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献之的草书,超越王羲之了吗?

王献之的草书,超越王羲之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法学府 访问量:791 更新时间:2024/1/25 20:34:55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并称二王。这个称谓就已经说明,父子俩很不一样。如果一样的话,苛刻的书法史怎么会容得下两个王呢。

王献之认为自己已经超越了父亲。因此当谢安试探着问的时候,王献之毫不犹豫地给了肯定回答。这种肯定带有艺术家的自负和决绝,不过恰好与世俗习惯相悖,毕竟那是你爹,即使心里那么想,嘴上起码也要客气一下嘛。谢安就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丝毫没给王献之留面子,立刻回了一句:切。

孙过庭与谢安一样,也认为王献之不及王羲之。他在书谱里写了几个故事来证明,不过,并没有真正从书法的角度进行解读。其实在东晋以后的二百年里,王献之的影响要比王羲之更大,直到唐太宗力推书圣,才把爷俩的关系摆正,以后千余年,小王不如大王几乎成了公论。

当然,这种公论指的是综合实力。如果把单项拿出来直接pk,王献之不见得落下风。比如小楷,《洛神赋》仅有的十三行足以与长篇大论的《乐毅论》《黄庭经》抗衡,而王献之草书对后世的拓展与影响,恐怕成就更大。就拿三十岁后只写晋人的米芾来说,王献之给他的灵感可能更多。

现在我们就看看王献之传世的《草书九帖》,儿子能否在这个单项上超越他爹?

王献之《草书九帖》

(每张字后附释文)

(一) 江州帖吾当托桓江州助汝,吾此不辨得遣人船迎汝。当具

东改(次)枋三四。吾小可者,当自力无湖迎汝。故可得五六十人小枋。诸谢当有,有便是见。今当语之,大理尽此。信

可一一(具)白。胛痛可堪。而比(以)作书纪(殆)若不可识。(二) 疾不退帖疾不退,潜处当日深。岂可以常理待之。此岂常忧忧。不审食复何如。(云)肌色可可。所堪

转胜。复以此慰驰辣耳。(三) 消息帖消息亦不可不恒精以经心。向秋冷疾下。亦应防也。献之下断来。恒患湿头痛。

复小尔耳。(四) 省前书帖省前书,故有集聚意。当能果不。足下小大佳不。闻官前逼,遣足下甚急。想以

相体恕耳。足下兄子以至广州耶。当有得集理。不念悬心也耳。

(五) 近与铁石帖近与铁石共书。令致之,想久达。不得君问,以复经月。悬情岂可言。顷更寒不适。颇有时气。君顷各可耳。迟旨问,仆大都小佳。然疾根聚在

右脾,脚重痛不得转动。右脚又肿,疾侯极是不佳。幸食眠意事,为复可可。冀非藏病耳。(六) 知铁石帖知铁石前往,快作乐。诸君善

处世,达于当年,不复过此。仆端坐将百日,为尸居解日耳。不知那得不散怀。何其相思之深。临书意塞。(七) 玄度何来帖玄度何来迟,深令人

忧悬耶。常复(谓)有理,因祠监多。感足下(共)事甚善,然所造极难。想足下每思先后,卿岂须言亲亲,不已意

耳。安石停此过半日。犹得一宿。送所道,所以致叹。何物喻之。十一当浦阳。诸怀儿不可言。且不复得

卿送,有此叹。令此弈上道。(八) 忽动帖忽动小行多,昼夜十三四起,所去多。又风不差。脚更肿,转欲书疏,自

不可已。唯绝叹于人理耳。二妹复平平,昨来山下差静,岐当还。(九) 委曲帖委曲前书,且思胜常也,

诸人悉何如,承冠军定入,计今向达都,汝奉见欣庆。但恐停日不多耳。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王献之王羲之草书谢安米芾书法史

更多文章

  • 世说新语,书法家王献之的两则故事,他为何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历史解密编辑:孤寡老人讲历史标签:王献之,书法家,书法,王羲之,东晋时期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和父亲王羲之书法齐名,后世常将他们并称“二王”。王献之的书法是公认的“无上神品”,一直为历代书家所仰慕仿效。他出身于东晋最显赫的豪门,他的门第和他的书法一样高不可及。生于高门又富有高才,这很容易让别人觉得他高不可攀,也容易让他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如《世说新语·

  • 他是最被低估的书法家,与董其昌亦师亦友,甘心当他的“绿叶”,被称为“明代王献之”!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米芾,草书,书画,诗人,晋朝,董其昌,王献之,书法家,书法作品

    在书法史上,有不少人明明实力超群,却给人留下了水平一般的印象,进而逐渐被遗忘,比如唐代的徐浩、敬客,宋代的范成大,元代的张雨、饶介,以及本文的主角:明代的莫是龙。莫是龙的名字几乎不为人所知,就更不必说了解他的书法成就了,每当人们提起他时,都是作为董其昌的陪衬。莫是龙,字云卿、廷韩,号秋水、后明、玉关

  • 王献之因为长得太帅,被公主看中,强迫他与妻子离婚娶自己为妻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离婚,王衍,晋朝,王献之,王羲之,乌衣巷,书法家,艺术家

    公元386年,驸马爷王献之躺在病榻上,艰难地说出了人生最后一句话“这一生唯一的遗憾,就是与前妻离婚!”“一代书圣”美男子王献之,娶到公主,官拜宰辅,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却对前妻念念不忘。风度翩翩的倜傥公子王献之,一生迷倒美女无数。在人生终点忏悔一生得失之际,唯一让他难以释怀的,是与前妻郗道茂离婚。到

  • 从王羲之到王献之:中国书法经典的跨越式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山东网标签:王羲之,王献之,书法,中国书法,草书,钟繇,中国,书法家,艺术家,晋朝,书法作品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2月5日讯 在中国书法史上,父子书家是一种特殊的艺术现象,如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欧阳询、欧阳通父子,米芾、米友仁父子,赵佶、赵构父子,文征明和文彭、文嘉父子等。他们大多都是儿子始终无法超越父亲,或是长期处在父亲书风的笼罩之下,难以有所创新和发展。而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却打破了这

  • 王献之《保母帖》题跋,一个比一个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王献之,保母帖,赵孟頫,小楷,草书

    王献之《保母帖》,清宫旧藏,流散后,本帖和部分题跋存弗利尔美术馆(赵子昂、郭天锡、董其昌、徐守和等),大部分题跋存故宫博物院(姜夔、赵子昂、周密、仇远、鲜于枢等)。翻刻本虽然原帖无法再现王大令当然风采,该帖也很少有人关注到,但是........后面的题跋可是一个赛过一个,精彩纷呈!最负盛名的无疑是下

  • 他是董其昌眼中的王献之,将文征明拉下神坛,重现宋人书法意趣,如今却几乎无人知晓!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米芾,宋人,香草,董其昌,王献之,文征明,书法作品,可食用植物

    书法艺术传承至今已经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他从遥远的时代走到今天并不容易,继承与创新是我们传承这项艺术永恒的话题。可是继承创新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明朝中后期,书坛在书法大家文征明逝世之后一片沉寂,人人只知陈陈相因,陷入了对以文征明为首的“吴门书派”盲目崇拜。此时书坛急需注入新鲜的血液以

  • 他是“王献之转世”,写下一件神级小楷,被称赞“后王胜先王”!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小楷,诗人,晋朝,王献之,王胜先,书法家,文征明,书法作品

    书圣王羲之一共有七个儿子,只有王献之能与他平起平坐,并称“二王”,可惜王献之四十岁英年早逝,不然他的书法成就会更高。在明代,有一位书法家被称为“王献之转世”,因为他和王献之一样,在年近40岁时便去世了,但是年纪轻轻就展现出非凡的书法实力,让别人望尘莫及,甚至被称赞“后王胜先王”。这个人就是书法家王宠

  • 王献之《鹅群帖》米芾、王铎、傅山临本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王献之,王铎,鹅群帖,米芾,傅山,王羲之

    王献之《鹅群帖》墨迹本传为米芾临本《宝晋斋法帖》刻本《鹅群帖》是东晋王献之所书翰札。此帖草、行相参,随兴变化,不主故常,笔画连绵相属,气势奔放洒脱,毫无顾忌,正体现出献之豪放不羁的性情与功力相生相发的高度结合。原作墨迹不可考,有宋代米芾临本。历代书法名家多有临摹,如元代鲜于枢,明代邢侗、王铎,清代傅

  • 赵孟頫的经典之作《洛神赋》,隐藏的一段“才子佳人”浪漫爱情故事,启功:可比王献之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赵孟頫,王献之,洛神赋,爱新觉罗·启功,行书,书法

    赵孟頫,据说其英俊潇洒,风度翩翩,忽必烈初见他,惊为“神仙中人”,很少有人知道,他一生只娶一妻:管道升!管道升,出身于书香门第,诗文书画,样样精通,尤擅画墨竹梅兰,书法更是深受赵孟頫影响,赵孟頫忙不过来的时候,都是管道升来代笔。有一次,在朋友的怂恿之下,赵孟頫动了“纳妾”之心,就和管道升来商量,管道

  • 王献之:当爱情遭遇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王献之,谢安,王羲之,苏轼,晋书,王徽

    读到《晋书》里王献之临终遗言:“不觉有余事,唯忆与郗家离婚。”一时感触,竟潸然泪下。“想伊归去后,应似我情怀。”是苏轼感慨世间恩爱难久,思忆死去的爱人吧。一语道破的,何尝不是王献之的心声?古今情事一般同,仔细品读苏轼这阙《临江仙》,竟像是合着他二人的事而作。梦里几番哀,王献之和郗道茂,这一对千载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