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名将耿恭, 率600人守一座孤城, 打破2万匈奴骑兵

东汉名将耿恭, 率600人守一座孤城, 打破2万匈奴骑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阿宝日记 访问量:2076 更新时间:2023/12/23 2:17:49

公元75年,耿恭率600人守卫疏勒城,他登上城楼,对城下匈奴大喊:“你们远道而来,尝一尝我们大汉神箭的厉害吧,中箭者必出怪事”,话音刚落,城上箭如雨下,城下一片哀嚎声四起。

公元74年,东汉名将耿恭,被任命为戍己校尉,在西域打了一年的仗,打完仗之后,东汉大军就班师回朝了,留下耿恭九百将士驻守。

北匈奴一看汉朝大军撤去,带领2万骑兵攻打车师国,耿恭派出300人然前去支援,不料这三百人和匈奴大军遭遇,全部战死。

北匈奴打败车师国后,知道耿恭只有900人,就杀了个回马枪,用2万人把金蒲城围了个严严实实。

面对铺天盖地的匈奴兵马,耿恭临危不惧,在城楼上对着匈奴兵高喊喊:“我有大汉箭神,提前告知你们,中箭者必出怪事”。耿恭其实是打心理战,毕竟人太少了,不能正面硬打。

所谓的大汉神箭,其实是在箭头上涂了毒药,一旦被射中就剧痛无比,接着伤口溃烂。

当然就凭一句话,吓不退匈奴兵,他们开始攻城,耿恭命令放箭,果然很多匈奴兵都中了招,伤口上血水沸涌、血流不止,这下匈奴人害怕了。

刚好这时出现暴风雨,耿恭看到匈奴兵还没有从毒箭中缓过劲儿来,就率领几百个人组成的敢死队,冒着暴风雨突袭匈奴大营,杀得匈奴大败,认为汉朝太可怕了,居然有神力相助,暂时撤退。

耿恭知道,匈奴人还会再来,这里不能长久坚守,于是移兵到有水源保障,且城墙相对坚固的疏勒城固守待援。

三个月后,匈奴骑兵卷土重来,不过此时的耿恭已经招募的包括后勤人员几千人,看到匈奴又来了,决定先给匈奴一个下马威。

于是耿恭亲率人马,趁着匈奴立足未稳主动出击,一阵砍杀,匈奴人又吃了败仗,这时候匈奴终于知道汉军的厉害了,于是聪明的改变策略,不在和汉军正面硬刚,采用了围而不攻的战术,然后断绝了疏勒城的水源,等着汉军缺水投降。

投降是不可能的,耿恭首先要解决水源问题,他们开始挤马粪里的水喝,后来又在城内掘井,可是也不容易,在缺水的西域,挖地十五丈都没有水出来。

耿恭鼓励大家说:“我们大汉威名远扬,绝不会被困死在这里,大家继续打井找水”。随后对井跪拜,果然,终于打出井水,全体将士一片欢呼,“耿恭拜井”流传至今。

匈奴看到耿恭解决了水源问题,心说完了,又失败了,还是撤军吧,留下一句“我还会回来的”,扬长而去。

此时,汉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影响到远在西域的耿恭他们,匈奴人得到汉明帝去世的消息,觉得机会又来了,车师人也反叛了,跟匈奴人一起又来进攻疏勒城。

耿恭这次粮食也没有了,面对城内弹尽粮绝的境地,外无救兵,他们只能吃甲衣充饥。

耿恭率领的这群大汉将士,在守城战斗中,一个个战死,但是心里面从来没想过投降的念头。

匈奴看到城内绝粮,又出怪招,打算招降耿恭,就跟耿恭喊话:“投降吧,我让你做,给你女人”。

耿恭说:“行啊,你派个使者过来”。放了一个篮筐下去,匈奴一看高兴了,心想这次有希望啊。

使者上城之后,耿恭立马把使者头砍了下来,挂在城墙上,把使者的身子丢进火里。

耿恭用实际行动告诉匈奴,我们大汉朝不是好欺负的,汉朝将士也不会投降,我们一定会战斗到最后一刻。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凿山开井、饮尿食甲,耿恭和将士们直接震撼到了匈奴人。

与此同时,朝廷里开始讨论要不要救耿恭,大臣们争执的很激烈,用上万人马,救回区区几百人,值不值得。

司徒第五轮,他觉得没必要救,也许援军赶到,他们已经尸骨无存了,为了这点人出动大军得不偿失。

司徒鲍昱站出来反对,对汉帝说到:“我们将士为国效力,处在生死危亡时刻,他们还在坚守,没有投降,因为他们对于汉朝忠心,现在不管他们,对外只能会更纵容敌人,对内则伤害忠臣良将的心,现在不救,以后再有强敌来犯,还有谁会为大汉效命。”

原话是: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此际若不救之,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以使将?

最后,汉章帝决定派出7000人救援耿恭,当援军打到车师的时候,援军斩杀几千车师国和匈奴联军,这时候有个问题摆在面前,是收兵回去,还是继续前翻越雪山,去救援已经音讯全无的疏勒城,后者的危险可想而知。

这时候,耿恭原来的手下范羌,站出来说:我们大汉的士卒,怎么能够畏惧艰险,弃袍泽而不顾呢?“在范羌的坚持下,主帅王蒙最后答应,让范羌率2000人马前去疏勒城。

于是范羌带领将士翻越雪山、冒着漫天的风雪,带领一支孤军,踏上了去营救另外一只孤军的路途。

终于在一个黑夜,他们来到疏勒城下,在城上的耿恭和将士们,以为匈奴人又来进攻了,奋力拿起刀枪,准备最后的拼杀。

没想到,城下传来范羌的声音:“我乃范羌也,朝廷派我来迎接校尉回家”。

援军终于到了,将士们相拥而泣,经过两年的坚守,900人只剩下26人,但是他们仍然坚守着大汉的领土。

于是耿恭和范羌开始撤离疏勒城,他们面对匈奴的围追堵截,且战且退,等到玉门关的时候,26位将士只剩下了13个人,而且衣衫褴褛,形如枯槁,玉门关中郎将郑重,感动的亲自替他们沐浴换甲。

《后汉书》把耿恭和苏武并称为,西汉有苏武,东汉有耿恭,他们用行动告诉世人,什么是大汉将士的风骨,什么是大汉民族的气节,什么是不抛弃不放弃。

标签: 耿恭匈奴匈奴人骑兵大军大汉东汉孤城

更多文章

  • 西汉霍去病,东汉窦宪;西汉苏武,东汉耿恭;西汉陈汤,东汉班超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苏武,耿恭,班超,窦宪,霍去病,匈奴

    汉朝有西汉和东汉,这两个时期涌现出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西汉和东汉各有四个历史人物是对应着的。西汉的霍去病对应东汉的窦宪;西汉的苏武对应东汉的耿恭;西汉的陈汤对应东汉的班超;西汉的司马迁对应东汉的班固。西汉霍去病,东汉窦宪之所以将两个人放在一起写是因为他们两个人都做了同一件著名的事——打匈奴,两人都打

  • 鬼扯东汉(卅四)耿恭是岳飞的偶像,他与十三勇士的故事名垂青史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耿恭,岳飞,匈奴,匈奴人

    在两汉近五百年的历史中,出现了无数名将,其中以北伐匈奴的一群人最为后人所称道。有的人喜欢飞将军李广,也有人崇拜封狼居胥的冠军侯霍去病,也有人认为勒石燕然的窦宪最让人神往。虽然这些独当一面的大将军固然立下了赫赫战功,可这并不是他们一个人能完成的,他们的功绩后面还有无数汉朝的中底层将领和战士。本章节要讲

  • 十三将士归玉门后,为何两年后耿恭就被汉章帝免职,遣送回家?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耿恭,汉章帝,匈奴,车师,疏勒,艺术家,书法家

    十三将士归玉门堪称汉朝版斯巴达三百勇士和中国版拯救大兵瑞恩,其主角耿恭更是被认为比苏武更有气节的英雄。这是一出慷慨激昂、悲壮凄凉的英雄归家之歌,只可惜归家之后的十三人虽然暂时得到了重用,然而耿恭却在两年后被逮捕入狱,随后被免职遣送回老家,不久死在老家,这结局实在算不上好。东汉政权稳定之后,朝廷重新取

  • 十三将士归玉门:耿恭以数百将士抵御匈奴近一年,归国仅剩十三人

    历史解密编辑:香茗史馆标签:耿恭,匈奴,匈奴人,车师

    2019年,电影《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上映,影片所讲述的,便是两千年前“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然而真实的历史远比电影更为悲壮。东汉重新收复西域后,率兵镇守车师的耿恭,遭到北匈奴大军来犯,在守军不足、救兵不至,车师反叛、缺粮缺水的艰难情况下,坚守西域长达一年时间。等到汉朝援军抵达,耿恭率领残余军

  • 坚守西域的东汉军魂缔造者耿恭,再次踏上平羌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耿恭,太守,马援,章帝,校尉

    神箭震天山——大汉军魂与耿恭的救赎(9)耿恭坚守西域一年多,粮尽援绝,誓死不降,感天动地,战后终于回到故乡,为母亲守孝,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还不到一年,朝廷就派来五官中郎将马严(马援之侄),赐以牛、酒,命耿恭立刻停止服丧,上朝接受新官职与新任务。原来,自打东汉开国名将马援离任陇西太尉之职后,汉朝西

  • 耿恭:不为大汉耻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耿恭,匈奴,汉军,军队,疏勒

    耿恭,字伯宗,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为将门之后,耿恭生活的年代东汉内部政权相对平稳,国力日渐强盛,朝廷开始重新经营西域,并且进军西域清缴匈奴在西域的军事力量,之后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大军撤退之后,耿恭被朝廷任命为戊己校尉,带领数百人作为屯垦部队驻扎,成为大汉最西侧的军事力量存在。故事就此开始

  • 拯救校尉耿恭:汉军将士坚守绝域一年,最后只剩26人,救不救?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耿恭,匈奴,汉军,匈奴人,西域

    神箭震天山——大汉军魂与耿恭的救赎(6)公元74年,东汉王朝重新开始经营西域,设西域都护府。第二年,西征军班师凯旋。留校尉耿恭守疏勒城。大军刚撤,匈奴单于就卷土重来,联合车师国叛军数万,围攻疏勒一年,耿恭等人粮尽援绝,最后只能把把弓弩、铠甲上的筋革制的配件取下来,放在水里煮烂了吃。匈奴单于见久攻不下

  • 少陵塬上故事多|走近凤栖塬上的张安世墓地及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网易陕西标签:张安世,少陵,墓地,墓葬,陪葬

    萦绕古长安的“八水”切割深厚的黄土,造就了关中边缘高陡、顶部平旷的巨大高地——塬。西安之塬,从不缺诗意的名号,洪渎塬、白鹿塬、龙首塬、少陵塬……塬上也名副其实地分布着密集的古代遗迹,埋藏着古长安一层层数不尽的历史秘密。航天基地,便坐落于城南少陵樊川之上。古时少陵塬,源起西周杜伯国,名动秦汉上林苑,兴

  • “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张安世

    历史解密编辑:呆呆故事会标签:霍光,尚书,汉朝,张安世,汉宣帝,大司马,麒麟阁

    张安世,他的父亲是当年深受汉武帝信任的酷吏张汤。张安世靠父亲张汤的地位出任郎官。因为擅长书法而供职尚书,张安世记忆力出众,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汉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执政,由于张安世忠厚,霍光十分器重他,奏请任命张安世为右将军、光禄勋,辅助自己。在任13年间,国家

  • 张安世究竟是汉廷一朵圣洁白莲花,还是一根官场老油条?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张安世,汉廷一朵,霍光,刘彻,汉昭帝,汉宣帝

    作者:许云辉西汉时某日,一个宫廷侍卫值班时喝到找不着北,居然把金殿当厕所,痛痛快快尿了一阵。卫队长唯恐受到连累,气急败坏请求光禄勋(九卿之一,专司守卫宫殿门户的宿卫之臣)张安世依法严惩这个醉鬼。此事可大可小。如果穷追不舍上纲上线,侍卫必然以藐视朝廷罪被斩首;如果将他视为酒后失德,亦可小事化了。张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