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草书可与赵孟頫比肩的饶介,线条遒逸随势翻转,神韵直追王献之

草书可与赵孟頫比肩的饶介,线条遒逸随势翻转,神韵直追王献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寓书喻画 访问量:2415 更新时间:2023/12/27 18:00:29

导语:饶介为人倜傥豪放,与当时俊流皆有交往,既有出世之志,又存人世之心。以诗书名世。因其身在异乡为元官,后又易主入张氏政权,所以后人对其褒贬不一。时人称“介之为人倜傥豪放,书似怀素,诗似李白,气焰光芒,烨烨逼人。”

元末时期,吴门书坛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元末明初的饶介作为其中的主力,在复兴晋唐书法方面均有着重要贡献。

饶介书法在苏州影响很大,明初书坛的“二宋”——宋克、宋广均出自其门下,后来的吴门书派的领军人物文征明也深受他的影响。

《兰亭帖》

书似怀素,诗似李白

饶介是元代末期吴中文人圈的“重量级”人物,“学问器识卓然为士大夫翘楚”,在文学史和书法史上都起到了承前后的重要作用。元末明初诗坛上著名的“吴中四杰”、“北郭十友”,大多沾溉于饶介。

饶介,字介之,号芥叟,别署醒樵、醒翁、紫玄洞樵等,江西临川人,南宋名臣抚州崇仕饶应龙的四世孙。官至翰林应奉,出佥江浙廉访司事,张士诚入吴后,先后出任郎中、参军、左丞诸职,掌管文章等职位。

饶介生性倜傥豪放,乐与人交,一时俊流皆与其游,诗文往来,觥筹交错,日夜欢歌。职场的闲适,无疑给饶介提供了莫大方便,况且张士诚此间又“开宾贤馆以致天下豪杰,故海内文章技能之士悉粹于吴”。

饶介更是如鱼得水,借此机会广结名士,雅集聚会,饮宴唱和。此时与饶介交往的,不仅有张雨、王蒙、倪瓒、陈基、陈汝秩、陈汝言等当时诗文书画名家,也聚集了如高启、宋克、宋广、王彝、杨基、张简、徐贲、张羽等在后世文坛、书坛卓有成就的一大批青年才俊。

这些人或为饶介同乡挚友,或为其门客弟子,使饶介俨然成为了吴中文人群体的领袖。

饶介虽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他本身的命运曲折、坎坷。虽然临川饶氏乃江西大户,但因其身在异乡为元官,后又易主入张氏政权,所以后人对其褒贬不一。

然而无论在文人雅集的组织、诗文的整理、个人的创作、书法的传承上、饶介功不可没。

其友人释道衍评价他:“介之为人,倜傥豪放,一时俊流皆与交。书似怀素,诗似李白,气焰光芒,烨烨逼人。”其弟子宋克评其“如时花沐雨,枝叶都新”。介为人倜傥豪放,与当时俊流皆有交往,既有出世之志,又存人世之心。以诗书名世。其诗立意奇巧,遣句工严,自具一格;草书飘逸畅朗、清丽流放,神追大令(王献之)。可惜壮年被杀,壮志未酬。

《致士行国士先生尺牍》

师从康里巎巎,神追王献之

饶介的行草书深受康里巎巎影响,用笔清劲,章草笔意增加线条形态的变化,秀劲中带有倔强,其神韵直追王献之。

饶介虽然壮年辞世,但饶介的艺术成就却是斐然的,尤其是书法。其诸体兼善,《式古堂书画汇考》即著录有《饶介之四体书卷》,包括行书、草书、章草、楷书四体,足可窥一斑,惜其不存,不能妄评。存世书皆为行草书,故以行草擅名。

饶介的书法师承,解缙《书学传授》中明确指出:“康里子山在南台时,临川危素、饶介得其传授。”

康里子山也叫康里巎巎,他是元代少数民族书家的代表,楷书师法钟繇虞世南,行草学大令及张旭、怀素,书法“笔画遒媚,转折圆劲”,行笔迅捷,雄奇豪迈,纵情不羁,洒脱自然,“识者谓得晋人笔意,单牍片纸,人争宝之,不啻金玉”,更以草书名重一时,与赵孟俯相比肩。

饶介作品当中,如《士行帖》、《致士行国士先生尺牍》、《中峰幻住像偈》等,笔画清劲畅利,章法疏朗秀逸,又间杂有章草笔法,益增古朴之趣,全从康里巎巎处得来,可见解缙所言不虚。

陈基评其书谓:“介之草书尤瑰诡逸群可喜,观其势殆不至于圣不止也”,姜绍书亦评其行草书柳文卷谓:“入山阴堂庑,有纯绵裹铁之致,此卷大令法,草韩柳文,醉墨淋漓,凤翥鸾翔,似奇反正”。

可见其草书在当时已负盛名,其草书对后世亦很有影响,宋克即学其字而驰名于明初书坛。

《蕉池积雪诗》

俊朗飘逸,书妙一时

饶介博学,有口才,倜傥豪放,家中收藏历代名家法书碑帖甚多,其中《兰亭》刻本就有数十本,晚始获定武本兰亭,视若拱璧,因其所见博,故自能出入风雅,自成一格。

倪瓒在《听雨楼诸贤记》云:“饶介之,号醉翁,江西人。元氏时寓姑苏,以跌宕自任。工于书,君子评之者谓其不减怀素。至今人家多有之。”

陶宗仪《书史会要》亦称其“博学有口才,草书亦飘逸”。

可见饶介的书法在当时即享有盛名,而尤擅行草书,“书妙一时,人往往争得之以为奇”。

《楠木帖》

豪气奔涌,线条遒逸,随势翻转,流走如丸。节奏很强烈,浓墨枯笔的“耳”字形貌占了几个字位置,而“当”字则左右奔突,势奇形诡,大有怀素之神韵。

最后几字,只留下烟云飞舞,“字”已不可辨认。而章草笔意的介入,又增加了线条形态的变化与力量,是一件十分难得的精品。

《书中峰幻住像偈册》

用笔清劲,时有章草笔法,显示秀劲中的倔强。“幻”的结体故意移位,很有趣味。

《七言律诗三首》

字与字之间全无连带自相独立,以提按顿挫的楷法如草,圆转连接,粗细交替,字字横势明显方整活泼,一片稚拙生气,点画隶意明显,章草意味浓厚。

《答惟允三首帖》

书体清俊遒逸,楷、行、草三体相杂其间,用笔遒劲,书写洒脱自然,线条形态婀娜,文质彬彬,甚至有些许章草笔意,使倜傥秀劲中增添了质朴之气。倒数第二行的几个字书写速度很快,连带作书,近乎于草书,落款以端楷结束。当属饶介的精品之作。

《蕉池积雪诗》

其晚年所书,用笔简练很少有牵丝、游丝给人以眼花缭乱之感,但字与字之间,形不贯而气贯,其中写到神融气畅之时,四五字一笔环转而下,纵心奔放,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且其点画于痛快淋漓之中有沉着精到之能,无一懈笔。

《七言律诗三首》

结语:

作为中华书脉的传承者,饶介上承康里巎巎,下启“二宋”等人,草书飘逸畅朗、清丽流放,神追大令(王献之),地位可谓非同一般。

作为元末文坛领袖,饶介为人倜傥豪放,与当时俊流皆有交往,既有出世之志,又存人世之心。其诗立意奇巧,遣句工严,自具一格。

这样的天才,可惜壮年被杀,壮志未酬。如果天公假年,那么饶介的造诣,又何止于此呢?

标签: 赵孟頫王献之饶介草书章草行草书

更多文章

  • 王献之的草书,超越王羲之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王献之,王羲之,草书,谢安,米芾,书法史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并称二王。这个称谓就已经说明,父子俩很不一样。如果一样的话,苛刻的书法史怎么会容得下两个王呢。王献之认为自己已经超越了父亲。因此当谢安试探着问的时候,王献之毫不犹豫地给了肯定回答。这种肯定带有艺术家的自负和决绝,不过恰好与世俗习惯相悖,毕竟那是你爹,即使心里那么想,嘴上

  • 世说新语,书法家王献之的两则故事,他为何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历史解密编辑:孤寡老人讲历史标签:王献之,书法家,书法,王羲之,东晋时期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和父亲王羲之书法齐名,后世常将他们并称“二王”。王献之的书法是公认的“无上神品”,一直为历代书家所仰慕仿效。他出身于东晋最显赫的豪门,他的门第和他的书法一样高不可及。生于高门又富有高才,这很容易让别人觉得他高不可攀,也容易让他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如《世说新语·

  • 他是最被低估的书法家,与董其昌亦师亦友,甘心当他的“绿叶”,被称为“明代王献之”!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米芾,草书,书画,诗人,晋朝,董其昌,王献之,书法家,书法作品

    在书法史上,有不少人明明实力超群,却给人留下了水平一般的印象,进而逐渐被遗忘,比如唐代的徐浩、敬客,宋代的范成大,元代的张雨、饶介,以及本文的主角:明代的莫是龙。莫是龙的名字几乎不为人所知,就更不必说了解他的书法成就了,每当人们提起他时,都是作为董其昌的陪衬。莫是龙,字云卿、廷韩,号秋水、后明、玉关

  • 王献之因为长得太帅,被公主看中,强迫他与妻子离婚娶自己为妻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离婚,王衍,晋朝,王献之,王羲之,乌衣巷,书法家,艺术家

    公元386年,驸马爷王献之躺在病榻上,艰难地说出了人生最后一句话“这一生唯一的遗憾,就是与前妻离婚!”“一代书圣”美男子王献之,娶到公主,官拜宰辅,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却对前妻念念不忘。风度翩翩的倜傥公子王献之,一生迷倒美女无数。在人生终点忏悔一生得失之际,唯一让他难以释怀的,是与前妻郗道茂离婚。到

  • 从王羲之到王献之:中国书法经典的跨越式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山东网标签:王羲之,王献之,书法,中国书法,草书,钟繇,中国,书法家,艺术家,晋朝,书法作品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2月5日讯 在中国书法史上,父子书家是一种特殊的艺术现象,如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欧阳询、欧阳通父子,米芾、米友仁父子,赵佶、赵构父子,文征明和文彭、文嘉父子等。他们大多都是儿子始终无法超越父亲,或是长期处在父亲书风的笼罩之下,难以有所创新和发展。而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却打破了这

  • 王献之《保母帖》题跋,一个比一个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王献之,保母帖,赵孟頫,小楷,草书

    王献之《保母帖》,清宫旧藏,流散后,本帖和部分题跋存弗利尔美术馆(赵子昂、郭天锡、董其昌、徐守和等),大部分题跋存故宫博物院(姜夔、赵子昂、周密、仇远、鲜于枢等)。翻刻本虽然原帖无法再现王大令当然风采,该帖也很少有人关注到,但是........后面的题跋可是一个赛过一个,精彩纷呈!最负盛名的无疑是下

  • 他是董其昌眼中的王献之,将文征明拉下神坛,重现宋人书法意趣,如今却几乎无人知晓!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米芾,宋人,香草,董其昌,王献之,文征明,书法作品,可食用植物

    书法艺术传承至今已经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他从遥远的时代走到今天并不容易,继承与创新是我们传承这项艺术永恒的话题。可是继承创新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明朝中后期,书坛在书法大家文征明逝世之后一片沉寂,人人只知陈陈相因,陷入了对以文征明为首的“吴门书派”盲目崇拜。此时书坛急需注入新鲜的血液以

  • 他是“王献之转世”,写下一件神级小楷,被称赞“后王胜先王”!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小楷,诗人,晋朝,王献之,王胜先,书法家,文征明,书法作品

    书圣王羲之一共有七个儿子,只有王献之能与他平起平坐,并称“二王”,可惜王献之四十岁英年早逝,不然他的书法成就会更高。在明代,有一位书法家被称为“王献之转世”,因为他和王献之一样,在年近40岁时便去世了,但是年纪轻轻就展现出非凡的书法实力,让别人望尘莫及,甚至被称赞“后王胜先王”。这个人就是书法家王宠

  • 王献之《鹅群帖》米芾、王铎、傅山临本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王献之,王铎,鹅群帖,米芾,傅山,王羲之

    王献之《鹅群帖》墨迹本传为米芾临本《宝晋斋法帖》刻本《鹅群帖》是东晋王献之所书翰札。此帖草、行相参,随兴变化,不主故常,笔画连绵相属,气势奔放洒脱,毫无顾忌,正体现出献之豪放不羁的性情与功力相生相发的高度结合。原作墨迹不可考,有宋代米芾临本。历代书法名家多有临摹,如元代鲜于枢,明代邢侗、王铎,清代傅

  • 赵孟頫的经典之作《洛神赋》,隐藏的一段“才子佳人”浪漫爱情故事,启功:可比王献之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赵孟頫,王献之,洛神赋,爱新觉罗·启功,行书,书法

    赵孟頫,据说其英俊潇洒,风度翩翩,忽必烈初见他,惊为“神仙中人”,很少有人知道,他一生只娶一妻:管道升!管道升,出身于书香门第,诗文书画,样样精通,尤擅画墨竹梅兰,书法更是深受赵孟頫影响,赵孟頫忙不过来的时候,都是管道升来代笔。有一次,在朋友的怂恿之下,赵孟頫动了“纳妾”之心,就和管道升来商量,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