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献之最经典的《草书九帖》,飞舞风流,网友:胜过王羲之

王献之最经典的《草书九帖》,飞舞风流,网友:胜过王羲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法小教程 访问量:3983 更新时间:2024/1/6 8:38:31

王献之自幼随父练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在楷书和隶书上有深厚功底,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并有“小圣”之称,他一生的书法艺术并不守旧,且与父不同,字身喜带长形。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

王献之学书和他的父亲一样,不局限于学一门一体,而是穷通各家。所以能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广受大众的喜爱。

他的草书,更是为人称道,下笔熟练、润秀、飞舞风流,不亚于父亲王羲之,俞焯曾说:“草书自汉张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

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王羲之

清峻有美誉,而高迈不羁,风流蕴藉,为一时之冠。

——怀素狂草《王献之王洽王珣书评》

子敬草书,逸气过父。

如丹穴凤舞,清泉龙跃,倏忽变化,莫知所成。或蹴海移山,或翻波簸岳。而正书、行书,如田野学士,越参朝列,非不稽古宪章,乃时失体处。旧说称其转妍,去鉴疏矣。

——李嗣真论王献之书法

子敬行草之外,更开一门,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行草之间。逸少秉真、行之要,子敬执行草之权。父之灵和,子之神骏,古今独绝也。

——张怀瓘《法书考》

下面是王献之最经典的《草书九帖》,有人说胜过王羲之,你觉得呢?

(大观帖,附释文)

【江州帖】

吾当托桓江州助汝,吾此不辨得遣人船迎汝。当具

东改(次)枋三四。吾小可者,当自力无湖迎汝。故可得五六十人小枋。诸谢当有,有便是见。今当语之,大理尽此。

【疾不退帖】

信可一一(具)白。胛痛可堪。而比(以)作书纪(殆)若不可识。

疾不退,潜处当日深。岂可以常理待之。此岂常忧忧。不审食复何如。(云)肌色可可。所堪转胜。复以此慰驰辣耳。

【消息帖】

消息亦不可不恒精以经心。向秋冷疾下。亦应防也。献之下断来。恒患湿头痛。复小尔耳。

【省前书帖】

省前书,故有集聚意。当能果不。足下小大佳不。闻官前逼,遣足下甚急。想以相体恕耳。足下兄子以至广州耶。当有得集理。不念悬心也耳。

【近与铁石帖】

近与铁石共书。令致之,想久达。不得君问,以复经月。悬情岂可言。顷更寒不适。颇有时气。君顷各可耳。迟旨问,仆大都小佳。然疾根聚在。

【知铁石帖】

右脾,脚重痛不得转动。右脚又肿,疾侯极是不佳。幸食眠意事,为复可可。冀非藏病耳。

知铁石前往,快作乐。诸君善处世,达于当年,不复过此。仆端坐将百日,为尸居解日耳。不知那得不散怀。何其相思之深。临书意塞。

【玄度何来帖】

玄度何来迟,深令人

忧悬耶。常复(谓)有理,因祠监多。感足下(共)事甚善,然所造极难。想足下每思先后,卿岂须言亲亲,不已意

耳。安石停此过半日。犹得一宿。送所道,所以致叹。何物喻之。十一当浦阳。诸怀儿不可言。且不复得

【忽动帖】

卿送,有此叹。令此弈上道。

忽动小行多,昼夜十三四起,所去多。又风不差。脚更肿,转欲书疏,自不可已。唯绝叹于人理耳。二妹复平平,昨来山下差静,岐当还。

【委曲帖】

委曲前书,且思胜常也,诸人悉何如,承冠军定入,计今向达都,汝奉见欣庆。但恐停日不多耳。

跟着倪海厦老师,学习中医

每天免费订阅中医知识!

更多文章

  • 米芾学王献之,果然有大招!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王献之,米芾,王羲之,书法,中秋帖

    “宋四家”之一的米芾,可谓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奇才。米芾习书,对古人书法用功最深,自谓“集古字”。早期,他曾练习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五位唐代名家法帖。后听从苏轼建议,专师晋人,书房名“宝晋斋”,遍临“二王”法帖,几可乱真。米芾率意自然的审美,使他在二王之间更倾向于王献之,他以为:“子敬

  • 王献之手札书法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王献之,草书,鸭头丸帖,书法,行草书,章草

    王献之,字子敬,小字官奴,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献之幼学于父,从小就显露出超人才华,才气勃发,咄咄逼人,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四十二岁就过早病卒。王献之的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

  • 受王献之、怀素影响,鲜于枢草书筋骨遒劲有己意,赵孟頫自叹不如

    历史解密编辑:寓书喻画标签:怀素,草书,诗人,晋朝,王献之,赵孟頫,鲜于枢,自叙帖,书法家,书法作品

    鲜于枢与赵孟頫齐名,同被誉为元代书坛“巨擘”,因受王献之、怀素、赵孟頫的影响,草书豪放劲逸、气势直逼唐人书法,如其代表作《题罗邺水帘洞诗草书帖》《盛暑帖》、《韩愈进学解草书卷》、《唐人杂诗卷》、《杜甫魏将军歌草书卷》等。 元朝不仅重武轻文,而且对南人尤其轻视。这种外族入侵的感觉,被很大一部分南人所

  • 王献之《昨日诸愿》帖,局部放大!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草书,行书,诗人,晋朝,王献之,王羲之,书法家,昨日诸愿,鸭头丸帖,书法作品

    王献之一生的书法艺术与父不同,字身喜带长形。王献之家学渊源,学习勤奋。其诗文书法,为东晋后起之秀。他笔下的行书,下笔熟练、润秀、飞舞风流,不亚于父亲王羲之,父子合称二王。他的草书,更是为人称道。俞焯曾说:“草书自汉张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清代吴其贞在《书画记》里对他的《鸭头丸帖》推崇备

  • 谁说王献之比他父亲差,一笔书圆转遒劲,让米芾钦佩,让乾隆爱慕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相约标签:米芾,草书,行书,晋朝,诗人,王献之,王羲之,中秋帖,乾隆帝,书法作品

    一说书法圈里最狂的人是谁,毫不迟疑,一定是米芾,米芾生性狂妄,书法天赋极高,喜好刷字之风,行笔痛快,以“风樯阵马”、“八面出锋”的笔法著称。米芾这肆意潇洒的书风又取学于谁呢?他就是王献之,米芾遍临晋人法帖,其中就有王献之的《中秋帖》,此作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王献之,乃王羲之儿子,以行书、草书著称,

  • 王献之草书《送梨帖》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王献之,送梨帖,米芾,柳公权,草书,董其昌

    王献之《送梨帖》,2行,11字,草书。《送梨帖》收刻于宝晋斋法帖》、《澄清堂帖》、《墨池堂选帖》、《戏鸿堂帖》、《三希堂法帖》、《邻苏园帖》。《送梨帖》曾入清内府,图版为《三希堂法帖》摹刻。此帖草法凝重秀健而有法度。【释文】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王献之草书《送梨帖》,2行,11字。尺牍大意是:

  • 王献之这幅草书,逸气远胜其父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王献之,草书,王羲之,书法,子敬

    此儿后当复有大名。——王羲之清峻有美誉,而高迈不羁,风流蕴藉,为一时之冠。——怀素狂草《王献之王洽王珣书评》子敬草书,逸气过父。如丹穴凤舞,清泉龙跃,倏忽变化,莫知所成。或蹴海移山,或翻波簸岳。而正书、行书,如田野学士,越参朝列,非不稽古宪章,乃时失体处。旧说称其转妍,去鉴疏矣。——李嗣真论王献之书

  • 天赋与勤奋哪个更重要?王献之告诉你

    历史解密编辑:范炜标签:王献之,王羲之,书法,兰亭集序,行书,书法作品

    说起王羲之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不仅出身于当时的名门琅琊王氏,并且在书法方面的造诣颇高,他的《兰亭集序》被奉为“天下第一行书”。但是他的儿子王献之的成就也很高,与其父并称“二王”。因为他的父亲王羲之的盛名,王献之从小也喜欢书法,并且深受父亲的影响。王羲之有七个儿子,而王献之能够在众多兄弟中凸显并

  • 天然妙趣,无上神品:王献之的《草书九帖》

    历史解密编辑:艺术道标签:王羲之,书法,王献之,行书,草书九帖,草书

    艺术之道,让人生更美!—— 艺术道 ——王献之又名王大令,字子敬,小名官奴,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东晋书法家、诗人、晋简文帝司马昱的驸马。王献之官至中书令,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王大令,与其父并称为“二王”。王献之自幼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王

  • 王献之的行楷,与谁“一家眷属”?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王献之,草书,王羲之,楷书,淳化阁帖,书法

    《授衣帖》 宋拓懋勤殿本《淳化阁帖》卷九《淳化阁帖》《大观帖》等丛帖收王献之《授衣帖》《不谓帖》《天宝帖》。笔者认为,此三帖书法风格彼此相似,均为行楷书体,偶见草字。《淳化阁帖》卷九收王献之楷书、行书帖较多,是为其主要特征,其中精品亦不在少数,作为书法临习的模本,历来被人推崇。《不谓帖》 宋拓绍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