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韩馥手里夺取冀州,袁绍绝非软弱之辈,他只是背弃了最初理想

从韩馥手里夺取冀州,袁绍绝非软弱之辈,他只是背弃了最初理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老张聊史 访问量:4988 更新时间:2024/1/20 0:49:42

袁绍韩馥封了个“奋武将军”的空头杂号,却任命跟韩馥不对付的朱汉为“都官从事”,负责监察究劾百官。果然朱汉带兵持刀冲进韩馥家,打断韩馥儿子双腿,韩馥侥幸逃脱,他本来就是个胆小懦弱的人,否则也不会把冀州拱手相让了,于是哀求袁绍放他跑路,投靠了张邈,但是更巧的又来了,袁绍使者来访,偏偏当着韩馥的面和张邈悄声耳语,于是韩馥彻底吓破了胆,而且估计他已经绝望了,觉得无路可逃,只好自杀。

袁绍是袁阀下一任家主继承人,不是韩馥的门生故吏,相反,韩馥是被袁隗安排出京另立朝廷,组建讨董联盟的一步棋子,所以袁绍官职虽然比韩馥低,但是在讨董联盟里,他是盟主,是韩馥的上司,讨董联盟的终极目标是消灭董卓、恢复皇统(袁绍不认刘协皇位的法理性,污蔑他不是灵帝儿子),所以在这个终极目标达成前,韩馥都不得不承认袁绍的领导地位,所以他被袁绍从冀州赶跑、自杀,他也不敢和袁阀彻底决裂。

韩馥这个人死不死对于袁绍来说无足轻重,袁绍想杀他,就不会杀朱汉为他主持公道,更不会放他走,随便找个罪名直接砍了或者放任朱汉捕杀他就行了。田丰之死也有逢纪在里面从中作梗,刚直如审配,也还活的好好的。所谓外宽内忌对比的只是当世的最高人杰曹孙刘,是相对的,不必妖魔化。

朱汉之前跟韩馥有仇怨袁绍都未必知道,而且,袁绍跟韩馥关系没好到那份儿上,就算知道,也不会因为他们的那点私怨,而废用朱汉。其实,只是韩馥胆小如鼠,又没有安全感。袁绍在其他州郡的死党、部下、盟友也不少,张邈只是其中之一,除非他去袁绍影响不到那几个州郡,不然被吓死也只是早晚的事。

以袁绍为核心的圈子也就那么大,张邈、曹操、刘岱等等。韩馥也是袁绍这个圈子里的人,他的熟人也是袁绍的熟人。例如他投靠的张邈,袁绍称之为兄。然后他想不明白这个事,还要去投靠、依附与袁绍共同的朋友,那么感到恐惧不安也是必然的,因为他没有办法笃信张邈不会因为袁绍之故,害死自己。后来的张邈因恐惧不安而反叛曹操,原因和情况,也是跟他一模一样。这种事情不是巧合,而是必然会发生的结果。只有投靠袁绍的死敌,而不是共同的朋友,才能大概率规避风险,不让自己处于危险、恐惧之中。

在四世三公,士人领袖的袁氏家主面前,韩馥虽然是朝廷任命的刺史,也无力对抗抱团力挺袁绍的冀州世家,所以天子也好,皇族也罢,在这些人眼中不过是工具罢了。曹操和袁绍,就是士族集团内卷,只不过操赢了。反之如果绍赢了,结局大差不差。荀家2个兄弟在操,两个在绍,还有司马家,都是士族报团对抗。后来曹家想脱离士族,制裁士族,结果反被制裁。

袁绍后来背叛了他的理想,年轻时想的是匡扶汉室,可是当他为了成为割据军阀,又干过多少次与自己理想不符合的事呢,成为18路诸侯盟主的时候他又在想什么呢?他四世三公,就是真匡扶了汉室,也不过五世四公而已。离理想很远的时候,他充满了憧憬。可是在追逐理想的过程中,他忘记了初心,以至于靠近理想的时候他犹豫了。不像曹操,能位居三公他就觉得赚了,能称王他也毫不犹豫。而且曹操的格局也更大些,上到抽象的道义,下到具体的黎民,总是能够都考虑到。

更多文章

  • 袁绍建议何进召董卓进京,是智商不够,还是另有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袁绍,董卓,何进,宦官,少帝,曹操

    揭开三国乱世序幕的,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184年爆发的黄巾起义,而是189年董卓进京。董卓本来只是个边地将领,却阴差阳错的进入洛阳,掌握了东汉朝廷的大权。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袁绍,那么袁绍为何建议何进召董卓进京呢?混乱的公元189年,各方势力大乱斗史学界一般习惯于把三国时代界定为公元190年-280

  • 袁绍手下的河北五大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重耳标签:袁绍,张郃,颜良,文丑,汉朝,公孙瓒,河北省,官渡之战,五大名将,曹操手下

    三国时期名将辈出,曹魏有五子良将,蜀汉有五虎上将。最早以“五”字构建的武将团体来自群雄割据时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袁绍,虽没官方封号,却也有个江湖称谓——河北五将。往往江湖称呼更能代表实力,因为官方给称号时还会考虑资历、出身之类进行综合评定。而江湖称呼往往依据自身实力和表现,更具客观性。袁绍手下的河北五

  • 问答:为什么荀彧断定袁绍难成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炮历史标签:袁绍,荀彧,曹操,汉献帝,董卓,黄巾之乱

    问:作为三国时代的早期风云人物,袁绍本来在拥有很强的综合实力,只是由于一系列决策失误而葬送家族前程。但曹操阵营中的谋士荀彧却早有判断,认定这位河北霸主根本难成大事!他这番言论的具体依据是什么?究竟是料敌如神?还是出于纯粹的功利目的,给羽翼未丰的主公灌心灵鸡汤?!答:因为荀彧的立场与袁绍完全不同。虽然

  • 曹操与刘备开战时,袁绍为什么不攻打许昌?你低估了袁绍

    历史解密编辑:萌宠不求人标签:曹操,刘备,袁绍,董卓

    《三国演义》第24回“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衣带诏”事发后,曹操决定亲自领兵攻打刘备,麾下众将领纷纷劝阻说,如果集结大军东征徐州,后方空虚,刘备向袁绍求救,袁绍攻打许昌,如何是好?曹操说,“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然后征询郭嘉的意见,郭嘉与曹操意见一致,“绍性迟而多疑,其谋

  • 袁绍用生命换来的启示:过不了人才关,再强大也是为人作嫁

    历史解密编辑:张希爱英文标签:袁绍,曹操,荀彧,郭嘉,董卓,刘备

    乱世三国,人才辈出,得人才者昌,失人才者亡;曹操、刘备、孙权得人才而成其霸业,袁绍、刘表、刘璋失人才而未得善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袁绍,坐拥冀、青、幽、并四州,手下人才众多,济济满堂,却在争霸的道路上一路走一路丢,最后败光家底,输掉江山,郁郁而死,令人唏嘘!那么,袁绍到底在人才问题上犯了哪些错呢?一、

  • 袁绍手下最厉害的猛将,帮袁绍打下半壁江山,因为太厉害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垄疯堂主标签:袁绍,颜良,文丑,猛将,鞠义,汉朝,公孙瓒

    说起袁绍手底下的猛将,很多人都会想到颜良、文丑,在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中,关于颜良、文丑的描写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若是说起袁绍手底下最厉害的猛将,则是此人,不仅甩颜良、文丑几条街,而且为袁绍的霸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袁绍的霸业有一半是他打下来的,可惜最后因为太厉害被杀。此人名叫鞠义,从小

  • 兵多将广霸河北:演义中袁绍集团武将的实力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袁绍,张郃,公孙瓒,文丑,赵子龙,徐晃

    袁绍作为汉末长期的天下第一大诸侯,原著中多次用“兵多将广”来形容,猛将虽然不多,但颜良的实力,在当时曹营是无人可敌的,本文来介绍一下演义中袁绍集团武将的实力。袁绍颜良袁绍麾下第一猛将,早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便已经做了铺垫,当华雄连斩数将后,袁绍叹道:“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

  • 汉末三国:袁绍麾下十员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袁绍,曹操,张郃,公孙瓒,刘备,徐晃

    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之名门望族,初以豪侠得众,遂怀雄霸之图。据四州之地,拥百万之众,鹰扬河朔,睥睨天下。然而外宽内忌,好谋无断,致使身死嗣灭,王霸雄图,化做南柯一梦。而麾下十员大将,皆一时之杰,托身失所,或殒身丧命,或弃暗投明,所谓同途殊归,令人感叹。十、朱灵朱灵早年为袁绍麾下大将,奉命征讨鄃城季雍,

  • 张邈:袁绍和曹操的好兄弟,遭袁绍憎恨,却又背刺曹操,下场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白泽述异标签:张邈,袁绍,汉朝,三国,东汉,曹操手下

    曹操出征前叮嘱妻儿:“如果我战死了,就去投靠我的好兄弟张邈!”3年后,曹操却大骂:“狗屁兄弟!把张家满门抄斩!”究竟发生什么事情竟让曹操和张邈这对原本肝胆相照、生死相托的好兄弟,成为不死不休的仇敌呢?张邈,字孟卓,兖州东平人。年轻时,张邈以侠义闻名,曾倾家荡产地振穷救急,不少被他接济过的人都愿意追随

  • 三国时期六大“不孝子”,吕布垫底,袁绍屈居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老夫从不吹牛标签:吕布,袁绍,董卓,蜀汉,夏侯霸,历史片,古装片,曹操手下,三国(电视剧)

    两汉以孝治天下,在三国时期,也涌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孝子故事,比如徐庶、太史慈等人。与之相反的,也有不少令人不耻的“不孝子”,活跃在历史舞台上,我们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其中最有名的几位。本文主要以《三国志》为依据,与演义情节略有不同。06.吕布历史上,吕布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他先后杀了自己的领导丁原和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