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枢与赵孟頫齐名,同被誉为元代书坛“巨擘”,因受王献之、怀素、赵孟頫的影响,草书豪放劲逸、气势直逼唐人书法,如其代表作《题罗邺水帘洞诗草书帖》《盛暑帖》、《韩愈进学解草书卷》、《唐人杂诗卷》、《杜甫魏将军歌草书卷》等。
元朝不仅重武轻文,而且对南人尤其轻视。这种外族入侵的感觉,被很大一部分南人所不齿,汉族文人晋升更是无望,转而沉浸于书画艺术之中,这使元朝书画艺术得到长足发展,相当于元朝的“文艺复兴”。
在这场复兴的潮流中,赵孟頫振臂高呼,而鲜于枢作为他的至交,也深受影响,成为元朝“复兴派”中较为突出中的一员。
他们两人在书法上审美趣味相同,尤其是在复兴传统的问题上。都是从唐代上溯魏晋,力求晋人风韵,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南宋书坛一蹶不振的局面。
鲜于枢《草书秋怀二章》
复古至交切磋今草
《致鲜于枢尺牍》和《韩愈进学解草书卷》
元代龚璛说“书法不讲百余年。至元间,伯几、子昂二妙特起,古意复见于今。余尝谓后有尚论国家文艺之盛,必来取斯。”
鲜于枢跟赵孟頫可以说是至交,他大赵孟頫8岁,两人自打在扬州认识后一见如故,经常书信往来,互诉胸中的愁苦。正是因为他们交往密切,所以在书法上受彼此的影响也非常大,也成为他书学之路的转折点。
赵孟頫的草书作品非常少,而且都是今草作品,如《跋王献之保姆砖帖》和《致鲜于枢尺牍》残本,所以只能从今草作品上来对他们的草书展开比较分析。
赵孟頫《跋王献之保姆砖帖》
赵孟頫《跋王献之保姆砖帖》,此跋清秀隽永,主要表现粗细,如“令法人赋”、“知有”、“文丁亥八月”等字都比较粗。
里面有些章草的用笔,比如他的落款“孟頫”二字就是明显的章草写法,在用笔上尖锋较多,大都字字独立,牵丝映带的部分很少。
鲜于枢《盛暑帖》
而鲜于枢的《盛暑帖》也是表现粗细,字间距较小,可能由于鲜于枢写大字草书的缘故,在气势上更胜一筹,特别是最后两行,牵丝连带密集,把书写者的情感推向至高点。
赵孟頫的《致鲜于枢尺牍》和鲜于枢《韩愈进学解草书卷》属于多体杂糅型的,真、行、草同时存在于其中,这跟他们之间的交游和相互影响有关,所不同的是赵孟頫的《致鲜于枢尺牍》是先草后楷、行再用草书结尾,而鲜于枢《韩愈进学解草书卷》是先行后草再回到行书。
赵孟頫《致鲜于枢尺牍》 残本
也正是因为鲜于枢和赵孟頫亲密无间的关系,无话不说、直抒胸臆,双方对对方的评价都非常高,所以在对方书法艺术的评论上也是推心置腹的,后来世人也经常将他们二人的书法艺术做比较。
鲜于枢曾说:“近世诸贤书画不能俱传,李伯时亦善书,今独称其画;王黄华亦善画,今独传其书。盖以所长掩其所短故也。子昂学士书画俱到,他日必能俱传无疑。”
赵孟頫在鲜于枢去世几年后说道:“仆与伯几同学书,伯几过仆远甚,仆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几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处称尊耳。”
鲜于枢《韩愈进学解草书卷》
他们二者在书法艺术上各有千秋,但是在草书上的成就,鲜于枢确是如赵孟頫所说,这其中有文人的几分谦逊,但是用事实说话,从他们传世的草书作品看来,鲜于枢要略高一筹。
赵孟頫是复古思潮的“带头人”,与他关系非常好的鲜于枢自然会响应他的号召加入“复古”的行列中来,是他们引领了元朝复古思潮的风尚。他以二王书法为真伪的鉴别标准,并对王献之的书法推崇之至。
学献之而不囿
《中秋帖》与《唐人杂诗卷》
鲜于枢认为王献之的书法超过他父亲王羲之,而王献之的草书“一笔书”对后人的书法产生了巨大影响。虽然《中秋帖》现已被论证为米芾集临,但就当时而言,它还是归在王献之名下。
此图左边是《中秋帖》,右边是鲜于枢《唐人杂诗卷》的局部,初看觉得他们之间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再细看,左边《中秋帖》和右边《唐人杂诗卷》中的“人”字的写法极为相似。
据记载,鲜于枢临习的古人书作中就有《临王献之鹅群帖》。在鲜于枢41岁的时候,他得到了《王献之保姆砖帖》甚是喜欢并作诗四首,他最晚的草书作品如《韩愈石鼓歌草书卷》连带的部分特别多,由此可以推测出鲜于枢的草书风格受王献之的影响比较大,但是又不乏个性,学古人而不拘泥于古人。
鲜于枢没有完整的书法理论传世,但是他在《论草书帖》中说:“张长史、怀素、高闲皆名善草书。长史颠逸,时出法度之外;怀素守法,特多古意:高闲用笔粗,十得六七耳。至山谷乃大坏,不可复理。”
从中不难看出鲜于枢对于草书的审美标准。他觉得张旭脱离了法度,又评论说黄庭坚破坏了古法,最喜欢怀素的守法和古意。
鲜于枢《杜甫魏将军歌草书卷》
大草则入怀素门
《自叙帖》与《杜甫魏将军歌草书卷》
鲜于枢是元代少有的能写大草的人,而他的大草风格多取法怀素。
鲜于枢的大字草书作品主要有《杜甫魏将军歌草书卷》、《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草书卷》等。以鲜于枢的《杜甫魏将军歌草书卷》和怀素的《自叙帖》作比较分析,就不难发现其草书的这一特点。
怀素的大字草书《自叙帖》中锋用笔,圆转是他草书的特色大小穿插,线条收放自如,细而不弱,墨色变化十分丰富。
怀素《自叙帖》 局部
黄惇在《中国书法史·元明卷》中指出:“(鲜于枢)草书则入怀素门庭,能集诸家之长而画入自己笔端。”
看了他的大草作品之后,不禁惊叹,他们的用笔、结体和章法是如此的相似,果真是入怀素门庭。
从《杜甫魏将军歌草书卷》和怀素《自叙帖》比较中可以看出,怀素《自叙帖》在用笔上更大胆、豪放,鲜于枢的大字草书更多了一份静气,少了份“狂野”,法度十分严谨!
由于受到元朝书法“第一人”赵孟頫“复古”思想的推动和影响,鲜于枢也踏上了复归传统之路。
从鲜于枢的字中寻觅其书派脉络:献之是临习根基与开创新意的根,醉素是大草需有法度约束的源,子昂是交互式切磋相互影响最深,吸收传统书派的营养,却不拘泥于传统书派,寻求个人风格的展示,才了有他40岁后豪放劲逸、风格独特的草书风格。
品书谈画,风骨何在?
书画的魅力是让大家找到艺术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让精神得以寄托,让阅历得以分享,以自己的智慧去体验艺术的快乐,并且能与别人分享这种快乐。