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九死一生,出使西域十三年后,张骞一百来号人队伍,仅余二人归汉

九死一生,出使西域十三年后,张骞一百来号人队伍,仅余二人归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2412 更新时间:2024/3/17 17:25:05

学五千年华夏历史,品个中百味人生;知天命,学古鉴今。本为苏苏鉴史原创,感谢大家点赞、支持、关注!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国一起对抗匈奴,在当时是一个能扼制匈奴相当有效的方法。

然而由于当时匈奴的实力强大,几乎让西域地区的众多国家都臣服了自己,所以张骞出师不利,没多久就被匈奴扣押,并就此被软禁了十年之久。十年后,张骞找机会逃了出来,一行人继续西行,往新的大月氏国的方向摸索前进。

图:张骞一行人从匈奴逃脱后继续西进

他们餐风露宿,先在沙漠里面穿行,热浪滚滚,酷热难当;接着又渡过葱岭地区(今帕米尔高原),高原雪山,寒风呼啸,冰冷刺骨。他们行进的艰难程度,和后来红军长征有得一拼,这一路上,倒下了不少同伴。

他们一路探寻,来到了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的地界,当时这里有个叫大宛的国家。

图:大宛国遗址(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

大宛国早闻汉朝国家富庶,一直也有结交之意,苦于被匈奴控制着河西走廊,没有合适的机缘,所以,张骞他们的到访得到了大宛国王的热情款待。

张骞向大宛国王讲述了自己此次西行的目的,希望大宛国王能助他一臂之力,帮助他找到大月氏国,并许诺将来必有汉皇的重谢。

大宛国王欣然应允。派了向导和翻译把他们送到了另一个国家康居,康居王又派人把他们送至大夏国,再经过大夏国之后,他们终于辗转来到了大月氏国。

图:张骞辗转到达大月氏国线路图

这十年间,原来在伊犁河畔的大月氏国,因为被匈奴所支持的乌孙国所败,又一路西迁。到张骞一行人终于找到他们的时候,此时的大月氏已经西迁到阿姆河流域(位于今天的土库曼斯坦境内),当时也已改名为贵霜王国。

大月氏国在新的阿姆河流域这片地方,水草丰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因为距离匈奴和乌孙国较远,也不再受他们的侵扰,大月氏国就想着在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上安居乐业,再不想跟匈奴斗下去了。

图:大月氏国人

而阿姆河流域地区距离汉朝更加遥远,大月氏国感觉和汉朝结盟也失去了实际的意义,所以对于张骞的提议不为所动。张骞在大月氏国逗留了一年多时间,仍无法说服大月氏国王,没办法,他们只能就往回走了。

张骞回汉朝时,特意避开了来时的道路,往塔里木盆地的南部,从青海羌人的地区回汉朝。没想到青海羌族也被匈奴控制了,张骞又再次被匈奴人扣押。这西域地区都是匈奴人说了算,张骞只能接受现实,再寻找机会逃脱。

图:张骞从大月氏国返回再次被匈奴扣押

所幸张骞这一次运气好,一年多之后,公元前的126年,匈奴军臣单于去世,匈奴王庭内部发生内讧,张骞趁机带着自己的匈奴妻子和仅剩的伙伴堂邑夫回到了汉朝。

从公元前139年出发到公元前126年的归汉,历尽艰辛十三年时间,张骞和堂邑夫两人带着一百多人出使西域,结果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他们两人了。

图:十三年后,张骞终于回到汉朝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然没能跟大月氏结盟,但是他这第一次开荒式西进让他大开眼界。

一路上,张骞把所到的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地理风貌等等详细记录了下来,并一一向汉武帝作了汇报。司马迁在《史记》当中也作了相应详细的记录,并称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凿空”(喻意:打破空白)

汉武帝大喜!这让汉武帝在几年后部署攻击匈奴的几大战役做到了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也为汉武帝在攻下河西走廊,把匈奴赶到漠北之后,在西域地区设置西域都护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线路图

张骞的第一次出使西域促进了东西方的互通有无,他被誉为“第一个打开看世界的中国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立即删除。)

标签: 张骞匈奴大月氏刘彻匈奴人大宛西域

更多文章

  • 张骞被匈奴抓了两次,逃回长安的路线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地图帝标签:张骞,匈奴,大月氏,卫青,乌孙

    武帝即位之初,立即着手反击匈奴。从匈奴降卒口中得知,昔日匈奴将月氏从河西走廊赶走,月氏举族西迁到西域的伊犁河流域,称为大月氏。老上单于曾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人因此怨恨匈奴,意在复仇,但恨无人援助。 武帝便欲遣使大月氏,与之结盟,东西夹击匈奴。但由中原前往西域,须从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经过,后

  • 洋海遗址发现一段枯枝,打破了张骞出使西域,葡萄传入我国的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拍客探德州标签:张骞,葡萄,刘彻,西域,洋海遗址,汉高祖刘邦

    历史的真相往往就在细节中,古墓群中一段毫不起眼的枯枝,居然破解了一个历史谜题,这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真切的发生在我们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它甚至还与张骞出使西域有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

  • 一匈奴奇女子,嫁与张骞,没名没分,只为爱情

    历史解密编辑:慢慢读史标签:张骞,匈奴,刘彻,西域

    张骞接受汉武帝的应征,出使西域走到河西走廊时,被匈奴俘虏。匈奴的单于为了策反他,先是软禁逼其做苦役,后来看到张骞顺从时又要感化他,于是单于做媒,将一匈奴女子嫁于张骞。此女子后世没有留下姓名,她温柔善良坚韧,与汉人丈夫相濡以沫。虽然语言不同,她也能明白张骞的心思,会把张骞偷偷绘制的西域地图藏好,平日里

  • 张骞被匈奴囚禁13年,娶的匈奴美女还有混血儿子,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齐玉谈科技标签:张骞,匈奴,刘彻,长安

    提到张骞,人们就会想到“丝绸之路”。张骞是走出看世界第一人,被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通过选拔成为西域大使,去寻找月氏国以谋合作,商议与其两面夹击,共同攻击匈奴。他们一行穿过匈奴地区时,张骞假意顺从,实则伺机而动。他被困留在匈奴长达十年之久,就在匈奴看守松懈之时,张骞携随从偷偷逃离成功。后完成任务

  • 被匈奴人逼迫娶妻生子的张骞,实为人生赢家,今后代子孙丰茂

    历史解密编辑:凌瑶读史标签:张骞,匈奴,匈奴人,刘彻

    能持汉节13年而不失的张骞是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公元前139年,25岁的张骞尊奉汉武帝刘彻之命出使西域,一路上,西行的队伍风尘仆仆、饥餐露宿,却在河西走廊不幸被匈奴的骑兵队抓捕扣压。匈奴单于不依不饶,将张骞和十余位随从一并扣压并裹挟到了漠北地带,张骞在其后的十余年中忍辱负重、不忘皇命,最后伺机

  • 张骞:13年的困难踏出了一条千年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张骞,匈奴,大月氏,匈奴人,刘彻

    作者:不贰过19岁的汉武帝刘彻登基成为皇帝,可是朝政却把持在奶奶太皇太后窦漪房的手中。可是汉武帝并不想一辈子当一个傀儡,所以他一直在布局,一直在提防着匈奴。匈奴是一个游牧民族,可是当时的游牧民族不止匈奴一个,还有一个大月氏。匈奴打败了大月氏,并且将大月氏君主的头颅打造成了酒具。大月氏不堪受辱,一直寻

  •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秘密:寻找中国人以及中国文化的精神高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张骞,刘彻,匈奴,史记·大宛列传,乌孙

    提示:河源事关军事、政治、经济与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大事中的大事。在这里,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多出了在另外一个层面上的重大意义。这在我们今天看来有些“弄错了地方”的意思,但当我们面对世界两大神话主体之一的昆仑神话,面对巍巍昆仑,却有一种中华民族自古是一家的彻悟,当然是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的。外面的世

  • 疑似张骞头颅骨在南阳出土,南阳博望侯墓墓主身份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标签:张骞,张骞墓,墓葬,墓主,南阳

    一颗疑似西汉外交大使张骞的头颅骨,出现在河南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一间仓库里。整个头颅骨呈褐色,脱落的下颚上还残留着白色的牙齿。在场参与检测鉴定的人员认为,这与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长年在户外活动,并且饮食牛奶和肉有关。一颗疑似西汉外交大使张骞的头颅骨。受访者赵海均供图在现场,“洛阳眼”检测仪的发明人王

  • 很多人都知道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文爱谈史标签:张骞,刘彻,大月氏,匈奴人,丝绸之路

    说起张骞,更多的人会说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此话没错,但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张骞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他出使西域的壮举,之所以称之为壮举,是因为张骞出使西域历经了13年的艰苦磨难,矢志不渝。13年里,张骞两次被匈奴所扣,但他不忘初心,最终返回长安复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张骞不是一个使者,而是一个外交家和探

  •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不是葡萄,而是……

    历史解密编辑:中新社华舆标签:张骞,刘彻,匈奴,大宛,西域,葡萄,水果,香草,司马迁,汉高祖刘邦

    后人喜欢侈言“盛唐”,“盛唐气象”被当作中国历史的顶点和巅峰,但其实“盛唐”是汉朝结出的果子。唐朝名将高仙芝之所以能够横行西域,甚至翻越帕米尔高原征战,得益于汉朝解决了中国北方最大的边患——匈奴。自此之后,历经“五胡内迁”,经济和文化中心向江南转移,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结出了一颗熠熠发光的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