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汉霍去病,东汉窦宪;西汉苏武,东汉耿恭;西汉陈汤,东汉班超

西汉霍去病,东汉窦宪;西汉苏武,东汉耿恭;西汉陈汤,东汉班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1836 更新时间:2023/12/23 2:27:41

汉朝有西汉和东汉,这两个时期涌现出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西汉和东汉各有四个历史人物是对应着的。西汉的霍去病对应东汉的窦宪;西汉的苏武对应东汉的耿恭;西汉的陈汤对应东汉的班超;西汉的司马迁对应东汉的班固

西汉霍去病,东汉窦宪

之所以将两个人放在一起写是因为他们两个人都做了同一件著名的事——打匈奴,两人都打败了匈奴,并且两人都做出了后世武将所向往的事——封狼居胥和燕然石勒。巧合的是他们两个都被封为冠军侯。

霍去病是西汉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同父异母兄长。十八岁就曾带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并且取得胜利,表现出惊人的军事才能。汉武帝看重他的军事才能,于是封其为冠军侯。

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与舅舅卫青一起率军深入漠北,在漠北之战中消灭匈奴左贤王部主力七万余人,追击匈奴军直至狼居胥山与姑衍山,霍去病在这里分祭天地。此战使“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这一战削弱了匈奴的势力,使得匈奴远逃。

可惜的是他在前117年,突然英年早逝。

窦宪祖上是东汉开国将军窦融,到了他这里,他却成为洛阳城的混世魔王,典型的纨绔子弟。其妹被立为皇后以后他才开始任职,等到窦太后临朝称制时,窦宪窦宪以侍中的身份,内主机密,外宣诏命。

窦宪后因行凶杀入被窦太后囚禁,他上书要求去攻打匈奴以赎罪。后一战平定北匈奴部落,投降的部落有八十多个,人数二十多万。窦宪、耿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这就是著名的燕然石勒。正是因为窦宪这次大战,匈奴遁走,后有个匈奴单于叫阿提拉,带着匈奴打向了欧洲。

后因公被封为冠军侯,也正是因为有功,他骄奢跋扈,后来被逼自杀。

西汉苏武,东汉耿恭

汉武帝时期,汉匈常年交战,汉武帝令苏武持节出使匈奴。后被匈奴扣押,让其在北海牧羊,并说只有公羊下羊仔了才让他回国。就这样苏武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前87年),汉昭帝刘弗陵即位。几年后,匈奴和汉朝达成和议。汉朝寻求苏武等,(前81年)春,苏武回到长安。神爵二年(前60年),苏武逝世,享年八十余岁。

东汉时期的耿恭,值得说的是“十三将士归玉门”。

75年,耿恭被困疏勒城,北匈奴来攻打,他坚守疏勒城,期间条件异常艰苦他都没有放弃。76年,有人前来营救。从疏勒城出发时,还有二十六人,沿途不断死亡,到三月抵达玉门时,只剩下了十三人。

西汉陈汤,东汉班固

陈汤经过多年摸爬滚打,后任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与校尉甘延寿奉命出使西域。正是他在西域的这些年,使得多个西域国臣服汉朝。更是矫诏出征灭了郅支,威震西域。陈汤与甘延寿的征战,结束了匈奴南北分裂的局面,稳定了汉朝的西北边疆,为汉王朝立下一大奇功。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正是他的一贯作风!

“关内侯陈汤,前斩郅支,威震百蛮,武畅西海,汉元以来,征伐方外之将,未尝有也。”

和其相似的有东汉的班超,班超曾为文官,只是做一些抄抄写写的小事。忽然有一天他明白大丈夫不能这样这样。于是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收服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的回归做出了巨大贡献。

班超以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在西域的三十一年中,正确地执行了汉王朝“断匈奴右臂”的政策,自始至终立足于争取多数,分化、瓦解和驱逐匈奴势力,因而战必胜,攻必取。不仅维护了东汉的安全,而且加强了与西域各属国的联系,为西域的回归做出了卓越贡献。

陈汤和班超,都曾在西域有巨大成就!

西汉司马迁,东汉班固

西汉司马迁,因为李陵辩言,惨遭宫刑,后立下大志,发奋完成所著之书,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东汉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修撰《汉书》,是“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是“汉赋四大家”之一。公元92年,窦宪密谋叛乱,班固被牵连而死,汉和帝永元四年(92年)班固去世时,《汉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尚未完成,于是汉和帝刘肇命班固的妹妹班昭完成“八表”,而马续续写《天文志》。

西汉和东汉都有四位著名的历史人物!

标签: 苏武耿恭班超窦宪霍去病匈奴

更多文章

  • 鬼扯东汉(卅四)耿恭是岳飞的偶像,他与十三勇士的故事名垂青史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耿恭,岳飞,匈奴,匈奴人

    在两汉近五百年的历史中,出现了无数名将,其中以北伐匈奴的一群人最为后人所称道。有的人喜欢飞将军李广,也有人崇拜封狼居胥的冠军侯霍去病,也有人认为勒石燕然的窦宪最让人神往。虽然这些独当一面的大将军固然立下了赫赫战功,可这并不是他们一个人能完成的,他们的功绩后面还有无数汉朝的中底层将领和战士。本章节要讲

  • 十三将士归玉门后,为何两年后耿恭就被汉章帝免职,遣送回家?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耿恭,汉章帝,匈奴,车师,疏勒,艺术家,书法家

    十三将士归玉门堪称汉朝版斯巴达三百勇士和中国版拯救大兵瑞恩,其主角耿恭更是被认为比苏武更有气节的英雄。这是一出慷慨激昂、悲壮凄凉的英雄归家之歌,只可惜归家之后的十三人虽然暂时得到了重用,然而耿恭却在两年后被逮捕入狱,随后被免职遣送回老家,不久死在老家,这结局实在算不上好。东汉政权稳定之后,朝廷重新取

  • 十三将士归玉门:耿恭以数百将士抵御匈奴近一年,归国仅剩十三人

    历史解密编辑:香茗史馆标签:耿恭,匈奴,匈奴人,车师

    2019年,电影《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上映,影片所讲述的,便是两千年前“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然而真实的历史远比电影更为悲壮。东汉重新收复西域后,率兵镇守车师的耿恭,遭到北匈奴大军来犯,在守军不足、救兵不至,车师反叛、缺粮缺水的艰难情况下,坚守西域长达一年时间。等到汉朝援军抵达,耿恭率领残余军

  • 坚守西域的东汉军魂缔造者耿恭,再次踏上平羌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耿恭,太守,马援,章帝,校尉

    神箭震天山——大汉军魂与耿恭的救赎(9)耿恭坚守西域一年多,粮尽援绝,誓死不降,感天动地,战后终于回到故乡,为母亲守孝,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还不到一年,朝廷就派来五官中郎将马严(马援之侄),赐以牛、酒,命耿恭立刻停止服丧,上朝接受新官职与新任务。原来,自打东汉开国名将马援离任陇西太尉之职后,汉朝西

  • 耿恭:不为大汉耻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耿恭,匈奴,汉军,军队,疏勒

    耿恭,字伯宗,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为将门之后,耿恭生活的年代东汉内部政权相对平稳,国力日渐强盛,朝廷开始重新经营西域,并且进军西域清缴匈奴在西域的军事力量,之后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大军撤退之后,耿恭被朝廷任命为戊己校尉,带领数百人作为屯垦部队驻扎,成为大汉最西侧的军事力量存在。故事就此开始

  • 拯救校尉耿恭:汉军将士坚守绝域一年,最后只剩26人,救不救?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耿恭,匈奴,汉军,匈奴人,西域

    神箭震天山——大汉军魂与耿恭的救赎(6)公元74年,东汉王朝重新开始经营西域,设西域都护府。第二年,西征军班师凯旋。留校尉耿恭守疏勒城。大军刚撤,匈奴单于就卷土重来,联合车师国叛军数万,围攻疏勒一年,耿恭等人粮尽援绝,最后只能把把弓弩、铠甲上的筋革制的配件取下来,放在水里煮烂了吃。匈奴单于见久攻不下

  • 少陵塬上故事多|走近凤栖塬上的张安世墓地及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网易陕西标签:张安世,少陵,墓地,墓葬,陪葬

    萦绕古长安的“八水”切割深厚的黄土,造就了关中边缘高陡、顶部平旷的巨大高地——塬。西安之塬,从不缺诗意的名号,洪渎塬、白鹿塬、龙首塬、少陵塬……塬上也名副其实地分布着密集的古代遗迹,埋藏着古长安一层层数不尽的历史秘密。航天基地,便坐落于城南少陵樊川之上。古时少陵塬,源起西周杜伯国,名动秦汉上林苑,兴

  • “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张安世

    历史解密编辑:呆呆故事会标签:霍光,尚书,汉朝,张安世,汉宣帝,大司马,麒麟阁

    张安世,他的父亲是当年深受汉武帝信任的酷吏张汤。张安世靠父亲张汤的地位出任郎官。因为擅长书法而供职尚书,张安世记忆力出众,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汉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执政,由于张安世忠厚,霍光十分器重他,奏请任命张安世为右将军、光禄勋,辅助自己。在任13年间,国家

  • 张安世究竟是汉廷一朵圣洁白莲花,还是一根官场老油条?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张安世,汉廷一朵,霍光,刘彻,汉昭帝,汉宣帝

    作者:许云辉西汉时某日,一个宫廷侍卫值班时喝到找不着北,居然把金殿当厕所,痛痛快快尿了一阵。卫队长唯恐受到连累,气急败坏请求光禄勋(九卿之一,专司守卫宫殿门户的宿卫之臣)张安世依法严惩这个醉鬼。此事可大可小。如果穷追不舍上纲上线,侍卫必然以藐视朝廷罪被斩首;如果将他视为酒后失德,亦可小事化了。张安世

  • 酷吏张汤之子张安世,用一种极其“油腻”的方式,活成了职场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张安世,张汤,霍光,汉宣帝,刘彻,皇帝,汉昭帝,汉朝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可是在西汉张汤和张安世这对父子身上,似乎完全看不任何关于基因遗传影响的任何痕迹。张汤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酷吏,性格阴冷、手段狠辣,但他的儿子张安世却得到了史学家班固“满而不溢”的高度评价。明朝的王世贞则是更为直接地比较了这对父子,他说:张汤之于安世,父子也。其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