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把王献之小楷临到了极致!

他把王献之小楷临到了极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法学府 访问量:3219 更新时间:2024/1/17 17:04:13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幅

献之小楷《玉版十三行》的临写之作

各位书友觉得怎么样呢?

先看看作品全貌:

再看看放大的效果:

你知道此临作作者是谁吗?

其实作品的落款已经公开了答案,

它的作者就是岭南书法大家麦华三!

麦华三,广州番禺石碁镇官涌村人。幼年就读私塾,民国16年(1927年)考入广州大学预科,半工半读。少时醉心书法,平时致力于各家各体的临摹。他有感于存世的碑帖书史,未能汇通上下古今,于是搜集资料编写《古今书法汇通》。这本书流传到日本,为书道界所赏识。

广州沦陷,麦华三到香港。曾参与举办“广东物展览会”,并撰文介绍广东历代书法家,后又主编《书法》研究月刊。日军占领香港,麦逃难至韶关,在广州大学任教,并编写《书法源流》,介绍上自殷墟,下至民国,各家各体作品300余帧。35年,麦华三兼任中华文化学院副教授。38年任广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曾在《商报》以专栏形式发表《汉晋木简对书史之贡献》、《书法源流》及《艺舟书影》,逐日连载,后编印成书。

广州解放后,麦华三受聘为华南联合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为中山大学鉴定历代碑帖。随后编纂了《王羲之年谱》。1956年10月任广东省文史馆书画研究组组长。1957年应邀到东京参加日本桥屋的《中国书道展览》。1958年,麦应邀用端楷抄写我国宪法全文上送国务院。1961年调任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

自幼学书,擅多种书法,以楷、行、隶见长,所作法度谨严,清健秀雅,自具风姿。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览及在专业报刊发表,或被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及被碑刻。精于书论研究。麦华三一生致力于书法艺术和书法教育,对青少年的培养更为热心,是著名书法家和书法教育家。1983年他患直肠癌,手术切除后,仍应香港中文大学之请,到香港讲学,历时一个多月。1986年病逝。同年12月25日,他的门生分别在广州和香港成立“麦华三书法学会”。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请联系 QQ:954458

更多文章

  • 王羲之“万毫齐力”,王献之就已经差远了!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王羲之,王献之,万毫齐,廿九日帖,得示帖

    《集王书圣教序》通篇较为统一的瘦硬风貌在相当程度上掩盖了王羲之行书中饱满厚重的一面。在传世唐摹骨肉停匀一路右军诸帖中,我们方能真切地领略其用笔万毫齐力的沉雄气象。如《孔侍中帖》的“十七日羲”片段:入笔后即马上压锋,使笔毫着纸立面丰实,锋尖绞入笔腹,铺毫异常充分,笔锋的运行稳定而沉著,保持着一种一以贯

  • 王献之写下这件小楷,字迹潇洒秀美,碾压其父王羲之,成为颜真卿楷书先声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小楷,楷书,唐朝,王献之,王羲之,颜平原,颜真卿,书法家,玉版十三行

    王献之与父亲王羲之并称为“二王”,我们现在普遍认为,论影响力、知名度王献之都要略逊其父,从而觉得王献之的书法水平是不如王羲之的,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梁代的陶弘景就曾经说:“比世皆尚子敬(王献之)书”、“海内非惟不复之有元常(钟繇)、于逸少(王羲之)亦然。”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梁代的时候,世人只知王献之,

  • 笔法四对比:王献之真的超越王羲之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王羲之,王献之,行书,鸭头丸帖,虞世南,廿九日帖

    众所周知,王羲之因李世民的极度推崇,从唐初开始便备受历代仰望,学之者如过江之鲫,书圣地位不可撼动。但其实,在唐代之前的书圣是谁呢?是他儿子王献之。没错,王献之在去世后到唐初之间的200多年里,他才是名副其实的“书坛一哥”。王献之自幼向父亲学习书法,那么,王献之又是如何超越王羲之的呢?01/藏锋本质意

  • 王献之最经典的《草书九帖》,飞舞风流,网友:胜过王羲之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行书,晋朝,诗人,王献之,王羲之,书法家,草书九帖,书法作品

    王献之自幼随父练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在楷书和隶书上有深厚功底,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并有“小圣”之称,他一生的书法艺术并不守旧,且与父不同,字身喜带长形。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 王献之学书和他的父亲一样,不局限于学一门一体,而是穷通各家。

  • 米芾学王献之,果然有大招!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王献之,米芾,王羲之,书法,中秋帖

    “宋四家”之一的米芾,可谓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奇才。米芾习书,对古人书法用功最深,自谓“集古字”。早期,他曾练习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五位唐代名家法帖。后听从苏轼建议,专师晋人,书房名“宝晋斋”,遍临“二王”法帖,几可乱真。米芾率意自然的审美,使他在二王之间更倾向于王献之,他以为:“子敬

  • 王献之手札书法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王献之,草书,鸭头丸帖,书法,行草书,章草

    王献之,字子敬,小字官奴,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献之幼学于父,从小就显露出超人才华,才气勃发,咄咄逼人,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四十二岁就过早病卒。王献之的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

  • 受王献之、怀素影响,鲜于枢草书筋骨遒劲有己意,赵孟頫自叹不如

    历史解密编辑:寓书喻画标签:怀素,草书,诗人,晋朝,王献之,赵孟頫,鲜于枢,自叙帖,书法家,书法作品

    鲜于枢与赵孟頫齐名,同被誉为元代书坛“巨擘”,因受王献之、怀素、赵孟頫的影响,草书豪放劲逸、气势直逼唐人书法,如其代表作《题罗邺水帘洞诗草书帖》《盛暑帖》、《韩愈进学解草书卷》、《唐人杂诗卷》、《杜甫魏将军歌草书卷》等。 元朝不仅重武轻文,而且对南人尤其轻视。这种外族入侵的感觉,被很大一部分南人所

  • 王献之《昨日诸愿》帖,局部放大!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草书,行书,诗人,晋朝,王献之,王羲之,书法家,昨日诸愿,鸭头丸帖,书法作品

    王献之一生的书法艺术与父不同,字身喜带长形。王献之家学渊源,学习勤奋。其诗文书法,为东晋后起之秀。他笔下的行书,下笔熟练、润秀、飞舞风流,不亚于父亲王羲之,父子合称二王。他的草书,更是为人称道。俞焯曾说:“草书自汉张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清代吴其贞在《书画记》里对他的《鸭头丸帖》推崇备

  • 谁说王献之比他父亲差,一笔书圆转遒劲,让米芾钦佩,让乾隆爱慕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相约标签:米芾,草书,行书,晋朝,诗人,王献之,王羲之,中秋帖,乾隆帝,书法作品

    一说书法圈里最狂的人是谁,毫不迟疑,一定是米芾,米芾生性狂妄,书法天赋极高,喜好刷字之风,行笔痛快,以“风樯阵马”、“八面出锋”的笔法著称。米芾这肆意潇洒的书风又取学于谁呢?他就是王献之,米芾遍临晋人法帖,其中就有王献之的《中秋帖》,此作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王献之,乃王羲之儿子,以行书、草书著称,

  • 王献之草书《送梨帖》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王献之,送梨帖,米芾,柳公权,草书,董其昌

    王献之《送梨帖》,2行,11字,草书。《送梨帖》收刻于宝晋斋法帖》、《澄清堂帖》、《墨池堂选帖》、《戏鸿堂帖》、《三希堂法帖》、《邻苏园帖》。《送梨帖》曾入清内府,图版为《三希堂法帖》摹刻。此帖草法凝重秀健而有法度。【释文】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王献之草书《送梨帖》,2行,11字。尺牍大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