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最远到了印度?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最远到了印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地图帝 访问量:3198 更新时间:2023/12/8 7:30:35

西域地方广大,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四千余里,东接河西走廊,西达波斯高原。西域南北皆有大山,中央有河。由敦煌往西域,有南北两道。南道出阳关,经且末、精绝、扞弥、于阗至莎车,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罽宾等国;北道由楼兰傍山循河西行,经山国、尉犁、渠犁、乌垒、龟兹、姑墨至疏勒,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等国。北道以北尚有焉耆、车师等。以上诸国,统称西域三十六国,或西域四十八国,均为概数。

图-西域地形

清朝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曾写道: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意思是若想要保住秦陇,必稳固河西,想要稳固河西,必须开拓西域。

公元前119年,漠北大战同年,卫尉张骞筹划再次出使西域,向武帝进言:“蛮夷恋故地,又贪汉财物,此时若厚赂乌孙,招其东居故地,以公主和亲,则断匈奴右臂也。既连乌孙,则其西南大宛、大夏、康居等,必闻风归附。”

河西走廊自浑邪王率众投降以来,汉朝将匈奴降兵部族迁离,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置属国安置。河西走廊兵力空虚,人口匮乏,常被匈奴偷袭。张骞的意思是把乌孙请回河西走廊故地,帮汉朝戎守边疆,以防御匈奴。在匈奴看来,乌孙人恩将仇报,二者必有恶战,如此匈奴的威胁自然减弱了。

不久张骞卷入夺嫡之争,武帝将其谪为中郎将(军职四品),率三百精锐,战马六百匹,赍[jī]金币丝帛数千万,牛羊万头,出使乌孙,目的是结盟乌孙夹击匈奴,断匈奴之右臂。

这是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仍走河西走廊,这回汉朝已经完全控制该地区,不用担心休屠和浑邪,而且沿途有亭障、关隘、烽燧进行补给。张骞一行过楼兰、焉耆、车师,绕过天山山脉北部的依连哈比尔尕山、博罗科努山、阿拉套山,来到伊犁河盆地。

孙和月氏原来都在河西走廊,后来月氏独占河西走廊,乌孙北上投靠匈奴。匈奴用了几十年时间,帮乌孙收复河西走廊,把月氏人赶到了西域伊犁河流域。但匈奴将河西走廊据为己有,右贤王麾下休屠部和浑邪部入主,几十万匈奴人鸠占鹊巢。乌孙迫不得已,继续西行追击月氏,占据伊犁河流域,随后大月氏南迁阿姆河盆地。

乌孙国有12万户,63万人,控弦18.88万骑。在伊犁河谷中央,有一座乌孙山,见证乌孙人的辉煌历史。

巴尔喀什湖与天山山脉之间,是大片的沙漠,伊犁河流出河谷后,由于水量充足,在损失巨量水分后还是注入巴尔喀什湖西侧。天山上其他河流水量就没有这么充足了,巴尔喀什湖东面的河流时断时续,主要依靠伊犁河补充水源。

巴尔喀什湖东西长约605千米,最宽74千米,最窄只有9千米,我们也可以将其看作一条比较宽的河流。伊犁河入湖后,由于湖面比河面宽得多,水流减速缓慢向东流。这就造成湖口是淡水,越往东水越咸。巴尔喀什湖最窄处,位于中央位置,看起来像一个水阀。人们习惯将巴尔喀什湖视作半淡水半咸水湖泊,西部是淡水湖,东部是咸水湖。

乌孙原本依附匈奴,但匈奴独占河西走廊,令曾经唇齿相依的盟友关系破裂。乌孙占据伊犁河流域后,便不再向匈奴岁贡牛羊,右贤王曾多次对乌孙用兵。汉朝也是利用右贤王兵力空虚,逐渐收复河套地区与河西走廊的。

乌孙的王称为昆莫或昆弥,与汉朝皇帝、匈奴单于是一个意思。乌孙昆莫名叫猎骄靡,他的父亲难兜靡是被月氏人杀的。猎骄靡一生颇为传奇,婴儿期随部众寄居匈奴,少年青年期率乌孙军多次与月氏、秦汉军队交锋,中年时期收复河西走廊却被匈奴占据,老年时期率部众赶走月氏人占据伊犁河流域。

猎骄靡的寿命很长,此时已经到了九十岁鲐[tái]背之年。张骞传达汉武帝之命,赐予金币丝帛。猎骄靡自称年老体衰,坐受不拜,礼如单于见敌国使臣。

张骞见猎骄靡身材肥大,像座肉山般横卧席上,闭目养神,身旁四五个侍女给他捶打身体,一副没把汉使放在眼中的模样。

张骞愤然道:“我大汉天子远遣使者赐乌孙,大王若不肯拜受,则请将金币丝帛退还。”

猎骄靡闻言坐了起来,只见他的貂皮帽上嵌着大小不一的各色宝玉,细长的眼射出两道凌厉的目光,冷哼道:“听说张大人曾去大月氏,要夹击我们乌孙和匈奴,怎么今日又来挑拨乌孙与匈奴,是何居心?”

张骞不亢不卑道:“匈奴是我大汉心腹大患,匈奴的敌人就是大汉的朋友。“

简单的两句话,说到猎骄靡心里去了,现在乌孙与匈奴在天山山脉东北部争夺激烈,若非卫青霍去病屡败右贤王,乌孙与匈奴右部的交战规模只怕会越来越大。

张骞赠完礼物,便进言道:“乌孙若能东归故地,为大汉戎守边疆,大汉当以公主嫁为夫人,结兄弟之好,同拒匈奴,破之甚易。”

猎骄靡听了沉吟不答,左支右绌,他只想要汉朝的金币丝帛而已。

十几年前,张骞经大宛去大月氏,是约大月氏共击乌孙和匈奴,这笔账猎骄靡没给张骞算,就已经是看在金币丝帛的份上宽仁大度了。乌孙人已经在伊犁河谷安家多年,近两代人都对河西走廊知之甚少,当然是不想回去与匈奴开战。

猎骄靡还有自己的难处,他有十几个儿子,太子早逝,太孙军须靡(官号岑陬)不能服众。另有一子大禄,此人能征善战,公开表示应该自己继承昆莫之位。

如今乌孙四分五裂,太孙军须靡领兵万余骑,大禄领兵万余骑,昆莫其他儿孙各有兵力数千或数百。各大势力虽表面上统属于昆莫猎骄靡,但都各自私养战士,对老昆莫表里不一。

就算乌孙上下铁板一块,他们也未必愿意为汉朝守土,何况伊犁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并不亚于河西走廊。

为了拉拢乌孙共击匈奴,张骞许诺嫁汉朝公主给猎骄靡。但匈奴在大漠以北仍强势存在,只要匈奴不主动攻击乌孙,猎骄靡不敢随便得罪匈奴而娶汉朝公主。

张骞坐镇乌孙,命副使分往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巴基斯坦和印度)等西域大国。

公元前115年,张骞从乌孙归国,昆莫猎骄靡遣使护送张骞,赠战马数十匹回礼。

汉武帝见了乌孙所献之马,甚是雄壮,喜形于色,授张骞为大行令(九卿之一,官职二品),这是张骞第二次授九卿,但和亲未成,张骞没有再次封侯。

过了一年,张骞去世,此前去往大夏等国的副使,皆陆续带着他国使臣归来。于是西域诸国,始知汉朝之广大富庶,都想与之通商。张骞曾封博望侯,后来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臣,都尊称为博望侯。

乌孙昆莫猎骄靡的使者,从长安回去后,将汉朝之地大人众,物产富厚,绘声绘色报于昆莫。猎骄靡虽仍不愿与汉朝和亲共击匈奴,但态度好转了不少,双方建立了互访机制。

西域与汉朝往来频繁起来,各国只知博望侯张骞,不知汉朝皇帝姓名。张骞死后,汉使亦讳言张骞已死,只说是由博望侯所遣。张骞出使西域,最远到过今伊朗、巴基斯坦、印度。

标签: 张骞匈奴大月氏乌孙西域

更多文章

  • 九死一生,出使西域十三年后,张骞一百来号人队伍,仅余二人归汉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张骞,匈奴,大月氏,刘彻,匈奴人,大宛,西域

    学五千年华夏历史,品个中百味人生;知天命,学古鉴今。本文为苏苏鉴史原创,感谢大家点赞、支持、关注!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国一起对抗匈奴,在当时是一个能扼制匈奴相当有效的方法。然而由于当时匈奴的实力强大,几乎让西域地区的众多国家都臣服了自己,所以张骞出师不利,没多久就被匈奴扣押,并就此被软禁

  • 张骞被匈奴抓了两次,逃回长安的路线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地图帝标签:张骞,匈奴,大月氏,卫青,乌孙

    武帝即位之初,立即着手反击匈奴。从匈奴降卒口中得知,昔日匈奴将月氏从河西走廊赶走,月氏举族西迁到西域的伊犁河流域,称为大月氏。老上单于曾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人因此怨恨匈奴,意在复仇,但恨无人援助。 武帝便欲遣使大月氏,与之结盟,东西夹击匈奴。但由中原前往西域,须从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经过,后

  • 洋海遗址发现一段枯枝,打破了张骞出使西域,葡萄传入我国的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拍客探德州标签:张骞,葡萄,刘彻,西域,洋海遗址,汉高祖刘邦

    历史的真相往往就在细节中,古墓群中一段毫不起眼的枯枝,居然破解了一个历史谜题,这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真切的发生在我们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它甚至还与张骞出使西域有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

  • 一匈奴奇女子,嫁与张骞,没名没分,只为爱情

    历史解密编辑:慢慢读史标签:张骞,匈奴,刘彻,西域

    张骞接受汉武帝的应征,出使西域走到河西走廊时,被匈奴俘虏。匈奴的单于为了策反他,先是软禁逼其做苦役,后来看到张骞顺从时又要感化他,于是单于做媒,将一匈奴女子嫁于张骞。此女子后世没有留下姓名,她温柔善良坚韧,与汉人丈夫相濡以沫。虽然语言不同,她也能明白张骞的心思,会把张骞偷偷绘制的西域地图藏好,平日里

  • 张骞被匈奴囚禁13年,娶的匈奴美女还有混血儿子,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齐玉谈科技标签:张骞,匈奴,刘彻,长安

    提到张骞,人们就会想到“丝绸之路”。张骞是走出看世界第一人,被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通过选拔成为西域大使,去寻找月氏国以谋合作,商议与其两面夹击,共同攻击匈奴。他们一行穿过匈奴地区时,张骞假意顺从,实则伺机而动。他被困留在匈奴长达十年之久,就在匈奴看守松懈之时,张骞携随从偷偷逃离成功。后完成任务

  • 被匈奴人逼迫娶妻生子的张骞,实为人生赢家,今后代子孙丰茂

    历史解密编辑:凌瑶读史标签:张骞,匈奴,匈奴人,刘彻

    能持汉节13年而不失的张骞是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公元前139年,25岁的张骞尊奉汉武帝刘彻之命出使西域,一路上,西行的队伍风尘仆仆、饥餐露宿,却在河西走廊不幸被匈奴的骑兵队抓捕扣压。匈奴单于不依不饶,将张骞和十余位随从一并扣压并裹挟到了漠北地带,张骞在其后的十余年中忍辱负重、不忘皇命,最后伺机

  • 张骞:13年的困难踏出了一条千年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张骞,匈奴,大月氏,匈奴人,刘彻

    作者:不贰过19岁的汉武帝刘彻登基成为皇帝,可是朝政却把持在奶奶太皇太后窦漪房的手中。可是汉武帝并不想一辈子当一个傀儡,所以他一直在布局,一直在提防着匈奴。匈奴是一个游牧民族,可是当时的游牧民族不止匈奴一个,还有一个大月氏。匈奴打败了大月氏,并且将大月氏君主的头颅打造成了酒具。大月氏不堪受辱,一直寻

  •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秘密:寻找中国人以及中国文化的精神高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张骞,刘彻,匈奴,史记·大宛列传,乌孙

    提示:河源事关军事、政治、经济与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大事中的大事。在这里,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多出了在另外一个层面上的重大意义。这在我们今天看来有些“弄错了地方”的意思,但当我们面对世界两大神话主体之一的昆仑神话,面对巍巍昆仑,却有一种中华民族自古是一家的彻悟,当然是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的。外面的世

  • 疑似张骞头颅骨在南阳出土,南阳博望侯墓墓主身份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标签:张骞,张骞墓,墓葬,墓主,南阳

    一颗疑似西汉外交大使张骞的头颅骨,出现在河南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一间仓库里。整个头颅骨呈褐色,脱落的下颚上还残留着白色的牙齿。在场参与检测鉴定的人员认为,这与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长年在户外活动,并且饮食牛奶和肉有关。一颗疑似西汉外交大使张骞的头颅骨。受访者赵海均供图在现场,“洛阳眼”检测仪的发明人王

  • 很多人都知道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文爱谈史标签:张骞,刘彻,大月氏,匈奴人,丝绸之路

    说起张骞,更多的人会说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此话没错,但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张骞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他出使西域的壮举,之所以称之为壮举,是因为张骞出使西域历经了13年的艰苦磨难,矢志不渝。13年里,张骞两次被匈奴所扣,但他不忘初心,最终返回长安复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张骞不是一个使者,而是一个外交家和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