉惠帝一:萧何推举宰相曹参是怎么当上宰相的?说到这里,要感谢萧何。萧何可谓是汉朝的开国功臣。萧何临死的时候,汉惠帝去拜见他。汉惠帝问萧何,你死后谁可接替你。萧何

  • 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曹参当上宰相后为何无所事事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曹参,吕雉,刘邦,宰相,刘盈,萧何,高帝,萧规,曹随,汉朝

    曹参,西汉开国功臣,汉朝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曹参“萧规曹随”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萧何去世,曹参进京当宰相。在他担任宰相的三年时间里,一切都遵循萧何生前曾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不予改变。这一件事,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好的名声。学者们普遍认为,曹参之所以这

  • 西汉初年的丞相曹参,整日饮酒作乐,为何还会被称为贤相?

    历史解密编辑:唐唐剪辑标签:曹参,萧何,丞相,刘邦,汉惠帝,西汉,汉朝

    曹参,字敬伯,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一。秦时,曹参为沛县的狱掾。曹参在沛县任职期间,交好刘邦、萧何等人。秦二世元年(前209),曹参跟随刘邦在沛县起义,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在戎马生涯中,曹参灭两国,取一百二十二县,身上伤疤七十多处。汉高祖五年(前202),刘邦灭掉了项羽,得了帝位。刘邦对群臣论功行赏,

  • 曹操是曹参的后代?或者是夏侯婴的后代?专家研究DNA后得出结论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曹操,曹参,夏侯婴,夏侯惇,刘邦

    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那可是名震千古的人物呀,关于曹操的祖先是谁,陈寿说是曹参,裴松之说是夏侯婴,还有人说是从路边捡来的,这不是搞笑吗?!还是看看专家怎么说吧,专家研究了曹氏家族DNA,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吧!1.观点一:曹操是曹参的后人这个观

  • 曹参是西汉开国以后的第二个丞相,功劳排名第二,第一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图鉴标签:曹参,丞相,刘邦,萧何,齐国,刘盈

    曹参是西汉开国以后的第二个丞相,这哥们的前任就是大名鼎鼎的萧何了。大家一定听过一个成语叫做:萧规曹随,这意思很简单:曹参基本上按照萧何的既定方针办事,没乱整。按照我们现在话说就叫做——曹参不折腾。公元前193年,萧何临终前向皇帝刘盈(刘邦与吕后之子)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曹参听到萧何去世消息后,告诉家

  • 同是无为而治,曹参开创太平盛世,而明神宗却将明朝推入衰亡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曹参,明神宗,明朝,张居正,皇帝,万历皇帝,丞相,宦官,汉朝

    西汉初年,在萧何去世后,曹参担任丞相之职,每天什么事也不做,终日饮酒作乐,辅佐汉帝无为而治,开创了经济繁荣的太平盛世。曹参相比之下,明朝后期,在张居正去世后,明神宗万历皇帝开始无为而治,二十八年不上朝而沉湎于酒色,最终将明朝推入了衰败。明神宗万历皇帝表面上看二者都是无为而治,但实质上却是有天壤之别。

  • 曹参明明就是一个“酒鬼”,为何还被后人尊为汉唐八大贤相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曹参,丞相,刘邦,刘肥,齐国,萧何

    听说大汉帝国的第一任丞相萧何去世了,他不仅没有过多悲伤,反而是迅速叫自己的家眷收拾行李,准备去京城过好日子了,家眷有些不解,他却告诉家眷说自己即将成为新任丞相,这个神奇的人就是汉朝的第二任丞相曹参。曹参在大汉帝国的丞相宝座上,仅仅坐了三年时间,随后自己就撒手人寰了,他在位的三年时间里,几乎没有什么新

  • 闲聊强汉(增十)曹参当丞相后看似“萧规曹随”,其实是包藏祸心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曹参,丞相,萧何,刘盈,吕雉,韩信,汉朝,汉高祖刘邦

    “萧规曹随”是非常著名的成语,其背后描述了萧何去世后曹参继任为西汉丞相的故事。成语的故事讲述了曹参继任丞相后无所作为,被汉惠帝刘盈责备,他以跟随前任丞相萧何制度的理由来应对。时至今日,很多历史书上对“萧规曹随”的事情进行了高度的赞扬,认为曹参坚持萧何休养生息的治国策略,才让西汉从建国初的窘迫中脱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