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骞被匈奴抓了两次,逃回长安的路线是怎样的?

张骞被匈奴抓了两次,逃回长安的路线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地图帝 访问量:516 更新时间:2024/1/21 23:05:53

武帝即位之初,立即着手反击匈奴。从匈奴降卒口中得知,昔日匈奴将月氏从河西走廊赶走,月氏举族西迁到西域的伊犁河流域,称为大月氏。老上单于曾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人因此怨恨匈奴,意在复仇,但恨无人援助。

武帝便欲遣使大月氏,与之结盟,东西夹击匈奴。但由中原前往西域,须从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经过,后面还要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可以说是九死一生的任务,几乎无人愿去。

公元前139年,武帝即位第二年,平民张骞打算碰碰运气,报名前往西域。于是武帝授张骞为郎(官职八品),率匈奴降卒堂邑父等起程,一行百余骑,由陇西出塞,准备经河西走廊去往西域。张骞二十五岁,出身不详,官职也不高,还是临时授予的。当时但凡有点身份的人,谁也不想接这种差事。陈胜说过:“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尔。”许多人不是怕死,而是不想默默无闻死在沙漠里,要死也死在战场上。

河西走廊是地形狭长,呈西北-东南走向,长1000多千米、宽100-200千米。张骞使团刚进入河西走廊,就被匈奴休屠王的兵马拦截,张骞被生擒。

休屠王将张骞交由右贤王罗姑比处置,此时乌孙已经将月氏赶走,占据伊犁河谷。但乌孙实力渐强,不再为匈奴右部养马,右贤王不在意大月氏,却有意远征乌孙。右贤王若出征西域,自然要抽调汉朝边境休屠、白羊、娄烦等部落众多兵马。为了防止汉军趁虚而入,就要侄子军臣单于配合,不断侵扰汉地边郡。

于是右贤王又将张骞交给军臣单于发落,表面上是服低做小,实则给军臣单于带来一个麻烦。单于若杀了张骞,汉匈关系当然会更差,双方交战频率和规模可能增大,正是右贤王期待的效果。如果不杀张骞,单于也要派人马看管这一百多人,费力不讨好。

张骞来到龙城,军臣单于没有杀他,只是将其人马拆散,并赏给一个匈奴女人为妻。张骞身边有两人贴身看守,无法逃脱,也就在单于本部呆了下来,甚至生下一个儿子。君臣单于见张骞已习惯大漠骑射生活,令人看管其子,却允许张骞自由活动。张骞仍持汉节,常跑到右地活动,虽和跟随自己的两个匈奴人称兄道弟,内心还是想去西域联合大月氏。

公元前129年,车骑将军卫青兵出上谷,挥兵直捣龙城,斩首七百级。此事虽然对匈奴实质打击不大,但短期心理打击很大,令军臣单于失光落彩,颜面扫地。

此时张骞来被俘已经十年,趁乱与堂邑父两人一路向西,途径匈奴右地,南下天山,取道车师(吐鲁番盆地),再沿塔里木河西行,经龟兹、疏勒等地,翻越葱岭,行数十日,抵达大宛(费尔干纳盆地)。张骞在匈奴就得知大月氏南迁,因此没有去伊犁河谷。

大宛地处费尔干纳盆地,建都贵山城,有6万户,30万人,控弦6万骑。大宛王素闻汉朝人炊金馔玉、乘坚策肥,见张骞到来,心中甚喜,遣人做向导和翻译,送张骞至康居、大月氏。

张骞在大月氏活动了一年多,月氏王多次置酒高会。张骞希望大月氏北上夹击匈奴,月氏王却东支西吾、虚与委蛇。大月氏人对报复乌孙和匈奴完全没有兴趣,目标是河对岸的大夏。

月氏人控制了阿姆河北岸,复国称大月氏,南边称为大夏,各城邦皆臣属大月氏。站在大月氏的角度看,优先级最高的战略,是越过阿姆河,占据整个盆地,攘外必先安内。匈奴离得太远,中间和隔着康居、大宛、乌孙等国,鞭长莫及。假设大月氏要复仇,也是找距离更近的乌孙,而不是匈奴。但乌孙也是汉朝拉拢的西域大国,大月氏不可能与乌孙并肩作战。

张骞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见结盟不成,只得辞归。

在随后的一百多年时间中,大月氏越过阿姆河,进一步控制大夏各部,互相融合,定都蓝氏城。到东汉初,大月氏有10万户,40万人,控弦十余万骑。不久贵霜翕侯丘就却攻灭其余四翕侯,自立为王,不仅统一了阿姆河盆地,还四面扩张,建立起与罗马、安息、东汉并称的贵霜帝国。

公元前128年,张骞越过葱岭,沿昆仑山北麓的西域南道而返,经莎车、于阗、楼兰。此路不如西域北道有一条西东走向的塔里木河,所过之处,多是沙漠,往往百里无人烟,连水草都不易得。

数十日后,张骞和堂邑父终于走出塔克拉玛干沙漠,来到河西走廊,又被浑邪王麾下部落所擒。这年右部动荡,右贤王率部远征乌孙,结果损兵折将。

第二年右贤王兵败归来,此刻连河套都被卫青所占,正当右贤王准备东山再起时,军臣单于派一个儿子来接管右地。右贤王罗姑比叱咤风云几十年,确实有些晚节不保,退位前将张骞送回龙城。

此时张骞如果想逃回长安,必然要经过匈奴白羊部和娄烦部控制河套地区。公元前127年春,车骑将军卫青、材官将军李息领兵四万余出云中,以翕侯赵信为前导。汉军攻灭匈奴白羊王、娄烦王两部,斩首及掳获匈奴5371级,捕获战马上万、牛羊百万计。张骞南归之路打通,只等一个逃跑时机。

公元前126年,匈奴军臣单于去世,其弟左谷蠡王伊稚斜攻败左贤王于单,自立为单于。于单率数百骑降汉,封为陟安侯。

张骞乘匈奴内乱,带着堂邑父以及匈奴妻子南逃,从河套地区进入关中。张骞率一百多人的使团,历时十三年,往返数万里,最后仅张骞与堂邑父两人生还。

汉武帝擢升张骞为太中大夫(官职六品),封堂邑父为奉使君。西汉封侯有列侯和关内侯之分,有的宦官(太监)或女性会封君,食邑与关内侯相当,堂邑父可能受过宫刑,因此封君。张骞虽没有封侯,不过武帝重用他,擢为校尉(军职四品),跟随卫青出战,封侯是早晚的事。

卫青出塞大破右贤王、漠南之战,张骞都在卫青身边,以“知水草处,兵马不至饥渴”为由封为博望侯,食邑不详。

标签: 张骞匈奴大月氏卫青乌孙

更多文章

  • 洋海遗址发现一段枯枝,打破了张骞出使西域,葡萄传入我国的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拍客探德州标签:张骞,葡萄,刘彻,西域,洋海遗址,汉高祖刘邦

    历史的真相往往就在细节中,古墓群中一段毫不起眼的枯枝,居然破解了一个历史谜题,这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真切的发生在我们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它甚至还与张骞出使西域有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

  • 一匈奴奇女子,嫁与张骞,没名没分,只为爱情

    历史解密编辑:慢慢读史标签:张骞,匈奴,刘彻,西域

    张骞接受汉武帝的应征,出使西域走到河西走廊时,被匈奴俘虏。匈奴的单于为了策反他,先是软禁逼其做苦役,后来看到张骞顺从时又要感化他,于是单于做媒,将一匈奴女子嫁于张骞。此女子后世没有留下姓名,她温柔善良坚韧,与汉人丈夫相濡以沫。虽然语言不同,她也能明白张骞的心思,会把张骞偷偷绘制的西域地图藏好,平日里

  • 张骞被匈奴囚禁13年,娶的匈奴美女还有混血儿子,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齐玉谈科技标签:张骞,匈奴,刘彻,长安

    提到张骞,人们就会想到“丝绸之路”。张骞是走出看世界第一人,被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通过选拔成为西域大使,去寻找月氏国以谋合作,商议与其两面夹击,共同攻击匈奴。他们一行穿过匈奴地区时,张骞假意顺从,实则伺机而动。他被困留在匈奴长达十年之久,就在匈奴看守松懈之时,张骞携随从偷偷逃离成功。后完成任务

  • 被匈奴人逼迫娶妻生子的张骞,实为人生赢家,今后代子孙丰茂

    历史解密编辑:凌瑶读史标签:张骞,匈奴,匈奴人,刘彻

    能持汉节13年而不失的张骞是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公元前139年,25岁的张骞尊奉汉武帝刘彻之命出使西域,一路上,西行的队伍风尘仆仆、饥餐露宿,却在河西走廊不幸被匈奴的骑兵队抓捕扣压。匈奴单于不依不饶,将张骞和十余位随从一并扣压并裹挟到了漠北地带,张骞在其后的十余年中忍辱负重、不忘皇命,最后伺机

  • 张骞:13年的困难踏出了一条千年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张骞,匈奴,大月氏,匈奴人,刘彻

    作者:不贰过19岁的汉武帝刘彻登基成为皇帝,可是朝政却把持在奶奶太皇太后窦漪房的手中。可是汉武帝并不想一辈子当一个傀儡,所以他一直在布局,一直在提防着匈奴。匈奴是一个游牧民族,可是当时的游牧民族不止匈奴一个,还有一个大月氏。匈奴打败了大月氏,并且将大月氏君主的头颅打造成了酒具。大月氏不堪受辱,一直寻

  •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秘密:寻找中国人以及中国文化的精神高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张骞,刘彻,匈奴,史记·大宛列传,乌孙

    提示:河源事关军事、政治、经济与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大事中的大事。在这里,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多出了在另外一个层面上的重大意义。这在我们今天看来有些“弄错了地方”的意思,但当我们面对世界两大神话主体之一的昆仑神话,面对巍巍昆仑,却有一种中华民族自古是一家的彻悟,当然是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的。外面的世

  • 疑似张骞头颅骨在南阳出土,南阳博望侯墓墓主身份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标签:张骞,张骞墓,墓葬,墓主,南阳

    一颗疑似西汉外交大使张骞的头颅骨,出现在河南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一间仓库里。整个头颅骨呈褐色,脱落的下颚上还残留着白色的牙齿。在场参与检测鉴定的人员认为,这与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长年在户外活动,并且饮食牛奶和肉有关。一颗疑似西汉外交大使张骞的头颅骨。受访者赵海均供图在现场,“洛阳眼”检测仪的发明人王

  • 很多人都知道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文爱谈史标签:张骞,刘彻,大月氏,匈奴人,丝绸之路

    说起张骞,更多的人会说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此话没错,但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张骞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他出使西域的壮举,之所以称之为壮举,是因为张骞出使西域历经了13年的艰苦磨难,矢志不渝。13年里,张骞两次被匈奴所扣,但他不忘初心,最终返回长安复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张骞不是一个使者,而是一个外交家和探

  •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不是葡萄,而是……

    历史解密编辑:中新社华舆标签:张骞,刘彻,匈奴,大宛,西域,葡萄,水果,香草,司马迁,汉高祖刘邦

    后人喜欢侈言“盛唐”,“盛唐气象”被当作中国历史的顶点和巅峰,但其实“盛唐”是汉朝结出的果子。唐朝名将高仙芝之所以能够横行西域,甚至翻越帕米尔高原征战,得益于汉朝解决了中国北方最大的边患——匈奴。自此之后,历经“五胡内迁”,经济和文化中心向江南转移,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结出了一颗熠熠发光的果子

  • 被匈奴人逼迫娶妻生子的张骞,实为人生赢家,今后子孙丰茂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张骞,匈奴,刘彻,卫青,刘邦

    前言张骞,一位树立在中华民族外交历史上的一座“丰碑”。我们欣赏他出色的外交能力,也钦佩他异于常人的忍耐力,更被他忠于自己国家的信仰所打动。他肩负使命出使西域,不畏匈奴,恪守本心的故事早已被世人所知晓,但是他在西域一段美好又特殊的婚姻却鲜为人知。我们都知道张骞在西域被困十三年,逃跑两次才成功,却不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