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五千年华夏历史,品个中百味人生;知天命,学古鉴今。本文为苏苏鉴史原创,感谢大家点赞、支持、关注!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国一起对抗匈奴,在当时是一个能扼制匈奴相当有效的方法。
然而由于当时匈奴的实力强大,几乎让西域地区的众多国家都臣服了自己,所以张骞出师不利,没多久就被匈奴扣押,并就此被软禁了十年之久。十年后,张骞找机会逃了出来,一行人继续西行,往新的大月氏国的方向摸索前进。
图:张骞一行人从匈奴逃脱后继续西进
他们餐风露宿,先在沙漠里面穿行,热浪滚滚,酷热难当;接着又渡过葱岭地区(今帕米尔高原),高原雪山,寒风呼啸,冰冷刺骨。他们行进的艰难程度,和后来红军长征有得一拼,这一路上,倒下了不少同伴。
他们一路探寻,来到了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的地界,当时这里有个叫大宛的国家。
图:大宛国遗址(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
大宛国王早闻汉朝国家富庶,一直也有结交之意,苦于被匈奴控制着河西走廊,没有合适的机缘,所以,张骞他们的到访得到了大宛国王的热情款待。
张骞向大宛国王讲述了自己此次西行的目的,希望大宛国王能助他一臂之力,帮助他找到大月氏国,并许诺将来必有汉皇的重谢。
大宛国王欣然应允。派了向导和翻译把他们送到了另一个国家康居,康居王又派人把他们送至大夏国,再经过大夏国之后,他们终于辗转来到了大月氏国。
图:张骞辗转到达大月氏国线路图
这十年间,原来在伊犁河畔的大月氏国,因为被匈奴所支持的乌孙国所败,又一路西迁。到张骞一行人终于找到他们的时候,此时的大月氏已经西迁到阿姆河流域(位于今天的土库曼斯坦境内),当时也已改名为贵霜王国。
大月氏国在新的阿姆河流域这片地方,水草丰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因为距离匈奴和乌孙国较远,也不再受他们的侵扰,大月氏国就想着在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上安居乐业,再不想跟匈奴斗下去了。
图:大月氏国人
而阿姆河流域地区距离汉朝更加遥远,大月氏国感觉和汉朝结盟也失去了实际的意义,所以对于张骞的提议不为所动。张骞在大月氏国逗留了一年多时间,仍无法说服大月氏国王,没办法,他们只能就往回走了。
张骞回汉朝时,特意避开了来时的道路,往塔里木盆地的南部,从青海羌人的地区回汉朝。没想到青海羌族也被匈奴控制了,张骞又再次被匈奴人扣押。这西域地区都是匈奴人说了算,张骞只能接受现实,再寻找机会逃脱。
图:张骞从大月氏国返回再次被匈奴扣押
所幸张骞这一次运气好,一年多之后,公元前的126年,匈奴军臣单于去世,匈奴王庭内部发生内讧,张骞趁机带着自己的匈奴妻子和仅剩的伙伴堂邑夫回到了汉朝。
从公元前139年出发到公元前126年的归汉,历尽艰辛十三年时间,张骞和堂邑夫两人带着一百多人出使西域,结果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他们两人了。
图:十三年后,张骞终于回到汉朝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然没能跟大月氏结盟,但是他这第一次开荒式西进让他大开眼界。
一路上,张骞把所到的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地理风貌等等详细记录了下来,并一一向汉武帝作了汇报。司马迁在《史记》当中也作了相应详细的记录,并称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凿空”(喻意:打破空白)
汉武帝大喜!这让汉武帝在几年后部署攻击匈奴的几大战役做到了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也为汉武帝在攻下河西走廊,把匈奴赶到漠北之后,在西域地区设置西域都护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线路图
张骞的第一次出使西域促进了东西方的互通有无,他被誉为“第一个打开看世界的中国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