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鬼扯东汉(卅四)耿恭是岳飞的偶像,他与十三勇士的故事名垂青史

鬼扯东汉(卅四)耿恭是岳飞的偶像,他与十三勇士的故事名垂青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三三三 访问量:2809 更新时间:2024/1/14 17:48:18

在两汉近五百年的历史中,出现了无数名将,其中以北伐匈奴的一群人最为后人所称道。有的人喜欢飞将军李广,也有人崇拜封狼居胥的冠军侯霍去病,也有人认为勒石燕然的窦宪最让人神往。虽然这些独当一面的大将军固然立下了赫赫战功,可这并不是他们一个人能完成的,他们的功绩后面还有无数汉朝的中底层将领和战士。本章节要讲的耿恭便是东汉时期对抗匈奴的中层将领,他的故事名垂青史,带着十三勇士返回玉门关的壮举感动了后人。以至于当大多数人以李广、霍去病、窦宪为偶像时,南宋的民族英雄岳飞却以耿恭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耿恭一生没有当过军队的高层,只是一名镇守在西域的中层将领。然而他的出身却非常显赫,是东汉名臣耿况的孙子,叔叔耿弇便是著名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一。耿家本来是河北的豪强门阀,世代在上谷郡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耿况为上谷太守时辅佐光武帝刘秀平定了邯郸王郎叛乱,是刘秀崛起于河北的四股力量之一。由于有着家世背景的支撑,耿家的之地向来在军事作战方面有着良好的教育资源,成为名将辈出的将门世家。这个家族的数代人都在东汉军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耿弇、耿秉更是因功封侯,而耿恭却没有达到如此高的地位。

汉明帝后期,东汉国力复苏,朝廷政治方面也趋于平稳。汉明帝通过打压宗室、外戚和豪强门阀将中央集权发展到机制,于是开始筹备对付匈奴的战事。当时匈奴分裂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匈奴与汉朝关系较好,而北匈奴却多次侵略北方边境地带。而这两个匈奴汗国都对汉朝野心勃勃,他们以武力胁迫西域诸国,切断了丝绸之路的贸易路线,控制着西域的大部分地区。汉武帝时在西域设置有管辖西域事务的西域都护府,这个机构在王莽篡汉的两汉乱世中被荒废。汉明帝决定出兵匈奴,就是要打通丝绸之路,重建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事务。

东汉对西域的用兵是从攻打车师国开始的,耿恭作为司马跟随自己的堂兄驸马都尉耿秉参与了这场战争。战争非常顺利,东汉大军攻破车师国,并将其纳入汉朝的版图。战后耿恭因功被任命为戊己校尉,作为西域都护府的一员,带兵镇守丝绸之路上的金蒲城。

戊己校尉是西域都护府下的中层将领,负责驻守屯边,每个驻扎屯兵点只有几百的兵力。耿恭驻扎的地点靠近乌孙国,他的任务除了当地的防务之外,还要承担与乌孙国的外交任务。乌孙国和东汉关系不错,国王很仰慕东汉,所以耿恭受到热情招待,还派人互相赠送礼物,并选侍子入长安朝拜皇帝。

车师国被并入东汉后,周边的西域诸国也与东汉来往密切,这让北匈奴非常不甘心,于是北匈奴单于派左鹿蠡王率领两万骑兵攻打车师国。耿恭作为驻守在附近的汉朝军队,便派出三百人支援车师国抵抗匈奴。由于匈奴人多势众,耿恭派出的军队寡不敌众而战败。匈奴军队大败车师并杀死国王安得后,便顺势向耿恭驻守的金蒲城发起进攻。这样耿恭在西域誓死抵抗匈奴军队的传奇故事便拉开了序幕,而这个故事的很多段落也成为了后世电影之中的经典篇章。下面我们就来回故一下,耿恭与匈奴作战的经典片段。

耿恭不是那种强悍无敌的猛将,反而而是那种宁死不屈的将领。在作战中他固然悍不畏死,但脑子里装的绝不是肌肉。在数万匈奴大军围攻金蒲城的战斗中,他以数百军队死守城池,做好与城共存亡的准备。为了能打退匈奴军队,他想尽了办法,最后用处了大忽悠的手段。

他将汉军的弓箭上都涂上毒药,用这种喂毒的弓箭射杀攻城的匈奴士兵。匈奴将士中箭后毒发身亡,死状非常怪异,让匈奴军队不知所措。耿恭趁机派人造谣忽悠,说这种弓箭是天神所赐,中箭的人会遭到神的处罚,死状奇怪。这谣言骗得匈奴将领一愣一愣的,对是否继续攻打金蒲城犹豫不决。

正巧此时发生了狂风暴雨,让攻城的匈奴军队不得不停了下来。耿恭趁机带领汉军发动反击,并声称有天神相助,反复冲杀围城的匈奴军队,将其完全击溃。事后耿恭又发挥大忽悠的精神,宣传这次防守战中天神对汉军的眷顾,使得匈奴的士兵信以为真,于是匈奴将领被迫选择退兵解围。

这种靠着大忽悠解决战争操作耿恭干了不止一次,而且效果极好。他在后来参与攻打龟兹国的战争中,也进行过一次大忽悠,还成为经典战例,这便是著名的"耿恭拜井"。当时耿恭驻扎在疏勒,配合疏勒的军队向龟兹发起进攻。北匈奴向龟兹派出援兵,几千骑兵攻打耿恭驻守的疏勒城。

匈奴骑兵人多势众,耿恭只能招募周边的西域军队固守待援。匈奴人把疏勒城下的溪流和水源都堵住了,想要困死在城中的汉军。耿恭命人在城中掘井,深挖十五丈仍旧不出水。官兵们焦渴难耐,只能挤榨马粪汁来饮用。耿恭亲自带人寻找地点掘井,最终泉水涌出,解了汉军的燃眉之急。耿恭又借着这次挖井的事情搞起了大忽悠,再度玩起拜谢天神那套。他声称这井中泉水是上天所赐,还搞得很有仪式感,把泉水拿给城外的匈奴人看。围城的匈奴人又被忽悠了,觉得耿恭有天神保佑,于是选择了撤退。

耿恭最为经典的故事就是十三勇士归玉门,这是发生西域都护府都护陈睦被杀后的战事中。当时北匈奴联合焉耆、龟兹两国攻打西域都护府,都护陈睦战败被杀,丝绸之路上的各个驻军点被北匈奴军队围攻。正好又遇到汉明帝去世,长安城忙着张罗葬礼和新皇即位,对西域事务就有点轻视。于是车师国再度背板汉朝,和北匈奴的军队一起围攻耿恭。耿恭只能固守待援,开始了与匈奴人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弹尽粮绝后,他又让士兵把身上皮甲和弓弦煮了当作食物,坚持与匈奴军队血战到底。

战事发展得非常艰苦,但在耿恭的组织下汉军众志成城,不畏艰险与匈奴人死战。匈奴军队攻打很久都没有战果,便派人向耿恭招降。耿恭发挥大忽悠精神,玩起了诈降计,引得匈奴使者入城。然后他在城墙上当着匈奴军队的面杀死使者,并将使者身上的肉割下来烤着吃,以此来表现出死战到底的决心。这便是南宋民族英雄岳飞在《满江红》中写到的,"壮志饥餐胡虏肉,谈笑渴饮匈奴血"。耿恭的行动激励得手下将士与匈奴人死战,即便剩下数十人也不放弃。他也因为这个事情而名垂青史,成为岳飞心中的偶像。

汉章帝即位后,派酒泉太守秦彭出兵救援坚守西域的汉军,其中以关宠和耿恭最为重要。汉军在柳中集结,在交河大败车师和匈奴的军队,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可是这时救援目标之一的关宠已经去世,于是将领王蒙打算引兵东归。然而王蒙手下范羌则坚持继续前进,他决定去救援耿恭。

于是王蒙给了范羌两千人,冒着暴风雪前去救援耿恭。围攻耿恭的匈奴军队听说汉军到了,便放弃攻城,撤出了西域。于是耿恭等人在范羌的接应下,从疏勒城出发,沿着丝绸之路返回玉门关。他们出发时有二十六人,沿途病死一半,抵达玉门关时只剩下十三勇士。

这十三位勇士抵达玉门关的时候衣衫褴褛,鞋履洞穿,面容憔悴,形销骨立,然而他们坚守城池的故事却名垂青史,受到后人的膜拜。耿恭也因此而得到了朝廷的褒奖,被升为骑都尉,十三勇士中的其他人也都有不同的赏赐。这样的赏赐不仅仅是对他们死守西域的回报,也是历史对他们功绩的承认。

耿恭一生官职并不太高,最高时为长水校尉,后来还被车骑将军马防诬陷获罪。可是他的尚武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却成为后代将领学习的模范。比较有趣的是,有人认为马防诬陷耿恭,是因为耿恭上书冒犯了马防,我对此不敢苟同。我觉得马防是在给父亲马援报仇,因为马援是被耿恭的叔叔耿舒诬告的。耿家和马家这两个名将辈出的东汉将门,真是冤冤相报啊。

标签: 耿恭岳飞匈奴匈奴人

更多文章

  • 十三将士归玉门后,为何两年后耿恭就被汉章帝免职,遣送回家?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耿恭,汉章帝,匈奴,车师,疏勒,艺术家,书法家

    十三将士归玉门堪称汉朝版斯巴达三百勇士和中国版拯救大兵瑞恩,其主角耿恭更是被认为比苏武更有气节的英雄。这是一出慷慨激昂、悲壮凄凉的英雄归家之歌,只可惜归家之后的十三人虽然暂时得到了重用,然而耿恭却在两年后被逮捕入狱,随后被免职遣送回老家,不久死在老家,这结局实在算不上好。东汉政权稳定之后,朝廷重新取

  • 十三将士归玉门:耿恭以数百将士抵御匈奴近一年,归国仅剩十三人

    历史解密编辑:香茗史馆标签:耿恭,匈奴,匈奴人,车师

    2019年,电影《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上映,影片所讲述的,便是两千年前“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然而真实的历史远比电影更为悲壮。东汉重新收复西域后,率兵镇守车师的耿恭,遭到北匈奴大军来犯,在守军不足、救兵不至,车师反叛、缺粮缺水的艰难情况下,坚守西域长达一年时间。等到汉朝援军抵达,耿恭率领残余军

  • 坚守西域的东汉军魂缔造者耿恭,再次踏上平羌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耿恭,太守,马援,章帝,校尉

    神箭震天山——大汉军魂与耿恭的救赎(9)耿恭坚守西域一年多,粮尽援绝,誓死不降,感天动地,战后终于回到故乡,为母亲守孝,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还不到一年,朝廷就派来五官中郎将马严(马援之侄),赐以牛、酒,命耿恭立刻停止服丧,上朝接受新官职与新任务。原来,自打东汉开国名将马援离任陇西太尉之职后,汉朝西

  • 耿恭:不为大汉耻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耿恭,匈奴,汉军,军队,疏勒

    耿恭,字伯宗,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为将门之后,耿恭生活的年代东汉内部政权相对平稳,国力日渐强盛,朝廷开始重新经营西域,并且进军西域清缴匈奴在西域的军事力量,之后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大军撤退之后,耿恭被朝廷任命为戊己校尉,带领数百人作为屯垦部队驻扎,成为大汉最西侧的军事力量存在。故事就此开始

  • 拯救校尉耿恭:汉军将士坚守绝域一年,最后只剩26人,救不救?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耿恭,匈奴,汉军,匈奴人,西域

    神箭震天山——大汉军魂与耿恭的救赎(6)公元74年,东汉王朝重新开始经营西域,设西域都护府。第二年,西征军班师凯旋。留校尉耿恭守疏勒城。大军刚撤,匈奴单于就卷土重来,联合车师国叛军数万,围攻疏勒一年,耿恭等人粮尽援绝,最后只能把把弓弩、铠甲上的筋革制的配件取下来,放在水里煮烂了吃。匈奴单于见久攻不下

  • 少陵塬上故事多|走近凤栖塬上的张安世墓地及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网易陕西标签:张安世,少陵,墓地,墓葬,陪葬

    萦绕古长安的“八水”切割深厚的黄土,造就了关中边缘高陡、顶部平旷的巨大高地——塬。西安之塬,从不缺诗意的名号,洪渎塬、白鹿塬、龙首塬、少陵塬……塬上也名副其实地分布着密集的古代遗迹,埋藏着古长安一层层数不尽的历史秘密。航天基地,便坐落于城南少陵樊川之上。古时少陵塬,源起西周杜伯国,名动秦汉上林苑,兴

  • “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张安世

    历史解密编辑:呆呆故事会标签:霍光,尚书,汉朝,张安世,汉宣帝,大司马,麒麟阁

    张安世,他的父亲是当年深受汉武帝信任的酷吏张汤。张安世靠父亲张汤的地位出任郎官。因为擅长书法而供职尚书,张安世记忆力出众,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汉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执政,由于张安世忠厚,霍光十分器重他,奏请任命张安世为右将军、光禄勋,辅助自己。在任13年间,国家

  • 张安世究竟是汉廷一朵圣洁白莲花,还是一根官场老油条?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张安世,汉廷一朵,霍光,刘彻,汉昭帝,汉宣帝

    作者:许云辉西汉时某日,一个宫廷侍卫值班时喝到找不着北,居然把金殿当厕所,痛痛快快尿了一阵。卫队长唯恐受到连累,气急败坏请求光禄勋(九卿之一,专司守卫宫殿门户的宿卫之臣)张安世依法严惩这个醉鬼。此事可大可小。如果穷追不舍上纲上线,侍卫必然以藐视朝廷罪被斩首;如果将他视为酒后失德,亦可小事化了。张安世

  • 酷吏张汤之子张安世,用一种极其“油腻”的方式,活成了职场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张安世,张汤,霍光,汉宣帝,刘彻,皇帝,汉昭帝,汉朝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可是在西汉张汤和张安世这对父子身上,似乎完全看不任何关于基因遗传影响的任何痕迹。张汤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酷吏,性格阴冷、手段狠辣,但他的儿子张安世却得到了史学家班固“满而不溢”的高度评价。明朝的王世贞则是更为直接地比较了这对父子,他说:张汤之于安世,父子也。其才智

  • 软心肠的刀笔吏丙吉:成就了宣帝中兴,惊演了一出狸猫换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丙吉,丞相,宣帝,狸猫换太子,刘病已,刘彻

    图/来源网络比赵氏孤儿更励志春秋时期,晋国大将赵朔,被司寇屠岸贾诬陷。于是,赵氏家族被满门抄斩,侥幸留下了一个襁褓婴儿——赵武。赵氏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友人程婴,一个为之死、一个养之生,他们保住了赵氏孤儿。15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列为晋国公卿,于是族灭屠岸贾、为家族复仇。赵氏孤儿,是一个家族蒙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