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孟頫的经典之作《洛神赋》,隐藏的一段“才子佳人”浪漫爱情故事,启功:可比王献之

赵孟頫的经典之作《洛神赋》,隐藏的一段“才子佳人”浪漫爱情故事,启功:可比王献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法网 访问量:3683 更新时间:2023/12/20 2:14:58

赵孟頫,据说其英俊潇洒,风度翩翩,忽必烈初见他,惊为“神仙中人”,很少有人知道,他一生只娶一妻:管道升

管道升,出身于书香门第,诗文书画,样样精通,尤擅画墨竹梅兰,书法更是深受赵孟頫影响,赵孟頫忙不过来的时候,都是管道升来代笔。

有一次,在朋友的怂恿之下,赵孟頫动了“纳妾”之心,就和管道升来商量,管道升给赵孟頫写下一首《我侬词》:

“尔侬我侬,特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捏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从此赵孟頫绝了“纳妾”之心,夫妻举案齐眉,成为人世间羡慕的一对“神仙伴侣”。

在众多的赵孟頫作品中,其中就有一件行书《洛神赋》,堪称其行书中的极品!

《洛神赋》是曹魏时期曹植所写,讲的是他邂逅洛神宓妃的故事,这件《洛神赋》也是赵孟頫表达对爱妻的怜爱之情。

这卷《洛神赋》写得极为精彩,书写的旋律与文字相应,从平缓到激昂,然后回归平静,犹如一曲动听的音乐,高低起伏,带领欣赏者步入《洛神赋》神圣的境界!

从书法角度来讲,行中兼楷,楷中有行,行草兼备的结体、点画,笔法自然,没有丝毫违和之处,没有任何人工雕饰之感,深得二王遗意。

功先生对赵孟頫的《洛神赋》评价极高:可识松雪(赵孟頫)之有心模拟具体而微处,……得王大令《洛神赋》之神韵。

相对于古人来说,现代科技的发达,让艺术微喷的能制作出“下真迹一等”的高清复制品,非常规字帖所能及。

今天特别向大家推荐赵孟頫行书《洛神赋》(大德四年)的高清复制品,与原作相差无二,期待您的喜欢!

更多文章

  • 王献之:当爱情遭遇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王献之,谢安,王羲之,苏轼,晋书,王徽

    读到《晋书》里王献之临终遗言:“不觉有余事,唯忆与郗家离婚。”一时感触,竟潸然泪下。“想伊归去后,应似我情怀。”是苏轼感慨世间恩爱难久,思忆死去的爱人吧。一语道破的,何尝不是王献之的心声?古今情事一般同,仔细品读苏轼这阙《临江仙》,竟像是合着他二人的事而作。梦里几番哀,王献之和郗道茂,这一对千载之下

  • 王献之这卷书法真是青出于蓝,不弱于其父王羲之!柳公权、蔡襄、文徵明小楷都跟他学!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王献之,王羲之,柳公权,蔡襄,小楷

    当我们审视中国书法史时,会觉得用茨威格一部作品之名形容十分恰当——“人类群星闪耀时”,在这群星当中,有一颗光芒最为闪耀,他就是王羲之。从唐代以来,王羲之书法几乎成了不可超越的代名词,这种“迷信”是需要打破的。王献之和其父王羲之两人并称为“二王”,论行书、草书,献之多被认为还逊于羲之一筹,但说到小楷书

  • 真“书圣”王献之,被他父亲抢了风头!写下“楷书极则”,足以让后人模仿1700年!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钟繇,晋朝,诗人,王献之,王羲之,书法家,楷书极则,玉版十三行

    如果向大家提问儒家“亚圣”是谁,想必大家都会不假思索而异口同声地回答“孟子”,但这并不是唯一的答案。宋代以前,儒家“亚圣”多指颜回,地位只在孔子之下,由于宋代程朱理学的兴起,其学说更接近孟子的理论,孟子的地位随之“水涨船高”。那么,“书圣”指的又是谁呢?也并非一直都是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王羲之地位的

  • 他把王献之小楷临到了极致!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小楷,书画,王献之,书法家,书法作品,玉版十三行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幅王献之小楷《玉版十三行》的临写之作各位书友觉得怎么样呢?先看看作品全貌:再看看放大的效果:你知道此临作作者是谁吗?其实作品的落款已经公开了答案,它的作者就是岭南书法大家麦华三!麦华三,广州番禺石碁镇官涌村人。幼年就读私塾,民国16年(1927年)考入广州大学预科,半工半读。少时醉

  • 王羲之“万毫齐力”,王献之就已经差远了!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王羲之,王献之,万毫齐,廿九日帖,得示帖

    《集王书圣教序》通篇较为统一的瘦硬风貌在相当程度上掩盖了王羲之行书中饱满厚重的一面。在传世唐摹骨肉停匀一路右军诸帖中,我们方能真切地领略其用笔万毫齐力的沉雄气象。如《孔侍中帖》的“十七日羲”片段:入笔后即马上压锋,使笔毫着纸立面丰实,锋尖绞入笔腹,铺毫异常充分,笔锋的运行稳定而沉著,保持着一种一以贯

  • 王献之写下这件小楷,字迹潇洒秀美,碾压其父王羲之,成为颜真卿楷书先声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小楷,楷书,唐朝,王献之,王羲之,颜平原,颜真卿,书法家,玉版十三行

    王献之与父亲王羲之并称为“二王”,我们现在普遍认为,论影响力、知名度王献之都要略逊其父,从而觉得王献之的书法水平是不如王羲之的,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梁代的陶弘景就曾经说:“比世皆尚子敬(王献之)书”、“海内非惟不复之有元常(钟繇)、于逸少(王羲之)亦然。”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梁代的时候,世人只知王献之,

  • 笔法四对比:王献之真的超越王羲之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王羲之,王献之,行书,鸭头丸帖,虞世南,廿九日帖

    众所周知,王羲之因李世民的极度推崇,从唐初开始便备受历代仰望,学之者如过江之鲫,书圣地位不可撼动。但其实,在唐代之前的书圣是谁呢?是他儿子王献之。没错,王献之在去世后到唐初之间的200多年里,他才是名副其实的“书坛一哥”。王献之自幼向父亲学习书法,那么,王献之又是如何超越王羲之的呢?01/藏锋本质意

  • 王献之最经典的《草书九帖》,飞舞风流,网友:胜过王羲之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行书,晋朝,诗人,王献之,王羲之,书法家,草书九帖,书法作品

    王献之自幼随父练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在楷书和隶书上有深厚功底,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并有“小圣”之称,他一生的书法艺术并不守旧,且与父不同,字身喜带长形。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 王献之学书和他的父亲一样,不局限于学一门一体,而是穷通各家。

  • 米芾学王献之,果然有大招!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王献之,米芾,王羲之,书法,中秋帖

    “宋四家”之一的米芾,可谓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奇才。米芾习书,对古人书法用功最深,自谓“集古字”。早期,他曾练习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五位唐代名家法帖。后听从苏轼建议,专师晋人,书房名“宝晋斋”,遍临“二王”法帖,几可乱真。米芾率意自然的审美,使他在二王之间更倾向于王献之,他以为:“子敬

  • 王献之手札书法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王献之,草书,鸭头丸帖,书法,行草书,章草

    王献之,字子敬,小字官奴,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献之幼学于父,从小就显露出超人才华,才气勃发,咄咄逼人,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四十二岁就过早病卒。王献之的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